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把地球上所有的传染病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甲级、乙级和丙级。
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非典、禽流感、新冠、埃博拉病毒等等,其实都只是乙级传染病而已。
中国明文规定的甲级传染病只有两个:鼠疫和霍乱。
在这两位瘟疫之王面前,所有的传染病都只是弟弟。
而鼠疫,则是王中之王。
在世界所有国家卫生部的文件中,鼠疫都被列为第一号传染病,所以它还有个别称,叫一号病。
鼠疫和霍乱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待遇,是因为它们在人类的历史上曾造成了极为惨烈的灾难。
据史书记载,鼠疫的第一次爆发,是公元542年。
当时东罗马帝国每天有五千到一万人死亡,整个君士坦丁堡几乎被摧毁,鼠疫传播并肆虐了整个欧洲,导致欧洲南部人口减少了1/5。
这次瘟疫,肆虐了两个世纪之久,屡禁不绝,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估计总死亡人数达到了一亿人。
鼠疫的第二次爆发,是1348~1351年。
短短的三年里,鼠疫横扫了整个欧洲,造成6200万人死亡。
欧洲总人口减少了1/4,其中威尼斯减少70%,英国减少58%,法国减少75%。
在古代,鼠疫是堪比核武器一样的存在。
三年大爆发结束后,随着患者的大量死亡,疫情有所减轻,但随着人口的恢复,每隔10年就会重新爆发一次鼠疫。
1350年到1400年,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从30岁缩减到了仅仅20岁,鼠疫的爆发一直到17世纪末才算有所缓解,肆虐欧洲接近四个世纪。
因鼠疫而死的人全身呈恐怖的黑紫色,所以这次瘟疫,被称之为黑死病。
鼠疫的苦难深深的印刻在了欧洲文化上,没有一个欧洲医生敢轻视鼠疫,所以它得到了一号病的称谓。
1910年,鼠疫传播到了中国,在东北大地上引发了一次极其惨烈的大灾难。
疫情如火
1910年10月25日,东北满洲里的一家客栈,一名客人突然暴死。
死者先发烧,然后咳嗽,最后吐血,三到五日就因呼吸困难而死,死后浑身皮肤出现黑紫色。
这是史料记载的第一例东北鼠疫病例。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这家客栈频繁出现客人暴死的现象,凶名大盛,无人敢住。
正值春节,店主郭老十最后决定关店,回家过年。
没想到回家不久,郭老十也突然暴毙身亡,家人为郭老十停尸5天,举办丧礼。
最后,郭老十全家53口人,死了32口,全村其他人也在不断的去世,整个村几乎成了鬼村,到处都是黑紫色的尸体,变成了阴曹鬼蜮。
郭老十的这种悲惨命运并不是个例,而是遍布了整个东北。
1910年11月6日,哈尔滨的一位铁路工人突然高烧不退。
1910年11月8日,工人死亡,被确诊为鼠疫。
哈尔滨,成为了第一个被感染的东北大城市。
随后,疫情像烈火一样席卷了整个东北。
1910年11月中旬,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为数例。
1910年12月初,哈尔滨每日死亡人数达到一百多人,彻底沦陷。
东三省总督锡良向朝廷呈递的奏折里,称东北疫情:
“如水泄地,似火燎原”。
1911年1月初,长春沦陷。
1911年1月中期,沈阳沦陷。
仅仅20多天,鼠疫就传遍了整个东三省,平均每月死亡一万人,很多家庭都是举家暴毙,直接被病菌灭门。
更可怕的是,当时的东北是全中国的工业中心,建立了全中国最发达的铁路网络,疫情可以沿交通线迅速蔓延。
临近春节,很多闯关东的人要回关内过节,一旦鼠疫越过山海关,近在咫尺的北京随时都会沦陷,甚至整个中国都有沦陷的可能。
混乱的哈尔滨
百年前的哈尔滨,是东三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拥有来自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并由1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是俄国和日本争夺的焦点。
在1910年11月8日第一例鼠疫患者死亡后,那极其明显的死状立刻就让哈尔滨的外国医学专家联想到了鼠疫,次日就通过化验得以确认。
鼠疫的名气太大了,出现一例就可能出现无数例,世界各国都被这一消息给吓的人心惶惶。
随后的一个月里,随着疫情的扩散,俄国和日本开始争夺疫情的主导治理权,希望借此扩大侵略特权,插手东北政治。
为了保护自家国民,同时维护国家主权,虚弱的清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动员了起来。
外务部右丞相施肇基,力荐三十一岁的伍连德前往东北承担防控鼠疫的重任。
