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钱,是否正在被偷偷“扣”走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
一位网友发现自己的移动支付账户突然被划走1100元,仔细一看原来是5年前使用某个租车APP时的一次“违章”。
1100元,是200元的罚款和900元的违约金。
但他完全不清楚违章细节,这5年间也从未有人联系过他,告知这件事。
突然的扣款,让他十分惊诧:5年前的违章记录,为什么现在才扣?
他试图联系客服问清楚情况,但租车平台拿不出任何违章记录、处罚决定书和扣款依据。
于是他选择了投诉。
经过核实,平台做出了回应:
违章记录确实存在,但早已过追诉期,罚款和违约金会原路退回到他的账户上。
之所以没有相关材料证明,却能轻易地扣费,是因为他在租车时勾选了信用免押。在免押金的同时,也授予了无限期扣款的权限。
来源:视觉中国
博主@白二少 在评论这件事时便提到:
“开通某个商家或APP的‘先用后付’或‘离店再付’之类的自动扣款服务,相当于给了那个商家/APP‘免密支付’,也就是‘直接扣款’的授权。
这个授权基本上都是没有期限的,不是仅限那一次。”
这意味着,一旦开启免密支付,等于敞开钱袋子,自愿让别人的手伸进来。扣费看平台机制,投诉是否成功有时候得靠运气。
想要免去钱袋漏底的担忧,只有关掉没用的免密授权。
但往往开通一瞬间,关闭点三次。
博主@白二少 分享了如何关闭几个平台免密授权的方法。
我们也在这里提醒大家,实在找不到的时候,可以咨询平台客服如何关闭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的服务,这基本适用于各个APP。
在自查的过程中,许多人晒出了类似的经历。
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启了话费的自动增值业务,被扣了十个月。
也有人表示自己曾经免押租了一个充电宝,在还成功的情况下,次月多了一笔99元的扣款,理由是充电宝没还。
投诉追回之后,她心有戚戚。
倘若她没有记账习惯,这笔扣款也只会成为一笔不被在意的历史消费记录。
的确,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的今天,随手一扫,轻轻一点,消费就完成了,事后谁也难想起某一笔订单记录从何而来。
更何况,更多的时候,我们的钱,是在不知不觉间花完的。
02
没花多少,但钱没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明明不敢轻易地花掉1000元,但在逛购物平台时,还是不小心买了几十个9.9元、19.9元。
去超市买些日用品,标价也不高,这个2.98元,那个18.9元,只是购物车还没装满呢,结账时就已经超预算了。
如果用上APP的月付功能,到下个月月初会发现自己不仅抠抠搜搜地花了很多钱,也省吃俭用地欠了很多债。
快捷支付,能让我们快速地花掉很多钱。
脱口秀演员周奇墨曾经就在节目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每当月底收到自己的微信账单的时候,他总是惊讶于自己一个月居然能花这么多钱。
打开账单后发现,既不是充电宝没还,也不是共享单车没锁上,每一笔都是他亲自花的。
他不得不感慨,现在的扫码支付太便捷了,便捷到当时花钱时都不觉得心痛。
心痛,是现在很多人在花钱时最缺乏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这又被称为“支付疼痛”。
一项针对脑区的研究表明,支付痛感所产生的痛觉由前扣带回皮质的背侧和上额回部分以及前脑岛参与。
这意味着,它是一种情感痛觉,实实在在会让我们“心痛”。
提出这一概念的奥弗·泽勒迈尔博士也表示人们对付款有不同的反应:
“一些交易引起痛苦,另一些交易则带来快乐。”
当钱成为卡上或支付软件上的一串数字时,这种疼痛感会大大降低,人们转而关注起商家的优惠促销手段,快乐变多,冲动下单的可能性也就变得更大。
以至于我们即便会在大额消费前思索再三,也挡不住被小钱掏空口袋。
在看到余额之前,更是忍不住诱惑买买买。
到最后,我们对金钱失去了敏感度,买东西时容易陷入“我不能没有”的消费恐惧。
身边有个朋友便是如此,她总纳闷自己攒不下钱。
仔细研究自己的消费习惯后,她发现原来是自己太不把钱当回事了。
一个月工资五六千,但她总秉持着“贵的就是好用的”的理念,去购买大几百小一千的东西,每逢促销,能直接花去半个月的工资。
买来的商品并非全合心意,但到这时她又会因为嫌退货麻烦,直接留下。
结果是没买多少东西,却花了很多钱。
事实上,当我们纠结于满减凑单、要不要用优惠券时,只会忘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因为先进如大数据,也只会推送你喜欢的东西,诱惑你下单,猜不到你真正需要哪一个。
来源:视觉中国
03
想攒钱的人,开始用回现金
在“电子付款让人对钱没有了概念”的热搜下,有网友进行了简单直观的对比。
购买一台手机,需要近一厘米厚的百元大钞。
吃一顿火锅的开销,等于30颗鸡蛋、10斤大米、5斤生猪肉、1斤鲜鸡翅。
将卡里的数字,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时,不少人也更能感受到金钱的流失。为了控制自己的无意识消费,他们开始用现金省钱、攒钱。
去年年初,后浪研究所对这一现象进行采访。在几位受访者中,一位全职妈妈结婚10年,有两个孩子,但家里没有多少存款。
