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夏虫不可语冰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人际交往中的“名言”现在也经常被用到国际关系中,国际关系也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
今天的这期推送,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历史上,美国跟法国之间关于路易斯安那的恩怨情仇,看看他们之间的国际关系。
友情提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文中所有涉及音译部分的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路易斯安那(Louisiana),不是州
首先跟大家声明一下,咱们今天说的路易斯安那并不是美国现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而是路易斯安那领地(以下简称路易斯安那),这块领地包括从密西西比河口开始到加拿大边境,很大的一片地区。
▲图为历史上的路易斯安那领地,包括从密西西比河口开始到加拿大边境很大的一片地区。
现在美国那个路易斯安那州,是后来美国政府把这块领地给划成15个州里边的其中一个。(敲黑板)不是一个概念,大家要注意区分,别搞混了。
▲图为今天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位置,与历史上的路易斯安那领地相差甚远,今天的州只是当年领地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欧洲殖民者来之前,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在广袤的大平原上打猎,牧牛放羊。1682年,法国殖民者来到了路易斯安那,发现了这块“宝地”。法国人说:“这地方好啊,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可惜印第安人就会放牧,白瞎了这么好的地方,这要是种点啥养点啥,搞得大开发,它不香吗?”
于是,法国殖民者就上报法国国王说:“发现了一块无主荒地,我们建议把它划到我们神圣伟大的版图之内”。那时候的法王路易十四很高兴:“小伙子干得不错,我看好你”,这块地方就叫“路易斯安那”吧。
▲图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全名路易·迪厄多内·波旁(Louis-Dieudonne),自号太阳王(法语:le Roi du Soleil),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110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权国家君主。
从此,这块地方就变成了法属路易斯安那,自1699年起,法国殖民者在此地建立多个殖民点,开始了殖民之路。
1756年,欧洲爆发了“七年战争”,七年战争说白了就是欧洲几个国家的大乱斗。一面是英国普鲁士和葡萄牙,另一面是法国俄国和奥地利西班牙瑞典。战争打了7年,英国战胜了法国,法国就把法属路易斯安那割让给了英国。
▲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是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因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七年,故称七年战争。是一场影响了欧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群岛的战争。
但是法国人很不讲究,因为他们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年就跟西班牙达成秘密协议,为了报答西班牙人的不离不弃,法国就把路易斯安那送给西班牙了。也就是说法国人把已经送给西班牙的路易斯安那领地转手又给了英国人。
正所谓“一女不嫁二夫,一仆不侍二主”,在战争结束的条约里,路易斯安那就以密西西比河为界被一分为二,东边归英国,西边归西班牙,一人一半。
▲图为七年战争前后,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大陆的势力划分。可以看到战争之后法属路易斯安那领地被英国和西班牙分别占领,法国失去了北美大陆的所有殖民地。
于是在七年战争之后,英西两国就相当于把北美大陆给瓜分了。战争把英国的兜打瘪了,于是英国开始压制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了.....
故事还要从美国独立之后讲起......
独立后美国的领土也就是原来英国靠近大西洋沿岸的那十三个殖民地。但是到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时候,除了十三个殖民地之外,美国还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以东、佛罗里达以北和加拿大以南的所有地区,也就是英国那一半路易斯安那领地姓了美,美国国土面积从原来的80万平方公里直接暴涨到230万平方公里。
▲1783年,英美两国在签订《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内容包括: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
被当作界河的密西西比河成为重要的农产品运输渠道。但是这条河只有上游的一半在美国人手里,下游地区和重要的出海口城市新奥尔良还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为了保证美国商人能自由使用下游和港口,1795年美西两国签署了《平克尼条约》。
▲图为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重要的出海口城市新奥尔良。
时间来到了1800年,这时候法国早就变了天,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那个国王路易十六已经上了断头台,法国说了算是拿破仑。拿破仑在欧洲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4岁就被破格升为准将,这在整个欧洲军事史上都算是奇迹。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按理说隔壁住了这么一位老大,你老实眯着呗,西班牙好死不死非要加入反法同盟,结果被法国揍得鼻青脸肿。这时候西班牙就说:“好汉饶命啊,我拿地跟你换还不行吗?”于是西法就秘密签订了一个《第三次圣伊德方索条约》。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特朗普在短短时间内就搅动了整个美国政坛,甚至影响了国际格局,真的只是凭他个人能力?当然不是!除了特朗普个人的政治手腕,他背后的幕僚团队同样强大,甚至可以说,这是他...
