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在王朝云去世后写下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写这副挽联的原因就是“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苏轼每发配到一个地方就会写下一些经典诗词。到了杭州,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到了黄州,苏轼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了惠州,苏轼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管到哪里,苏轼都会把自己当时的心境,包括做了什么事,以文字的方式发出来。其实古代很多文人都这么干过,民族英雄左宗棠也不例外。
左宗棠的诗词跟一般文人可不同。他堪称伟人,所以他的诗词、对联自带一种霸气和伟岸,这种气质还真不是饱读诗书就能拥有的。
上门女婿志气高
左宗棠的父亲是很出名的教书先生,但是父亲早逝以后,家里没了顶梁柱。大哥早逝后,留下了孤苦的妻儿,左宗棠和二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将父亲留下的田产都给嫂子和侄子,自己和二哥一起出去打拼。
在那个年代,没有田产,那就是流民。就算读了几本书,可没有功名在身,依旧是寸步难行。那时候的清朝已经相当卷了,即便20岁那年左宗棠考上了举人,依旧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
左宗棠
为此,左宗棠的生活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21岁的左宗棠选择入赘老周家,娶了周诒端为妻。有了岳父家的资助,左宗棠这才有了心无旁骛,一心读书考科举的条件。
左宗棠入赘周家还有段有趣的传说:
周家是湘潭名门望族,仕宦人家。周家大小姐诒端,知书达理,但20岁还未出嫁,在当时算是剩女了,她父母十分开明,便以比联为她公开挑选佳婿。一直进行了3天都不如周小姐的意,直到左宗棠出现。
左宗棠当时还是很有才气,周母想全面仔细考察一番,暗地里加大了难度,随口出上联: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答道:蚕为天下虫。周母出上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急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出上联:解解解元之渴;左宗棠略一思考道:卜卜卜士之命。周母心中大喜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就这样流传了比联招亲的千古佳话。
在成婚当晚,左宗棠写了一句话:“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以后的行动正如他联中所言,虽然清廉,但时刻关注着黎民的疾苦、关注着国家的兴衰。
收复新疆,不畏艰难
左宗棠发迹的时间还真心晚,他入赘以后,先后3次参加科考,都没能考中进士。左宗棠遂消除了科举功名之心,决定不再苦读八股,而以博览群书为己任,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选择在家教书,顺便再买点田产,那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可没多久太平军就打来了,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才学过人,因此湖南巡抚张亮基将40岁的左宗棠请出山,担任自己的师爷,辅佐自己对付太平军。
其实张亮基请来了左宗棠以后立马当起了甩手掌柜,军政大权都给了左宗棠。左宗棠俨然成了湖南地区的一号人物。
在左宗棠的努力之下,太平军还真的没能打进长沙城。自此左宗棠确信自己有超高的军事天赋,以后走上军旅这条路,一点问题都没有。
骆秉章
后来张亮基调走了,新来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依旧将左宗棠奉为上宾,那时候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由此可见,左宗棠俨然成了湖南的定海神针。
49岁那年,左宗棠终于开始发迹,他先跟着曾国藩筹办军需,后来自己建立了楚军,开始在浙江、江西等地单挑太平军。
50岁那年,左宗棠因功受封浙江巡抚,2年后,左宗棠先后攻克了绍兴、金华等地,升任闽浙总督。这飞升的速度,曾国藩也叹为观止。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强占了我国的伊犁,再加上此前阿古柏在北疆和南疆搞事情,左宗棠意识到,收复新疆成了中华民族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否则后世子孙非要把这一代人给挖出来骂不可。事情很难做,但必须要有人来做。
同治十二年(1873年),62岁的左宗棠在平定西北叛乱后,主动申请收复新疆。这个时候,为了鼓舞自己,左宗棠在甘肃又写了一句:“不见古人真恨晚,力当时事莫辞难。”
左宗棠的意思很明显,收复新疆这件大事,他是办定了!就算有再多的艰难险阻他也不怕!
