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到宗教组织

繁体

因为要分析事物的真相,所以我经常会对宗教组织的本质进行类比到现在的政府组织,从而证明其实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都是来自利益分配的平衡性。

19世纪初,梅特涅亲王说过一句话:“政治最伟大的价值,就在于清晰判断各方的利益。”

在我的文章中,对政府组织和宗教组织都是祛魅的,谈不上否定,也谈不上肯定。

宗教组织的话术和政府组织的话术其实异曲同工的,只是为了维护利益分配的稳定性构建出来的概念组合。

这种祛魅的态度如果是谈论到政府行为,很多人是能够接受的,甚至越是批判越是诋毁,得到的喝彩越多。

但是我对于单纯的批判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或者说没有什么好感的。

英国的西敏寺里面有很多英国名人的墓,像牛顿、达尔文的墓。但是里面没有一个是批评家。

有名的文艺评论家、政治评论家也很多,为什么他们不能享有这种殊荣?

因此批评家太容易了,你说道德,我说法律;你说法律,我说人性;你说人性,我说管理;你说管理,我说道德。

民国时期熊十力和徐复观是师徒关系。有一次徐复观请熊十力给他推荐一些书。

再次见面的时候,谈谈读书心得了,徐复观说,这些书中有哪些哪些地方写得有毛病。

熊老师当即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就不先看它好的地方,却专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有出息!

我放出来文章的评论,其实并不是赞赏,也不是批评,我只是想让大家看看这个世界为什么要用苦难和奴役来控制社会的稳定,因为我们值得。

人类很有意思,喜欢听自己喜欢听的话,哪怕是断章取义。

最近很多人学哪吒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话的出处是道教的《悟真·绝句》

全文是:

一粒灵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

也就是说,喊出这句话的人,需要先吃点致幻剂。

孔子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言必信,行必果”。

这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做事一定要有结果。可孔子后半句说的是什么呢?他说,“硁(kēng)硁然小人哉”,一个人如果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

“文质彬彬”,是形容一个人很文雅的意思。

其实文,就是文雅;质,是指一个人身上那种原始的野蛮特质。孔夫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指一个人必须既有文明的一面,又有野蛮的一面,这样才能是个君子。

不会打架的读书人,算不上君子。

但是君子一般不打架,如果决定要打架了,君子都是十拿九稳。

再例如印度只有三个季节:没雨热 雨季 没雨冷,你非要和印度人讲二十四节气,那就非常的扯淡。

因此对政府层面的祛魅,我反而是渐渐越来越克制宽容的,因为了解了很多社会系统知识后,深刻的知道这些其实都是合理的,只是很多时候不合情。

你一定要了解,对于大型组织而言,只有人民,没有人,考虑人的领导都不是“好”(称职)领导。

但是我对宗教组织的祛魅,其实知道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我们说的宗教其实有两个层面:宗教、宗教组织,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宗教:对世界终极结构进行解释的学说

宗教组织:使用宗教学说作为底层的认知统一而形成的利益分配团体

在我的文章中,祛魅的对象都是宗教组织,而不是宗教。

一个现代有智慧的人,一般是先了解科学,再走到哲学,然后走向宗教。

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1、没有专业科学知识的人,不可能有哲学造诣,也不可能走向宗真正的宗教领域;

如果一个人没有专业科学,没有哲学的思考,走到的宗教领域都是宗教组织,而不是宗教。

2、一个人走到了宗教领域之后,才对这个世界有了真实的思考,我们谈到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意义的出现,一定是在宗教领域中萌发的。

也就说,人性的圆满,一定是宗教的结果,而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

这一点很反常识。

关于兴趣爱好和生活意义为什么这么重要,以前的文章解释过。

参考文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已经有了宗教想法,怎么判断是进入的是宗教领域还是宗教组织领域。