丈夫经常借钱给父母投资,而她有将近两年的报复性消费习惯,常常觉得自己缺衣服,孩子缺鞋,就到处买买买。
买完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需要。
偶尔心血来潮想存钱记账,屡屡失败,只想买个菜买个盐,记着记着却发现自己还是买了很多不该买的东西。
后来,她开始学着别人用现金攒钱。每周定下一家人的生活费后,她会将这笔钱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200元的买菜额度,100元的生活用品,100元的零食花费、200元的换季衣物……
没过多久她发现,这样规划完到月底,还能攒下1000块钱。
这笔钱放到银行存定期,不想拿着身份证去银行取钱,也能限制她的开销。
同时,她也发现了使用现金的好处,花完了额度,有什么想买的只能留到下周再买,带多少现金出门,就只能花多少钱。
这极大地改善了她的消费习惯。
最重要的是,还能让丈夫知道,他随手借出去的10万20万,不是账户上的数字,而是一沓沓的纸钞。
的确,对于有无节制消费习惯的人而言,用现金反而容易理清楚自己还剩多少钱,强制思考,回归理性消费。
花一张少一张的现金,也能帮助我们谨慎购买,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说到底,便捷的支付方便的是消费。
但怕麻烦,才是省钱之道。
04
人到中年,都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
花钱如流水,赚钱如抽丝。
工资涨不涨不好说,但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在家时的柴米油盐,出门后的社交应酬照样要花钱。
购买孩子的补习班课程,眼睛都不眨,到了自己,总是为了不同平台几毛钱的差价货比三家。
无论是现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这两者并不冲突,关键在于如何用、如何省。
会有人觉得线上消费管不住手,也会有人认为卡里的余额是辛苦赚来的钱,家里的现金等于意外之财,花出去无所谓,看到账单才心疼。
不过,在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行为时,我们也总结了几点建议:
①设置24小时购物冷静期
使用现金无非是在金额有限的情况下,给自己想买的东西排出优先级。
线上支付多了一层“购物车清空”的爽感,却容易让人忽视商品本身是否需要。
正因此,非必需品加入购物车时,强制等待一天。
同时,观察自己的消费习惯,可能在什么时候冲动消费,就在那个时间关掉购物APP,研究表明晚上10点后人们的消费意愿会提升37%。
②非必要不开启“无痛支付”
关闭非必要的“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功能;
设置交易限额(单笔/日累计金额上限),降低大额盗刷风险。
③及时对账,关注账户异常交易
消费者协会提醒,在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遭遇盗刷等情况时,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
同时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虽说想要做到能花会攒,最重要的是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
但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会有忍不住诱惑买买买的时刻,有为了生活不得不节俭低头的日子。
一时的花销并不能决定什么,省钱、存钱需要的是慢慢来。
从摆脱负债开始,从积攒五百一千开始。
当你习惯了移动支付,手机里的余额会少,放在钱包里的钱就会原封不动。
当你开始使用现金消费,于你而言,出门花钱便不再是带着全身家财。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只有一个目的:
要好好存钱,更要好好生活。
愿我们能省会存更会花。
来源:十点读书、读者原创版
本文初摘录于:2025-06-0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6-05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没有“人”。这几年,我最难受的一次经历,不是被甲方改方案、不是被领导劈头盖脸骂,而是看到一个能力平平却背景强硬的人,几句话就拿下了我辛辛苦苦跑... 2025-06-18
-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谢喜卓)湖北一传销案嫌犯想要脱罪,前后花了840万元,时任潜江市公安局局长及下属相关办案负责人也被一一买通。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湖北潜江一起... 2025-06-17
-
“e租宝”被查十年后:近期已进行第二批资金清退,有投资者称感到意外和惊喜
“暴雷”十年后,“e租宝”终于迎来第二次资金清退。这个涉案金额超过500亿元,盛极一时的庞氏骗局,主犯已于2017年被判刑。彼时全国公安机关冻结涉案资金逾百亿元,还有一批... 2025-06-17 -
中纪委怒批:公务员也是人!正常生活不应问责处理!“凑数式、看人下菜碟式问责”应该被问责!
