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客编辑:莉莉丝
佛教是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然而在中国古代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周世宗灭佛事件。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绝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原因。
上图_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
第一政治原因。
北魏太武帝拓跋寿和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少数民族鲜卑族统治者,鉴于当时汉人将鲜卑族视之为胡或者戎,而他们想要统一天下,成为统治具有高度文化汉民族为主体的整个国家,所以要推崇儒家和道家来标榜自己。太武帝将佛教称之为胡教,称佛教为胡经,将佛陀称之为胡神,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在胡人的行列。
北周武帝的灭佛经历和北魏太武帝灭佛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表明自身是中华君君,他推崇儒家偏袒道教,三教辩法之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上图_ 南朝佛头
第二经济原因。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富有僧人团体和寺院经济,僧人占有的财富急速膨胀。北魏时期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有二百万之众,占北魏编户人数的十五分之一。北周有寺院一万余所,僧人占编户的十五分之一。唐武宗时期一次诏令,还俗的僧人有二十六万之多,可想当时僧尼人数之多。后周周世宗灭佛,毁弃寺院也有三万余所。 寺院和僧人人口急速膨胀,而僧人又不在国家赋税的征收的行列之中,如此必然造成了国家大量赋税的流失,同时寺院经济膨胀不断兼并土地,使得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也矛盾重重。实际上几次灭佛运动,经济原因都是主要原因。 寺院和僧人为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担,使得国家政权不得不采用极端的措施,以扩大经济来源,充实国力。
上图_ 河北正定隆兴寺
第三文化原因,儒家和佛文化理念的冲突。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为历代王朝的官学,而佛教的相关理念和儒家文化相互冲突。比如佛教提倡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与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相悖。佛教徒要求剃度出家,与中华文化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易毁伤的传统也相违背。
儒家讲究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并且以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的准则,而佛教出家修行的处世理念,在传统的士大夫眼中,便是不忠君王,背弃父母,抛妻弃子的大逆不道。 佛家理念和儒教思想的格格不入,导致不断有士大夫起来反对佛教。中国南朝南齐的张融化著《三破论》称:佛教入国而国破,克苦百姓,使国空民穷;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弃绝二亲,孝道顿绝;入身而破身,有毁伤之疾。这种论调在当时的社会很有代表性。
上图_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唐朝的韩愈在《谏佛骨表》称: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语言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身不服先王之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历代传统的士大夫反对佛教从未断绝,即便是到了宋朝之后,三教合流,儒道佛的矛盾趋于缓和朱熹也这样嘲笑佛教的虚无观点:佛教一齐都归于无,终日吃饭,却道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著衣却道不曾挂着一条丝线。朱熹同样批判佛教违背伦理道德的主张,称他们“不敬王者”,“弃君背父”,“人伦灭尽”,“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便是大罪名,其他便不消说”。
上图_ 大般涅槃经 (部份)
第四,佛教与本土宗教的矛盾。
道教作为中华的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之中,与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相合。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道教的附庸,为了迎合中华文化甚至有老子西去化佛说。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佛教的轮回因果之说,对于广大的底层民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佛教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势头俨然盖过了道教。佛教和道教的矛盾便愈发不可调和了。在历次的灭佛运动之中,大多能够看到佛道之争的影子。 北魏太武帝听了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成了灭佛行动。北周武帝宇文邕诏佛道两教辩论,法师炫与道士张宾辩,宾不能曲,帝亲自与炫辩。皇帝偏袒道教已经亲自下场辩论了。帝遂下诏废佛道二教,悉令沙门还俗,实即灭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时绝迹。 唐朝时,李氏皇族为了增加自身正统地位和神性,认道教供奉的祖师老子李耳为先祖,尊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位列三教之首。唐高宗将《道德经》列于上经,地位高于《论语》,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考试科目。
