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前言
一、耶稣在三大宗教中的描述
(一)、《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二)、犹太人视野中的耶稣
(三)、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
(四)、伊斯兰教视野中的耶稣
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渊源、矛盾与冲突
(一)、三教的渊源
(二)、三教的矛盾
(三)、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称是自己的圣城
(四)、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区别
(五)、三教的冲突
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二)区别
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快、分布最广、信徒最多的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等西方国家,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中亚、北非等阿拉伯国家。它们分别拥有教徒3亿、21亿、16亿人口。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一神教”,这三大宗教在比较宗教学术语中有时也被称为 Abrahamic Religions,直译为亚伯拉罕(穆斯林称易卜拉欣圣人)宗教,意指这三大宗教都与被《圣经》称之为“大先祖”、被伊斯兰教尊称为“众先知之父”的亚伯拉罕有着历史上的渊源关系。
据《国际宣教研究学报》2001年第一期发布的统计数字,估算至2001年,世界人口61.28亿,其中犹太教徒1455.2万,基督教徒20.24亿,伊斯兰教徒12.13亿。按这一数据,这三大宗教的信徒合计32.5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3.05%,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重 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三大宗教由于在圣贤人物、历史渊源、教义理论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三者对许多相同的历史人物、同一历史事件有着迥然不同的记载、描述、解释和阐述,甚至因之而引起神学和教义方面截然不同、乃至相互对立的信仰与观念,最终因在许多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和其他问题上的各不相让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三大“一神教”世界景象。
一、耶稣在三大宗教中的描述
在这一系列互相对立、各不相让的问题中,围绕着如何看待耶稣(穆斯林称尔撒)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宗教历史人物的立场而形成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篇章。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各自看待耶稣的立场不同而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创新或者发展了各自的神学信仰和教义体系。
(一)、《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回顾一下《新约全书》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对我们的比较视野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今世界著名宗教学家、《世界上的宗教——我们伟大的智慧传统》(The World's Religions,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一书的作者、美籍学人哈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在这方面的论述堪称简明扼要的典范。他在这一当今宗教学世界名著的有关基督教的篇章中以“历史上的耶稣”(Historical Jesus)为小标题简述了耶稣的生平。让它带着我们去回访《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上的耶稣:
“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宗教。这就是说,它并不建立在一套抽象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些具体事件即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件之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犹太木匠的生平,就像一再被提到的那样,他诞生在一个马槽里,三十三岁时就被当作一名罪犯处死,从没有到过距其诞生地九十英里之外的地方,从来没有拥有过什么财产,没上过学,没统帅过军队,从来没编写过书籍,只在沙粒上写过些东西。尽管这样,但世界各地都在庆祝他的诞生之日,他的死亡之日几乎把所有高尚的事物都推上了绞刑架。他是谁呢?”