进军新疆之前,左宗棠又写道:“力捍蜀秦,东浙犹延汉历。神在桑梓,西贼敢犯吾乡。”
其实左宗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很多人的黄金时代就是三四十岁,可人家左宗棠的黄金时代偏偏就是50岁到70岁之间。
左宗棠以岳飞作为人生榜样,沙俄、英国、阿古柏等外来入侵者都是左宗棠要讨伐的对象,他要像岳武穆一样为国尽忠,将这些列强赶出去。
教子有方,左宗棠的后人名满天下
左宗棠将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不过他对子女的教育却十分牵挂。即便在西北前线,左宗棠依旧不忘写点东西给孩子们看:“慎交友,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此外,他还发过这么一条警醒后人:“勤以补拙,俭以养性。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左宗棠的另一个偶像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左宗棠是把偶像的话读到了心里,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也用这些道理教育自己的后人。
左宗棠
此外,左宗棠还曾经给孩子们写过信,信里提到过一些打算发表又没发表的内容。比如说“是好子弟,耕田读书”、“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等。
从这些教育中会发现,其实左宗棠并不希望子女一定要走他的老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成为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其实读书明理,才是左宗棠对子女们最大的期许。
左宗棠的子孙后代里,还真没什么达官显贵。倒是在医学界出了不少名人,可见左宗棠这一生教书育人的宗旨有多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百战归来,还想继续读书
在左宗棠的人生里,就离不开读书这件事。无论是横刀立马战太平军时,还是年近七旬抬棺收复新疆时,左宗棠始终手不释卷。
读书给了这位伟人智慧,也养成了左宗棠的各种好习惯。
在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成为了华夏万众瞩目的大英雄。回到朝中以后,立马执掌中枢,成了军机首辅。不过他性子刚烈,再加上淮军那帮人总是给他捣乱,只听李鸿章的,不听左宗棠的。因此左宗棠气愤之余,只能离开中枢,成为了两江总督。
左宗棠
到了这里没多久,法国军舰击溃了驻扎在马尾的福建水师,左宗棠立马又被调到了中枢,担任军机大臣。这一年他已经73岁了,可依旧不忘报国之志。
福建船政其实是左宗棠一手操办起来的,快要完工的时候,清廷调左宗棠去剿灭西北捻军了,因此左宗棠才把福建船政交给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
所以说,左宗棠对福建水师其实有很深的感情。痛心疾首之下,73岁的左宗棠拖着病体来到了福州,打算和法军好好较量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还不忘写下:“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 。”这不仅是对自己这一生读书路的回顾,也是对未来读书人们的一种期许。读书改变命运,在左宗棠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读书,未必就是为了成为达官显贵,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有感悟天地的灵气,有体会人生的悟性,其实也是改变命运的方式。
来源:史海撷英内容来自UC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伪史之镜:高中女生10年编造100万字古俄史,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她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高中肄业生,却在维基百科上创造了一段“史诗”。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凡的写作能力,她写下了超过百万字的古俄罗斯历史,进行过4800多次修改,覆盖... -
蒙古土尔扈特部大迁徙:为何主动西迁伏尔加河,百年后又回归中国
来源:浩然文史(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土尔扈特部东归今年是土尔扈特部东归252周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的20余万蒙古人,经过... -
75年春节,蒋介石带病给毛主席发电报,电报中提到自己的最后心愿
1975年春节,蒋介石秘密发来电报,同毛主席诉说了自己“最后的心愿”。毛主席得知后非但不介意,反而很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呢?01 毛主席论蒋介石1949年蒋介石带兵撤到台湾后... -
文:阿蕾网图,侵删一提起贪官,就让人联想到吃拿卡要、纸醉金迷,让人恨得牙痒痒。人性是复杂的。当贪污受贿与白衣天使联系起来,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医疗反腐查出来的贪官...
-
清算岳家军时,皇帝一时心软包庇一名将军,谁料无意间帮王朝续命多年
岳飞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奸臣秦桧的陷害下,最终被害于风波亭。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决定对岳家军中的其他将领进行清算,但又担心... -
唐朝初年,很多诗人都希望能在对外战争中建功立业,并在诗中流露出这种渴望。《陇西行·其二》是唐代诗人陈陶写的一首诗,内涵极其丰富,其诗句原文如下:誓扫匈奴不顾身,五...
- 在当今世界,国家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关注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间谍活动也变得更加隐蔽和智能化。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
-
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 [1]19...
- 太阳大的那么亲和,太阳红的血热,陶染着祥云,梦般得镶着金;远处万物黑着脸,只有透过来得叶香重翻,方显秋意盎然,混为一味;秋燕痴翔,恋宇影欢,着落于夕美望界,爆屏于...
- 1980年12月12日,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第五次開庭審問江青。受害人廖沫沙出庭作証是“三家村”冤案的惟一幸存者關押期間煙盒作紙、火柴當筆寫詩結集《余燼集》“文革”中把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