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贞观十道广告视频

繁体

该广告由剑南春发布于2015年前后。

绵竹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四川的绵竹市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市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况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中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

  1932年首获准使用注册商标而名扬天下。自1913年开始,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 酒行、酒庄在成都西市,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

  四十年代初,绵竹酒业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大曲酒作坊增至38家,老窖200多个,年产350多吨 ,并远销重庆、南京、上海等地。

  绵竹大曲获奖 1922年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

  1928年获四川省国货展览会奖章、奖状。

  1929年“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义全和”等十二家大曲酒, 获四川省优秀酒类奖凭。

  1932年四川省举办第一次名产展览会,绵竹县提供多种产品参展,其中“垣丰泰”大曲坊酿造的大曲酒,首次被批准使用注册商标,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引起了一 番轰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剑南春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酿酒工艺,生产出了声誉卓著的中国名酒剑南春。

  六十年代,剑南春生产工艺完全成熟。

  七十年代,剑南春开始出口,远销日本、港、澳,并荣登全国八大名酒金榜。

  八十年代,剑南春一期工程的扩建,现代科技的应用和一系列的技术改革,系列产 品实现了全优。从此,剑南春进入了万紫千红的黄金时代。

贞观十道:

贞观元年(六二七)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

关内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 ,关内道在古雍州地理范围,初辖,另兼治单于安北都护府,辖地相当于今陕山秦岭以北,宁夏贺兰山以东,内蒙呼和浩特市以西,阴山、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区。

开元二十一年(733),将关内道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地方分出,另设京畿道。始设关内道采访使,以京官遥领。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关内、京畿二道同治长安。关内道属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领陇、泾、原、宁、庆、鄜、坊、丹、延、灵、威、会、盐、夏、绥、银、宥、胜、丰,和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共21个府州(2个都护府)。

河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临河。领虢、陕、汝、郑、滑、汴、许、陈、蔡、颍、亳、宋、徐、泗、宿、海、濮、曹、登、莱、密、青、沂、兖、淄、齐、郓、棣、濠和河南府,共30个州府。辖境相当于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中分置都畿道,治洛州洛阳县(河南洛阳市东北),辖河南府河南郡、汝州临汝郡,共2个府州。河南道遂改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县治。 同时,河南道也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

河东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东故名,故名,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突厥,领太原府和蒲、晋、绛、慈、隰、汾、沁、辽、岚、 石、忻、代、云、朔、蔚、潞、泽,共18府州。治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治。基本地域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西北部。

河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督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同时,河北道也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

山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在终南太华之南,故名,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统荆、襄、邓、唐、随、郢、复、均、房、峡、归、夔、万、忠、梁、洋、金、商、凤、兴、利、阆、开、果、合、渝、涪、渠、蓬、壁、巴、通、集等州。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以南,河南北岭以南,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南之地,治襄州,今湖北襄阳县治,后分为山南东西道。

陇右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3: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乾元元年(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

淮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领扬、楚、滁、和、濠、庐、寿、光、蕲、申、黄、安、舒、沔,共计14州、57县。相当于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即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湖北应山、汉阳以东的江淮地区门,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江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辖境在长江之南,故名,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领润、常、苏、湖、杭、睦、歙、婺、越、台、括、宣、饶、抚、虔、洪、吉、袁、郴、江、鄂、岳、潭、衡、永、道、邵、朗、澧、辰、巫、施、思、南、黔、费、夷、溱、播、珍等州,为今浙江、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越州(今绍兴市区)。

剑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

岭南道

唐贞观元年(627)初置,治所位于广州(今广州市),辖境包含今福建全部、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