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繁体

让我不吐不快,想写这个话题源于一件很小的事。

前日,朋友夫妇邀请几位好友为我回国洗尘,照例点了一大桌家乡菜。每尝一道,我便迫不及待地连声叫好。朋友妻子听了却不买账,嫣然一笑道:“你总是口吐莲花。历史上,你说过有哪道菜不合口味吗?”

这话听得我一愣,忽然意识到自己又在说套话了。跟日本人相处久了,早已形成习惯——受人好处,随口便是一番不过大脑的花言巧语,保证“政治正确”。幸亏好友点醒,让我看到了虚情假意下自己的滑稽。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其实,我本人就无数次被这种“政治正确”的话术所困扰,在面临人生两次重大决策时,被日本人类似的花拳套路弄得茫然不知所措,进退失据。

在日本考研时,我的导师是位年轻有为的社会学家,对我关爱有加。我也把他当作求学路上唯一可信赖的长者。完成1年研修学习之后,我面临如何选择专攻,感觉走到了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于是上门拜访他,以求指示迷津。

原以为他会给出决断性的指导,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导师如同面对一件即将自爆的易碎玻璃器皿一样,小心选择一些类似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话来赞美安抚我,却在建议我二者择一的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弄得我走出他的研究室时,像被灌了一壶鸡汤调制的劣质酒似的,晕乎得更加厉害。

接着,读完硕士后,我又在回国还是留居就职的大事上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于是把苦恼跟一位待我如亲人的日本老夫妻倾诉,征求他们的想法。俩老听过后面面相觑,憋了好久才回答:留在日本有留下来的好处,回国去有回国的道理。那天和俩老交流了一晚,给我的结论是你干脆自己朝天扔枚硬币,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为你由衷地祝福。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有意思的是,在我深陷决策两难的苦境时,深圳一位朋友知道了,断然劝我回来,并告诉我她开始四处为我找娘家,叫我把可以兜售自己的资料赶紧打包寄她。我顿时感觉云消雾散,不再犹豫,立马去便利店把整理好的资料发传真给对方。不料去的途中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刚好遇到住在附近的一对老乡夫妻。听说我意欲回国,他俩跟遇到逃犯似的,断然拦住我的去路,不由分说地把我押送去了他们家,还勒令我把兜售自己的资料全数留下,说明天就拿上这些陪我去找日本公司的关系户。

数月过后,我就“名花有主”,被介绍进了一家制造业公司。

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

中国朋友,只要你需要,想都不想就为你两肋插刀,甚至爱你没商量,自作主张干了再说,一副出了问题哥们给你兜底的架势。

日本朋友,待你再好,很难仗义到轻易替你做主,只会在副驾驶位子上摊开地图为你分析路况。哪怕担心你把车开到阴沟里去,也不会一把夺过方向盘,为你趟水开路。

这背后,便是日本人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一我为你代驾出事了,这责任担当不起。

说到底,是不愿承担被怪罪的风险。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哪怕去医院看病,日本医生对待病人也是如此。优先提供给你的处方不是药,而是促使你决策需要的信息。

去日本旅游的外国人都说问路时日本人那股子热情好暖心,一副不教会你绝不罢休的模样。其实,真正了解他们之后,你会发现那亲切的背后,还藏着一种对承担责任与规避风险的惧怕:万一指错了方向,岂不是损人又害己?

所以,被你问路,等于摊上了大事,没有万分把握,就带你到路边的地图示意牌前,跟你仔细研究探讨,那态势跟在战场上决定进攻哪座城池一般慎重。倘若你迷路本就耽搁了时间,会急得猴跳,恨不得把对方一脚踹开,却需要在分手时拼命鞠躬才好意思飞奔而逃。

所以,明知道他们亲切是真,我也是不到黄河不问路。这点跟日本人极像:很少问道于人,为的是不给别人出一道生死难题。

哪会像在国内,问路的随口就问,被问的人开口就答,“左拐,右转,一路向前就是!”