“关于耶稣生平的传记资料非常之少,甚至使本世纪早期的一些考古学家走到了提出他也许从来就没有生活过这样一个想法的边缘。这种可能性马上就遭到了否决,然而,《寻找历史上的耶稣》把世人一直从《圣经》学家们那里听到的关于耶稣的故事缩减为两点:关于他,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少得可怜的东西中,最可靠的一点就是他错了 —— 这一点指的是他所推定的这个世界马上就要完结这一信念。可见,仅凭这些去建立一个教会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打着极端的历史怀疑论标记的很大一部分耶稣研究在这个世纪正在退潮’。古典研究者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围绕着《圣经》而建立起来的历史可靠性准则必须重审,那么,我们对希腊-罗马世界的观点定会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新约全书》的学者们正在回来正视的这位耶稣到底是谁呢?他在大希律王统治时期诞生在巴勒斯坦,可能在公元前4年左右 —— 我们那被标榜为以他的诞生为开端的时代计算方法几乎可以肯定差错了几个年头。他在拿撒勒或其附近长大,可以推断,他是在与那个时代的普通犹太人成长的模式一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受了约翰的洗礼,那是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先知,当时正在那个地区进行激动人心的活动,宣告他的上帝就要来临的判断。在三十岁之初,他有过一个边教人、边治疗的生涯,持续了一年到三年的时间,活动的中心主要在加利利。不久,他招来了自己的一些同族人的敌视和罗马人的怀疑,这导致了他被钉死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十字架上。”
这里,我们只需要把马利亚在没有任何男人与她接触的情况下生下了耶稣这段《圣经》故事以及在他身上显示的一系列“神迹”回忆起来,知道了耶稣是一个无父而生且围绕着他发生了许多神奇故事的人,那么,就可以说我们基本上清楚了《新约全书》对历史上的耶稣所记载的轮廓。
(二)、犹太人视野中的耶稣
犹太教是“亚伯拉罕宗教”中最早的一个,在罗马人征服犹太人之前,它经历了亚伯拉罕时代的初创、摩西(穆斯林统称穆萨圣人)时代的基本定型和定居迦南以后的完善,其中最主要的事件就是《旧约全书》所讲述的出埃及的故事。按常理来说,摩西作为犹太人最伟大的先知,教义似乎应该随他而封顶,但在犹太教历史上,摩西之后先知层出不穷,如约书亚、约伯、以赛亚、耶利米、何西阿、约拿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然而,随着耶稣时代的来临和逝去,犹太教中的先知也随之销声匿迹,没有了踪影,不仅如此,《旧约全书》也画上了句号,历史让位给了《新约全书》。笔者(作者马效佩)认为,这与犹太人看待耶稣的立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犹太教对耶稣的“定位”导致了它先知时代的结束、经典的终止和教义最终立场的形成。
犹太教的两个基本概念: “救世主”观念和“上帝的选民”观念。
(1)第一个观念:笔者觉得在讲犹太教时,不应该用“救世主”来翻译犹太教的“弥赛亚”概念。因为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与基督教教义中的“弥赛亚”有大不相同之处。
首先,犹太教是一个公认的民族宗教,在犹太教徒看来,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要差遣的“弥赛亚”的使命是拯救犹太人脱离苦难和外邦人对他们的迫害,而不是拯救全世界。拯救全世界是像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普世性宗教的教义,与犹太教这个民族宗教无关。
其次,按犹太教教义,耶和华将要差遣给犹太人的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而不是“主”,在犹太教术语中,“主”系指耶和华而言,而非某一位先知或犹太国王而言。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主的化身,主就是耶稣,耶稣就是主,而犹太教从不主张哪一位先知就是主。
所以,“弥赛亚”不能译为救世主,只能理解为“拯救以色列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犹太人长期等待的是一位能拯救他们走出苦难、脱离外邦人统治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其作为不但有宗教意义而且还应该有政治意义,是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领袖,而不是单纯追求“精神”和“圣洁”的“主的化身”。
(2)第二个观念: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只有亚伯拉罕的次子以撒的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的后代、只有具有犹太血统的人才有资格当上帝的选民,才有资格侍奉主耶和华。以色列人认定,上帝委派的先知只会出现在犹太人当中,其他民族中不会出现先知,而且,先知的使命也局限在引导犹太人走正道和拯救犹太人脱离苦难,摆脱外邦人的压迫。
以这两个基本观念为线索,可以发现,主体犹太人为什么没有把耶稣像基督教徒那样当作救世主去看待,甚至在他们看来,耶稣连作一个犹太教先知的身份都不被承认。从表面上看,犹太人在等待一位拯救者,而且耶稣的的确确就是一个犹太人,那么,为何犹太人却拒绝他,甚至遭到犹太祭司贵族和法利赛人向罗马统治者的控告?
