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詹姆斯·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莱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该信函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犹太人一片欢腾。
22年后,1939年5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在10年内,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这一声明是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的,即《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白皮书》。
犹太世界一片死寂。
短短20年,对犹太人产生了一个360°的大反转。
从《贝尔福宣言》中声称“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到《白皮书》中认为“英国承担的关于建立民族家园的义务已完成——已经有45万名犹太人移居到了巴勒斯坦。”
既然,《贝尔福宣言》已完成任务,那么,接下来在5年内,英国要开始配额,只能迁入75000名犹太人,五年之后,不准有更多的犹太人移民入境。
紧接着,英国计划10年内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然后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这个独立的国家由谁来管理呢?是由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同管理,就是让你们共治,一个独立的双民族国家。
此时,距离二战爆发已不到四个月。《白皮书》与纳粹对犹太人的“天作之合”,给了犹太人致命一击。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人“一丝不苟”地坚定地执行着《白皮书》,对满载着逃离了纳粹魔爪的犹太难民船只千方百计地进行拦截。
到战争结束时,《白皮书》规定的75000张配额,仅仅只用掉了三分之二。而在欧洲有600万犹太人,却失去了生命。
波兰曾有三百万犹太人,幸存者不到十万;
在德国的十万犹太人中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万二千人;
捷克斯洛伐克原有三十万犹太人的社团,剩下的只有四万人。
……
就是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以戴维·本·古里安为代表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做出了此时最正确的判断,那就是在二战期间全面支持大英帝国。
本·古里安很清楚,巴勒斯坦的地缘位置对大英帝国的价值。
又或许,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能抱紧大英帝国的大腿。难道犹太人还能投靠纳粹不成?
1939年《白皮书》发布后,本·古里安对自己的同胞说,我们将和英国一同作战,一同对抗阿道夫·希特勒,就像我们未曾见过《白皮书》,而我们仍将反对《白皮书》。
如果说,这时犹太人的无奈之举,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那么,此时此刻,以阿明·侯赛尼为代表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在拥有足够多的战略选择下,却倒向了纳粹。
为什么呢?因为在侯赛尼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的死对头是犹太人,那么犹太人的敌人是谁呢?正是意欲消灭犹太人的纳粹希特勒。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侯赛尼主动联系德国人,希望纳粹为自己提供资助,并计划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全世界发动圣战,让犹太人彻底灭绝。
1941年11月,侯赛尼与希特勒进行了一次官方会谈,强调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英国人、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并留下了那张身败名裂的照片。
这样的战略意图完全被希特勒拿捏了。
阿明·侯赛尼知道的是,在希特勒眼里,德国早晚会一个个解决所有国家的犹太人问题,包括阿拉伯地区的犹太人。阿明·侯赛尼不知道的是,在希勒特构想里,整个欧洲都将是德国的,整个巴勒斯坦也将是德国的。
01
巴勒斯坦
在英国人来之前,巴勒斯坦所居住的绝大多数原住民们就是阿拉伯人。
历史上,巴勒斯坦是一个地名,从政治定义上,不存在巴勒斯坦人这一定义。所谓巴勒斯坦人,也仅仅是为了凸出犹太民族,而虚构的“国家公民”概念。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的情况下,英、法、德、意、俄等国开始瓜分这个年迈的帝国。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以后,为了确保苏伊士运河的航道,巴勒斯坦成为了大英帝国极为重要的一块地盘。
虽然,巴勒斯坦只不过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落而已,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不到3万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地方没有任何资源,这个地区也从未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帝国。
可是,对于当初日不落帝国来说,巴勒斯坦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尤其是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跨过西奈半岛就是苏伊士运河。
虽然,埃及此时已成了英国的附属国,但是巴勒斯坦无疑还是为苏伊士运河多添了一道保障,共同保障英国经济繁荣的来源——印度殖民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英国为了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想出了“一女嫁二夫”的策略——一方面,支持阿拉伯人建立一个大阿拉伯国家;另一方面,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除此之外,还有臭名昭著的《赛克斯—皮科协定》,不仅在阿拉伯地区划分了英法的势力范围,还规定巴勒斯坦为“国际共管”。
不管怎么说,在犹太复国主义者眼里,大英帝国毕竟许诺了《贝尔福宣言》,让他们可以在两千年前被赶走而始终孜孜以求的故土上,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那么,一战之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国人最终撕毁《贝尔福宣言》呢?