伍连德,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剑桥的华人,24岁就拿到了剑桥大学5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是学霸中的学霸。
他带着一个助手,顶着一个“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头衔,迎着逃难的人群,毅然前往东北疫区。
1910年12月24日傍晚,伍连德抵达了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区域,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在鼠疫病人的带领下,伍连德到傅家甸查访鼠疫患者。
当时的哈尔滨城,西医并不多,也不对普通中国人开放,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鼠疫免疫血清还算有一点点作用。
再过19年,西医才发明了青霉素,庆大霉素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时全人类都没有治疗鼠疫的特效药。
所以,整个哈尔滨仅有31名在政府登记的执业医师可以帮助国人,但这些本土名医试遍了各种古方,均没有丝毫效果。
更可怕的是,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这31名传承自医学世家,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名医,有17人死于鼠疫。
整个哈尔滨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人说猫尿可以治病,有人说鸦片可以治病,有人说烟花爆竹可以驱散病魔。
一时间猫尿难求,烟馆爆满,爆竹脱销。
甚至还有人宣称,只要信奉黄天道教,就可以百病不侵。
伍连德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缺医少药,一片混乱的哈尔滨城。
人传人的新型鼠疫
在伍连德到来之前,东北当地政府并没有坐以待毙。
当时的世界医学界,普遍认为鼠疫是跳蚤从老鼠身上传播给人类的,因为欧洲的黑死病就是这么传播的。
传统鼠疫被称为腺鼠疫,只要消灭了老鼠,就掐断了源头。
在西方专家的指导下,东三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鼠运动。
不仅城内设有专门的捕鼠队,老百姓每捉一只老鼠,无论死活,交给附近的巡警就可以获得2铜币的奖励。
仅奉天城内,就处置了80972只老鼠,经检验后,所有老鼠会被销毁。
但是伍连德却对此提出质疑,当时的东北温度是零下几十度,到处冰天雪地,老鼠并不会到处活动,跳蚤也几乎绝迹。
疫区的房檐上,挂着长长的冰柱。
传统腺鼠疫的传播模型,需要温热湿润的气候,这和东北的现状明显不一样。
而且伍连德了解到,研究人员检验了那么多老鼠,并没有发现鼠疫病菌。
而先期来到傅家甸的一名医生也告诉伍连德,这里冬天门窗紧闭,密不透风,经常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如果是腺鼠疫传播模型,那应该是通过接触式感染,只要你不被跳蚤叮咬,就不会有事,护理鼠疫患者的医护人员通常比较安全,这和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现状明显不符。
于是伍连德猜想,这可能是一种变异过的,更凶险的鼠疫,它脱离了接触传播的限制,可以通过空气,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备人传人的能力。
而且伍连德在调查过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区域后,发现这片区域的疫源,是当地一个来自满洲里的俄国人制造皮毛的窝棚。
俄国人和东北人,都喜爱貂皮用于御寒,但貂太少,于是就有很多人用土拨鼠的皮毛来代替貂皮。
伍连德在这个窝棚的土拨鼠皮毛上,检测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
伍连德认为,这次的东北鼠疫是土拨鼠引起,通过皮毛商人扩散到东三省,并且这种新型鼠疫,具备人传人的特点。
对于这种可以人传人的新型鼠疫,伍连德称之为肺鼠疫,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可通过呼吸传染。
对于这种类型的传染病,西方医学也早有定论,最佳手段就是隔离。
伍连德宣布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请求清廷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对东三省进行全面隔离。
梅尼的死亡
但伍连德的猜想,并没有被大家接受。
区区一个黄种人,要推翻西方医学界这么多年的研究结果,说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型鼠疫?居然还能通过空气传播?