有三个主要原因:
1、犹太人等待的弥赛亚是一个只想把以色列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摆脱罗马人残暴统治的人,但《新约全书》记载的耶稣却宣传博爱这一普世性宗教思想,把上帝的爱从专属犹太人“选民”的爱拓展成了对全人类的爱,直接威胁到了犹太教的“弥赛亚观”和“上帝的选民观”两条根本教义。
2、据《新约全书》的说法,耶稣在遵守犹太法典的同时也打破了犹太教的许多律法规定,他不但劝化外邦人,给外邦人以以色列人的同样待遇,与罗马税务官交往,同情妓女的遭遇,而且还犯禁在犹太人的安息日给人治病。这一系列做法使犹太人认为耶稣已经成了犹太教的一个“异端”。
3、犹太人等待的是一个像摩西或者大卫和所罗门那样有所作为的先知或具有先知身份的国王,但是,不论从哪一方面看,耶稣都不像他们。他们发现耶稣是一个温顺的人,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个讲“当别人打你右脸的时候,你要把左脸交给他打”的人。犹太神学家们在发现耶稣不可能把他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之后,最终做出了不承认他的决定。这个决定导致了《新约全书》所说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悲惨结局。
然而,犹太人主体对耶稣的认定不仅导致了追随耶稣的人创建了基督教会,使“亚伯拉罕宗教”家族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且还迫使犹太人自己关上了经典、启示和先知的大门。耶稣事件的影响太大了,自耶稣之后,犹太人中再也没有人站出来自称先知,犹太教的教义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即使在今天,犹太人在“耶稣事件”之后奋斗了整整两千年,在西方遭受了种种歧视、压制和屠杀,而后又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在他们的“许约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政府之时,也没有人站出来自称“弥赛亚”,这不得不使人一再回味耶稣事件对犹太教的巨大影响。
(三)、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
基督教是“亚伯拉罕宗教”家族中产生的第二个宗教。哈斯顿·史密斯说得一针见血,“基督教是一个历史性的宗教”。布鲁斯.雪莱说:“教会强调历史对于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意义。基督教既来自过去,又与一位名叫耶稣的历史人物密不可分,在这两种意义上,基督教都是一种历史性宗教。因为基督教扎根于如下信条,在历史中,即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地点,神自身参与人类事务。” 这说明在基督教神学家看来,基督教的历史性既与犹太教传统有关,又与耶稣作为“神的化身”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人类事务有关。然而,据笔者对基督教历史的观察,它的历史性不仅表现在基督教是建立在一系列历史上发生过的具体事件的基础上,而且还表现在它这样一个独特特征上:基督教的一系列神学教义也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事件的发生而逐条建立起来的。理解这两点对我们看清基督教怎样看待耶稣的立场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督教是如何建立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基础之上的。这里指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据《圣经》的记载和描述,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耶稣生平以及其“复活后的事件:
1、耶稣只有母亲,他是马利亚在没有与任何男人接触过的情况下生下来的,所以,耶稣是无父而生的孩子。这一点在基督教看来构成了耶稣神性和神迹的出发点,使其成为“圣子”。
2、耶稣短暂的传道生涯中的所作所为和所言所讲。他一路行善,帮助别人,给人以博爱的教诲,教人“爱人如己”,在他的心中,怜恤重于祭祀,爱人胜于律法,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他所显示的神迹,驱邪赶鬼,医治天然盲、麻风病,起死复生,等等。
3、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被《圣经》记载的著名事件。
4、耶稣死后3天的复活以及升天事件。
5、耶稣死后在包括保罗在内的弟子面前显现的一系列故事。
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伟人,提出过种种理论和主张,但他们的死亡往往同时也变成了自己理论和事业的死亡,然而,耶稣的故事却不一样。他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对他的复活的信仰,对他的复活的信仰直接导致了基督教会的产生,教会的存在与发展直接导致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产生。所以说,基督教教义不是耶稣自己在世时建立的,而是其门徒和继承了门徒事业的教会一步步在历史进程中建立起来的。不难看清:所谓的基督教神学教义就是基督教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耶稣的正式立场,即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观。因为耶稣本人没有明讲自己就是上帝、甚至其贴身门徒也没有在其本人还活在世上时得出他就是“上帝的化身”这个基督教教会后来确定的神学结论。
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但对耶稣却有共同的信仰,归纳起来有五点:
1、耶稣是上帝的化身。
2、耶稣是主唯一的爱子。
3、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的一位,即圣父、圣灵与圣子中的圣子。
4、亚当的原罪被人类继承(这一点看似与耶稣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是耶稣赎罪说的基础)。