有三个直接原因,一个根本原因。
02
阴谋论
第一个直接原因是「犹太阴谋论」。
你说阴谋论是不是太吊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之所以要许诺犹太人《贝尔福宣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犹太人阴谋论。(戳:《贝尔福宣言》的另一面:阴谋和宗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人人盛传布尔什维克就是犹太人组织的,是犹太人杀了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全家,废除了沙皇所借的无数的外债,并将私有财产和土地国有化。
事实上,第一届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二十四个中央委员,有十六个犹太人,比如托洛斯基、捷尔仁斯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
因此,当犹太人已经被阴谋论绑定成为了共产主义者。那么,大英帝国是绝不可能答应把巴勒斯坦地区让给犹太人,更不可能答应在这里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
让你在这里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政权,我还能是日不落帝国吗?
当大英帝国一战期间自顾不暇的时候,犹太阴谋论让它恐惧;当大英帝国一战之后眉飞色舞的时候,犹太阴谋论让它警惕。
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的强势宣言,让大英帝国不得不重新掂量,《贝尔福宣言》是否损害了它的利益。
03
埃塞俄比亚
第二个直接原因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对非洲大陆的殖民地争夺日益激烈。1870年,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试图在非洲扩张其势力范围。
意大利人一看,非洲还有一个未被殖民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
在当时,非洲另一个未被殖民的国家叫利比里亚。意大利不敢动这块地方,因为有美国大佬罩着——美国把一些黑人遣返非洲,让黑人在这块地方生活,并受美国保护。
那么,埃塞俄比亚怎么回事?怎么其他列强不要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它真的没什么可用的自然资源,哪怕是它的战略资源,在大英帝国的包围圈下,也基本上毫无卵用。
可穷疯了的意大利什么都要,在得到大英帝国的默许后,1885年,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部分领土,并迫使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
1889年,上位的埃塞俄比亚的新国王,孟尼丽克二世推翻了之前的条约,不再承认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地位,不承认埃塞俄比亚是意大利的保护国。
于是,189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结果,1万多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被10万多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围在了城里,最后举手投降……
西欧列强只好忍着巨笑,送给了意大利帝国一副对联,上联:拳打南山敬老院,下联:脚踢北海幼儿园,横批:人间喜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背叛了他的盟友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选择站在了同盟国一边,也就成为了战胜国的一员。
可是,付出惨重经济代价和人员伤亡的意大利,在战后巴黎和会上没捞着一点便宜,这让意大利国内掀起了民族主义浪潮。最终,在1924年的大选中,墨索里尼建立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对于这个意大利法西斯党来说,心中仍有一个永远的痛,这就是埃塞俄比亚。
于是,墨索里尼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扩张势力范围,决定再次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3日,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而这次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将会成为英国反悔《贝尔福宣言》的第二个原因。
当大英帝国天下唯我独尊的时候,埃塞俄比亚的地缘位置只不过是英国政府手中的一颗筹码而已。然而,当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崛起的时候,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让大英帝国对苏伊士运河突然紧张了起来。
1936年5月5日,埃塞俄比亚首都被意大利军队占领,5月7日意大利宣布吞并阿比西尼亚帝国使之成为意大利帝国的一部分,这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巴勒斯坦地区的战略用途,重新评估它的战略地位与战略价值。
如果巴勒斯坦也被他人控制或占领,那么,苏伊士运河一南一北都受到了威胁,这是大英帝国绝不能容忍的。
04
阿拉伯人大起义
第三个直接原因就是临门一脚了。
第一个原因:俄国十月革命与犹太阴谋论的盛行,使得英国开始对犹太人充满戒心,怀疑犹太人是否打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政权。
第二个原因: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让本就对法西斯政权不满的英国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巴勒斯坦的战略价值。
第三个原因:1936年到1939年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义。
这也是发布《白皮书》的最直接的原因。
1917年,自《贝尔福宣言》发表开始,犹太人就开始了向巴勒斯坦移民。
191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为6万人,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7%;
1922年犹太人增为8.4万人,占居民总数的11.1%;
1931年犹太人达到17.4万人,占居民总数的16.9%;
1939年犹太人增至44.5万人,占居民总数的29.7%。
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人逐步做出激烈反应。
1920年3月,阿拉伯人发动示威活动,导致五名犹太人、四名阿拉伯人被杀,多人受伤。
1920年4月,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与犹太人爆发大规模冲突,伤亡惨重。
1921年5月,阿拉伯人发动起义,反对犹太人大量涌入巴勒斯坦和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
