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晚年的李鸿章过的很不舒坦,甲午海战失败后被推到日本谈赔偿问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甲午赔款让中国人付出了多大代价。
战争赔款2.315亿两(2亿赔款,3000万赎辽费,日军驻威海卫三年军费150万两),战争中借款及利息约1亿两。然后——
为了借旧还新,偿还甲午战争赔款,清政府三次大规模举债,举债时实际到手的钱只有94%或87%,而且是用外汇计价,不是用库平银计价。最后加上利息(三次举债的期限分别是36年、36年、45年),共计损失约2.3亿两。
这还不算割地,以及因败给撮尔小国造成民族自尊的伤痛,至今还没平复。
紧接着是1901年,李鸿章替慈禧收拾宣战11国的烂摊子,与各个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合计9.82亿两,几乎是本金的两倍。
几年后,大清一代裱糊匠大师悲愤去世。而此时的中国国力正处于历史最低谷,一度到了被瓜分的边缘。
(李鸿章葬礼)
然而---
在随后时间里,中国的国运、国际地位开始迎来了转折。最终在二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那么,二战前发生了什么?
都知道在近代史上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其实还有一个,俄罗斯。
经过甲午一战,大清的底裤都被扯掉了。俄罗斯看透了清廷虚有其表的本质,开始把魔抓伸向中国东北。
结果日本捷足先登,在《马关条约》中要割走中国的辽东半岛。老毛子急眼了,因为这里有他心心挂念的出海港口啊。
俄国联合德国、法国对日本进行干涉。
为什么没有英国?
因为英俄是世仇。
自从英、俄联手打垮拿破仑后,两国在整个19世纪的主旋律就是大博弈。俄国人除了对土地的贪婪,再就是想获得一个暖水港,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封锁,英国则坚决不让俄国人得逞。
两国在阿富汗、波斯、朝鲜、巴尔干半岛打冷战,在克里米亚热战,俄国战败。这场战争迫使俄国停止了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方向的“硬扩张”,把侵略方向转向东亚和中亚,随后俄国就把中国外东北和西北割了个干净。
(1916年出版的中华国耻地图)
所以,这时候的英国是支持日本的,其中光在后来的日俄战争期间,英国就贷款8亿给日本,目的就是牵制俄罗斯在远东的扩张。
当俄、德、法等国的军舰集结在日本海,向日本施压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时,其实日本也不服气。
但刚刚打完甲午海战的日本已经没力气再战,为了避免被群殴,只能吐出这块到嘴的肥肉。老毛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两国的梁子是结下了。
不过俄国的这个骚操作让大清眼前一亮。日本不是很牛逼吗?我可以以夷制夷嘛!
清政府马不停蹄地和俄罗斯签了《中俄秘约》,决定一起对付日本。
为了表达诚意,大清所有口岸都对俄军舰开放,允许俄国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这条铁路是俄国连通西伯利亚和海参崴最快运兵线。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清廷这么玩虽然有利于俄国干日本,但同时也为俄国侵略东北提供了方便。
不过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把日本当作头号敌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清廷这个洋洋得意的驱虎吞狼之计,最终反噬到了自己。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仓皇西逃,北京城沦陷。
俄罗斯趁火打劫占领了整个东北,在黑龙江以北搞“种族清洗”,制造“海兰泡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等惨案,并焚毁了瑷珲城。
同时,俄国人把金州半岛命名为“关东州”,设“关东总督府”;1903年,俄国人又将“远东总督府”从海参崴迁至金州,管辖整个内、外东北;
甚至在俄新版的俄国地图上,东北三省直接被划入了沙俄版图,大连命名为“达里尼”,旅顺命名为“亚瑟港”;俄军还在旅顺修建了大量要塞,着力建设大连、旅顺城,向哈尔滨、大连移民。
这是打算正儿八经在东北过日子了。
很显然,俄罗斯打算跟之前趁二次鸦片战争窃取外东北、西北一样,利用清廷虚弱的机会再吞掉中国一大片。
三番五次趁你病要你命的卑鄙举动,让清廷彻底认清了老毛子贪婪的嘴脸。从1903年开始,清廷不再追求“联俄抗日”,开始谋划“联日拒俄”。
逻辑很简单,两权相害取其轻:俄国人的胃口比日本人还大。当时日本只惦记东北,俄国人要的是中国整个长城以北。
清政府开始与日本接触,怂恿日本在东北对俄罗斯开战。
不过,日俄两家打仗争夺的是中国的领土,而清政府对此的态度却是坚决的保持中立。
一提起这档子事,相信很多人会大骂清政府软弱无能。
其实逻辑是这样的:清廷无能是肯定的,但此时软弱未必一定是件坏事。
慈禧倒是强硬,牛气冲天地对十一国宣战,结果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所以,当国家实力不济时,强硬不见得比软弱更好。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清政府中立的立场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就在清廷准备搬板凳看鹬蚌相争的大戏时,发生了意外-----