5、耶稣以自己的神性和人性一起把自己献给了十字架,这就是著名的赎罪之说。
那么,这些共同信仰是耶稣亲自教授给自己的门徒或者门徒时代就已经形成的吗?不是,这些信仰实际上就是基督教会对耶稣的日后“定位”,其形成从耶稣的门徒时代起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磨炼,是在一代代神学家的分歧和讨论中、是在一次次的教会公会上通过决议方式建立的,也就是基督教视野中的耶稣形象。无独有偶,记载耶稣生平的马太、马克、路加和约翰四大福音书以及其他圣书也是教会在3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从近百个福音书和圣书中经过筛选而“钦定”的正式经典,其他福音书没有获得正典地位,被当作“伪书”弃之不用。“正典”(Canon)迟迟于公元4世纪才形成的历史事实也在解说着“基督教是一个历史性宗教”这一深刻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会对耶稣的“定位”决定了基督教是一个对耶稣以前的《旧约圣经》所记载的先知和启示持肯定立场、而对耶稣以后的先知和启示持否定立场的宗教。因为在基督教看来,作为“上帝化身”的耶稣降临以前,上帝差遣了一些先知,给以色列人以上帝的启示并为上帝的“来临”作预告,而在上帝把“耶稣作为自己的化身”亲自降临尘世、传播福音、拯救世人以后,神的福音封顶了,结束了,再也没有必要差遣先知了。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承认以色列人历史上的先知、启示和经典,而对耶稣之后的一切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在内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
(四)、伊斯兰教视野中的耶稣
要看清产生于耶稣离开世界600年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伊斯兰教视野中耶稣的形象,一个必要前提就是了解伊斯兰教的“认主独一观”和“使命观”。
“认主独一观”: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的使命就是弘扬源自人祖阿丹(亚当)的“开天古教”,这个开天古教的道统自阿丹(亚当)起,历经奴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等多代圣人的薪传,其核心就是“认主独一观”。
《古兰经》说:“他们说:‘你们应当变成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你们才能获得正道。’你说:‘不然,我们遵循崇奉正教的易卜拉欣的宗教,他不是以物配主者。’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易司马仪、易司哈格、叶尔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和尔撒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归顺真主。”
所以,先知穆罕默德从传教一开始就提倡“认主独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主宰,任何人、任何物和任何神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宰,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人物动植都是这个主宰的仆民。这个主宰在阿拉伯语里称作“安拉”,意为真主。伊斯兰教规定其教徒只可崇拜和侍奉独一的真主安拉,不可崇拜和侍奉除真主之外的任何人、物和神灵。
我们发现,这种“认主独一观”在某种程度上与犹太人的崇拜上帝观非常相似,所不同者只在于犹太人的上帝耶和华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而伊斯兰教则认为人类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没有种族、肤色、地域的区别,人类都是阿丹(即亚当)的子孙,只要愿意人人都可崇拜真主,真主并不挑选任何一个民族做其选民。虽然伊斯兰教不同意“上帝可以人形出现”的基督教的“上帝的化身说”,但在宗教教义的普世原则上却与基督教保持一致。
“使命观”: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作为全世界的主宰,他的第一德性是“普慈”,而其普慈之德性就集中表现在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派遣了许许多多先知使者,“差圣降经”,去传达真主的启示,教化人、引导人们走认识真主、崇拜真主的道路。传统上,穆斯林学者把全人类中的先知使者分为四等,列圣(Nabiyi)、钦圣(Rasaol)、大圣(ArrusulUlul Azm)和至圣(Khatm Alanbiyayi)。其中列圣最多,据圣训讲,列圣有12万多人;钦圣次之,有300位;大圣有5位,他们是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和穆罕默德;至圣只有一位,即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认为,这些先知使者虽然被真主所拣选,给他们降示了经典,真主在他们身上显示种种奇迹,是真主向人类传达启示、引领正道的媒介,但他们都是具有圣品的人,而不是神,更不是神的化身。
与耶稣有关而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认为,穆罕默德作为真主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其使命之一就是证实往圣前经,真主对穆罕默德说:“我降示你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而监护之。”“我所启示你的,确是真理,足证以前的经典是真实的。”“当时,真主与众先知缔约说:‘我已赏赐你们经典和智慧,以后有一个使者来证实你们所有的经典,你们必须确信他,必须辅助他。’他说:‘你们承认吗? 你们愿意为此事而与我缔约吗?’他们说:‘我们承认了。’他说:‘那么,你们作证吧;我也和你们一同作证。’”这种使命当然也包括要证实被《古兰经》称为《引支勒》的降示给耶稣(尔撤)的经典和他本人作为一位大圣人的先知使者之身份。所以,伊斯兰教不但承认耶酥是一位先知、一位使者,而且还是一位带来了天启经典的大圣,名列5位大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