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才子、词曲作家黄霑,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最近《声生不息·港乐季》播出,港台和内地几代歌手都提到了他,《上海滩》《我的中国心》《沧海一声笑》这些经典中的经典,都是他的作品。但你知道吗,除了作为优秀的词曲作者,黄霑还有很多熠熠生辉的B面、C面、D面,其中有一面是广告天才。
黄霑饰演《唐伯虎点秋香》的华太师
事实上,从1965年黄霑入职一家烟草公司担任广告部经理助理起,他就正式踏足了广告业,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他的身份一直是广告人。后来,他还与有多年情感纠葛的大才女林燕妮合办了“黄与林”广告公司。怎么说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告是他的本职工作,其他的像写歌、客串影视剧、主持节目、写书,那都是人家的业余爱好。架不住他又有才情又精力充沛,妥妥的一个斜杠青年,你说气人不气人?
黄霑在广告行业的影响力不亚于词曲创作,他的经典广告词到现在都是典范案例。当年“人头马”想打开香港市场的时候,是黄霑给想了一句广告词:“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直接导致当时的香港人家摆喜宴,餐桌上几乎全是人头马的酒瓶子。
这句话通俗易懂,前后押韵,非常容易流传,再加上谁都想讨个好彩头,“好事自然来”就切中了消费者的心理。当时的广告词很少有这么充满韵律又好记,意义又到位的,是黄霑打破了局面。
当年他在烟草公司工作的时候,一项内容是把英文词转译成粤语,在当地推广,曾有一个广告词是“Got It At Both Ends”(从头到尾都令人欣赏的香烟),黄霑把它改成了“从头到尾都咁好味”,“咁”在粤语里是“那么”的意思,是一句口语,当时很少有人会用粤语口语做广告。黄霑的词总能做到既表达准确,又口语化,不让人觉得隔阂。想想我们后来听到的一些“洗脑式”广告,这些简单又凝练的句子,是不是太好了?
还有一个品牌名盛传是由黄霑起的。当年,美妆品牌“Revlon”想进入中国,一直没有合适的中文名,黄霑就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凝练出来“露华浓”三个字当名字,十分精妙。这个名字相传是黄霑取的,艺绽君考证了很久,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但这个传闻至少可以反向证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黄霑才能想出来的点子。
其实,黄霑这份通晓诗词又拿捏口语的才情,也是他在流行乐坛上独树一帜甚至堪称“开山鼻祖”的原因。他能把古曲《将军令》由五百个小节简化成百个左右,填上阳刚澎湃、充满男儿气节主题的词,就是《男儿当自强》;把中国古音“宫商角徵羽”反用作“羽徵角商宫”,就有了《沧海一声笑》。当代歌手说烂了的“中国风”,在黄霑那时候可没有这个概念,但他做得比谁都好。
黄霑在音乐方面的才干,最初是从一把口琴体现出来的。那时候,他在喇沙书院读书,学习成绩不错,但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后来成为功夫影星的李小龙是黄霑校友,黄霑却敢偷袭李小龙,跟他结梁子。结果嘛,自然是被李小龙追着打了一个月,反复按在地上摩擦,后来黄霑请对方喝汽水吃牛河才解了仇怨。
右一为黄霑,中间是李小龙
上学期间,黄霑跟随梁日昭大师学习口琴,加入了学校口琴队,后担任队长,带领校队在各种校际比赛上获奖。上世纪60年代,他参加《星岛晚报》举办的业余歌唱比赛,按照自己的英文名James取了个谐音“霑”字当艺名,为的是哪怕输了,也不会被别人知道。从此,原名黄湛森的他开始以“黄霑”之名行走江湖。
没想到,这次“出道”失败了。后来,黄霑考上港大,闲暇时给电视台写剧本,为“邵氏”录音,也给《明报》投稿,再后来,他入职广告公司,业余时间填词,才子本色逐渐显现出来。
1968年,黄霑的第一首歌曲《忘记他》问世,由邓丽君演唱,这首歌现在还在邓丽君的墓前循环播放。
说黄霑,就不能不提他和顾嘉辉的“辉黄组合”,他结识著名曲作家顾嘉辉之后,合作过《上海滩》《当年情》《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桃花开》《楚留香》《忘尽心中情》《狮子山下》《两忘烟水里》《雪山飞狐》等多首歌曲,首首经典。
据说,当年两人为《上海滩》写主题曲,顾嘉辉半夜两点给黄霑打电话,说自己写了首歌,“mi半拍sol半拍一个小节la半拍”,黄霑听着电话,一边复述一边抄录。抄录完开始想词,正巧黄霑想上厕所,就这么蹲个马桶的时间,“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就写出来了。
顾嘉辉、黄霑还创作了《狮子山下》,这首歌现在被认为是“港人精神”的写照。歌词中的“狮子山下”相对于“山上”,指的是香港最普通也最广泛的市民,他们以炎黄子孙特有的吃苦耐劳和自立自强打拼出自己的人生,也创造了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后来,无论是抗击SARS疫情,还是共同抵抗经济危机,香港人都同唱《狮子山下》自我勉励。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也是黄霑的代表作。当时一个唱片公司老板请黄霑给旗下歌手张明敏写歌,黄霑想起了当年自己在公司被外国人歧视的经历,写下了“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982年,张明敏推出同名专辑《我的中国心》,当时反响一般。后来,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在深圳偶然听到这首歌,立即联系到了张明敏,并将香港歌手首次带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这首歌几十年来久唱不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黄霑的影响力逐渐滑落,那些和他合作过的歌手,有人不在了,有人隐退了。黄霑曾经置气说:“为什么没人来找我写歌,怎么那些狗屁不通的词反而有人要?”甚至还专门请人刻了个印:“不信人间尽耳聋。”
2001年,黄霑在体检时发现患上癌症,并接受手术治疗。后来放疗期间头发掉光,他索性与罗家英和麦嘉一起组成“三个光头”组合,主持《三个光头佬》,嬉笑怒骂玩味人间。2004年,黄霑病情再度恶化,抢救无效,享年63岁。
黄霑是一代词风的开创者,他把古典诗词信手拈来化作口语,写尽了那一代香港人、中国人乃至所有华夏儿女的拼搏精神和豪迈情怀。或许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新的风格总会代替旧的风格,但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被埋没,他的歌也会一直被我们传唱下去。
(原标题:一代大家黄霑才是真斜杠青年,他写歌和写广告词用的竟然是一个路数)
来源:艺绽微信公众号 | 作者 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