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放下手机 斩断杂念
已经写过几篇关于手机的文章了,我总是将手机比作“洪水猛兽”,其实不然,真正的猛兽是手机成瘾的行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我们都感激这个和平而又美好的时代。然而站在阳光下必然产生阴影,凡事物极必反。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过量的运动则会损伤身体;与人交流能够满足人们社交的需求,但过度闲聊、缺乏独处的时间则让人失去自我;使用手机有利于提高效率,但过度使用手机、沉溺于网络世界则会带来莫大伤害。
01
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
忙碌一阵后特别想拿起手机刷一刷,并称之为放松。似乎玩手机就是绝佳的放松方式;
本想用手机查找什么资料或做什么事情,打开后立刻被弹出的微信QQ等消息所吸引,赶忙回复。数分钟后再回头想我要干什么来着,却早已忘记。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我经常如此);
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或是抖音、视频号等已经成了类似于吃饭、走路一样没有意识的行为,时不时就滑动手指;
我们都是“重症患者”。
我们思维中有一个误区——整个世界都与我息息相关。然而真相是其实你刷到的绝大多数资讯都与你无关。我不否认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但绝大多数并无价值,即你知道与不知道这个,本质上对你的生活影响不大。这个明星怎么样了、谁和谁怎么地了、哪个国家发生了啥……我们疯狂地跟风,输入着一个又一个信息,生怕漏掉,好似就被时代抛弃跟不上潮流,于是迫不及待地刷刷刷,满足自己猎奇的欲望,实则都是垃圾。巴菲特说他从来不看报纸,我特别认同,也希望自己能逐渐做到不看新闻。看得多了就会有种错觉是这一切都与我有关,手机里的世界很精彩,但实则真的与你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走在地铁站突然看到一个广告,于是勾起了好奇心,拿起手机立刻去查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但真的就一定是好事吗?一天能够输入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将时间花在了这些细碎事情上,就没时间在那些重要事情上。我们总担心自己忘了,但反过来想,能忘记的事情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也不容易被忘记,所以有时候忘了就忘了罢,断舍离。
你在地铁的电梯上往下看一眼,一个电梯上几十个人一定有一大半都在低头看手机,那一刻会发现,真正活在当下和自己相处的人少之又少,人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刷刷刷,却没把时间留给自己,会有一种静像世界的感觉,我好似活在真实世界,而沉浸在手机里的人们活在另一个世界。每天昏昏沉沉地起床、僵硬地吃早饭、行尸走肉地赶地铁、没有意识地刷手机、心不在焉地上班......循环往复,好像就是把自己这副驱壳搬来搬去,你成为了肉身的奴隶。
02
有了手机,我们似乎都停不下来了。工作时候刷手机摸鱼,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又是疯狂玩手机,大脑时时刻刻都处在被信息刺激的状态中,看似休息实则更累,身体被逐步拖垮;
有了手机,我们失去了放空的时间。发发呆、仔细观察一下周边的静止,看看天空云卷云舒,亦或是看看星空,都没有了。我们人生中属于自己的本就不多的闲暇时光全部被手机填满。吃饭、睡前、厕所、走路……我们全部都在争分夺秒地刷着手机,我们早已不知如何独处,所以每当自己一人时也显得异常焦虑。
我们甚至都以许久没提笔写过字了,拿起笔,竟猛然不知那个字该如何写,不禁唏嘘。
我们的闲暇时间全部被垃圾信息充斥着,导致思绪也逐渐碎片化,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专注精进一小时了?
