汉、唐、宋、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基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内容解构
引言
钱穆核心论断:中国传统政治绝非简单的"专制黑暗",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复杂体系。制度得失须置于具体时空背景中理解,既要看到"法术"层面的流弊,也要珍视"公天下"的政治理想。
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它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框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然而,辛亥革命前后,由于革命宣传的需要,传统政治常被简单归为“专制黑暗”,这种评价忽视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复杂性与历史价值。
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政治制度的梳理,我终于可以看到其演变脉络与得失,重新审视其对现代的启示。
制度演进规律
1. 皇权渐进集中 汉代"领袖制"宰相→唐代"委员制"三省→明代"票拟制"内阁→清代"军机处"秘书化
2. 选举制度开放性 察举制(精英推荐)→科举制(考试公平)→八股制(思想控制)
3. 经济政策循环 土地国有理想(井田制)→土地私有现实(均田制崩溃)→自由经济(两税法)
4. 军事制度异化 寓兵于农(汉府兵)→兵农分离(唐节度使)→职业军队(明卫所)→私人武装(清湘军)
一、总论:制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 制度研究的五大原则
• 制度与人事不可分割:制度需结合具体人事背景分析,脱离人事的条文无生命力。
• 制度间存在系统性配合
• 制度随人事变动而调整
• 制度创立必有时代需求与内在用意
• 制度利弊并存,需动态评估:制度随人事需求变化而调整,需关注其"历史意见"(当时人的看法)而非仅以"时代意见"(后人标准)评判。
2. 制度评价的四个维度
• 政府的职权分配
• 考试与选举制度
• 赋税制度
• 国防与兵役制度
二、汉代政治制度:士人政府的开端
(一)政府组织:皇室与政府的平衡
皇室与政府应分开。这种分工使皇室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宰相在实际运作中地位突出,体现了汉代政治的权力平衡。
• 皇室与政府的分离
皇帝象征国家统一,宰相负责实际政务。形成两套秘书机构:皇室"六尚"与相府"十三曹"。
• 三公九卿制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构成三公;九卿分管祭祀、外交、司法等具体事务。
• 地方行政体系
郡县二级制,郡守地位等同九卿,刺史作为监察官以小制大。
(二)选举制度:乡举里选的兴起
汉代的“乡举里选”通过“贤良”和“孝廉”选拔人才,开启了士人参与政治的先河。士人经太学培养、地方历练后入仕,逐步形成了“士人政府”。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文治传统的基础,强调知识与德行在政治中的作用。
• 察举制:通过"贤良对策"和"孝廉选举"选拔人才,形成"士人政府"。
• 太学教育:太学生通过考试成为郎吏,奠定文官体系基础。
• 门阀萌芽:察举制后期形成地方豪族垄断,埋下魏晋门阀政治伏笔。
(三)经济制度:轻徭薄赋与盐铁政策
• 土地私有化:井田制瓦解后土地自由买卖,但未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 税收双轨制:九卿中的大司农管田赋(国家财政),少府管工商税(皇室财政),后期盐铁专卖激化矛盾。
(四)兵役制度:全民皆兵
• 全民兵役制:23岁起服役,分卫兵(中央)、戍卒(边疆)、地方兵三类。
• 军事弊端:训练不足、调度困难,实际效能有限。
得失反思:
• 经济:土地兼并未解决,贫富悬殊,导致汉末的社会动乱。
• 兵制:军队效率低,难应大战。
• 皇权:缺乏约束,东汉宦官外戚专权。
• 社会:察举制初期促进了人才流动,但后期演变为世族门第的工具。地方官员掌握选举权,形成“门生故吏”网络,权力集中于家族,导致“书生贵族”的出现。这种现象限制了社会平等,埋下政治僵化的种子。
三、唐代政治制度:制度创新的巅峰
(一)政府组织革新: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相权由单一宰相转为多人共治,避免权力集中。御史台的独立监察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形成较为成熟的行政体系。
• 三省六部制
