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剧照
近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正在热播,剧中以诸葛亮北伐为背景,魏蜀两国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谍报暗战,真相扑朔迷离。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描写的情报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朝时就出现了最早的间谍“女艾”,她帮助少康复兴夏朝,刺杀了劲敌浇。《孙子兵法》中专门列有《用间篇》,将情报战作为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手段,“无所不用间也”。
三国是天下纷争、奇谋迭现、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也是谍战的“黄金时代”。《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载刘纂语:“谲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谍,以观其势。”明确指出在采取军事攻伐前,要先派遣间谍探查敌军虚实,搜集军事情报。
然而,由于谍战的隐秘属性,史书中对其鲜少提及。但从记载三国历史的权威史书《三国志》中,我们还是能够窥见一丝三国历史上真实谍战的血雨腥风。
曹魏间谍卧底东吴,至死没有供出同伙
三国历史中最为传奇的间谍,莫过魏谍隐蕃。
230年,正是魏蜀吴三足鼎立之时,年仅22岁的青州人隐蕃从曹魏南下归吴,成为吴主孙权的座上宾。隐蕃口才很好,谈及天下形势头头是道,孙权对他很欣赏,打算重用。身边的亲信胡综提醒孙权,说这个隐蕃只是一个像东方朔、祢衡这样的巧辩之士,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但孙权没有听他的,依旧让隐蕃担任了廷尉监。
实际上,隐蕃的真实身份是魏明帝曹叡派往东吴卧底的间谍,他的任务就是在吴国担任高官,离间大臣之间的关系。“隐蕃”这个名字甚至都可能是一个化名,寓意“隐藏于藩国”。
隐蕃担任廷尉监后,迅速展开了活动,在东吴广泛交结各类名士,编织关系网。比如,隐蕃将笼络的对象集中在东吴政坛比较边缘的蜀汉降臣身上,他的上司廷尉郝普就与他来往密切,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太常潘濬之子潘翥不仅与他交好,还经常馈赠他金钱。此外,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卫将军全琮都与他“倾心敬待”。众人见此情形,也争相与隐蕃交往,一时间隐蕃的府邸“常车马云集,宾客盈堂”。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隐蕃就暴露了。暴露的原因是东吴对曹魏实施了情报战,派中郎将孙布诈降,诱引魏将王淩,并设下包围圈准备伏击魏军。隐蕃为了向王淩示警,提前行动,但事机泄露被捕。王淩察觉异常,及时退兵,避免了一场惨败。隐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了魏军。
隐蕃被捕后,面对酷刑不为所屈。孙权亲自提审他,要他供出同伙,隐蕃却说,“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之后从容赴死。隐蕃至死也没有供出同伙,堪称一名忠诚的谍报人员。
隐蕃的死也在东吴带来了涟漪效应,郝普被逼自杀,朱据遭到禁锢,孙权对大臣们越来越多疑,以至于酿成了孙权晚年一系列政治内斗,东吴的国力也就此衰落。
蜀汉刺杀案,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曾经盛极一时,但在西汉抑制游侠的措施之后,刺客一度销声匿迹。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刺客又重新活跃,他们往往与间谍合二为一,以潜伏渗透的方式进入敌营,伺机刺杀。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正月初一,汉寿(今四川广元)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新年。与此同时,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大将军费祎正在举办岁首大会,大摆筵席。酒过三巡,众人喝得都有些醉意,费祎也面露红光,迷迷糊糊之中,他看见左将军郭循(一作郭脩)走近前来。费祎正欲端起酒杯与他对饮,不料郭循突然面露杀机,手执一把匕首,径直刺向费祎胸口。费祎当即丧命,郭循也被赶来的卫兵所杀,这就是蜀汉政坛神秘莫测的费祎遇刺案。
说它神秘莫测,是因为这场刺杀案的幕后主使一直不明。刺客郭循原是曹魏西平的一员将领,姜维攻打西平,将他俘虏,他就顺势归降了蜀汉,并且一路做到了左将军。但实际上,郭循是曹魏派来潜伏在蜀汉的间谍。
郭循最初的目标是想刺杀蜀后主刘禅,但他发现刘禅很难接近,刺杀难度太高,于是更换了目标,刺杀了当时蜀汉的实际主政者、诸葛亮临终钦定的“接班人”费祎。郭循死后,曹魏方面还发布了一条诏令,称赞郭循“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并追谥他为威侯,重赏其家人。
从表面上看,郭循行刺的幕后主使似乎就是曹魏,但其动机匪夷所思。因为当时,蜀汉内部正在围绕是否北伐进行激烈的争论。姜维是主战派,他一心想效仿诸葛亮,重启北伐。而费祎是主和派,他认为如今众人的能力都不及诸葛亮,北伐只会徒劳无功,不如保境安民。每次姜维出兵,费祎就在后方“裁制不从”,将姜维的兵力限制在仅有万人。费祎一死,姜维没有掣肘,立即发动了对曹魏的大规模进攻。郭循的刺杀行为如果是曹魏指使,岂不是搬石砸脚?
