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精彩的8首《出塞》,都是边塞诗佳作,哪首能够排名榜首?
边塞诗是诗中常见题材,曾经产生过众多佳作,而《出塞》是边塞诗中的典型题目。
那史上最精彩的8首《出塞》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精品好诗和朋友们一起欣赏。
第8名 北宋王安石的《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这首诗描写了塞外百姓迎接宋朝使臣的情景,纯用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宋朝使臣与塞外百姓的深厚感情和大家期望国家和平统一的共同心愿,情景交融,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
第7名 唐朝郑锡的《出塞》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
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
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边塞诗,通过边塞典型景物的描写,抒发连年征战、升官无望的老将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诗句间满含有家不能归、有亲人不能团聚的愁苦,读来令人生悲。
第6名 唐朝马戴的《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七绝,唐军在一个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夜晚突袭敌帐,夜劫单于帐,与敌军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战争。
全诗用语豪壮,歌颂了边关将士的勇武善战,深具爱国精神。
第5名 清朝纳兰性德的《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前几首都是诗,这是一首词,写于纳兰性德28岁时。当时作者正在奉命出塞的途中,触景生情,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生动描写,吊古伤今,抒发历史变迁、人生无定、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词用语流动优美,写景抒情俱佳,尾句以景代情,景美情真,无限桑沧和感慨自然融于词中,诗韵悠扬。
第4名 唐朝王昌龄的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经典边塞诗,通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塑造出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歌颂了边关将士们为国奋勇杀敌的精神,侧面衬托出大唐兵强马壮的雄厚实力,颇具盛唐气象。
第3名 清朝徐锡麟的《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颇有唐诗余味,清朝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边塞诗实属不易。此诗借古抒情,通过古代将士英勇征战、为国捐躯的典故,抒发诗人无畏生死、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真是一首满含爱国热情、无畏生死的佳作,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第2名 唐朝王维的《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写于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慰问边关将士途中,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于同一时期,是“诗佛”王维很经典的一首边塞诗。
此诗首联写将军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当时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颔联写出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形态,射雕英雄的形象历历在目;颈联突出边关军情的紧迫,突出唐军的勇武和神速,奋勇杀敌的精神;尾句点出作者赏功慰军的主旨,表达出对守边将士英武雄壮的赞扬。
全诗绘声绘色,豪迈无边,体现出大唐兵强马壮的国力,读来顿觉豪气冲天,盛唐气象满满。
第1名 唐朝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某些诗评家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也完全当得起《出塞》诗压卷之作的称号。
此诗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精彩的“互文”手法,苍凉雄浑,满是历史沧桑感。后两句运用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本诗主题:若有飞将军在,胡马绝对不敢越过阴山,边境自然安定。
此诗雄迈、威武豪壮,高度概括出当时边塞战争状况,作者借此诗表达边战不断的忧虑以及对追求安定美好生活的期望。
王昌龄是山西晋阳人,是太原王氏一族,只不过他这一支早已没落。他出身农夫,家境贫苦,却刻苦读书,30岁前一无所成。他被人称为诗家夫子,一手“七绝”玩得出神入化,赢得了“七绝圣手”的美誉。
虽然家境不好,王昌龄却也有强烈的上进之心。白天在地里耕地,晚上挑灯夜读。
他相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
挣扎在土地里的农耕生活是很苦的,一年到头不得休息,还面临着繁重的苛捐杂税。但王昌龄仍旧顽强地克服这些困难,手中的书一天也没有闲置过。
父母默默地支持他,同乡好友也颇为敬佩他。虽然王昌龄20多岁了,还没有靠读书改变命运,但总有希望不是?
然而同乡里的官宦乡贤却颇看不起他,他们想,自己虽然不怎么读书,没啥才能,却也衣食无忧,想做官就做官,想经商就经商,自己家几世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这些人纷纷在等着看王昌龄的笑话。
王昌龄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自己的志向,对于别人的讥讽,他完全不在意,只当作犬吠一般,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岁月与生活磨砺了他的心志,让他早早摆脱了幼稚与天真。
王昌龄虽家境贫苦,却也没有养成眼界狭隘的毛病。相反,他一直有着一番雄心壮志,期望能辅佐明君,治国安邦,建功立业。
近年来,吐蕃大举入侵,边疆战火频起。对于大唐的青年子弟来说,特别是贫寒子弟,凶险的战场是建功立业的最佳选择。王昌龄也是如此,想尽快出人头地,参军报效国家,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王昌龄远走塞外,想凭借自己的才华,谋求进入武将幕府的机会。他盘桓潞州、并州,游历萧关、临洮,漫游西北河陇边塞。正是这一番游历,让他成长为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边塞诗人。
王昌龄在游历中,也发现了隐藏在大唐盛世下的诸多危机。边塞多事,士兵久戍不归,长期征战而不能结束,都是朝堂腐败、将领无能。这些将领尸位素餐、贪污受贿、欺上瞒下、短视无能、好大喜功,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一个错误的指令,令无数热血男儿埋骨疆场。
于是王昌龄在无尽感慨下,写出了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天花板的这首《出塞》。
王昌龄希望当下能够出现一位“龙城飞将”霍去病,带领将士抵御外敌,守护一方平安。
王昌龄陆续写了许多关于边塞的优秀诗歌,也因此名满天下,受到无数读书人的追捧。但他游历多年,却始终无人赏识,一事无成。他寄希望于立功边塞的希望落空了。
他回到了家,重新参与科举。临近30岁时,他终于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
三十四岁时,王昌龄在长安再次以博学鸿词登科,升任河南汜水县尉。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知名诗人都有交情,所作诗篇一问世,都会很快传遍天下。即使千年以后,论起唐诗,王昌龄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人。
虽然他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但那又如何呢?唯一让他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一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吧。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