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活录
清诗似乎总给人以强弩之末的衰败感。
其实,有清以来,诗歌创作依旧是图景宏大,据统计,清代诗人3万多家,诗歌总量达千万首之多。
数量一多,难免亦有糟粕,但其中的精品亦如黑土藏金,难掩光芒。
蒋寅曰:“如果将清诗汰剩五万首,其精美程度也许就不亚于唐诗。即使以绝对标准来衡量,从清诗中选五十家也不会输于唐人的。”
十首唯美清诗五绝,惊艳了三百年的时光。
1、《苔》
袁枚 〔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2、《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3、《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4、《清风涛》
徐骏 〔清代〕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别看萤火虫散发的光亮小,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微风又不认识字,为什么要胡乱翻书呢?
徐骏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清朝当权者认为,“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是诗人在嘲讽清朝统治者不识书,不适合统治。
5、《题游侠图》
郑燮〔清代〕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大雪漫天,前路艰难,为何还要仗剑而游?如果想要一诉心中不快,那就一同去酒家喝酒畅谈吧。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画面美好,让人神往,在这漫天大雪的时刻正好遇到了自己的朋友,于是携手走上了酒楼一起煮酒谈天。想必这位游侠青年时是一位怀着扶贫济弱、打抱不平的人生理想刻苦修炼的人。
6、《山行》
施闰章 〔清代〕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山野中的寺庙把晴空下的树林分开了,山亭好似穿行在晚霞之间。幽静的山野春色深深,没有游人欣赏;漫行其中只见松花飘落。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
7、《夜渡》
蒲松龄〔清代〕
野色何茫茫,明河低欲坠。
水月鳞鳞光,马踏月光碎。
夜色苍茫,一片静谧,银河斜贯长空,低压如坠。月光下,水面粼粼波光,马行走在岸边,将月光都踏碎了,也打破了夜的宁静。
这首诗写得静谧,唯美,画面感极强,读来清冷寂寥,别有神趣。
8、《题画》
吴绮〔清代〕
茅屋净无尘,溪树青疑雨。
中有卷书人,坐与春山语。
这首诗写得神韵悠远,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如在目前。画中人恬淡无欲,独守茅屋,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远树苍翠欲滴,真是一个绝佳的隐居之所。
画中人不慕名利,整日诗书为伴,他独坐春山,与青山对话。如此,画中人乃至作者的精神面貌历历在目。此诗可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句媲美。
9、《梅花坞坐月》
翁照 〔清代〕
静坐月明中,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踏碎梅花影。
诗人精心挑选了明月、老鹤、梅花三种物象,组成这首二十个字的小诗,那用笔是够简洁的。
明月的光辉纯白,老鹤的毛衣多是白色,梅的花瓣也是白色的。除了皎然一白之外,诗中再无其它色彩。明月是晶莹纯洁的象征,鹤似幽人,独来独往;梅如高士,遁迹山林:凭藉这三种物象,诗人孤高清远的情怀也就隐然可见了。静境既出,清怀如见,就形成了全诗古淡高远的意境。
10、《南行杂诗》
高珩〔清代〕
几月舟行久,今朝倦眼开。
万峰飞舞处,一片大江来。
作者乘船南行,时间长达数月之久,故已经疲惫不堪。正是这种铺垫,一联才神采飞扬,令人振奋。忽然船至乱山之中,山峰好像都舞动起来,茫茫大江在眼前展开,令作者襟怀顿开,精神一振。
这首诗妙在“万峰飞舞”四字,既写出船行水上的动荡感,也化静为动,令人称奇。而“一片大江来”,更是气势雄浑,视角开阔,写出大江扑面而来的冲击力,虽用字平易而气势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