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茶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繁体

来源:十年集邮&知乎Mary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

这就是差一个能召唤神龙的六大基本茶类。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1

发酵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就适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2

品类篇

绿茶 | 叶绿汤清,清香、醇美、鲜爽

白茶 | 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黄茶 | 叶黄汤黄、金黄明亮,甘香醇爽

青茶 | 也叫乌龙茶,青绿金黄,清香醇厚

红茶 | 香高色艳味浓,叶红汤红,浓厚甘醇

黑茶 | 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陈香醇厚

以上这些都是形容词,最重要是亲自体验,才能感受茶的美妙有趣之处。

3

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六大茶的冲泡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记住绿茶和黄茶不要闷着,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没有特定的冲泡手法,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喜欢就好。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4储存篇

虽然是干茶,为了保持茶叶的活性和口感,储存起来也是稍稍需要讲究一些。茶叶储存三大原则:干燥、避光、密封。

绿茶、黄茶 | 密封后,放冰箱冷藏

白茶、乌龙茶 | 常温密封保存;长时间不喝,放冰箱冷藏

红茶 | 常温密封保存,切记防潮

黑茶 | 常温保存,阴凉通风、切记日晒

5

功效篇

绿茶

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

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

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青茶)

绿叶镶红边,绿茶+红茶之和。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降血脂、胆固醇,适合三高人群。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

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无刺激。

口感甜醇。

调节脾胃功能,适宜肠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

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你或许认为,那些每天和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也多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千利休禅师说:“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款茶入了手,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尝试,只管泡她吧,小男生不都是泡妹多了,才成为把妹高手的吗?

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

都说,“茶品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茶百科说“心清可品茶”,茶,无法承受之轻。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时光。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或茶道具,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现在很多茶人都喜欢用紫砂泡茶,那是因为紫砂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

在文人把玩的器物中,有些是必须保持距离的,如案头清供。而这些在使用的亲切度上,总是不及紫砂壶。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紫砂壶的精品力作,其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艺术品位,都是超一流水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 其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诉说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鲜明的人格个性。

那众多紫砂壶中,老茶人喜欢什么型的紫砂壶呢?

一般老茶人喝过的茶很多,对于紫砂壶的提香能力自然不用多说,收藏的紫砂壶分门别类,很多,但是选的最多的要属圆形类的紫砂壶了。

那圆形类的紫砂壶都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

1、便于把玩

对于一个善于品茗的茶人来说,紫砂壶应是须臾不可脱手的尤物。一有空闲就喜欢开始泡茶,大多数人比较倾向于紫砂壶圆器,那为什么呢?

圆器紫砂壶,泡茶后,便于放手上把玩。泡茶时用热茶水淋在茶壶上,可以将茶水的色泽浸透茶壶。喝完茶可以叫茶壶放在手中,东摸摸西摸摸,这里摸摸那边摸摸,把玩把玩,就是放在手中玩。把玩到后来,壶的光泽以及水色会很出色。

还有一般泡茶的人,喜欢旋转壶盖,壶盖口沿在茶水的浸渍下,旋转起来会很润滑,感觉很好。

2、有利发茶

圆壶无硬性转折,水在壶里可顺畅流转,水与茶叶能温润结合,有利发茶。卷球状的高山乌龙茶,在圆壶的空间里可完全舒展。因为用圆形紫砂壶泡乌龙茶,紫砂壶内注水后,水流会顺着圆形紫砂壶的壶壁顺流而走,能更好的使茶叶和水紧密结合,有利于发茶。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紫砂壶的收藏可不是摆在架子上“藏”在柜子里,一名真正的紫砂壶爱好者肯定会隔段时间就挨个地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观赏把玩,紫砂壶重在养,如果不养,即使是名家之作,也还停留在凡胎的阶段,变不成仙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买了紫砂壶后,常是往家里的柜中一放了事,从此不闻不问,这其实是一种外行的表现。

紫砂壶一定要用,要养。紫砂壶,养出来包浆之后,会无比的有成就感!