• 中书省(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 六部分管吏、户、礼、兵、刑、工,奠定后世行政框架。
• 政事堂会议:五品以上官员参与决策,体现"贤人政治"传统,皇权受制度约束(如"斜封墨敕"遭抵制)。
• 监察制度:御史台独立于三省,分察中央与地方。
• 地方行政体系: 州县两级,刺史为地方长官。
(二)考试制度:科举制的突破
科举制取代察举,公开选拔人才,打破门第限制。
• 开放政权:打破门第限制,"怀牒自列"允许平民参考。
• 流弊显现:候补官员过多,形成"士十于官"的冗员问题。
• 社会影响:催生"文治政府",但导致知识阶层过度依附政治。
(三)经济制度转型
• 均田制与租庸调:租(谷物)+ 庸(劳役代金)+ 调(布帛),维系府兵制基础。后因土地兼并崩溃,演变为“两税制”,标志着经济自由化的开端。
• 两税法改革:土地私有合法化,夏秋两征,货币税取代实物税,标志土地自由流通时代开启。
(四)军事体系演变
• 府兵制:兵农合一,关中设军府占全国三分之一。天宝年间废止,转为募兵制,依赖雇佣兵。
• 藩镇割据:节度使统揽军政财权,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威衰落。
得失综述:承上启下的转折
唐代制度承汉制文治传统,开创科举与两税等新格局。然而,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的失衡暴露其局限,为后世留下深刻教训。
四、宋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中央集权过度
宋代高度集权,中书省与枢密院分掌行政与军事,财政分散于“三司”,缺乏统一。地方由中央派员临时管理,治理薄弱,导致地方事务积弊。
• 分权制衡:枢密院掌军、三司掌财,分散相权。
• 地方行政:路、州、县三级,设“监司官”(帅、漕、宪、仓)分权。
(二)国防危机根源
• 强干弱枝:以禁军守中央、厢军守地方,但长期和平使军队松弛,军费高昂。“保甲制”试图弥补,却收效甚微。骑兵资源受限与文人治军进一步削弱国防。
• 马政缺失:丧失东北、西北产马地,骑兵建设受制。
• 被动防御:失去汉唐攻势传统,幽云十六州沦陷成永久软肋。
得失分析:集权与国防的矛盾
宋代集权虽加强中央控制,却牺牲地方活力与军事力量,暴露制度设计在应对外部威胁时的不足。
五、明代政治制度:皇帝独裁的试验
(一)皇权专制强化
• 废丞相设内阁:六部直隶皇帝,内阁大学士仅为秘书,这种“有卿无公”的模式使皇帝权力膨胀,但政务繁重,"票拟"权被宦官窃取。
• 特务政治兴起:厂卫制度架空司法体系。
(二)地方行政僵化
• 行政制度:县→府/州→省(布政使司);
•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为地方最高长官,其上的总督巡抚为临时差遣。
• 胥吏专政:官与吏严格区分,基层实务落入书吏之手,滋生腐败。
(三)考试制度:八股取士禁锢
• 科举格式化:经义考试蜕变为"八股文",抑制思想创新。
• 社会分层固化:进士垄断高层,举人秀才沉滞下层。
(四)经济制度
• 黄册与鱼鳞册:户口与田亩登记,后因户口失查而失效。
• 一条鞭法:赋役合并征银,简化税制。
(五)兵制
• 卫所制:仿唐府兵制,但后期军户逃亡与训练缺失使其名存实亡,最终无力抵御外敌。
得失反思:独裁的代价
明代废相强化皇权,却削弱行政效率与制衡机制,制度腐化加速了王朝衰亡。
六、清代政治制度:部族统治的异化
(一)政府组织:军机处的秘密政治
• 军机处架空内阁:决策过程封闭,滋生腐败。彻底终结"士人政权"传统。
• 民族等级制度:满蒙优先,汉官受制,边疆地区划为禁地。
(二)考试与统制:愚民与民族压迫
• 文字狱打压:部族统制赋予满人特权,压制汉族士大夫,强化了民族对立。
• 科举工具化:考试内容僵化,沦为愚民政策的一部分。
• 禁地划分:东北、台湾、蒙古等地限制汉人进入。
• 民族分化:满蒙联盟,压制汉人知识分子。
(三)社会矛盾激化
• 上下层割裂:太平天国运动暴露民众与知识阶层的疏离。
• 变法困境:洋务派与革命派对"主权"与"制度"认知分裂,传统治理体系崩溃。
得失分析:部族政权的局限
清代以部族主权取代职责传统,违背中国政治开放性,导致民族矛盾与社会分裂。
总论:中国传统政治得失
中国传统政权表面上是君主制,但通过科举考试和地方选举等制度,为不同阶层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渠道。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阶层固化,体现了政治体系的开放性,进而也避免了西方式的阶级革命。