日本人虽然贪,但不傻。
当时俄罗斯的工业规模是日本的好几倍,国土面积大的更不没边,具体到部队人数,战舰数量、吨位等也处在绝对优势。换句话说,两国国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所以刚刚迈入列强位子还没坐热的日本,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满朝交换论。
就是日本承认俄国对东北的主权,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主权。很明显,日本不但没有主动招惹俄罗斯的意思,反而认怂做了很大的让步。
这对清廷来说就惨了,好比折腾半天离间计没搞成,反而让俩强盗成了哥俩好一块来打劫,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大跌眼镜的是,俄国拒绝了日本的提议。
原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当皇太子时,访问日本遭到过刺杀,被捅了好几刀子,要不是同行的希腊王子搭把手相救,尼古拉二世的小命早就撂在日本了。
尼古拉二世一直耿耿于怀,从此对日本也深恶痛绝,迫切希望发动对日战争报当年刺杀之仇。
中俄日三国的国运就因尼古拉二世的个人恩怨发生了转向。
同时,随着日本实力的逐渐增强,从当初认怂的满朝交换论只要朝鲜,转变为:朝鲜、东北我都要!
谁也不服谁,大战一触即发。
1904年,英国、日本多次要求沙俄在东北撤军,沙俄不但不听,还向远东增派军队。在警告无效后日俄战争爆发。
此时的英国人正在打布尔战争,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经济、护航、情报等支援。
一开始沙俄凭借国力优势,表现的非常轻敌。
俄驻美国公使在斡旋会议上直接称日本人为黄猴子 。甚至沙俄陆军高层开会研究过,在肉搏中,一个俄国兵能打两个还是三个日本兵.......
(当时俄国已经配备了马克沁机枪)
而日本这边全力以赴地,力求速战。
为什么要速战呢?
战争爆发时,虽然沙俄实力处在绝对优势地位,但大部分军队在欧洲。在远东的兵力陆军只有23万人,战舰72艘,总吨位20万吨。和日军兵力比较,反而还处在局部劣势。
特别是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竣工,沙俄用铁路向远东输送陆军至少还得一年的时间。
所以对日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要抢在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和俄援军到来之前,吃掉位于南满的俄军。
两方—紧一弛的态度对比,直接表现到具体战场上。
开战后日军率先发动偷袭,在海上把俄国太平洋舰队堵死在港口内,后来又在对马海峡打败前来增援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陆地上,日军迅速占领大半个辽东半岛,把在南满的俄陆军主力分割,北面集中在辽阳、沈阳一带,南边则压缩在旅顺、大连地区。
具体开战过程就不展开了,最终在陆地日军惨胜,俄军惨败;在海上日军完胜。
通常来说,战争的结局无非是一胜一负。如果沙俄胜,丢掉东北;日本胜,至少要吞下南满。
但魔幻的是,日俄战争却打出了第三种局面。
为了打这一仗,沙俄花了18亿两白银,日本也半斤八两,花了16亿两。其中沙俄仅仅损失的军舰价值就超过3亿两白银,跟大清马关条约的赔款差不多。
两家都掏空了国库,日本找英国借钱,沙俄找法国借钱,财力都到极限了,都不想打了。
这场战争两家花了血本,却都没有实现战前意图,即实际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对俄国来说,这一仗把它打成了普通列强,等恢复实力后又赶上了一战,即便此时中国陷入内战俄也无暇东顾,我国北方的安全压力明显缓解。
也就是说,因为日俄两败俱伤,清政府意外重新获得了对东北的管辖权。
为了巩固对东北的统治,清廷增设东北总督,改变了不允许汉人进入“龙兴之地”的政策,鼓励关内汉人向东北移民。山东、河北、河南的饥民纷纷跑到东北开垦耕地。
这就是后来的“闯关东”。
之后的二十多年,东北新增人口的70%来自关内汉人,这让苏俄妄想通过人口置换来占领东北的图谋彻底破产。
(闯关东)
日本也好不到哪里。
因为俄国拒绝赔款,提出不服继续干,所以日本并没通过战争捞到什么好处;恰恰相反,战争导致军人伤亡几十万,还欠了英美一屁股债,国内出现反战思潮。
1912年大正天皇继位,中日关系出现缓和,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中日进入短暂的蜜月期。
然而不久后一战就爆发了,趁着欧洲无暇他顾的机会,日本对中国又开始摩拳擦掌。
接下来,中国是如何做到逢凶化吉的呢?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编者按:叶子龙是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他和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江青不同之处是,他不仅是中央军委机要室主任,而且是担任了毛主席27年之久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是湖南浏阳...
