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在王朝云去世后写下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写这副挽联的原因就是“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苏轼每发配到一个地方就会写下一些经典诗词。到了杭州,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到了黄州,苏轼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了惠州,苏轼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管到哪里,苏轼都会把自己当时的心境,包括做了什么事,以文字的方式发出来。其实古代很多文人都这么干过,民族英雄左宗棠也不例外。
左宗棠的诗词跟一般文人可不同。他堪称伟人,所以他的诗词、对联自带一种霸气和伟岸,这种气质还真不是饱读诗书就能拥有的。
上门女婿志气高
左宗棠的父亲是很出名的教书先生,但是父亲早逝以后,家里没了顶梁柱。大哥早逝后,留下了孤苦的妻儿,左宗棠和二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将父亲留下的田产都给嫂子和侄子,自己和二哥一起出去打拼。
在那个年代,没有田产,那就是流民。就算读了几本书,可没有功名在身,依旧是寸步难行。那时候的清朝已经相当卷了,即便20岁那年左宗棠考上了举人,依旧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
左宗棠
为此,左宗棠的生活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21岁的左宗棠选择入赘老周家,娶了周诒端为妻。有了岳父家的资助,左宗棠这才有了心无旁骛,一心读书考科举的条件。
左宗棠入赘周家还有段有趣的传说:
周家是湘潭名门望族,仕宦人家。周家大小姐诒端,知书达理,但20岁还未出嫁,在当时算是剩女了,她父母十分开明,便以比联为她公开挑选佳婿。一直进行了3天都不如周小姐的意,直到左宗棠出现。
左宗棠当时还是很有才气,周母想全面仔细考察一番,暗地里加大了难度,随口出上联: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答道:蚕为天下虫。周母出上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急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出上联:解解解元之渴;左宗棠略一思考道:卜卜卜士之命。周母心中大喜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就这样流传了比联招亲的千古佳话。
在成婚当晚,左宗棠写了一句话:“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以后的行动正如他联中所言,虽然清廉,但时刻关注着黎民的疾苦、关注着国家的兴衰。
收复新疆,不畏艰难
左宗棠发迹的时间还真心晚,他入赘以后,先后3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左宗棠遂消除了科举功名之心,决定不再苦读八股,而以博览群书为己任,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选择在家教书,顺便再买点田产,那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可没多久太平军就打来了,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才学过人,因此湖南巡抚张亮基将40岁的左宗棠请出山,担任自己的师爷,辅佐自己对付太平军。
其实张亮基请来了左宗棠以后立马当起了甩手掌柜,军政大权都给了左宗棠。左宗棠俨然成了湖南地区的一号人物。
在左宗棠的努力之下,太平军还真的没能打进长沙城。自此左宗棠确信自己有超高的军事天赋,以后走上军旅这条路,一点问题都没有。
骆秉章
后来张亮基调走了,新来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依旧将左宗棠奉为上宾,那时候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由此可见,左宗棠俨然成了湖南的定海神针。
49岁那年,左宗棠终于开始发迹,他先跟着曾国藩筹办军需,后来自己建立了楚军,开始在浙江、江西等地单挑太平军。
50岁那年,左宗棠因功受封浙江巡抚,2年后,左宗棠先后攻克了绍兴、金华等地,升任闽浙总督。这飞升的速度,曾国藩也叹为观止。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强占了我国的伊犁,再加上此前阿古柏在北疆和南疆搞事情,左宗棠意识到,收复新疆成了中华民族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否则后世子孙非要把这一代人给挖出来骂不可。事情很难做,但必须要有人来做。
同治十二年(1873年),62岁的左宗棠在平定西北叛乱后,主动申请收复新疆。这个时候,为了鼓舞自己,左宗棠在甘肃又写了一句:“不见古人真恨晚,力当时事莫辞难。”
左宗棠的意思很明显,收复新疆这件大事,他是办定了!就算有再多的艰难险阻他也不怕!