另外,我国的政治理念与西方政治传统强调的“主权”不同。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在于“职责”。这种理念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其对人民的责任与服务,而非单纯的统治权力(与西方"主权政治"关注权力来源的思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如儒家强调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制度演进规律:中央集权与阶层流动的张力
中国政治趋向中央集权,宋后形成“平铺社会”,阶层流动增强,但凝聚力减弱。
• 中央集权必然性:适应大国治理需要,但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活力丧失。
• 科举双刃剑效应:既促进社会流动,但也造成知识阶层功能单一化。
现代启示:
• 制度需植根本土:忽视"历史意见"的盲目移植必然失败。
• 平衡公开与效率:唐代三省制体现程序正义,清代秘密政治警示专制危害。
• 知识分子的责任:在"平铺社会"中重建文化领导权,避免宋明"全民仕进"的单一价值取向,推动文化领导权向科技、经济等领域延伸。
• 以人民为本:在今天,政府若能秉持服务人民的“职责”理念,而非仅专注于权力的维持,便能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增强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来源:视觉动物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大年初一,抗美援朝战争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如约而至。上映首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房数据就接近7亿元,打破了15项影史纪录,包...
-
本文转自文汇报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是被尊为画圣的顾恺之立下范式的。《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
-
随着本轮巴以冲突即将满两周,被困在加沙地带的近250万巴勒斯坦民众的命运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当地时间10月17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访问德国时表示,约旦和埃及不会接...
-
三十万东北军为何不抵抗?“九一八”之前张学良早被打成惊弓之鸟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创伤,由此日本法西斯拉开对中国长达十四年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遭受到万劫不复的灾难。因此九一八已经作为国耻纪念日,年年隆重纪念。就是为... -
2020-2022三年抗疫,怎么评价?我用一个最粗浅的算法,做个大概的估算: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做,裸接原始株,会有5%的死亡率——那就是2020年会死5%*14亿=7000万人。(武汉20...
- 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说明1.本表收录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全部简化字。关于简化偏旁的应用范围,本表遵照1956年方案中的规定以...
-
7月27日凌晨,长沙市开福区月湖街道舟桥路段发生一起机动车撞人案件,致8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55岁的犯罪嫌疑人粟某某系长沙国营综合农场拆迁户。...
- 大自然过着自己的日子,该春就春,时秋便秋,老天爷呢?不高兴就电闪雷鸣,闹一闹,顺心了,就风调雨顺,天明地丰!谁又能管得了它呢?胡耀...
-
提起巴以冲突,大家首先会想到遭受以色列无端炮轰的加沙难民,同时,还有以美国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故意“拉偏架”。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巴以冲突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保安倒垃圾时,意外捡了张肚子疼的病假条,如今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五十年代初,上海博物馆在跑马总会的原址上建成。既然成立了博物馆,那么就需要收集大量的馆藏。为此上海市政府把收藏于上海市内的珍品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