上图_ 唐代抄本《论语》
第五,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了佛教的法难。
历史上四次灭佛事件称之为三武一宗灭佛。皇帝的庙号之中大多有一个武字,这不是历史的巧合,有一定的必然性。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属于南北朝时期,而唐武宗则处于唐朝的中后叶,总体来说这一段历史不是政权割据的动乱时期,便是王朝的末期。北周周世宗虽然庙号之中没有“武”字,但是北周同样处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便是政权割据,征伐不断,战争不休。 在动荡年代,佛教的转世轮回之学在劳苦民众之中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多人的人选择遁入空门来逃避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于此国家政权和佛教更容易形成激烈的经济矛盾和人口矛盾。
上图_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
第六,佛教人数膨胀,鱼龙混杂,不少僧人不守戒律。
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清规。”佛教经济膨胀发展,使得一些僧人,不守清规,甚至在寺院之中私藏兵器,佛教徒不知经典,反而以吃喝享乐为能事。
历次灭佛的结果:
三武一宗的灭佛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增加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同时断绝了政教合一的可能性,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历史传统。对佛教建筑和经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迫使了佛教更加本土化,在四次灭佛之后,禅宗大兴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因为禅宗主张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自立”而非“供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封建政府的经济压力,特别是禅宗在政治上没有非分要求,也使得禅宗能够和封建统治者相安无事。
参考资料:
【1】杨子慧、王维志《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1996 改革出版社
【2】谢重光 《魏晋隋唐佛教特权的盛衰》1987 历史研究
【3】李玉芳 《北魏太武帝灭佛浅析》 2004 宜宾学院学报
【4】于辅仁 《唐武宗灭佛新探》 1991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5】牛致功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1998唐史丛报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古波斯大致在今日的伊朗一带,包括小部分的阿富汗,现在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但并不自古如此。在公元七世纪中叶(唐高宗年间)阿拉伯灭波斯之前,那儿的人们信的是祆教(祆 音x...
-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今天我们居委会中心理论组学习的时候,播放了一个视频。画面中一个女同志在那讲,讲得我们这些看视频的老同志都非常感慨,她...
-
多位明星被曝为缅北诈骗头目录视频庆生,关晓彤、檀健次方面否认参与
一场生日宴,一段VCR,将一群“老戏骨”推上风口浪尖。近日,“多位明星给缅北四大家族白所成之子白应苍庆生”话题引发网络热议。在网传的视频中,该宴会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 - 一、1913年1月的维也纳,绝对是风云际会的城市。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命令斯大林暂时放下圣彼得堡的工作,留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写一篇关于民族政策的文章,准备把斯大林...
-
872天的壮举:纪念列宁格勒彻底解围80周年,东方战线中国牵制住日本
本周,俄罗斯人庆祝列宁格勒从法西斯围困中完全解放80周年,追忆苏联公民的英雄功绩。对圣彼得堡居民来说,这一天犹如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那样重要。大围困从1941年9月8日开始... -
共产党人要执行比百姓更加严格的纪律——延安时期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
逼婚不成 举枪杀人1937年10月6日清晨,陕北公学忽然接到报告,称女学生刘茜彻夜未归,不知去了何处。得知此事,校方非常重视,四处派人寻找。不久,有群众在河边发现刘茜的尸... -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1、伊斯兰是阿拉伯语,意为“顺从”,指顺从伊斯兰教的上帝——“安拉”(神)的意志。伊斯兰教产生于七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是以穆罕默德为首所创立的一种...
- 2024年12月,尘肺病晚期患者高春现,通过“尘肺病患者救助群”,联系到了曾“开胸验肺”的张海超。昏暗房间里充斥着制氧机运转的呼呼声。“我…我不治了…没意义…你…好好的...
-
东晋在偏安一隅近百年之后,被大将刘裕夺了权,司马氏所建立的王朝彻底宣告灭亡。而刘裕在建立政权前后,曾对司马懿的后人大开杀戒,不仅将...
-
阿根廷当选总统哈维尔-米莱,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不是在阿根廷的内政外交方面提前开启他的“疯狂实验”,而是身为一个土生土长,在纯正天主教家庭长大的意大利裔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