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联西部边境突然硝烟弥漫,纳粹德国集结了约190个师,近350万人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0分钟以后,开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还处在睡梦之中,随后,苏共中央全体政治局委员紧急赶往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他们看到斯大林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就像一座沉默的雕像。
01
德国突袭苏联,这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据朱可夫回忆:
“当得知开战的消息后,斯大林脸色苍白,坐在桌旁,手里握着装满了烟草的烟斗,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没有人知道当时斯大林在想些什么。”
几十年来,无数的专家学者和历史发烧友都在研究,甚至推演,斯大林为何会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产生这么重大的战略失误?他是真的对战争毫无准备吗?而如此大规模的突袭作战,希特勒又是如何瞒天过海的呢?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回到1941年那个致命的春夏之交。
02
1941年6月21日深夜,一名德国工兵趁着茫茫的夜色逃出军队,冲向苏联边境,越过布格河,向苏联边防部队的卫兵投降。
他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德军将在6月22日凌晨发起进攻。
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马上向莫斯科打电话,把这个重大的消息报告给了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
闻讯后,朱可夫立即要求面见斯大林,在路上,他和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商讨了对策,无论如何要下达让部队进入作战准备的决定。
朱可夫(左)、铁木辛哥(右)
事实上,就在这一个月间,苏联已经明确注意到了德军的动向。
从1941年5月25日开始,纳粹德国向东部大量运兵,到6月中旬,约有400万德军进入了靠近苏联边界的原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同时,德军还配有3350辆坦克、7200门大炮和近2000架飞机。
面对如此之大的阵仗,苏联不可能视而不见,苏联外交部曾多次向德国发出质询:
“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而为了蒙骗苏联,希特勒施展了他大师级的欺诈手段,他授意下达了制造假情报欺骗敌人的命令,随后,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间谍处策划并散布了很多谣言,他们把德国军队的东进解释成为了隐蔽入侵英国的最后准备工作,而采取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佯动,德国间谍甚至故意泄露情报,告诉苏联人,德军已经制定了暗号为“鲨鱼”和“鱼叉”的特别作战计划,为了取得逼真的效果,德军还大量出版了英国地图,在军队里配备了英语翻译。
“我打英国,我不仅仅是打英国本土,我还要打它的重要的殖民地,那他的重要殖民地,不是女王头上皇冠上有一颗明珠嘛,印度,然后我在打英国的同时我还要打印度,打印度的话,我怎么出兵呢?我不仅仅是部署在你苏联的边界上,我以后还要向你苏联借道,让我通过你苏联领土去打印度。”
这些假情报,让苏联人将信将疑,特别是斯大林,他既不完全相信希特勒的这番说辞,又不希望擦枪走火,把战争引到自己身上来,于是,斯大林决定孤注一掷。
1941年6月14日,苏联《消息报》上刊登了一则塔斯社的消息,针对外国媒体发表的苏德战争一触即发的传言,苏联政府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斯大林采取了各种方式尽可能安抚德国,避免苏德关系的恶化,他希望把这个局面维持下来。
然而,1941年6月21日深夜,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当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面见斯大林时,斯大林还不甘心地问了一句:
“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国将军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吧?”
铁木辛哥回答说:
“不是,我认为投诚者说的是实话。”
斯大林沉吟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决定,签署一号作战命令。
他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下达一号作战命令是在零点30分,离德军预定的大规模发起进攻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
1941年6月22日零点30分,苏军总参谋部和国防人民委员会灯火通明,全体人员都奉命坚守岗位,并且以最快速度给各军区下达斯大林签发的作战命令。
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
“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其实,就在德国陈兵百万蓄势待发的时候,苏联还在尽一切办法讨好德国人,战争爆发的前夜,有一辆装有石油、粮食和矿产的列车,穿过苏联边境,驶向柏林,苏联老老实实地履行着苏德间的经济合约,把苏联的战略物资输送到德国,可以说,斯大林是把他的赌注押到了最后一刻。
但最终,他还是赌输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斯大林下注的筹码从何而来?他又是为何会对局势产生了这么大的错觉呢?
