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中“留行”到底何意?很多人理解错了

繁体

说起唐朝,我们会想起那是个浪漫的国度,诗歌的天堂,诗人的宝地,无数杰出的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不少诗人都自成一派,在才华的碰撞中将诗的艺术推向了极致,以至于后来鲁迅研究唐诗的时候,不禁评价:“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盛唐时期除了诗歌盛行,也倍加推崇尚武精神,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所以,自然而然地,在唐朝一众文人里,不乏一些精通武艺的游侠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李白。

李白精通剑法,自称“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可见在剑术上有一定的天赋和基础。据说,唐朝第一剑客是裴旻,而李白的剑术仅次于裴旻。

中国的武侠文学泰斗金庸先生毕生写下了15部小说,构建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东方武侠世界,最知名的莫过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其中的“侠”对应的小说就是《侠客行》,这个书名,同样取自李白的《侠客行》。

不少人对这首诗津津乐道,诗中渲染了经典的豪侠形象和精神,意气风发,洒脱超然,令人心生向往。其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千古名句,一些常玩游戏的朋友脑海甚至能浮现出这句话的语音。但你是否留意过,句子里的“留行”一词是何含义吗?

诗句用了极其简单的寥寥数字,便刻画出了一个武功高强的剑客形象,其中稍复杂的就是“留行”一词,很多人会理解成留下痕迹,那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剑客十步距离之内便能杀一人,随后离开千里之外也不留一点痕迹”。看似没什么问题,但联系下文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就显得有些突兀,因为意思重复,即剑客离开后又怎会回来再提一次离开呢,逻辑上不太通顺。

其实,诗句中的“留行”二字应该分开来理解,“留”即是挽留,在这里应该是阻拦前进的意思,而“行”应该是动词,就是前行,前进的意思。于是诗句的意思就是:“剑客仗剑天涯,十步内便可斩杀一人,行侠仗义即使走遍千里,也无人敢拦”,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侠客行》其实就是李白的梦想,诗中展现了李白一生最离不开的四样东西,诗、酒、剑、道。正如早年间的李白,心中满是抱负,也曾想建功立业,立下了平生之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也曾说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满是憧憬和自信,未来可期。

后来李白也有得志意满的时候,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入京,以为离自己的理想抱负更近了一步,能像姜子牙和诸葛亮一样留下丰伟业绩,兴高采烈之时,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面见唐玄宗后,李白才意识到,皇帝看中的并非是他李白的政治能力,而是仅仅是欣赏李白写诗的才华,没有像他期望中的那般得到重用。此时的李白就如同一匹找不到伯乐的千里马,无用武之地的英雄。

李白本是个性情中人,以豪放不羁的行事作风令同僚感到无奈,于是在失意之中,李白在宫中放飞自我,叫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行云流水之中留下了10篇《宫中行乐词》。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此时的李白与唐玄宗的矛盾却逐渐加深,皇帝眼里李白是鸡肋,李白内心也觉得唐玄宗并非明君。李白不甘沦为只是写诗的机器,仅在翰林院任职了一年之后,便愤然离开朝廷,留下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来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里,“留行”是何意?现在知道也不晚》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24小时全接触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