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抄底了黄金?

繁体

前些年开始网上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黄金的大牛市里,中国金融军团曾精准抄底,为国家大赚了30亿美元。

传言中,这次行动的操盘者是传达室前天写到的,时任中国外贸部长的李强同志。

最近金价大涨,这个说法又流行起来。一些读者看了文章还责怪我,说李强这么辉煌的战绩,你怎么一点都没有提到呢?看来知识水平还需要提高呀!

同志们,不是我不提,而是在写作时我查阅了关于李强的好多材料,包括他子女和同事的回忆,都没有提到炒黄金这件事。

但是,这不是说当年的黄金大抄底是虚构的。这件事的确存在。只是随着考证的深入,我发现它的决策者不是李强,而是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有“红色掌柜”之称的陈云同志。

其实陈云也不算抄底啦。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要回顾一点金融历史。

01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哥,坐拥全世界近六成的黄金储备。它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货币跟美元挂钩,任何国家都能用35美元每盎司的价格,随时找美国兑换黄金。

在这个体系里,美元和黄金是响当当的硬通货。

所以余则成会跟他的站长讲,只有美元和金条才叫得响。而什么斯蒂庞克原理、玉座金佛原理,说到底都是美元+黄金定律。

这个定律运行了很多年,黄金一直保持着35美元的稳定价格。直到1960年代末,事情起了变化。

美国要搞霸权、要打越战,要跟苏联军备竞赛,不得不疯狂印票子。票子多了就要通货膨胀。各个国家都不是傻子,纷纷找美国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凸显出来。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大量流出。

美国人一看不对劲,再这样流出华尔街的金库就要搬空了,可还了得了。于是,1971年的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

随后,长期被压低的黄金价格接连上涨。注意,这轮上涨的起点就是35美元。如果说抄底黄金,那35美元就是这个底。

那中国抄到底了吗?答案是抄到了。

1968年和1971年,中国曾两次增持黄金,数量加起来共计400万盎司,使得中国的黄金储备从500万盎司来到了900万盎司。

这两次抄底几乎都抄到了35美元的价格,可谓是闷声大发财。

但这跟陈云同志没什么关系。他那时正在江西“蹲点”。这两轮抄底是银行系统的自发行动。

其中,最成功的一票是中国银行干的。

1968年2月,中行的同志提出购买20吨黄金的计划,报给了时任副总理李先念同志。李先念一拍板,中银立即电令伦敦分行,迅速从自由市场上购入了黄金20吨。

时间就是黄金啊!仅仅十几天后,美国宣布黄金实行双重价格:只对外国中央银行维持官价,而对自由市场金价则任其波动。此举使得黄金的市场价格应声上涨,中银的20吨黄金瞬间获得了丰厚的账面盈利。

这里可以看到即便在“文革”时期,中国的金融活动也并不是一潭死水,不光有人干活,还有人挣钱。

02

只可惜还是买少了!是不是可以再追一点呢?

这个时候,陈云同志从江西“蹲点”归来。中央安排他进入国务院业务组,协助周恩来考虑经济特别是外贸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

陈云同志抄底了黄金?

图为1970年代陈云在打算盘。

闭关已久的陈云迅速进入了状态。什么状态?调查研究的状态。

根据《陈云年谱》的记载,仅在1973年的五六月间, 陈云就找了外贸部下属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等八个公司负责人,以及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负责人,听了他们十几次汇报。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很多同志怕犯错误不敢提意见。陈云鼓励他们说话,甚至鼓励他们“抬杠”,他说:

从抬杠中可以抬出马克思主义。

这位“红色掌柜”做事有个特点,极其注重调研。他的主张是,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和决策只用不到10%的时间。

而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是要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候提问题的水平,就能看出领导的水平。

在1973年6月7日这天,陈云提出问题了。那天他找来时任央行行长的陈希愈,开场便说:

我是一天打鱼,一天晒网,今天是晒网时间。我这里有十个问题,你来给解答一下。

陈云提出的问题有:

一、美日英德法各国从六九年至七三年的货币发行量、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二、世界黄金年产量,其中主要产金国的年产量(略)八、美国七三年对外,包括转移、驻军、贸易等方面的赤字;(略)十、外国银行给我们透支便利的利弊。

这十个问题搞得行长措手不及。

从这些问题中可以发现,陈云已经在考虑黄金接下来的走势。在1973年春夏,金价超过了每盎司100美元,比底价翻了三倍。它的后市究竟如何?中国还要不要再增持呢?

陈云根据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产量与商品增长、黄金的多方面用途等情况综合预测,黄金的价格极大概率会继续上涨。这年7月14日,他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政策建议:

今后金价仍会看涨,美元还要继续“烂”下去。我们外汇储备较多,存银行要吃亏,可考虑买进黄金。

03

可是,银行不同意。

当时,中国在瑞士银行存有大笔外汇。要不要取出这些外汇购买黄金,陈云和银行的同志发生了分歧。

银行意见有三条:第一,黄金价格已经大幅上涨,追高的风险很大;第二,取出外汇买黄金会损失利息;第三,黄金本身不产生利息,而且还有储存成本。以中国当年的国力,数亿美元的买卖,银行选择了稳字当头。

然而陈云选择了稳中求进。

眼看机会转瞬即逝,他直接向李先念同志提出,与其把外汇存在瑞士银行,不如买点黄金。

李先念接受了陈云的建议。1974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增持了380万盎司的黄金。这使得新中国的黄金储备首次突破千万盎司,来到了1280万盎司。

所以,陈云同志对中国黄金储备的贡献,不是抄底,而是在黄金已经出现明显上涨时,还力排众议坚决地主张了增持。

事实证明了陈云的眼光是厉害的。

这些外汇储备,不仅有助于中国的金融稳定,还在后来解了燃眉之急。

1979年到1980年,中央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国家出手了一些黄金储备来填。而出手时,正值那一轮黄金牛市的最高点。1980年1月18日这天,黄金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盎司850美元。

那么,陈云当年的决策究竟为国家赚了多少钱呢?

我们以1974年黄金的平均价格159.26美元作为买入价,以1980年平均价格612.56美元作为卖出价,假设增持的那380万盎司全部卖出的话,盈利大约为17亿美元。

虽然没有30亿美元,但是依然很多了。

陈云同志抄底了黄金?

04

这轮黄金增持,是陈云操盘中国经济若干神来之笔的其中一笔。

主席曾说他是“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他轻易不出手,出手就是大鱼。陈云自己却自谦是“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鱼打得多不多,关键因素是网织得好不好。

陈云平素深居幕后,看似在休息,实则在“织网”。织网就是思考,思考就是完善认知。因为人总是无法挣到认知以外的钱,更无法在认知以外作出正确的决策。

陈云的深思与熟虑、谋定而后动,使得他能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那一代领导者中,他的步子总能更稳当一点点,思维总能更领先一点点。

在当年谈论黄金问题时,他曾熟练地对央行的同志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

到共产主义时代, 会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

不过他马上转头强调,现在离那个时候还很远,眼前是要跟资本主义打交道:

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

参考资料:

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外汇储备管理改革记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网站

历史上金价周期,新民周刊

1973年陈云对美元的三个判断,党史博览

新中国黄金之路,纵横

来源:传达室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