当时的西方医学专家,基本都用呵呵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反对最激烈的,是西方鼠疫专家,法国人梅尼教授,他被清廷特聘为外籍专家,于1月2日前往哈尔滨。
梅尼认为伍连德这种行为,是“离经叛道、不敬师长”,向东三省总督锡良提出撤换伍连德,并由他来统管防疫事务。
锡良以“先实地踏查再另行提议”的名义,婉拒梅尼。
看到自己特聘的外籍专家没有丝毫协助工作的意思,在没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要赶走伍连德,试图控制东三省防疫大权,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动机。
1月5日,清廷在对梅尼的回电中,宣布了对梅尼职务的撤销令。
高傲的梅尼,坚持认为这次鼠疫一定是腺鼠疫,因为几百年来都是如此。
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梅尼决定进行实地调查。
被停职的当天下午,梅尼突然前往中东铁路医院要求诊察该院收治的鼠疫病患。
在进入传染病房前,梅尼只穿戴了白色工作服、帽子和一双橡皮手套,并未戴口罩就直接对四名患者进行了诊察。
他绝不相信鼠疫会通过呼吸传染,按腺鼠疫传播方式,梅尼医生是绝对安全的。
诊察结束后,梅尼在晚上还会见了数名欧洲友人,并前往当地几家著名百货商场购物。
1月8日,梅尼突然出现低热、头痛、寒战的情况,并在次日清晨出现咳嗽和痰涌。
本身就是鼠疫专家的梅尼,知道大事不好,立刻致电中东铁路医院,并入院治疗。
1月9日当天,梅尼的体温达到38.3摄氏度,情况危急,痰液中被检测出鼠疫杆菌。
1月10日,梅尼被注射抗鼠疫免疫血清,但病情仍在加重,开始大量咳血,并失去意识,体温达到39.4摄氏度。
1月11日,梅尼去世,死于鼠疫,面呈黑紫色。
距离梅尼第一次来哈尔滨,仅仅9天,距离他第一次诊察鼠疫病人,仅仅6天。
梅尼的死,震惊了哈尔滨,震惊了东北,甚至震惊了整个世界医学界。
这种级别的鼠疫专家,居然在中国东北死于鼠疫,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如果连专家都不知道如何防护自己,那我们怎么去防护普通人。
整个东北,甚至整个中国,还有谁是安全的。
梅尼的死,是一个悲剧,但意外为年轻的伍连德扫清了一切障碍。
伍连德的一切请求都被迅速批准,被授予了极高的权利,甚至获得了外国的支持。
整个东北的防疫隔离工作,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全面隔离
1911年1月13日,清廷封锁山海关,任何人出入山海关都必须在军人的看守下滞留5日,确认无恙才可以放行,当时连太子太傅都被挡在了山海关之外。
1911年1月14日至19日,南满铁路与东清铁路陆续停止运行。
1911年1月21日,京津铁路全部停止运行,清廷建立三条军事防线,避免春运南下人口四处流动,对鼠疫严防死守。
在这种级别的军事戒严下,鼠疫被控制在了东三省之内。
但东三省的人怎么办,整个东三省足足有1400万居民,他们都等着伍连德去救。
当时的疫情之恐怖已经无法形容,哈尔滨傅家甸区域人口仅仅2万余人,在1月份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83人死亡。
是死亡,不是感染,那个时候的地方政府没有精力去统计感染人数,只统计死亡人数。
有人收敛的死尸,仍在乱葬岗,无人收敛的死尸,就直接堆放在冰天雪地里。
伍连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明了棉纱口罩,采用当地的普通外科纱布制成,佩戴方法和如今流行的主流口罩基本相同。
这种因地制宜的口罩,和西方正规医学口罩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于是被人称之为“伍式口罩”。