因洗澡迟接巡查组电话访谈,被给予警告处分;教师假期自费聚餐,被纪委通报批评……一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冒头,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 2025-06-17 -
那尔那茜的瓜越扒越大,母女走一样的路,父亲为她铺路出道即巅峰
那尔那茜的教育之路引发热议。从北京名校到内蒙古高考,再到上戏定向委培。原来她和母亲走过的“路”一模一样。出道即巅峰的背后,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特权。那么,教育公平又... 2025-06-17 - 6月10日,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只塑料娃娃,泡泡玛特的Labubu,最终以108万元的天价成交。这款初代藏品级Labubu,高131厘米,PVC材质,号称全球唯一。之外,一款全球限... 2025-06-17
-
董小姐、黄小姐、蒋小姐,各种小姐们拒人千里的城堡已经摇摇欲坠,终将被人民的正义所摧毁
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小姐姐们,什么董小姐,什么黄小姐,什么蒋小姐之类的,这些小姐姐们是犯了公主病了吗?是厌倦了城堡里的骄奢淫逸,耐不住寂寞想走出城堡来看看水深火热的... 2025-06-17 - 浙江金融系统,现在是血流成河。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4月中行浙江分行原行长郭心刚被查开始至今,短短一年时间里,浙江金融系统已经有十几名大咖落马,涉及工行、建行、农行、... 2025-06-11
-
退休警察实名举报检察官:在其操作下,网逃23年杀人犯免于刑事起诉
奔流新闻讯(首席记者 张鹏翔)近日,辽宁昌图县一退休民警实名举报检察官。6月10日,奔流新闻就此采访昌图县检察院、纪检委等多部门,均未得到有效回复。举报者郭先生称,... 2025-06-10 -
01看到了几则令人心痛的消息。最近的各路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波绝望求助的网友——他们拿着成百上千万买黄金,结果竟然爆雷了。爆雷的这家公司名为:永坤黄金。这是一家浙江... 2025-06-10
-
“不用理,挂掉!”电台主持人替听众维权遭政府工作人员嬉笑回怼,官方通报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6月7日发布情况通报:近日,我办工作人员在接听《广东民声热线》直播来电时不当回应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我办高度重视,派驻纪检监察组已对... 2025-06-07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当代中国各种势力林立并起,呈现群雄逐鹿的新颖态势,这就是所谓“多元化”的核心要义,其中突出的现实,就是当代中国的亲美西方势力,这是一个相当醒目和相当令人瞩目的存在... 2025-06-19
-
看标题,可能有大帅会觉得半吊子在危言耸听,但结合方方面面的信息来看,内胡和川子这一波要的不单单是伊朗去核化,而是在借核之名,行灭教毁国之实!本轮大战之前,所有人都... 2025-06-19
-
特朗普可能正处在一场战争豪赌的边缘。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于6月17日晚告知其高级助手,已批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但未下达最终命令,以观察伊朗是否会放弃核计划。目前以伊... 2025-06-19
-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讲讲中东的乱局,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以色列于6月13日凌晨发动代号为“狮子崛起”(Operation Rising Lion)的空袭,对伊朗境内多个关键目标实施打击,包... 2025-06-18
- 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你没有“人”。这几年,我最难受的一次经历,不是被甲方改方案、不是被领导劈头盖脸骂,而是看到一个能力平平却背景强硬的人,几句话就拿下了我辛辛苦苦跑...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