因此,这场由曹魏叛将所引发的刺杀案就变得迷雾重重,有人猜测是姜维利用他杀死费祎,除掉政敌,还有人猜测是刘禅在幕后主导了这场戏,意在防止出现权臣专政的局面。马伯庸小说《街亭》在此基础上还开了个脑洞,写成马谡在逃亡后用郭循的名字潜回蜀汉,刺杀费祎,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总之,这起刺杀案因为史料缺乏,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文字笔迹里的情报战
谍战剧中的许多情报都是通过文字密语来传递的,而在三国时期,人们已经熟练地从文字笔迹中破解谜团,通过文字笔迹来展开情报战。
曹操手下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叫国渊,曹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当时曹操刚统治河北,有一些反对势力写了篇文章诽谤朝政,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影响很坏。但因为文章是匿名,查不到源头,曹操便委派国渊处理此事。
国渊拿到这篇文章仔细分析,发现作者在行文中经常引用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二京赋》,于是心生一计。他找来三个情报人员假扮学子,让他们去城内拜师求学,尤其是寻找精通《二京赋》的人求教。
不久,这三人果然找到了能教《二京赋》的老师,并且按照国渊的要求,带回来老师的书信作为学习的凭证。国渊将几封书信和诽谤文章比对,发现其中一人的字迹和诽谤文章如出一辙,于是立即将那人抓来审问,果然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此外,大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还曾经凭借自己高超的书法造诣,模仿敌将亲属的笔迹撰写劝降书,成功策反敌将,为司马昭平定淮南叛乱立了大功。
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始自三国
作为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他在自己的丞相府府官体系中专门设立了“校事”一职,其任务就是为曹操充当耳目,刺探臣子的言行,获取情报。
曹操用卢洪、赵达二人担任校事,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经常恶意构陷官员,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魏略》载:“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卢洪、赵达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朝臣极大的怨言。曹操为了平息众怒,卸磨杀驴,处死了二人。但到了曹丕时期,校事的权力更重,校事刘慈在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后来在朝臣的强烈反对之下,曹魏才罢除了校事一职。
然而在东吴,孙权对曹操有样学样,仿效校事制度设立了中书典校事,由酷吏吕壹负责,监视群臣,弹劾官员,让东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史载吕壹“性苛惨,用法深刻”,连太子孙登都多次上谏,请求罢免。最终在朝臣的压力下,孙权不得不处死吕壹来安抚群臣。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编号1296的简牍就发现了“中书典校事吕壹”字样。
此外,东吴还有名为“察战”的间谍,直接隶属皇帝,吴末帝孙皓时期,民间有谣传孙皓叔父、章安侯孙奋当立为帝。孙皓派察战带着毒药,将孙奋及其五子全部毒死,手段极其残忍。
学者丰建泉等认为:“从三国的校事设置来看,已具有间谍机构成熟、组织编制固定、人员配备完善、领属关系明确和情报任务专业等特征。因此,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当始自三国。”
(作者系文史作家,著有《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949年6月,罗瑞卿明显感到压力大增。就在6月初的一天,周恩来把罗瑞卿召到了北京,当面告诉他,中央希望他出任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当时的身份,是华北...
-
《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范晔撰写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纪、传九十卷。现在通行的《后汉书》版本都收入晋司马彪撰《续汉书志》三十卷,填补...
-
转自知乎网友麻小辣俄乌冲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西方国家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但是如果你以为“全世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时,那你就错了。而...
- 自隋朝大石桥落成,咏赞大石桥的诗词歌赋铭不计其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的大石桥铭、刑部侍郎张彧以及唐参军刘涣的大石桥铭。在唐代已勒碑上石,并矗立在大石...
-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柴静时隔八年的回归,尚未正式开始就已失败,还未转腚就被看穿。在她淡出的八年时间,中国的网民没有忘记她,但也没有原谅她,没有忘记主要是因为没有原谅...
-
011898年6月9日,北京各国事务衙门,大清(李鸿章)和大英(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条约,1898年7月1日起,大清将要把广东省新安县(今广...
-
1978年12月15日|白宫密函 国务卿万斯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给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安克志的密函(译文)最高机密/敏感/仅限目视你要请求立刻同蒋总统进行紧急会晤。你...
-
叶嘉莹女士-17岁丧母,52岁丧女,94岁裸捐千万……中国最美女国士的传奇一生及其作品解析
作者 | 展欢颜编辑 | Anita她,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却在54岁写信给中国教育部,申请免费来华教学。来华任教后,她辗转全国多所高校讲授古诗词,不遗余力...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方志江苏 ,作者金毓平曾纪泽(1839.12.07-1890.04.12),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中国近代史上继郭嵩焘之后第二位驻外公使。早年跟随父亲曾国藩在南...
-
彭国甫被控受贿1.34亿余元!他曾要求彻查“操场埋尸案”,还称“莫让别人戳脊梁骨”
2025年2月21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受贿一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和各界群众二十余人旁听了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