- 红军西路军,这是一个悲壮而又沉重的名词。西路军2万余人在河西走廊基本全军覆没,这在我军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惨烈一幕。也正因于此,这段历史成为了争议非常大的一个话题。争...
- 编者按:李敦白忆述其“文革”初期的风云际会时直言:“政治权力的致命吸引,呼风唤雨的巨大幻觉,也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李敦白,一九二一年生,美国进步人士。一九四...
-
编者按: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乘256号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时,他的身份是:中央副主席、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共和国元帅。林彪的飞机坠毁给...
-
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适逢多事之秋,跟大家分享一些信息吧。第一条信息,德国之声(DW)于2024年9月12日报道称,前CIA华裔特工马玉清因向某国出售大量国家机密,被判10年监禁。...
- 前言1953年1月29日,毛主席亲自批准成立了中央编译局,负责系统地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中央编译局第一任局长是著名的俄文翻译家师哲,他曾担任过毛主席、...
-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第一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将“解放...
- 1979年的某个日子,中央特科昔日的第一科科长洪扬生,踏进了顾顺章独女顾利群的家门。见到顾利群,洪扬生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由于保密原则,他对于当年那桩震惊一时...
- 电视剧《潜伏》剧照。右起:吴敬中、余则成、李涯谍战剧《潜伏》一经播出便轰动一时,主人公余则成打入军统天津站与敌人斗智斗勇、屡建奇功的潜伏故事,成为人们猎奇的热门话...
- 1952年11月29日,被击落的美国C-47型间谍飞机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为了刺探中国情报,挽救朝鲜战场的败局,采用飞机空投间谍的方式,深入志愿军后方和中国东北境内获取情报。但...
- 文/ 李景贤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斯大林70寿辰庆祝大会笔者从事对苏联、俄罗斯方面工作将近40年,有很多机会接触中国有关的内部材料,又看到过苏联、俄罗斯的解密档案,...
-
宋美龄是被新华社公布在列的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女“战争罪犯”。但是近年来,宋美龄竟被国内一些媒体和个人,通过铺天盖地发文,美化成了“圣女”...
-
覃辉、郑爽,一个“拉皮条”,一个“代孕弃子”,两大祸害终究殊途同归
“清纯美女”“90女影星”“代孕弃子”“天价片酬”……这几个关键词语一摆出来,相信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郑爽”二字。几年前的郑爽各路代言拿到手软,且经常出现在各大... -
敌人兵分三路,直奔长丰村扎了下来,王氏兄弟堵住村口。马、刘统领自卫队警卫连埋伏在村外待援。摆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何奎文和郑狼子直接...
-
社会如何走向“一切向钱看”?李北方北外演讲:近三十年来目睹中国思想文化之“怪”现状
当今社会风气败坏的最典型表现,就是“一切向钱看”。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共识。这股歪风源于80年代初,始作俑者是天津大邱庄支部书记禹作敏。他在介绍致富经验时,编了一... -
或许,你在古装影视剧中,常常看见这样一个场景。在闹市的街区,小孩、青年、老人,他们三五成群,围在一张桌子前,为几只打斗的小虫子呐喊...
- 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显要位置都摆放着这样的三彩罗汉坐像,其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它们均来自于中国,雕像烧造于辽宋之际,原本被秘藏于河北易县的一...
-
如果让我们自己介绍自己,你会怎么说呢?古人又会怎么说呢?是不是很好奇?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了很多诗词?一起来看看吧。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
李勣(徐懋功)的“皇家家事论”影响深远, 后世被范祖禹、王夫之等大加批判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在唐代的统一战争及之后对边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开国元老。历史上的李勣是一个武将,而... -
转自唐诗宋词古诗词,原标题为:我心匪石,除了你,还能有谁?亲爱的,你知道我的心吗?有一首老歌,叫作《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旦陷入爱情,一个人的心,就不再属于自己...
-
枢密院十号:笑不活了!乌克兰炮弹不够用,是挨了西方“抵制新疆棉”的回旋镖
来源:【枢密院十号】几年前西方无中生有地以所谓存在“强制劳动”为理由,全面抵制产自中国新疆的棉制品,这种毫不讲理的蛮横做法一直持续至今,甚至还在不断加码。但讽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