普通宴席和高端宴席有一个很简单的分辨标准,就是在吃菜的时候,你有没有动上个主食的念头。

“这道菜好啊,上碗米饭,拌饭吃多香!”这就是普通宴席。

如果你自始至终没有下不下饭这个念头,你的注意力全部在菜品本身上,这就是高级宴席。

所以说如果你没有求人办事,不想让宗教帮你做点啥求子富贵、权位金钱的,你大概率是在宗教领域中遨游。

如果你是求人办事的想法,天堂门票、香车美女、健康长寿,那你大概率是在宗教组织领域中徘徊。

这个标准极妙,一个东西不再成为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这才是上了档次。

君子不器,美人不惑,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这里我要对宗教的起源进行一个探讨。

科学→哲学→宗教,是一个现代社会智慧生命的学习认知路径,而这三者的出现路径,刚好是反的。

先出现了宗教,再是哲学,然后是科学。

科学和科技是有区别的,在一个宗教和哲学社会,也会出现有科技的东西,例如钻木取火是不是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中的一个伟大的科技产品。

科学是思维方式的组织体,科技是在科学思维下的具体创造产物。

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

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就是对过去的解释、对现在的控制、对将来的预测。

解释·控制·预测

因此所有的宗教都是从巫术开始的,对具体事项采取具体仪轨来得到具体的指示。

那么这种指示的能力就必然带来另外一个概念的引入,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通过这个具体仪轨得到正确的指示,这些仪轨是谁制定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具有使用这些仪轨的能力。

所以人类一定会在巫术的概念上想象出来精灵这个概念,或者说鬼神,或者说圣灵,因为这些信息必然是有一个来源的。

巫术一定会走向泛神论,或者说是多神崇拜,具体的事项由具体的神灵管理,所以出现了大自然、偶像、动植物、天体的四种神灵的创造和崇拜。

大概有17%的文明(亚文明)在巫术阶段到多神崇拜之中,都出现过对男性阳具的崇拜。

接下来人类如何和这些精灵神怪沟通就成为了下一个问题,所以人类就自然会创造出灵魂这个概念。

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丰富,从单纯的采集和狩猎出现了很多新的场景预测需求,例如战争、繁殖,因此巫术的仪轨越来越繁琐,仪轨渐渐出现了专业化倾向,分为舞、咒、歌、祭四种,这就是萨满宗教的出现。

舞蹈、音乐、造型的起源就是这里。

世界的萨满宗教基本都后期升级为了原始多神宗教,再升级到了一神教,只有在中国的东北,因为满清三百年的禁关政策,使得出马这种形式的原始萨满教保存下来了。

这里我们应该看得很清楚,宗教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控制人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稳定组织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但是长时间的社会宗教仪轨的反复出现,使得并不存在(或者说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对象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认知生活经验。

这个时候宗教就开始组织化,因为普遍的认可,并且具有很强的指导力量,原始宗教组织就一定会出现,例如苯教、拜火教等。

宗教开始组织化,也就是宗教组织的成熟出现。

宗教组织的三要素:

经文

教会

创始人

宗教组织和宗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宗教并不强求你相信,但是宗教组织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无条件的相信,然后我们在谈其他事情。

佛教的初期就是宗教成分比较大一些,他们不能对创始人崇拜,不可以做佛像,反对进行仪式。前期的佛教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痛苦,也就是小乘,或者说是罗汉乘。

但是很快佛教就开始大乘化,在面对庞大的婆罗门教和其他教派的挑战中,用中观的概念否定了一切的其他宗教理论的正确性(般若经类),在用唯识(瑜伽行)构建了人如何成为佛的具体路径(修为方法),也就是菩提乘。

佛教小乘被大乘后来湮灭,是因为大乘的教义更容易组织化,因为小乘的修改要不是声闻乘、要不是独觉乘,都要靠自己修为,但是大乘才能出现有人帮你办事,有人愿意帮你的形式。