——哪怕前面是个坑也没人气恼叫真。

我琢磨后还发现,日本人敢如此信口开河还不怕追责的人,仅限于那帮预测股市和外汇走势的行家,再加上唱衰中国的几位专业户了。

“砖家”们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地预言中国即将崩溃,结果大家相安无事他们也无人追究。

为什么?一是谁都知道这种预测跟投硬币的结果别无两样,二是能满足部分意淫者的心理。谁去叫真?你开心就好。

当然,我绝不否定这种人的存在价值,他在随时提醒你脚下处处有坑。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言归正传。日本人这种不粘锅的处世法,好处是让人明白谁也靠不住,大事来了你别无选择,必须自己作主自己堵枪眼。这点用在教育孩子上不错,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可惜的是,天生缺乏自信的日本人不在少数,没人决策就干脆不决策的大有人在。

这种处事法的坏处是,你听到的都是人兽无害的意见,无法从别人的反馈或是对立的观点中获得启发与提升,更没法在逆耳真言中获得振聋发聩的忠告。

我在授课中就发现一条规律:日本人参加集体讨论,从未见到谁对不同的观点断然否定,更别期待展开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了。大家不同意你的观点,只是把你晾起来,再另起炉灶,提出别的意见而已。一场群策群力的讨论过后,没被采纳意见的人只能闷闷不乐:为什么我的想法不行?我的思路到底哪里出了毛病?

对不起,没人告诉你真相,自己躲在墙角哭一会吧。

这也是日本人作为个体,缺乏石破天惊般创造力的病灶之一。周围一片祥和,思想少有激烈的碰撞和挑战,很难在相互刺激中激活奇思妙想。

所以,日本人早已习惯遇事不求人,也不想跟谁掏心掏肺地交往。掏心也是白掏,只会给对方带来承受不起也无心承受的压力或责任。

日本人习惯把压力或责任上交给集体,出错了便各打五十大板。若是真到了必须由个人担责时,那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大得无法想象。不像国人,你的逆耳真言只要动机纯洁就好,即使错了,买单的成本也比日本低太多。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我就干过一次傻事。有一对夫妻朋友吵得死去活来,找我诉苦。见男方一付生不如死的样子,不谙世事的我竟然开了杀戒,劝他干脆休妻罢了。结果这狂言一出,对方似大梦初醒,立即跟妻子和好如初。

再见面时,女方狠狠地瞪着我,说差点就被你害死了。

回头又补充一句:谁叫你是他的朋友不是我的闺蜜呢?

就这样轻易饶过了我。如果换她成日本女人,不把我活剥了做成生鱼片才怪呢。

最近,才知道美国人相处也有“政治正确”之说。《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指出,美国年轻人已经厌倦了西方社交媒体如Instagram上的虚假赞美和公然羞辱,希望得到诚实而友善的反馈,因此越来越多人上小红书求助中国网民为自己改变形象忠言相劝。他们举起“听劝”或是“help me please”的白纸,附上自己的脸部、全身以及侧面照片,寻求网民逆耳忠言的“爆改”建议。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联合早报转载的小红书截图)

据说中国互联网上的听劝潮流源于去年11月。一名移民美国、拥有200万粉丝的博主Candise Lin(林玥)在TikTok上分享小红书上的素人通过“听劝”,从普通变得光彩照人的故事,并鼓励外国网民下载小红书,向中国网民寻求旧貌换新颜的建议。

林玥的一句话,可谓也击中了日本人要害:西方社媒上大家追求政治正确,有时候会过度夸奖。因此那些真正想讨论问题的人,会选择小红书。

(联合早报 察客发布: 2024-03-29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40329-3233791)

我也强烈推荐日本年轻人参与这活动,听一听实话真说的国人意见。

至少,我可以做带头“听劝”的人。那天在饭桌上,朋友妻子挑衅地问:

“怎样才能让我相信,你说哪道菜好吃是出自衷心呢?”

我答:“很简单,不要每次由你请客,我来买单就自然说真话了。”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归纳如下:

◎日本人不粘锅的处世法,好处是让人明白谁也靠不住,大事来了必须自己做主决策;

◎日本人习惯表达人兽无害的意见,很难听到他们有逆耳真言、振聋发聩的忠告;

◎日本社会少有思想激烈的碰撞和挑战,很难在相互刺激中激活创意;

◎日本人早已习惯遇事不求人,也不跟谁掏心掏肺地交往,为的是不给对方带来承受不起也无心承受的压力或责任。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选自unsplash)

来源:旅日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