1928年8月,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为争夺哭墙的使用权,爆发了流血冲突。
1929年8月,哭墙附近数千名伊斯兰教徒向犹太人抗议,引发大规模暴力冲突。
1936年4月,两个犹太人被暗杀,随后两个阿拉伯人在犹太人定居区附近被杀害,导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你说作为少数的犹太人,怎么能与多数人阿拉伯人的冲突不分上下,而且愈演愈烈?这就归咎于一支一战结束后的犹太军团,这支犹太军团的诸多成员,在日后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武装抵抗组织的领导人物。
1921年,在犹太人社区,一些有军事经验的犹太领导人创建了一个新的防御组织,他们给这个组织命名为哈加纳。谁也没想到,哈加纳在日后就成为了以色列的国防军的前身。
哈加纳这个词在希伯来中指的就是防御、防守的意思。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哈加纳人已经不满足被动防御,开始要求主动出击,于是,哈加纳内部出现了分裂。
1931年,从哈加纳这个组织之中,分列出来了以攻击为主的另一个组织——伊尔贡。
1933年,随着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对犹太人开始了有组织,有系统的迫害席卷了整个中欧。大量德国犹太人逃往巴勒斯坦寻找避难所。
1933年3万人,1934年4.2万人,1935年6万人,这批移民大多是德国的中产阶级,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让巴勒斯坦的工厂的数量增至14万个,也让大英帝国十分的高兴——收的税也多了。
然而,这让当地的阿拉伯人十分的担心,随着很多阿拉伯人把土地卖给犹太人,他们很多人意识到,英国人和犹太人正让他们阿拉伯人成为自己土地上的少数民族。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1936年4月,在阿拉伯高级委员会的领导下,阿拉伯人开始了一场有组织的,以反英为主的全国性大罢工。他们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英国政府禁止犹太移民;
第二:英国政府禁止将阿拉伯人的土地转让给犹太人;
第三: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代表当地阿拉伯人的议会制的合法政府。
在这场巴勒斯坦大罢工背后,犹太人伊尔贡舍弃了防御政策,开始积极地对阿拉伯人进行报复性攻击,于是,罢工升级成了骚乱。
最终,双方共300多人死亡,1千多人受伤,直到大英帝国出动近2万名英军才得以把叛乱平息。
如果按这样的局势发展下去,也许犹太人早10年就在巴勒斯坦复国了。然而,让英国人没想到的是,也就是这一年,希特勒单方面宣布废除《洛迦洛公约》,占领非军事化的莱茵河以西,并与墨索里尼和日本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的轴心国。
紧接着,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18.2万犹太人落入魔爪;半年不到,又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同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开会——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当大英帝国以为,可以用绥靖政策安抚纳粹德国的时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却公开表示支持阿拉伯人。这让大英帝国大感不妙,一旦阿拉伯国家比如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都站在轴心国一边,那么击败希特勒将难如登天。
这才是大英帝国决定舍弃犹太人的根本原因。
尤其当侯赛尼接见希特勒的时候,英国人更是意识到,纳粹可能最终渗入到巴勒斯坦,从而威胁到英国在整个中东的利益。
英国人明白,与他们从犹太人中可能得到的支持所获得的好处相比,阿拉伯人倒向纳粹的危险显得严重得多。
因此,英国政府大笔一挥,《贝尔福宣言》从此成为过去式,英国人为了拉拢阿拉伯人,为了获得阿拉伯人的合作和支持,向阿拉伯人做了政治上的妥协,这就是1939年5月17日的《白皮书》。
犹太人成了一个弃卒。
1939年8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弗朗兹卡恩博士悲伤的说,“在这些充满灾难的日子里,巴勒斯坦是我们唯一可依靠的地方。可是如今巴勒斯坦也向我们关闭了,我们彻底失去了希望。”
人靠什么活着?希望。
大英帝国扼杀了犹太人的希望,它的《白皮书》充当了谋杀欧洲犹太人的帮凶。
可笑的是,这个《白皮书》同样没有满足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在1936年大罢工提出的三项要求。于是,作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精神领袖,流亡在海外的侯赛尼,直接拒绝了这份白皮书。
《白皮书》撕毁了之前的《贝尔福宣言》,得罪了犹太人,也未能充分的讨好阿拉伯人。
其实也很好理解,《白皮书》谋求多数人阿拉伯和少数人犹太人的政治共治。然而,阿拉伯人想要建立一个纯阿拉伯民族国家,而犹太人却从政治上从未看得起阿拉伯人。
这成了一个死结。
之后,与阿拉伯精英分子倒向同盟国不同,在1939年8月致张伯伦的信件中,魏兹曼仍然保证全力支援英国对抗德国。本·古里安也说出了那句名言:
“犹太人要像没有战争那样,同白皮书作斗争;但他们也要像没有白皮书那样,打纳粹这场战争。”
细细想来,这也是大英帝国当时的必然选择。
当大英帝国已非日不落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面下滑的情况下,只能向纳粹德国谄媚,只为避战求和。
《白皮书》与其说是对阿拉伯人的妥协,不如说是对纳粹的妥协。
反过来说,英国如果支持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势必会激怒希特勒,那么,二战期间,希特勒就让不会让纳粹高层飞到英国进行和谈尝试,不会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日耳曼民族都是优等生,意图与英国达成某种和解或者妥协。
那么,英国人还会等到美国下场吗?历史已无法给出答案。
但,事实是,犹太人终究还是成为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弃卒。回顾历史,这不是第一次,后面我们还会看到,这也不是最后一次。
-END-
来源:深时槿读书,原标题:1939白皮书,弃卒的宿命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
白宫说,美国将对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或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巨额停靠费(每次100-350万美元)。美国的贝莱德公司强行收购李嘉诚的长和实业43个港口,显然也是为收取巨额...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 3月24日,《时代》周刊发表了记者西蒙·舒斯特对泽连斯基的专访。在专访中,泽连斯基回应了在白宫和特朗普、万斯的争吵,表示“把这件事留给历史”。在争吵之后,泽连斯基的支...
