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繁体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就像是她一生的写照。

正是她的不争不抢,淡泊名利,才让她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始终不忘初心,笔耕不息,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人生。

《道德经》最后一章,最后一句总结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所谓天道既是人道,人道就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处,如何跟世界相处。

人生在世,学会不争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01不与父母争胜负

《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父母长辈们常说,他们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

其实就是人生阅历比我们丰富,见过的世面也比我们多得多。

别总想着另起炉灶,和前辈分庭抗礼,人之所以能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活法,前人担心后人冒失激进,后人嫌弃前人墨守成规。

但其实,“告诸往,而知来者”,只有懂得了父母长辈的苦心,才能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父母面前,即使不能理解,也要懂得尊重。

小时候是他们让着我们,长大了换我们包容他们。

正如惠子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却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很多事情只是所站的位置不同,观点各异,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何必要争个水火不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与父母争论,上下才能和睦。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不与父母论长短、争胜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跟父母产生分歧、争执。

他们总发各种养生文章给你,明明是耸人听闻的假消息,他们却深信不疑;

你总提醒他们,隔夜的饭菜最好不要再吃,他们觉得倒了就是浪费;

你告诉他们孩子不能太惯着,可在你每次教育小孩时,他们都会出面干涉……

年纪越长,我们越发觉得父母墨守成规,沟通渐渐失去了耐心。

唯独忘了,我们小时候一次次犯错时,一直都是他们在包容我们。

他们从未嫌弃过我们幼稚、愚笨,只是耐心地一次次教导我们。

父母跟子女之间的爱,像是一场人性的轮回。

小时候,是他们在包容我们,他们老了,就换我们来包容他们。

跟父母相处,讲不通的道理,就学会闭嘴。

《礼记》中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学会讨父母开心,理解父母,是生为子女最大的孝顺。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02不与伴侣争对错

《庄子·天运》:“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好的婚姻,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彼此温暖。

再高一筹的,才是风雨之外能够各自安好,喜悦自由。

一个人如果太好胜,那么他永远都不会快乐,最好的伴侣,不争对错,只要幸福。

春秋时期,刺客专诸,是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有一次,他正要和一群人动手打架,妻子出来叫他回家,他马上停下,转身乖乖回家去了。

这一幕被伍子胥看到,就问他:“你有万夫不当之勇,竟会害怕一个女人?”

专诸告诉他:“能屈服于一人之下,才能伸展在万人之上啊!”

后来,在伍子胥引荐下,专诸刺杀吴王僚一战成名,一起传为美谈的,还有他“惧内”的事迹。

专诸的勇武胜过所有人,却唯独对妻子俯首认输。

与其说是“惧内”,不如说是尊重,有相敬如宾的涵养,才有携手一生的幸福。

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伴侣之间永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谁能一边一败涂地,一边独善其身。

少一点苛责,多一点让步,日子才会越来越有盼头。

《辛普森一家》里有句话说的好:

“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伴侣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抱团取暖,共同抵御严寒的人。

好的婚姻,不争对错,只要幸福。

说一个很多人熟知的故事。

钱钟书和杨绛因为一个法语的发音在轮船上吵架。

杨绛觉得钱钟书的发音有口音,不纯正,钱钟书不服气。

两人找一个会讲英语的法国人断公,结果杨绛是对的,钱钟书错了。

杨绛回忆时称:“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

伴侣之间吵架在所难免,但没必要每次都非得分出个对错。

比起对错来,身边的这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争吵的过程中,容易情绪失控,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

即便日后重归于好,覆水难收,说出口的话造成的伤害是弥补不了的。

有句话说的好:“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对成年人来说生活很苦,而这些苦谁可以陪伴你一同渡过呢?

毋庸置疑,是伴侣在陪你一起吃苦,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一起艰难谋生。

既然生活已经这么苦了,两个人又何必要互相折磨呢?

