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句狂到骨子里的封神诗词

繁体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此句展现出诗人想要拉开雕花的硬弓,将箭射向侵扰西北边境的天狼星的豪迈气概,表达了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诗人描绘自身纵横驰骋,征战数千里,单枪匹马可抵百万雄师的辉煌过往,尽显英雄豪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体现出诗人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在战斗中豪迈且视敌人如蝼蚁的狂放态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明在塞外历经无数战斗,即便黄沙磨穿了铠甲,也要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体现出豪迈的壮志,展现出敢于改变世界的无畏精神。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诗人在酒兴正浓时挥笔,气势能摇动五岳,诗成后笑傲江湖,豪情尽显。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表达出尽管前路艰难,但坚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的乐观自信。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刘克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诗人毫不介意旁人对自己疏狂的嘲笑,展现出我行我素的张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体现出明知边疆征战艰苦,却勇往直前,即使死去也让侠骨留香的豪迈情怀。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展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凭借这股正气,能享受千里的快意清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喝酒喝到畅快,胸怀更加开阔,即使两鬓有了白发,也丝毫不影响豪迈的气概。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对友人的壮志表示赞赏,同时也表达自己要像女娲补天一样,拯救国家的豪情。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描绘出狂放不羁的生活状态,有一种狂傲于世的感觉。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让人们看看凌烟阁上的功臣画像,有几个是书生封侯的,体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狂傲心理。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大丈夫的志向在四海之内,相隔万里也如同近邻,体现出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志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谈论天下英雄时,只提及曹操和刘备,并且称赞孙权,有一种俯瞰英雄的豪迈。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以菊花自比,待到菊花开放,其他花都凋零,其香气弥漫长安,满是穿着黄金甲的士兵,尽显霸气。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五)》。体现出好马配健儿,在滚滚黄尘中一决高下的豪迈竞技精神。

“长风破浪若有日,直挂云帆济苍海。”—— 李白《行路难》。表达出一种只要有机会,就要勇往直前,跨越沧海的壮志豪情。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往昔,战士们拿着金属武器,骑着披甲的战马,气势能吞没万里之地,如猛虎一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但其志向是驰骋千里,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壮志也不会消沉。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两人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豪迈的思绪,想要飞到青天上去摘取明月,狂放至极。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汤显祖《牡丹亭》。在众多花丛中走过,却不沾染一片花瓣,有一种超脱尘世,潇洒不羁的狂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竹子经过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依然坚强刚劲,任凭你从各个方向刮来的风,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狂傲骨气。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像回家一样,展现出豪迈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精神。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荆轲《易水歌》。荆轲仰头长呼,气势能化成白色的长虹,尽显慷慨悲壮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易水歌》。在易水送别时,风声萧萧,河水寒冷,壮士此去就不再回来,充满着豪迈的赴死精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星星垂落在广阔的平野上,月光随着大江的波涛涌动,意境雄浑,有一种豪迈的宇宙观。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落日映照大旗,战马嘶鸣,风声萧萧,描绘出塞外军旅的壮阔豪迈景象。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人自比楚狂人,唱着歌嘲笑孔子,狂放不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形容李白写诗的才华,笔锋落下能惊动风雨,诗写成能让鬼神哭泣,从侧面展现出诗人对李白才华的赞美,也体现出一种豪放的文学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体现出一种豪迈的行旅速度和畅快心情。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回忆曹操横握长矛赋诗的豪迈场景,自己虽已不能如此,但魂梦还围绕着古梁州,体现出诗人的壮志未酬的豪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萧萧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流,景象壮阔,有一种豪迈的沧桑感。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一》。在四海统一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将军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白发而伤感,有一种对和平时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豪迈感慨。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不要说女子不是杰出的人物,宝剑夜夜在墙壁上鸣叫,体现出女诗人的豪迈气概和报国壮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金饰的笼头,在清爽的秋天驰骋,体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苦昼短》。诗人对时光飞逝发出感慨,有一种豪迈的对生命的追问和对时光的不羁态度。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山峦随着平野的出现而消失,江水流入广阔的原野奔腾不息,展现出豪迈的山川河流之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即使喝醉了倒在战场上也不要嘲笑,自古以来征战的人有几个能回来,体现出豪迈的战争生死观。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你们这些人自身和名声都会消逝,而真正的佳作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体现出诗人对自己文学理念的豪迈自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也消失了,随意地卷起诗书高兴得要发狂,体现出一种狂放的喜悦。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的子弟有很多是才华出众的人,项羽如果卷土重来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呢,有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豪迈假设。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有一种超脱蜂的辛勤劳作,对成果归属的豪迈质问。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害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体现出一种豪迈的俯瞰众生的心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往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往后看不到未来的明主,想到天地的广阔和久远,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有一种豪迈的孤独感和对时空的深邃思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闻名于世,千年来谁能和他相提并论呢?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豪迈的历史评价。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狂夫》。快要死在沟壑之中还只是疏放不羁,自己嘲笑自己这个狂夫年纪越大越狂,有一种至死不渝的狂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要留下赤诚的心照耀史册,体现出豪迈的生死观和爱国情怀。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在匈奴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不能考虑自己的家庭,体现出一种豪迈的爱国和献身精神。

来源:诗词春韵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