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写出了世间至纯至美的感情,两句为千古经典

繁体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两句古诗,曾一度风靡网络,许多人都用过作社交软件的签名,但是诗人背后的故事,能详细知道的可能不多。

现代诗人木心在《从前慢》中写: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和妻子元苹之间的爱情故事,完美地诠释了这几句诗所表达的赤诚和专一。

今天我们就梦回千年以前,去看看这浪漫的爱情。

写出了世间至纯至美的感情,两句为千古经典

韦应物,京兆韦氏出身,真正的名门之后,四大望族之一,有“去天尺五”之称,所以韦应物15岁就作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宫闱,不可一世。

“三卫”是李隆基身边的禁卫军,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以及“东厂”和“西厂”,而韦应物在“三卫”身居要职,自然十分张扬,在长安街打马而行,连大理寺、府衙、县衙等官吏都忌惮三分。

正所谓:“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个人的命运总是在国家的大潮中倏忽起伏。安史之乱来了,战火纷起,长安陷落,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而韦应物也终于从美梦中醒来。

这一年,韦应物十九岁。

他懊悔以前的浪荡生活,开始折节读书,勤攻诗文。虽然他说“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这都是自谦之语,他后来出任地方刺史,抚政安民,并学诗有成,自成一家,方成就了青史上“韦白刘”并称的韦苏州,诗史上“王孟韦柳”并称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

国家的动荡让韦应物步入低谷,在他情绪低落时,遇见了一生所爱,也点亮了他灰暗的生活。

那一年,元苹刚刚16岁,韦应物一见倾心,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和元苹结为连理,之后的二十年,他的妻子与他同甘共苦。

在韦应物因惩治不法官吏而遭弹劾,一怒之下弃官闲居,本来拮据的生活就更雪上加霜时。

元苹也在悉心相夫教子,从无怨言。

就这样到了公元774年,韦应物又任京兆府功曹,为正七品下。

公元776年又升至朝清郎,生活条件稍有好转,可就在这一年,36岁的元苹突患疾病,不幸离世,白首不离的夫妻就这样阴阳相隔。

当时韦应物身无长物,连给妻子下葬的费用都欠奉,所以只能把灵柩停在官舍里,到了11月才入土为安。

心怀愧疚的韦应物亲手为爱妻元苹写下了墓志铭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这则墓志,可谓字字含情,句句忍泪。从此以后,再无生离,只有死别。

余生,韦应物未再续弦,哪怕官至三品,也是孤单一人,忆起爱妻元苹的时候,他写下了很多悼亡诗,如是《对芳树》、《悲纨扇》、《出还》、《往富平伤怀》、《伤逝》、《送终》等。

而这首《简卢陟》也是韦应物怀念爱妻所作: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任职滁州期间,也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那个地方。

“卢陟”为韦应物的外甥,所以顾名思义,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给外甥的信中附上的,头一句就是: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元苹过世以后,韦应物的官职起起伏伏,一直过着漂泊动荡的生活,他还在诗中写: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在滁州感到独孤时,韦应物又写下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可见,韦应物对元苹的感情之深,真真正正做到了“一生只爱一个人”。

《简卢陟》的诗文大意可解为:

遗憾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早已经没有知音一同欣赏了,现在军务繁忙,流落在淮海之滨满是对过去的不舍;山间的晨露沾满了古树,鸟儿在暮春时节悲啼不停。现在我的手中只有一瓢老酒,希望可以慰藉过往,让我在风尘中少些追思。

离开滁州后,韦应物苏州任刺史,此时他已经53岁了,步入了人生的暮景。

两年后,韦应物罢官,因没有盘缠回长安,便寓居在永定寺内。冬底,韦应物与世长辞,享年55岁。

五年后,韦应物的儿子将父亲的灵柩运回长安,与母亲元苹合葬,夫妻二人得以团聚,此生再无别离。

他本是天之骄子,当朝九五身边的红人,家族势力庞大,动辄影响朝局,只因为遇见了元苹,即使一生都过得颠沛流离,但是对韦应物而言,此生能够相遇,便已是幸运,从无半点悔怨。

这样的深情,让人打心里动容,所以每次读韦应物的诗,心中都百转千回。

希望我们也能遇见那样一个深情的人: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