-
22日,俄军再次轰炸基辅,高射炮弹幕在基辅上空炸开,俄军无人机长驱直入。杰斯尼扬斯基区的居民裹着毛毯蜷缩在地下室,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实时战报——第聂伯罗区变电站遭袭...
-
泽连斯基突访顿涅茨克前线!俄方:击落乌军1000余架无人机!美特使:乌“很大程度上”接受不会成为北约成员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3月2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访问了乌克兰东部陷入战乱的顿涅茨克地区,在东部战略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会见了无人机部队的指挥官。报道称,几个... -
乌克兰将举行总统选举,特朗普希望将克里米亚打造为国际度假胜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俄罗斯《消息报》、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当地时间20日在媒体平台“Substack”发文爆料称,美... -
俄乌战争持续了3年多,特朗普政府正在开展穿梭外交,试图将俄乌双方带到谈判桌,结束战争。美国《外交政策》3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乌克兰是时候接受一个丑陋的和平了》的文...
-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本周三(19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参加了保守派主持人休·休伊特(Hugh Hewitt)的播客节目。在涉华问题上,这名始终对中国抱有恶意的美国政客不出...
-
2006年戈尔巴乔夫用苏联解体经验,对中国说了句忠告“不要搞民主化,不要让国家崩溃”。
1991年,苏联这座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世界格局随之剧变。15年后,作为亲历者的最后一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郑重告诫:“不要搞民主化,不... -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就中国谋求半导体行业支配地位的法律、政策和做法”举行了一场301调查听证会,征询利益相关方对中国半导体产品输美的意见。是...
- 不抽烟的嗑瓜子,怕冷得都抱着杯白开水,有的半躺半卧,有的揣着手嘚卟嘚,“唉!蛤蟆梓儿(周栝[读kuo]梓的外号,因为他们祖辈儿上不是官绅就是财主,门门妻妾成群,生的孩子...
-
开国少将李中权将军,曾担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兼代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政委,他曾经担任四野九纵(46军)政委,是正军...
-
印上将回忆加勒万河谷冲突:解放军坦克飞机部署到位,幸好没开战
中印边境冲突有个特性,双方本着不扩大事态争端的考虑,刻意将冲突控制在拳脚和冷兵器对抗阶段。但根据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上将回忆,当初万河谷冲突中,印度给出的决定是... -
1 以历史关照韩国,可比之于印度。19世纪,印度被称为英女皇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实则类似包衣。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对黄麻、油籽、小麦和棉花的需求旺盛,印度恰恰是生产这些...
-
漕运清帮与太湖枭党作者 | 竟陵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清帮的“摇篮”,清帮是罗教和漕运水手相结合的产物。然而清帮产生的地理位置是大运河的南端,即苏浙地区、杭州一带。为什...
-
据新华社5月21日报道,英国首相苏纳克20日在污染血丑闻调查结果公布后,为本国历届政府的“失败”道歉,称这一天是英国的国家耻辱日,并承诺将不惜代价赔偿受害者。英国血污染...
-
中国人的名字每当看到高渐离、霍去病、辛弃疾、东方朔、王羲之、张九龄、柳如是这些别出心裁、古雅动听的名字,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若再对比现代人的名字,就会发出“...
- 1958成立人民公社后,农村的每个村叫作大队,大队下面又分为若干个生产队。比如现在的××县××乡××村,当时的称呼是:××县××人民公社××大队第×生产队。对农村以前...
-
来源:汉周读书一个怪圈:缺白银,大明面临危机;白银多了,大明面临更大的危机。01大明宝钞:堆在路旁也遭人嫌自秦以降,圆形方孔钱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主要货币。到了宋朝...
-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说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生招生复试,有个名叫“蔡元培”的考生,考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第一名。这条新闻爆火,倒不是他的成绩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