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名句,其实苏轼的原句更高级

繁体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是现代人根据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所改编的。

原词是这样的: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名句,其实苏轼的原句更高级

那么苏轼是在什么环境下,写下的这首诗呢?讲述的又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公元1079年,刚成为湖州知州的苏轼因为一篇《湖州谢表》而引发了”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下狱,还牵连了二十多人。其中王巩因为与苏轼往来密切,所受牵连最重,被贬到了宾州。宾州地处岭南烟瘴之地,远离京城,生存环境很恶劣。

王巩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于是将家中的奴仆和歌妓都遣散了,但其中只有一位歌女不愿意离开王巩,她就是宇文柔奴。柔奴是土生土长的京师人,原本家境也还不错,所以柔奴也读过一些书。但后来家道中落,她不得不做了一名歌女,后来被王巩带回府中,成了一名侍妾。她容颜绝丽,聪慧可人,能歌善舞,是王巩的一朵解语花,王巩对其很好,她也很感激。

所以在王巩被贬到岭南后,她并没有离开王家,反而自愿跟着王巩去往岭南。谁也不知道这名女子当时心中是怎么想的,一名弱女子跑到烟瘴之地去生活,会不会有去无回?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名句,其实苏轼的原句更高级

或许,她觉得即便是死也要死在王巩的身边,于是她义无反顾地跟着王巩南下。在人生地不熟、环境异常恶劣的岭南,两人一待就是近四年。因为王巩和柔奴之间的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所以他们在宾州,纵然生活条件艰难,但精神生活却很富足。

王巩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有清越歌声,翩翩舞姿。生活并没有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痕迹,而苏轼更是经常给王巩写信,两人通过信件交流。

1083年,王巩和柔奴奉旨北归,与苏轼有了一场小小的宴会。宴会上,苏轼发现岭南那样的险境似乎并没有在两人的身上留下风霜,王巩反而更加的淡定从容,柔奴则容光焕发,仿佛他们过去的四年时光并不是在岭南那样的地方度过的,而是在很舒适的地方过着很舒心的日子。

尤其是柔奴这个弱女子,跟着王巩在岭南生活了那么久,居然还会越发年轻。这让苏轼很是好奇,于是他问道:“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没想到柔奴轻声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正是柔奴的这句话让苏轼对她有了敬意,他当即作词一首,赠与柔奴,就是上面提到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上段主要提了王巩和柔奴的貌和才情,下段则注重歌颂柔奴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品性。之所以“万里归来颜愈少”,是因为柔奴内心坚定,淡定从容,有赤子之心,才能在岭南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能愈发的年少。

而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谓心安处便是王巩所在的地方。只要有王巩在,不管是在寒冷的北方还是炎热的岭南,她都能淡定从容的生活下去。而这种态度又感染了王巩,两人互相扶持,才有了见到苏轼时的模样。

这首词既是歌颂柔奴,也是表达苏轼自己的心境。他数次遭贬、自请外放,官场起起伏伏,但始终有赤子之心,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从不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在现在有了改编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当然,就意境来说,这个网红句远不如苏轼的原句高级。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