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客编辑:莉莉丝
佛教是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然而在中国古代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周世宗灭佛事件。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绝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原因。
上图_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
第一政治原因。
北魏太武帝拓跋寿和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少数民族鲜卑族统治者,鉴于当时汉人将鲜卑族视之为胡或者戎,而他们想要统一天下,成为统治具有高度文化汉民族为主体的整个国家,所以要推崇儒家和道家来标榜自己。太武帝将佛教称之为胡教,称佛教为胡经,将佛陀称之为胡神,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在胡人的行列。
北周武帝的灭佛经历和北魏太武帝灭佛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表明自身是中华君君,他推崇儒家偏袒道教,三教辩法之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上图_ 南朝佛头
第二经济原因。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富有僧人团体和寺院经济,僧人占有的财富急速膨胀。北魏时期有寺院三万多所,僧尼有二百万之众,占北魏编户人数的十五分之一。北周有寺院一万余所,僧人占编户的十五分之一。唐武宗时期一次诏令,还俗的僧人有二十六万之多,可想当时僧尼人数之多。后周周世宗灭佛,毁弃寺院也有三万余所。 寺院和僧人人口急速膨胀,而僧人又不在国家赋税的征收的行列之中,如此必然造成了国家大量赋税的流失,同时寺院经济膨胀不断兼并土地,使得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也矛盾重重。实际上几次灭佛运动,经济原因都是主要原因。 寺院和僧人为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担,使得国家政权不得不采用极端的措施,以扩大经济来源,充实国力。
上图_ 河北正定隆兴寺
第三文化原因,儒家和佛文化理念的冲突。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为历代王朝的官学,而佛教的相关理念和儒家文化相互冲突。比如佛教提倡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与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相悖。佛教徒要求剃度出家,与中华文化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易毁伤的传统也相违背。
儒家讲究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并且以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的准则,而佛教出家修行的处世理念,在传统的士大夫眼中,便是不忠君王,背弃父母,抛妻弃子的大逆不道。 佛家理念和儒教思想的格格不入,导致不断有士大夫起来反对佛教。中国南朝南齐的张融化著《三破论》称:佛教入国而国破,克苦百姓,使国空民穷;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弃绝二亲,孝道顿绝;入身而破身,有毁伤之疾。这种论调在当时的社会很有代表性。
上图_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唐朝的韩愈在《谏佛骨表》称: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语言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身不服先王之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历代传统的士大夫反对佛教从未断绝,即便是到了宋朝之后,三教合流,儒道佛的矛盾趋于缓和朱熹也这样嘲笑佛教的虚无观点:佛教一齐都归于无,终日吃饭,却道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著衣却道不曾挂着一条丝线。朱熹同样批判佛教违背伦理道德的主张,称他们“不敬王者”,“弃君背父”,“人伦灭尽”,“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便是大罪名,其他便不消说”。
上图_ 大般涅槃经 (部份)
第四,佛教与本土宗教的矛盾。
道教作为中华的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之中,与中国人的性格和文化相合。佛教初入中国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道教的附庸,为了迎合中华文化甚至有老子西去化佛说。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佛教的轮回因果之说,对于广大的底层民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佛教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势头俨然盖过了道教。佛教和道教的矛盾便愈发不可调和了。在历次的灭佛运动之中,大多能够看到佛道之争的影子。 北魏太武帝听了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成了灭佛行动。北周武帝宇文邕诏佛道两教辩论,法师炫与道士张宾辩,宾不能曲,帝亲自与炫辩。皇帝偏袒道教已经亲自下场辩论了。帝遂下诏废佛道二教,悉令沙门还俗,实即灭佛教立道教,北地之佛教一时绝迹。 唐朝时,李氏皇族为了增加自身正统地位和神性,认道教供奉的祖师老子李耳为先祖,尊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位列三教之首。唐高宗将《道德经》列于上经,地位高于《论语》,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考试科目。
上图_ 唐代抄本《论语》
第五,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了佛教的法难。
历史上四次灭佛事件称之为三武一宗灭佛。皇帝的庙号之中大多有一个武字,这不是历史的巧合,有一定的必然性。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属于南北朝时期,而唐武宗则处于唐朝的中后叶,总体来说这一段历史不是政权割据的动乱时期,便是王朝的末期。北周周世宗虽然庙号之中没有“武”字,但是北周同样处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便是政权割据,征伐不断,战争不休。 在动荡年代,佛教的转世轮回之学在劳苦民众之中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多人的人选择遁入空门来逃避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于此国家政权和佛教更容易形成激烈的经济矛盾和人口矛盾。
上图_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
第六,佛教人数膨胀,鱼龙混杂,不少僧人不守戒律。
宋代宗颐禅师为此做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清规。”佛教经济膨胀发展,使得一些僧人,不守清规,甚至在寺院之中私藏兵器,佛教徒不知经典,反而以吃喝享乐为能事。
历次灭佛的结果:
三武一宗的灭佛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增加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同时断绝了政教合一的可能性,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历史传统。对佛教建筑和经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迫使了佛教更加本土化,在四次灭佛之后,禅宗大兴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因为禅宗主张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自立”而非“供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封建政府的经济压力,特别是禅宗在政治上没有非分要求,也使得禅宗能够和封建统治者相安无事。
参考资料:
【1】杨子慧、王维志《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1996 改革出版社
【2】谢重光 《魏晋隋唐佛教特权的盛衰》1987 历史研究
【3】李玉芳 《北魏太武帝灭佛浅析》 2004 宜宾学院学报
【4】于辅仁 《唐武宗灭佛新探》 1991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5】牛致功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1998唐史丛报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来源:根据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系列节目《燕赵传奇》音频整理主持人:韩伟/主讲嘉宾:褚亚玲大鼓原生态 沧州木板书韩伟:上一回听过了余音绕梁的西河大鼓,那真叫一个韵味十足。...
-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胶东抗日军民同日军...
- 国外号称原版的《几何原本》是如何发现的?1897年,两名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闲得没事,专门跑到埃及亚明省俄克喜林库斯市的郊外去翻露天垃圾堆。注意,是露天垃圾堆。冥...
-
山西运城一男子在银行存入900万一年定期存款,到期后银行以存单系伪造为由拒绝兑付。
山西运城一男子吴某在银行存入900万一年定期存款,谁知到期后,银行以存单系伪造为由拒绝兑付。吴某不服,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银行按照存单支付本金及利息。(来源:山西省高... - 福建石狮市城东10公里左右的将军山下,有一个垃圾处理场。2016年下半年,有人在这个垃圾场烧毁了一批文件。这批文件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富贵鸟股份(01819.HK)十年间的所有资...
- 壹1994年我10岁,住在长沙西郊的国营老厂家属区里,厂区东面有一大块当地政府修建的“经济开发区”,一直招不到商,就空空荡荡的闲置在那里。直到1995年冬天,“开发区”突然...
- 唐朝初年,很多诗人都希望能在对外战争中建功立业,并在诗中流露出这种渴望。《陇西行·其二》是唐代诗人陈陶写的一首诗,内涵极其丰富,其诗句原文如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
- 关于南亚印度是文明古国的说法是个谎言,需要正本清源。印度自身没有历史这话是马克思说的。这话非常深刻!印度没有古代史,首先是因为这个地方古代根本就没有文字。世界上不...
-
外蒙古独立始末及蒋经国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涉及外蒙古独立细节的回忆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代表王世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迫使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和苏联商议解决外蒙问题的,还是国民党自... -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