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繁体

来源:中华网

800年前,京杭大运河开始流经山东聊城。如今的聊城城区更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明清时期借助京杭大运河漕运之利,聊城成为沿岸九大商都之一,繁荣昌盛达400年之久,被盛誉为“江北一都会”。市区环抱的东昌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一进聊城,就能明显感受到水的气息,一条又一条大小不一的河流开始进入眼帘,水一多,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了。在这些水路当中,佼佼者自然是那条流淌了上千年的大运河。这段位于聊城城西的大运河正是京杭大运河的鲁运河河段。

在三四十米宽的运河河道上,水流平缓,很少见到船只,偶尔有几条驳船从南面结伴过来,也多是空驶的状态。尽管如此,耳畔还是依稀能够听见当年聊城——这座“江北水城”繁盛一时的声音。

“漂”来的山陕会馆

立于聊城一中前举目环望,东关双街南首一处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落映入视野,那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当你站在它面前,会觉得它就该是这副模样:古朴、高大、充满古人的睿智和历史的沧桑,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的纪念碑。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硕大的门匾上苍劲地刻着“山陕会馆”四个大字。匾额两侧是一副雄浑、豪迈而又气场宏大的楹联:(上联)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言辞间透着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的为人之道:清白做人,正直立身,无愧天地,无愧良心。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山陕会馆曾是几百年间、十数代山西和陕西商人联络感情、交流经营之道的场所,同时它也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之一。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是当年经营运河生意的山西和陕西商贾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建造的联谊交流和祭祀场所,从感性角度来说,如今值得聊城人骄傲的山陕会馆应该算是从运河上“漂来的”。

据史书记载,从清乾隆到道光的近百年时间里,聊城的商业已达极盛:“聊城城东关外运河帆樯林立,舳舻相连;岸边车马奔忙,货积如山……”“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客舶络绎不绝……来者接踵而至,侨寓旅舍几不能容……”而以晋陕两省商人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商贾大家就在聊城鲁运河东侧开铺设店,他们以其殷实的财力和精明的商业头脑在商战中各自收获了真金白银,聊城商市愈发繁荣。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山陕会馆是一处集精巧建筑结构和精湛雕刻艺术于一身的传统庙宇和会馆相结合的传统古建筑群落。会馆里古木绿意依然,静静的小河里流淌着绿水,流到一侧的水池里,时间正是盛夏,荷花、向日葵次第开放着,和古老的建筑一起等待年轮无情的碾轧。

曾经运河两岸帆樯如林、货积如山的繁忙景象和茶馆林立、商贾云集的盛世旷景。在聊城繁盛的400年历史里,其漕运关税占全国漕运税收的四分之一,达山东省税收的十倍,聊城也因此成为京杭大运河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赢得“漕挽之咽喉”,“天都之掣肘”,“江北一都会”的美誉。

光岳楼

虽然同是古迹,但光岳楼却没有山陕会馆的建筑保存那般完好,从外观上看它已没有了雕栏玉砌,更没有华光溢彩,剩下的只有硬朗与健硕的古气城楼。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这座据说与湖北黄鹤楼及湖南岳阳楼齐名的山东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初为修建城市和疏通大运河河道剩余的建筑材料建成,所以最初又名“余木楼”,后于明弘治九年(1496),考功员外郎李赞认为它“近鲁有光于岱岳”而改为现名“光岳楼”。

明代早期倭寇猖獗,据说建造此楼的主要目的就是“严更漏而窥敌望远”。《饮光岳楼》诗云:“画楝雕甍依大清,平时岱岳俯东瀛。天低远树浮烟回,水绕孤城落日明。座引长风消暑气,野含时雨近秋成。传闻海外风波急,一剑同怀报主情。”就是光岳楼的真实写照。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据《东昌府志》记载,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时曾三次登临光岳楼,并题“神光钟映”匾额;乾隆皇帝下江南九次过聊城,六次上岸登此楼,先后题诗十三首,可见当时的康乾两帝也是对光岳楼感慨颇多啊!

光岳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映”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东昌湖

走访“水城聊城”东昌湖可是绝对不容错过的地点,应该说“没有东昌湖,就没有聊城这座‘江北水城’”,而进一步说,“若没有大运河,想必东昌湖也不能成就聊城‘水城’的名号。”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东昌湖,面积约4.2平方公里,常年水深3~5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其湖泊面积是济南大明湖的五倍,仅次于杭州西湖,素有“北方西湖”之称。历史上也曾叫过“胭脂湖”,《聊斋》故事中亦书“胭脂湖”。

虽说聊城之水因东昌湖而名,但东昌湖的水源又是从何而来呢?没错,东昌湖的水源是由京杭大运河、黄河水以及城东的徒骇河三个水系沉淀而成,其中主要的涞源则是靠大运河引黄补给。因此,“大运河成就了东昌湖,东昌湖则成就了聊城这座‘江北水城’”的因果逻辑是成立的。

运河博物馆里看聊城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绝对是一个好去处。

在运河博物馆的“运河文化陈列”室里,你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的伟大古迹——大运河;再一次感受到明清时期,作为当时全国的重要商埠之一的聊城的繁华,通过运河南来北往的商舶络绎不绝,商贾林立;通过“聊城历史文物陈列室”的城市微缩模型,看到聊城运河沿线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船闸、码头、桥梁、文物古迹多达30余处,想必它们早已成为了研究古运河科技和文化的重要证据。

山东聊城-中国北方唯一水城,明清两朝昌盛400年,黄河与京杭运河在此交汇

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不仅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还积淀下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为这座运河古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值得人们去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

(3)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