独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充足的独处时间,可以好好检视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人生,进步是飞速的。
为什么我们和邻居都不熟?因为大家都在和网络世界里远在天边的朋友不间断地交流,无暇抬头与擦肩而过的人打声招呼。结果变成了我们都对着手机又哭又笑,而对身边的人保持冷漠。
朋友,放下手机吧,虽然你还在用手机看这篇文章。和身边的人聊一聊,这种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感会让你对当下充满富足感。
买东西时,和店员聊一聊,别把别人当成了NPC;
坐电梯时,和同栋楼的邻居聊一聊,别让那几十秒的时间都放在手机上还美其名曰节省时间;
开车时,路过门卫大爷打声招呼,一个笑容或许会让你一天都多一份开心。
我是东北人,从小到大,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热情的,大家有着东北人那别致的爽朗。所以我也喜欢和身边的人搭搭话,即使是陌生人。每次出差打车,我都会和当地司机攀谈几句,我知道一定会收获到许多惊喜。
STEPS
03
苏格拉底说没有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有这些感悟是源于认真的观察,长期的反思,持续不断的优化。我非圣人,而是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都被手机“裹挟”着,看起来自由,实则在牢笼之中。明明一个电话几分钟就弄明白的事偏偏在微信上要扯个把小时,却也说不明白,效率低又影响心情又浪费时间却又无法自拔,就像毒瘾一样;自认为说了一句特别搞笑的话,想博得对方的掌声和笑脸,发了消息后不时查看,焦虑的等待对方的回复。在这些碎片式的等候中,时间嘀嗒流逝,我已不是我。人生没那么多观众,做好自己。
所以我尽可能与自己作斗争,改变自己,哪怕只是些细小的动作和行为,我痴迷于这些小的改进,并为之欢喜雀跃,仿佛是一种精神胜利。就如现在其实已是凌晨两点,种种原因失眠了,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那干脆就完成这篇一周前就想写下的文章吧,而且我正在用纸笔写作。为什么?我不想因为拿起手机而越来越亢奋,失去自我,我不想打开抖音输入食之无味的短视频,沉溺在无价值的信息中,我想和自己独处。这样的写作方式也很好,回归写作的本质。莫言说他在写《生死疲劳》时,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只用了41天,而且全部是手写,他说他非常享受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那声音能激发他更多的灵感,让他无法自拔。正如现在的我即使失眠也选择与自己独处。内心升起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我认为这是一种胜利。
最后我们说说,到底可以有哪些立刻就做的小的改变呢?
歌手李健说他没有微信,我们固然做不到这个境界,也无需如此。手机确实为我们带来了无数便利,不要这么极端,活在网络时代一天不看手机也不现实。子曰过而不及,只要可掌控就是好的,掌握生命的主动权。(题外话:你以为玩手机是你自己控制的,其实并不是。或者说这个行为确实是你控制的,你让自己开始玩手机和停止玩手机。但行为背后的欲望则完全不受你的控制,行为只是欲望的展现,你无法控制是否产生这个或那个欲望。仔细想想是不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欲望的奴隶)
如,率先做到吃饭上厕所不带手机。不要对自己这么吝啬。这几分钟就和自己独处吧;
如,与人交谈坚决不看手机,既没必要也不礼貌;
如,尽可能改掉一打开手机就看社交APP消息的习惯,尽可能多地有目的地打开手机,回归手机最原始的工具价值;
如,学习、听课的时候,将手机放到他处。我们IC在上课、培训、开会的时候,一定会收手机,手机一收心就收了,效率立刻提升。
如,把手机放在睡觉够不到的地方,甚至不让手机进卧室。
走路就认真走路,欣赏周边的风景,看看树、看看人,认真享受阳光的温暖,别把走路当赶路,而当做放空,当做几分钟的短途旅行;
吃饭就专注吃饭,仔细品尝入口的美食,细细咀嚼;
睡觉就真的睡觉,闭目养神,思绪荡来荡去,脑海中浮现各种各样的画面,自然而然,不去控制,对大脑也是一种滋养,
餐桌是吃饭的地方,床是休息的地方,书桌是学习的地方,家是陪家人的地方。沙发可以是玩手机的地方,以后回家手机只放在沙发上,做到物理区隔。日积月累,你会爱上这种属于自我的世界。
手机是工具,不该成为其奴隶。
2024年3月12日
凌晨2:36
成都
来源:麦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