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和科学,其实都是对因果的探索,殊途同归 | 潘宗光

繁体

佛学和科学,其实都是对因果的探索,殊途同归

潘宗光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

金紫荆星章获得者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

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Q1

梁同学 :

您是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做了那么多年,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而且理工大学又一向以实证、实践来体现你们立校的宗旨。您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样从一个科学家,慢慢地感受到佛学的这种力量?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吗?

潘宗光老师 :

这个不是一下子就改变过来的,潜移默化吧。因为在我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现,很多问题,单从科学角度不能解决。心里的安乐自在,不是科学能解释的。

还有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是在三维空间,长宽高里面发展出来的。加时间进去多一维,四维时空。

在理论上,五维空间、六维空间也可以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也不可想象是怎么样的。假如真的有这些不同空间的存在,那么肯定有很多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举个例子:我们在街上堵车,被限制在长宽的空间走动。假如你的车上面有一个螺旋桨,可以让你的车升空,这样就不会堵车。

所以多出一度空间以后,你的力量会很大。但是有没有第四度空间,我们不知道。从宗教角度来看,其实有些生命体,它们能够拥有超乎三度空间的力量,非常了不起。

很多科学不能解释、不能体会的东西,我不敢说它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的知识水平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所以我希望能透过其他渠道了解宇宙的一切。

我发现佛教的理论跟科学理论非常接近,表面看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其实都是对“因”和“果”的探索,从这个角度出发,殊途同归。

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不是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王子,后来他觉悟了——明白整个宇宙的本体。这个很奇妙的本体他能体会,但他不能讲出来,他就采用一个词——“空”,来代表这个本体。

“空”很自然地衍生出一些自然的宇宙规律,这个自然规律就是因果效应。这个因果效应就衍生出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佛陀说,人的烦恼就是我们经常违背自然规律来行事,才导致烦恼。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空气污染问题。在大自然的世界里,空气是自动调整的,人吸入氧气,排放二氧化碳。树木,森林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这是一直保持平衡的。

后来人们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碳,同时砍伐树木、森林,导致失去平衡,空气变成现在这个状态。所以现在讲环保就要尽量减少排放碳化合物,同时栽种树木、森林,回馈自然。

所以只要我们根据自然规律来做事情,人的烦恼就会很少。

佛说,宇宙间的规律是非常公平的、非常包容的、非常慈悲的。人的烦恼,就是经常做不公平的事、不包容的事、不慈悲的事。

整个佛教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规律,怎样通过修心来慢慢回归自然,让我们的烦恼慢慢减少。

Q2

梁同学 :

作为一个科学家,您肯定会受到很多同业或其他人的质疑,说您不科学,因为科学现在也变成了某种接近于真理的力量。那么通常他们是怎么质疑您的,您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潘宗光老师 :

什么叫科学?科学也是对“因”“果”的探索。比如我研究每个题目,首先一定要有个概念,然后一切的环境条件配合完整了,才能有一个结果出来。

科学是探索,希望能够控制一切影响的环境条件,它才能有结果出来。所以整个科学的历程也是“因”和“果”的探索。现在很多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他们发现现在宇宙的很多问题,跟佛陀2600多年前讲的理论非常吻合。

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地方讲“佛学与科学”,就从科学家怎么看我们的宇宙,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的变化。我们过去认为宇宙、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跟它没有关系,现在很多非常出名的科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他周边的一些情况,意识形态越强大,影响的面更宽,它是绝对互相影响的。我一切的思想、精神面貌等等也会受到外面的干扰。

这个也是佛陀很早以前说的,一切事情都是根据环境条件去改变,是无常的。每个个、每件事,又是无我的。“无我”是没有一个单独的存在,没有固定不变的“我”的存在,那个“我”是经常受到外力干扰,不停在改变的。

那哪个时刻是真的“我”呢?没有这个时刻,因为我经常在改变。所以“我”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我”的存在,这也是非常科学的。

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我们的思想不断改变,所以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改变的。假如没有改变,就没有生、老、病、死这些事情。所以,佛陀说的“无常”、“无我”是不违背科学的。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