到华严经类的时候,佛学就已经高度的组织化了,华严经类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无条件的相信,到了法华经类开始调和大乘和小乘的教义,因为对佛祖的崇拜达到了一个顶峰,就必然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佛祖他们都住哪里。

天堂的概念就出现了,佛教经书有四大类:般若(中观讲空的)、华严经类和法华经类(唯识讲修行的),净土类(讲如何进入极乐世界)。

梳理完佛教后,在看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基督教的演变),我们就发现怪不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组织及信众比较多,因为他们在最原始的教义中就已经汇集了以上的各类元素。

不过讲宗教的智慧性(对世界的终极起源和结构的回答),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简直不能比。

这个时候,世俗的政权也就是政府组织就发现了宗教的力量了,在没有普及全民数据监控和摄像头之前,对于个体组织行为的规范,如果没有一个无处不在的神灵出现,是不可能形成的。

所以所有的政权都开始将宗教进行改造,将税赋的合理性,收入的差异性,权力的层次性,把这些不平等的正义性都归为:我是神,你是子民。

儒学变为了儒教,多神教变为了一神教。

古罗马帝国在基督教没有兴起的时候,他们使用的是古罗马神话体系衍生出来的宗教改造,这里面有很多的神,但是最后他们指定了三个最高的神灵,而且他们是平起平坐的。

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纳斯,其中朱庇特是国家正义和法律的象征,代表了立法权;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之神,代表了军事权利;奎里纳斯是和平时期战士的保护神,代表了行政权。

这就是说,古罗马帝国中采用的权利结构是三权分立的,分别是元老院、执政官、平民大会,所以他们将宗教变为组织化的时候,必然就是三个神,而且不分高低。

苏拉、恺撒、屋大维,他们都是尝试将分权制度改为独裁制度的三个领导者,而且他们都是执政官的角色(军权)。

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化区,有个高炉,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标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我一直没想清楚,这个标语写到这里是什么意思。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时候,他就需要只承认一个真神的宗教,所以他认可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且将其改造为了国教。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的加入将儒学改为了儒教。

现在在游戏和文学作品中,都喜欢用北欧神话作为背书,无论是漫威美剧,还是进击的巨人动漫,是因为很多神话体系都后期政权化吸收了,不好做文学创作,乱写的情节很容易出事,但是来自北欧的神话并没有被任何政权吸收利用,所以现在可以随意发挥,没人找你事情。

北欧神话不知道?说几个名字,你肯定知道:奥丁、托尔、洛基、巴德尔、海姆达尔。

这就是宗教到宗教组织的演变过程,如果我们走完这些认知的路径,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人类社会演进路径:

人类社会的群体理性是来自感性的宗教崇拜,因为宗教的出现导致了群体稳定秩序的出现。

而一个稳定秩序的组织才会有多余的税赋和资源,导致了对世界归一性的研究,就是哲学;才会有了对物质、能源、信息的改造尝试,这就是科学。

没有宗教,根本谈不上哲学,也就无从讲科学。

所以我对宗教和宗教组织的态度只是祛魅,但是不否定,不批判,不评价。

最后我想谈一个我对这个世界的疑惑。

为什么物理学中有一个无法证明,无法理解的公理:光速是恒定不变的。

为什么通过观测出来的红移现象被发现,这个宇宙再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胀。

这两个事实连在一起就是,人类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可能走到宇宙之外去。

什么东西会被设定为不可越界,不可突破。

只有监狱。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宗教和宗教组织的演进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宗教的出现真的是只是人类的解释、控制和预测所导致的吗?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神吗?

这个世界真的不存在神吗?

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又没有神吗?

龙树的八不中道和十四无记又出现了。

但是我想到关在监狱里面的东西,一定是很可怕的,而且不会自行消亡的,不然做一个监狱做什么?

人类到底有什么东西让创造这个世界的人恐惧,而非要把我们关起来。

所以我们一定是一种很厉害的东西。

嗯,想到这里就很开心。

来源:勤思昊学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