伍连德要求地方政府连夜赶制大量这种口罩,并配发给所有人强制佩戴。
然后,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每个区配备一定的医生、警察以及医疗物资。不同区的居民佩戴不同颜色的证章,分别是红、黄、蓝、白,只允许在本区活动。
每天,医生会巡视各区,一旦发现患者,立即送去病院,其亲属和接触者也会被隔离。
但小小的傅家甸,用来隔离的地方少的可怜。
迫于无奈,伍连德向俄国铁路局求助,希望他们能借出部分车厢用于隔离。
出于保护俄侨的角度考虑,俄方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共批准了1300节车厢(内置取暖火炉)给伍连德用于隔离使用。
这是中国的第一次真正的隔离防疫,极其简陋,但比起之前任由鼠疫肆意传播的情况,要好的太多。
很快,伍连德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傅家甸坟场。
焚尸
伍连德在傅家甸坟场,看到了延绵1里多地的棺材和死尸。
棺材摞着棺材,死人压着死人。
天寒地冻,积雪达五寸到七寸高,无法挖开土地埋葬,大家都等着明年春天再让他们入土为安。
从报纸上看死了几千人,和你亲眼看到几千具尸体,那是两码事。
伍连德被数量如此庞大的死尸给震惊了。
他认为傅家甸坟场是“鼠疫杆菌的天然冷藏柜”,一旦开了春,这个坟场会毁了哈尔滨、东三省,甚至整个中国。
伍连德提议要立刻焚烧傅家甸坟场的所有尸体,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当地百姓甚至是地方官的一致反对。
按中国传统文化,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不能安葬就没办法见祖宗,这是大不敬的事情。一次要焚烧几千具尸体,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仅靠东北总督锡良的支持已经不够了,无奈之下,伍连德和锡良联名请求朝廷颁旨,希望可以借圣旨平息民间的反对。
三天后,他们收到了摄政王府发出的电报:
圣旨,准伍连德所奏。
1911年1月30日,辛亥年的大年初一。
这天清晨,在傅家甸坟场,伍连德亲自指挥,200名裹着白色防疫服的工人在尸堆里忙活。
他们把每100具尸体或棺材堆在一起,共22堆。
下午2时左右,在疫区高级医官、部分地方文武官员与俄方防疫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所有的尸体被泼上煤油并点燃。
这是当地,甚至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中焚尸行动,烈火足足烧了三天才熄灭。
在哈尔滨焚尸当天,东三省总督锡良电令吉林、黑龙江巡抚,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尸体。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俄国防疫局也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鼠疫死去的尸棺火化,还从坟地里挖出一千多具已经埋葬的尸体烧掉。
很快,东北的疫情就出现了转机。
奇迹般的胜利
1911年2月20日,东三省所有采取了隔离措施的地区,死亡人数全部出现了下降,这是疫情开始以来的首次。
收到最新疫情报告的施肇基站在院子里朗声大笑:“苍天在上,中国有希望了。”
1911年3月1日,哈尔滨首次出现了零死亡!距离伍连德首次抵达哈尔滨仅仅67天,距离清廷采纳伍连德建议,封锁山海关,仅仅过去了47天。
而距离伍连德焚尸的大年初一,刚好一个月!