- 特朗普上任已一月有余,埃隆·马斯克和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对美国联邦政府进行了急风骤雨般的整肃。马斯克上任首日便裁撤了联邦人事管理局下属的“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
- 特朗普刚批评泽连斯基是罪魁祸首,晚上就被乌军炸了宝贝石油管道特朗普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挑起”了血腥冲突,并敦促乌克兰立刻进行总统大选。结果,乌军晚上就把美国有...
-
谈主义伤钱,谈交易要筹码,川普虚假的底牌:乌克兰不大选就亡国
俄美双边会谈刚结束,川普就开始公开对泽连斯基破口大骂。泽连斯基居然还敢顶嘴,于是川普就亮了底牌:俄美正式签署乌克兰停战协议之前,乌克兰必须重新大选,否则乌克兰将不... -
你在上面看到的是昨天特朗普在海湖山庄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场景。有记者问:美国为何要抛弃乌克兰?特朗普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泽连斯基,怒斥是他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从...
-
1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泽连斯基从天降圣人沦为美国弃子,才看出从前那些溢美之词有多廉价。这也难怪,炮制和引导舆论风向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已经被特朗普和马斯克关停...
-
当地时间2月19日,特朗普再次用“喜剧演员”称呼泽连斯基。他表示泽连斯基操控了拜登政府,导致了乌克兰危机的持续,“泽连斯基做得太差了。”泽连斯基:美方要求乌克兰交出50...
- 壹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者,其影响力几乎渗透至其他所有领域。实际上,他们拥有以整个南意大利地区财政收入作为抵押的资产,欧洲各国的君主与政府官员皆对其...
-
近期,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的支持下,领导其“政府效率部”(DOGE)对美国政府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腐败大调查”。这也让美式腐败的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其惊人程度,足以颠...
-
1俄乌战争是苏联解体的余震。眼下俄乌战争的三大主角,普京,特朗普,泽连斯基,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留下的人生轨迹,犹如一出戏剧在高潮前的伏笔。克格勃特工普京,在80年代...
-
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
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王毅(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尊敬的霍伊斯根主席,各位朋友,各位同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
-
2024年4月11日,前国民党领导马英九一行结束第二次访问大陆行程,返回岛内。大陆方面极尽地主之谊,给马英九这一次“访陆之行”安排顶格待遇。在这次访问大陆期间,马英九特别...
-
超市里两块一毛钱的盒饭有人在超市里看到一种盒饭,上面只有一颗青菜,标价3块钱,打折价2块1。发贴人好奇的问,这种盒饭有人买吗?评论区里,有人破防了,说刚看见想笑,没笑...
-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现在只会更加艰难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被妖魔化了,执行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值得商榷,但是真的有某些人说的那么坏?有很多专家学者论证,应该早一点结束...
-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杀害张作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张作霖被包装成了抗日爱国人士,甚至流传着张作霖活着日本不敢侵华这样的滑稽言论。一时间张作霖当马贼、...
-
来源:灯塔小居
-
作者 番茄汁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但对很多现代人来说,睡个好觉,似乎成了一种奢求。前...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
- 中情局在乌克兰的行动细节泄露表明基辅“末日将至”:中情局彻底审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周日(2月25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
- 华国锋晚年透露的秘密蒋新祺,1954年生,湖南长沙人,原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他在任职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及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副书记、副局...
-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让新年气息逐渐变得浓厚的西安,又添上了一份别样的韵味。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关于年味的感受来自于每一个微小又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