紫砂壶,或于手中盈盈一握,或一枝独秀,都能与肌肤有温暖亲切的接触,拥抱泥土,回归本心。紫砂壶与人,是不存在距离的,当壶中泡上茶,壶就成了有生命的器物。

几块钱的玻璃杯就能泡茶,为什么要花几万块买紫砂壶?人傻钱多?

本节由小陈茶事原创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作者:村姑陈

《1》

周末刚看到一篇澄清贴。大致意思是,别将所谓的“化工壶”妖魔化。给出的理由是:“玻璃杯也是经过化工元素制成的,是现代技术产物,只要经过高温加工,它的稳定性就很强,用于泡茶完全没有任何副作用。”“紫砂壶加工也有高温烧造的,同样能放心使用……”

平心而论,这番话并不客观。因为自己也接触过不少低端紫砂壶,这些低端壶背后的具体烧制温度,不得而知。但从实物观察到的情况是,泥料问题真心很不靠谱,揭开壶盖,凑近去闻,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味,很刺鼻。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这已经不止是土腥味的问题,而是让人闻着就感觉不放心,担心污染好茶的纯正滋味。

反观玻璃杯,随着现代化工艺的普及,玻璃器皿早已经普及化,哪怕是个位数的普通玻璃杯,也不会出现带有杂味的问题。

看到这一幕,或许有人会说,那多花点心思,买一把泥料靠谱的紫砂壶就行了呀。但按照现在的市场环境,质量相对靠谱的紫砂壶,价位要大几百上千,甚至有不少高端壶,标价直接过万,甚至更高。用一把过万的高端紫砂壶,对比个位数一个的普通玻璃杯,它们在泡茶表现方面有哪些差距?

这些差距,又是否能拉开成千上万倍的距离?深究起来,有不少问题值得细细说来。

《2》

一、适用范围不同。

玻璃杯价格亲民,适合简单泡。

快节奏上班工作期间,往工位上摆一个低调的玻璃杯泡茶,不会太扎眼。

如果换成紫砂壶泡茶的话,除非有专门的独立办公室,那么,很少有办公族能做到这么悠闲式喝茶。玻璃杯泡茶,如果不是太在意茶味层次,基本所有茶都能泡。

花茶、绿茶、白茶、红茶、菊花茶、玫瑰花茶、荷叶茶、袋泡茶、速溶茶包等,林林总总,一概适用。考虑到杯泡期间,茶水不分离,为避免茶味泡浓,要酌情减少投茶量。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从泡茶享受角度看,玻璃杯泡绿茶、花茶等,占有天然优势。哪怕是再名贵的明前龙井、明前碧螺春,简单的玻璃杯也能满足基础泡茶需求。

将杯子洗干净后,投入一小撮干茶,注入热水后,绿茶的细嫩外形缓缓泡开舒展,期间极具观赏性。换成紫砂壶泡茶,明显不方便观察。

从适配角度看,喝绿茶时,哪怕是上万紫砂壶,也比不过个位数的玻璃杯。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紫砂壶在泡茶时,相对更适合熟普、黑茶一类的后发酵茶,但在冲泡绿茶、花茶、白茶等注重鲜爽口感的茶叶,一概不建议使用。

《3》

二、透气性与吸香问题。

紫砂的材质很特殊,含砂量较高的紫砂壶,透气性强。哪怕高温烧造之后,内部依旧保留不少透气孔。代入想象下,估摸着和海绵结构很类似。

因为透气,所以紫砂罐才能具备透气醒茶的作用,但若是用法不当,用紫砂罐存茶,容易跑气受潮。

因为透气,所以部分紫砂壶能做到,茶水倒进去后,能保持一段时间不变馊变质。

从网上能看到,“茶水保持三日不变馊”的记录。但从现泡现喝角度看, 这样的优势可有可无。毕竟,一杯泡好之后放了三天三夜的茶水,哪怕闻着没馊,估计也没人有勇气继续喝。