整整24个小时之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这是几个月来的首次。
零点钟声刚过,在一片欢呼声中,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哈尔滨傅家甸的隔离。
这一天,载入了史册。
这是哈尔滨最后一例死亡病例,也是整个东三省最后一个死亡病例。
从3月1日到3月底,整个东北,再也没有出现新的死亡报告。
随后的日子里,也没有。
1911年4月3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名医学代表参加。施肇基作为大清国特使出席,伍连德出任会议主席。
1911年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
百姓们纷纷上街庆祝,劫后余生的感觉,恍若隔世。
在这次疫情中,东北1400万人口,最终死亡6万余人,灾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区域,死亡人数超过总人口的1/4,至于感染者则不计其数,无法统计。
参与防疫工作的2943名工作人员,297人殉职。
鼠疫,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一号病”的地位。
东北大鼠疫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公共卫生的起点,并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雏形。
这一切,被伍连德在短短的67天内实现了,其中还伴随着当地百姓的不解和多方面的巨大擎制,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曾肆虐欧洲长达四个世纪的鼠疫,被人在几个月里防疫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是由贫困落后的中国做到的,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伍连德的防疫方案,成为了迄今为止全世界用来处理突发传染病的最佳手段。
万国鼠疫大会后,法国报纸《巴黎小日报》刊登的插画,明确指出是中国的鼠疫是新型的“肺鼠疫”。
伍连德用防疫工作的胜利,让全世界承认了他的理论。
万国大会后,伍连德被清廷加封医学进士。
国际医学联盟授予伍连德“鼠疫斗士”称号。
晚年梁启超评: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濑于其传播中的作用”,伍连德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并与2007年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被正式解密披露。
国士无双
被各种荣誉加身的伍连德并没有陶醉自满,他预测鼠疫在合适条件下还会再度爆发。
为此,他辞去了高官厚禄,返回东北,在东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并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支防治鼠疫的专业队伍。
1920年底,鼠疫果然卷土重来,但这次伍连德准备了十年,成功将这一次的鼠疫灾难遏制在了东三省的北部,仅死亡五千余人。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次的预防及时,伍连德彻底消灭了鼠疫隐患,从这一年开始,东北再也没有爆发过鼠疫。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因心脏病逝世,终年81岁。
《泰晤士报》发文悼念,称伍连德是:
“流行病的英勇斗士”
“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国士无双,伍连德!
来源于远方青木,作者一棵青木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善良的民族,强盛的时候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疲弱的时候还要收留被西方各国排斥的流亡群体。而有些人却总是喜欢把别国说成是“文明的样子”,明里暗里嫌弃自...
- 军队一律不得经商军队经商之事遭到了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的极力反对。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会上,他力陈军队经商之弊:军队和政府经商,势必导致官倒,官倒必然导致...
- 年号是中国历史上君主执政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时会出现重名的情况。这篇文章将回顾一些历史上共享相同年号的君主,不包括有争议的年号。首先,让我们看看那些与西汉皇帝...
- “祝大家2017年金钱多多!运气好好!身体棒棒!酒量海海!艳遇多多!耶”2016年的最后一天,脑白金、游戏《征途》的缔造者史玉柱在微博上写下了这句话。简单的几组“叠词”,...
- 转自东西问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对体察民情颇为重视,这也是在交通、通讯甚为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国家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并由此衍生出了“采诗观民风”这一调研资政制度。采...
- 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韩城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乡,褚锦锋曾主政此地,担任三年多市委书记。褚锦锋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了司马迁,认为《史记》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评判是非的...
-
清朝的一个“富哥”王圭,帮穷朋友高鼎出诗集,其中一首小诗无人不晓
转自大河报博览说起《村居》这首诗,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然而,对于其作者高鼎,大家应该很陌生。01最... - 转自河南卫视微信公众号虽然我们对古诗词很熟悉,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词语或诗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今天,一起来看看吧~1.“红颜”可以指男...
- 地主的烦恼“阿利亚”(Aliyah),或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的移民潮,早在十九世纪末西奥多·赫茨尔发表《犹太国》并召开第一次锡安主义大会之前便已经开始。自1881年起,面对当...
- 最近,欧美名流们寝食难安。因为美国法院刚刚公布了卷入淫魔富豪爱泼斯坦X交易案人员名单。几乎全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无论是谁,只要在审判中名字被提及,都会榜上有名。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