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画》文征明的《东禅寺》都充满禅意

繁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苏轼

古往今来,能被称为“天才”的人物,并不算多,而王维,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5岁那年便进京应试,成为无数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16岁那年便写下流传千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岁考上进士,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只可惜随着一代贤相张九龄的下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上台,整个朝堂开始变得乌烟瘴气,向来清高的王维,自是受不了如此氛围,于是他买下了前朝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业,将其改名为辋川别业,从此在这里安安静静吃斋念佛,看书写字,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王维一步一步成为影响后世千百年的“诗佛”。

王维的一首小诗,短短20个字却充满禅意,很多人读过却不懂

在此期间,王维写下了一首充满禅意的好诗,它便是《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非常短,全文仅20字,乍看一眼,诗人描写的是美妙的山水风光,然而细细品味过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

这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静景”,即远远看去,是美妙的山川景色,其中这个“色”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因为你不知它究竟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还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就在读者遐想连篇时,王维带着我们走进了下一幅画面。

“近听水无声”,此乃“动境”,当我们渐渐靠近那山时,突然听到了水流的声音,让人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

结果就在此时,王维写道“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时候读者才明白,眼前的根本不是山水美景,而是一幅静态的画——所以即使如今春天已经逝去,可画中的花朵依然盛开,永不凋零,而画中的鸟儿,自然也不会受惊。

王维的一首小诗,短短20个字却充满禅意,很多人读过却不懂

作者用简洁浅显的文字,将一幅丰满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依次为“山、水、花、鸟”,构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同时,他还运用“远、近”、“有、无”以及“去、来”3组反义词,来增加诗歌内容的张力、立体感以及节奏感,顿时提升了整首诗的艺术价值。

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首《画》,又会有全新的感觉——佛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远看山有色,但其实“有即是无,色即是空”;当我们近听水之声时,其实“无声无息,如梦幻泡影”;而所谓的春景,虽然早就已经逝去,但我们的心中,却依然保留着春天的画面。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好诗。

明代才子唐寅曾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另一位才子祝允明也道,“万卷旧书千石酒,两人相对白头闲。”果然很牛的诗句,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下面分享文征明的一首禅诗,也充满禅悦,颈联更是别出心裁。

东禅寺

明代:文征明

古寺幽深带碧川,坐来清昼永于年。

虚堂市远人声断,小砌风微树影圆。

笔砚更偿闲里债,茗薰聊结静中缘。

落花啼鸟春如许,却诵新诗忆遇贤。

文徵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诗人生性迟钝、而为人忠厚,大器晚成、却备受敬仰。文征明曾经屡试不第,当他年过半百时才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此诗作于明武宗正德四年,作者时年40岁。东禅寺位于苏州,始建于唐代,后来几经翻修重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福泽后代。

王维的《画》文征明的《东禅寺》都充满禅意

诗人仕途如此艰辛,一个人独处时便长吁短叹。不过好在他艺术造诣不凡,经常有人向他索求字画,以此便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也包括一些高僧。有一次他应邀去东禅寺游玩,作者心情舒畅,回来后就赋诗一首。

诗人当时考试名落深山,心情极度郁闷,就正好借此机会排遣心中的愁绪。他应邀来到寺院,虽然他见多识广,依然被眼前的景色惊艳了。

“古寺幽深带碧川,坐来清昼永于年”, 东禅寺环境清雅,一川碧水环绕,令人神清气爽。此处远离尘嚣、意境幽深,顿时让诗人沉浸在禅意的氛围中。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物我相怡,陶然不知烦恼。

诗人感觉自己虽然没有来到仙境,却胜似蓬莱仙人。接下来承接首联,继续描写寺院的清净,“虚堂市远人声断,小砌风微树影圆。”山林中人迹罕至、寂静无声,他悠闲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捕捉一丝拂面而过的清风,端详还不曾被风吹乱的圆圆的树影。

“人声断、树影圆”,都生动地表现出波纹不起、风吹不乱的轻柔圆融之意境,令人瞬间感到一种无比的禅悦。

王维的《画》文征明的《东禅寺》都充满禅意

正当读者也开始感到身心愉悦时,诗人却笔意一转,“笔砚更偿闲里债,茗薰聊结静中缘。”作者不仅从静坐中感受各种安谧和清雅,还舞文弄墨,燃香品茗,享受另一种闲中之乐。

作者把寺中这段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生活,看作是自己向自然还债,意味着他早已厌倦了奔波,如今面对青山绿水,竟感觉心中有愧,也表达出作者摒弃尘俗、甘于淡泊的情志。尾联抒发自己的禅悦感受,“落花啼鸟春如许,却诵新诗忆遇贤。”遇贤,指一位宋代的神僧,他尝住东禅寺,有酒仙之称,享年88岁。他曾有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门前绿树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聊与东风论个事,十分春色属谁家。”

文征明此时仿佛不再是一位苦苦追求功名的学子,而忽然化身成为古人的知己,落花啼鸟、让他心醉,新诗圣贤、使其安然,看似微妙的诗句,却传达出浓浓的禅意。

纵观文征明的这首禅诗,笔意恬淡幽远,款款有如林下之风。不仅对仗工整,起承转合也运用娴熟。作者虽然屡次落地,但律诗的功力却非比寻常。

再细细品味颈联两句,“笔砚更偿闲里债,茗薰聊结静中缘”,人生有各种债需要偿还,诗人却别出心裁,独创一种“闲里债”,此非终日忙碌、废寝忘食,不得有此深刻感悟。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