另外,由于这些透气孔的存在,让紫砂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吸附性。

往壶内倒入热水,受到热力激发,吸附性增强,会快速吸附茶叶散发出来的茶香。吸附在气孔内部的茶香,等到下一回泡茶,又容易趁机释放出来。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一增一减,不断调匀,这就导致了,为了避免泡茶串味,紫砂壶最好保持“一壶一茶”,不要混用。

长期泡熟普的壶,不要再用来泡红茶。不然,等你喝到带有熟普味的红茶,那可就太糟心了。

相比之下,表面光滑的玻璃杯,不存在任何关于吸香问题。哪怕是个位数的便宜玻璃杯子,也是如此。

对于个位数的玻璃杯,你可以怀疑它的耐热程度,是否经得起骤冷骤热考验?是否有划痕?是否留有气泡影响美观?是否杯身太薄没质感?

但吸香与“专茶专用”的问题上,大可不用操心。只要泡茶之后及时清洗干净,哪怕是泡过气味浓重的黄芪党参水的杯子,再用来泡绿茶,照样不会串味!

《4》

三、保值增值属性差异。

早些年在茶圈,经常能看到关于紫砂壶增值保值的说法。“某紫砂原矿已经断产,卖掉一把,少掉一把,因为稀缺,所以珍贵。”“某大师手作的名师壶,市场价已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买到一把好壶能增值……”诸如此类的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变幻着不同的故事版本,流传在朋友圈。

某一回,在一场茶局上,听熟人分享了这样的八卦。他早年认识一位地产商总监,很喜欢玩壶,2010、2011年那会儿,一口气入了不少精品。据说光是花在紫砂壶身上的钱,就已经超过千万。

最近这两、三年的地产行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明显没有之前好,由于资金链紧缺,他从去年开始就看到那位地产总监在转手出货原来收藏的紫砂壶。

“好家伙,看到一把原本八十多万买的壶,看着也是各种证书齐全,但愣是降到八、九万还是没出手,说好的保值增值呢?”听完这个八卦分享,只是一声唏嘘。

说一句真心话,对普通茶客来说,买茶具只是为了方便泡茶,千万别想着后期转手增值的事。要不然,很容易被被人当成韭菜收割。

同样是茶具,紫砂圈子里,既流传有一夜暴富的增值神话,也盛行各式破产转手的故事,是是非非,难分对错。相比而言,买玻璃杯泡茶就简单多了。毕竟,一个普通泡茶杯而言,合眼缘就行,不必弄得这么复杂。

一次性把中国茶和老查人喜欢的紫砂壶讲清楚

《5》

四、器型多样性不同。

紫砂壶的分类体系很复杂。

按泥料分,朱泥、紫泥、绿泥。

按壶型分,高矮胖瘦,宽窄大小,比比皆是。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扁壶、掇球壶、潘壶、龙蛋壶……

按工艺分,半手与全手的争议不断。

按价位分,价格从几十、几百、上千、大几千、上万、十几万、大几十万不等,上无止境。

相比而言,玻璃杯就简单许多了。最常见的是透体透明的直筒型,简单直接。

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玻璃杯,一旁还会再加上把手,方便举杯。稍微新奇一些的,无非是磨砂玻璃杯、彩色玻璃杯、锤纹玻璃杯等。

要不然,就是在造型方面,稍做调整与变动。但大致上,还是简约风的直筒玻璃杯最亲民常见。

《6》

紫砂壶与玻璃杯的把玩属性是不同的。

有的人,愿意花高价买紫砂壶。哪怕买回家后,一直闲置不用。摆在架子上,平时基本不用来泡茶。每天光是擦拭摆置,也能乐在其中。为了方便养壶,还要配套各式养壶笔之类的小物件。甚至有人会选择为了养壶而泡茶,之前就遇到这样的留言。

“你们泡岩茶第一泡都不洗茶的话,该怎么养壶啊?”

相对而言,玻璃杯可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把玩说法。泡茶而言,茶为君,器为臣。茶具是为了方便泡茶而出现的,如果不是为了泡茶,而是单纯当成工艺装饰品。这样的购物出发点,显然背离了茶具选购初衷!

(2)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