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繁体

中国的封建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从秦始皇到宣统皇帝,一共诞生了500多位皇帝,这还不算那些自立的“草头天子”。在这500多位皇帝中,文学造诣最高的当属两位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徽宗赵佶。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前者的诗词开宗立派,后者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在后世人眼中,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应该是天赋异禀的文人,而非乾纲独断的帝王。但也有的人生来就适合做皇帝,而非文人,比如乾隆。

他25岁即位,89岁驾崩,实际统治大清帝国64年,是中国史上记载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实际掌权时间)的皇帝。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当皇帝乾隆是成功的,但作为一名文人,他的水平就明显差很多了。乾隆一生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写诗,据史料记载,他几乎每天都要作诗,有时候一天还要写好几首,流传至今的就有4万多首。而由所有唐朝诗人的作品编成的《全唐诗》中,不过才收录了4.8万首诗,这说明乾隆一个人写的诗,在数量上竟然追平了唐朝将近300年所有诗人的总和。

数量多了,质量自然无法保证,这4万多首诗其实大部分都是打油诗或者根本算不上诗,只是乾隆一时兴起脱口而出的话,就被旁边人记录下来,最终编入了他的《御制诗集》。这些缺乏营养和内涵的诗,很快就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今,乾隆的诗没有一首是广为流传的经典。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与乾隆恰恰相反,曾经被人称为“文盲”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生仅写了2首诗,却都流传千古,甚至被很多后世文人称赞。

《史记》记载,刘邦原本是一个市井小吏,自小不学无术,长大之后成了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小混混,成天与一群狐朋狗友鬼混。后来因为为人仗义,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再后来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参加了起义军,几年之后竟然击败众多诸侯,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做了皇帝之后,刘邦在一次出征凯旋归来之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沛县,在宴请乡邻吃饭时,刘邦亲自击筑,唱出了这首流传2000多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但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征服天下的霸气,又流露出衣锦还乡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话则说出了自己心中对人才的渴望,和国家安定统一的期盼。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刘邦的第二首诗名为《鸿鹄歌》,是他晚年时为戚夫人所写。当时刘邦不喜欢吕后生的嫡子刘盈,认为他性格软弱,不适合当皇帝,所以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消息传出去之后,立刻遭到了大臣的反对,纷纷上书支持刘盈,并表示“立嫡立长”乃是自古的礼法,不应轻易废止,没有办法,最后刘邦只得立刘盈为太子,刘如意为赵王。

古代一位“文盲”皇帝,一辈子写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千古

戚夫人得知消息后,非常伤心,找到刘邦哭诉,看到美人伤心落泪,刘邦脱口说出了这首诗词安慰她:“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虽然《鸿鹄歌》没有《大风歌》名气大,但仍然被后世人称赞为:“情真意切,有楚辞遗风。”

由此可见,当年那个小小的“文盲”亭长,在多年的征战中,已经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所以才能即兴唱出《大风歌》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而《鸿鹄歌》的时间是在刘邦当皇帝很多年之后,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做了皇帝的刘邦,在文武大臣的熏陶下,肯定已经成功扫盲了。

(3)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