进军新疆之前,左宗棠又写道:“力捍蜀秦,东浙犹延汉历。神在桑梓,西贼敢犯吾乡。”
其实左宗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很多人的黄金时代就是三四十岁,可人家左宗棠的黄金时代偏偏就是50岁到70岁之间。
左宗棠以岳飞作为人生榜样,沙俄、英国、阿古柏等外来入侵者都是左宗棠要讨伐的对象,他要像岳武穆一样为国尽忠,将这些列强赶出去。
教子有方,左宗棠的后人名满天下
左宗棠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不过他对子女的教育却十分牵挂。即便在西北前线,左宗棠依旧不忘写点东西给孩子们看:“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此外,他还发过这么一条警醒后人:“勤以补拙,俭以养性。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左宗棠的另一个偶像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左宗棠是把偶像的话读到了心里,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也用这些道理教育自己的后人。
左宗棠
此外,左宗棠还曾经给孩子们写过信,信里提到过一些打算发表又没发表的内容。比如说“是好子弟,耕田读书”、“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等。
从这些教育中会发现,其实左宗棠并不希望子女一定要走他的老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为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其实读书明理,才是左宗棠对子女们最大的期许。
左宗棠的子孙后代里,还真没什么达官显贵。倒是在医学界出了不少名人,可见左宗棠这一生教书育人的宗旨有多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百战归来,还想继续读书
在左宗棠的人生里,就离不开读书这件事。无论是横刀立马战太平军时,还是年近七旬抬棺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始终手不释卷。
读书给了这位伟人智慧,也养成了左宗棠的各种好习惯。
在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成为了华夏万众瞩目的大英雄。回到朝中以后,立马执掌中枢,成了军机首辅。不过他性子刚烈,再加上淮军那帮人总是给他捣乱,只听李鸿章的,不听左宗棠的。因此左宗棠气愤之余,只能离开中枢,成为了两江总督。
左宗棠
到了这里没多久,法国军舰击溃了驻扎在马尾的福建水师,左宗棠立马又被调到了中枢,担任军机大臣。这一年他已经73岁了,可依旧不忘报国之志。
福建船政其实是左宗棠一手操办起来的,快要完工的时候,清廷调左宗棠去剿灭西北捻军了,因此左宗棠才把福建船政交给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
所以说,左宗棠对福建水师其实有很深的感情。痛心疾首之下,73岁的左宗棠拖着病体来到了福州,打算和法军好好较量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还不忘写下:“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 。”这不仅是对自己这一生读书路的回顾,也是对未来读书人们的一种期许。读书改变命运,在左宗棠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读书,未必就是为了成为达官显贵,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有感悟天地的灵气,有体会人生的悟性,其实也是改变命运的方式。
来源:史海撷英内容来自UC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在历史上,尼泊尔曾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王国,曾经在清朝的巅峰时期前后两次发动过入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尼泊尔沙阿王朝发动第...
-
1962年8月15日,雷锋驾着卡车执行完任务,和战友乔安山一起回到了驻地。那时已经11点多,连长看到两人着急忙回来,肯定还没吃饭,于是让他们先出去吃饭。可雷锋看到卡车上到处...
-
海湾战争后,邓小平布局震惊30年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各国开始重新评估美国的实力。此时,国内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把重心放在军事改革上。然而,邓小平却坚持要发展经济。当时...
-
1956年,新凤霞见到自己演了多年的真实杨三姐,心中为何大失所望
《杨三姐告状》最早是以评剧的形式,在民国之初的1919年此案尚未审结时就登上舞台开演。历经一百多年岁月,它一直受到观众喜爱。在中国民间,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 转自李毅看世界公众号李毅教授在几年前运用在美所学社会学专业知识在台湾做了一个有关统一和台独的社会学调查!这点是之前大陆研究台湾的学者所欠缺的一个深入研究台湾的视野...
- “科目三”原指中国驾照考试中的一项,如今成为全球社交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它主要由左右摇手和扭胯组成,背景音乐是动感十足的中国风歌曲,充满独特的魅力。中国文化...
-
辞旧迎新,王健林的关键词却是割肉。11万㎡的上海金山万达,被卖给了中联基金,仅最近7天,中联已接管了四座万达广场。12月25日,太仓万达,卖了,12月26日,湖州万达,卖了,...
-
云南白药创始人:救人无数,因拒交秘方被软禁入狱,58岁死于狱中
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晚年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1942年他到云南昆明视察,云南王龙云送了他十二瓶白药。车子开到贵州境内,那里山高弯多,他看到一辆卡车不小心翻车了,还造成... -
转自大河报博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宁与君子结怨,不与小人为友。这是因为君子坦荡,即使结下愁怨也不会肆意报复,从中作梗。而是会光明正大地与你...
-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知县大人的身影,似乎知县大人负责全县的所有问题。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除了知县大人,全县还有很多官员,但加在一起,有品级的官员不超过10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