伴侣之间,包容比对错重要,理解比苛责重要。

而不是针尖对麦芒,得理不饶人。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抬杠的地方,更不是论理的地方。

计较越少,家庭越幸福。

在感情里,少计较、少争对错,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得红火。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03不与朋友争高低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人生而有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才说取长补短,才能相辅相成。

能不妒忌别人的都是君子,能由衷赞美别人的都是大丈夫。

《韩非子》里,有一则寓言。

一个人说:“我有良弓,却没有趁手的箭。”

另一个人说:“我有好箭,却没有可以用的弓。”

后羿知道后,对他们说:“没有弓,怎能射箭;没有箭,怎能命中。”

于是让他们把弓、箭合在一起,才开始教他们射箭。

如果持箭的人,眼里不只有自己手里的箭,还能发现别人的弓,拿弓的人也能发现别人的箭,就不会白白浪费自己和别人的天赋。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懂得欣赏,别人才愿意帮你。

真正的朋友,互相搭台,借力用力;虚假的友谊,互相诋毁,互相看不起。

和朋友争高下,就是给对手可乘之机,帮助朋友成功,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

蔡澜是金庸先生生前的挚友之一,两人同倪匡、黄沾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蔡澜见识广博、文采斐然,但他并不喜欢“香港四大才子”这个名号。

原因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能配上才子的只有金庸先生。

“怎么可以把我和查先生并列,跟他相比,我只是个小混混。”

他谦虚、低调,绝不附炎趋势,也不妄自菲薄。

在蔡澜看来,金庸就是比自己更有才气,见识更广博。

金庸先生也比他有钱,他从不嫉妒眼红,大放自如。

老友们聚会时,每次都是金庸先生买单。

“因为他有钱,他的书,光版税就够他吃喝不愁了。”

朋友相聚,谁有钱谁买单,不争高低,不感到难为情,也不感到蒙羞。

真正的君子之交,看重的往往都不是金钱和地位高低,而是友谊的深厚。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你身边的人是什么样子,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身边的人都优秀了,你自然也差不到哪里;

身边的人都落魄了,你必然也会陷入泥沼。

成就别人,亦是成就自己。别跟朋友争高低,同心同德,其利断金。

不跟朋友争高低,心宽了,朋友自然会多起来。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04不与老天争倔强

《鵩(fú)鸟赋》有言:“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天地好像一个熔炉,而造化便是工匠;阴阳好比炭火,世间万物皆是被冶炼的铜矿。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和老天争强斗狠,终究是在痴心妄想,天道的神奇,就在于本身毫不费力,却没人能挣脱它的股掌。

隋唐演义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李元霸。

他力大无穷,没人能招架住他三个回合,号称隋唐第一猛将。

同时,他还出身显赫,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

在一次凯旋归来的途中,空中忽然雷雨交加。

李元霸怒不可遏,手挥紫金锤,仰头对天厉声怒骂。

结果,引来一个闪电,劈死了年仅十六岁的李元霸。

人贵有自知自明,心贵在知道敬畏。

天无绝人之路,但千万别自以为是,自己往绝路上行。

邹韬奋说:“天下无万能的人,人贵有自知之明。”

做人最难得的就是认清自己,量力而行,不与天地斗巧。

有一个禅师在山上修行,声名远扬,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求道。

有一次,众人都想来拜访他,发现禅师正在挑水,正好准备往山上走。

众人看见禅师的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而且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就向禅师发问。

禅师笑了笑说:

“你看我这个桶里面画了一条线,每次我都只装这么多,多了就超过了我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这就是底线。

这就好像我们做人做事,一切事情都量力而行,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古语有云:“知其所止,方能止于至善。”

人,不仅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量力而行。

上了年纪,就要承认身体上大不如前,凡事不要逞强,不能硬撑;

欲望太满,就要承认能力的不足,降低预期,而不是执迷不悟。

《道德经》中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执念越深,一意孤行,人越痛苦。

聪明人都懂的顺势而为,绝不会逆天行事,什么都不偏执,就不会有损失。

不要用力过猛,懂得量力而行,既不会有危险,还能收获人生的丰盈。

王阳明也说:“随遇而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量力,知其度,适可而止,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道德经》中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为人处世,不争才是争的最高境界。

曾经有位居士,请教邢台大开元寺的住持明憨大和尚“仁者无敌”是什么意思?

明憨大和尚答曰:“仁者不是没有对手,而是心里没有敌人”!

不与父母争胜负,是孝顺;不与伴侣争对错,是幸福;

不与朋友争高低,是坦荡;不与老天争倔强,是智慧。

不争不辨,生活的烦恼就少了,人也就活得轻松自在了。

来源:国学文化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