03
事情还要从1940年11月12日说起,这一天,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德方的接待规格极高,众多党政军一把手都亲自前往火车站迎接,而希特勒也准备了盛大的晚宴,准备好好地招待这位苏联贵宾。
原来,就在莫洛托夫到访之前,希特勒正碰上他开战以来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按照他原先的计划,法国败降以后,英国必然会“识时务”地向德国求和,而他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将日不落帝国及其殖民地收入囊中。可没想到的是,丘吉尔远不是张伯伦那样的软弱政客,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死战不降,不列颠空战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骄横的德国空军在英伦三岛上空,丝毫没有占到半点儿便宜。
对希特勒来讲,德国入侵苏联,这是希特勒的国策,是肯定要进攻苏联的,但是德国有一个天然的战略困境,就是东西两线的作战问题,因此,避免两线作战,快速决胜,这就是希特勒非常注重的两个方面。按照希特勒的想法,一旦法国战败投降,德军占领了西欧,英国人就会识时务就会投降,但问题是英国人死战不降,那么希特勒就启动了“海狮计划”,入侵英国本土,但是也没有成功,因此,在西面求和不得、求战不能胜,这样就彻底打乱了希特勒原来的作战时间表。
正是这个原因,希特勒十分看重莫洛托夫的这次访问,他希望借此摸清斯大林对当前局势的判断,也想看一看苏联人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诚意。
希特勒原本不喜欢和外国人一块儿吃饭,但是11月13日,他还是邀请莫洛托夫一同共进午餐,希望尽可能地表达友善,可是,这一次会谈却进行得很不愉快,莫洛托夫去了以后,究竟谈了些什么呢?
主要就谈一个问题——希特勒希望苏联能够加入轴心国集团,他想把苏联拉到轴心国集团来笼络苏联,使它不至于构成对希特勒下一步战略部署的一种妨碍。
苏联认为德国这样的一个想法,一方面他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同时他也感到,你把我拉到轴心国集团,给我安排一个什么角色呢?
实际上,就是德国人希望苏联在轴心国集团里面承担着一个向印度方向扩张的角色,(苏联认为)怎么能听你的呢?等于是你给我安排了一个向外扩张的方向,他当然不能接受。
在会面中,希特勒曾用他一贯激情澎湃的语调,勾画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他说:
“现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都在南进,希望苏联也向南挺进。”
而莫洛托夫却面无表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元首的说法太一般化了,一点都不具体,我所需要的是细节!细节!”
在莫洛托夫访问期间,英国飞机经常飞抵柏林上空进行轰炸,后来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的会谈,不得不挪到防空洞里进行,这给莫洛托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由此判断,英德矛盾不可调和,德国必然会先攻下英国,然后再转身对付苏联。
然而,希特勒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莫洛托夫在柏林的一系列表现,让他失望透顶,他觉得苏联对于加入轴心国集团根本没有诚意,苏德间微弱的和平希望已经不复存在,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后来莫洛托夫在苏联大使馆里面举行宴会,希特勒也没有出席,实际上已经表现出对苏联很不满意,甚至他后来就是把问题上升到这一点,他认为:
“假如我不去打苏联,然后继续跟英国打,等到我重兵全部陷在那里的时候,苏联会不会趁机开出更大的单子出来,甚至于出兵在东南欧地区把它占领下来,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后方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所以他后来决定,先进攻苏联。
莫洛托夫回国之后没多久,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下达了著名的“21号训令”,正式决定启动“巴巴罗萨”计划。
根据后来苏德双方的资料,我们发现,莫洛托夫的访问,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
一方面,希特勒下定了决心,先攻打苏联而后再解决英国;
而另一方面,斯大林听了莫洛托夫的汇报后却判断,在英国被打败之前,德国将不会进攻苏联。
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致命的偏转,那么,仅仅是因为莫洛托夫的一面之词,就让斯大林产生了这么重大的误判吗?
04
1941年3月20日,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局长菲利普·戈里科夫将军,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情报概要,其中写道:
“德军一少校称,我们全部改变了我们的计划,我们要东进,到苏联去。对苏战争,将在1941年5月15日到6月15日这个期间开始。”
一个多月之后的5月5日,戈里科夫再次提交报告说:
“沿苏联边界集结的德国师的数量,在过去两个月里已经从70个增加到107个,坦克师的数量也从6个增加到12个,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它们之间,也有大约130个师。”
到了5月21日,著名的红色间谍佐尔格甚至从东京发回电报,认为苏德战争不可避免,战争将于5月底爆发。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这些档案总是一开始说得言之凿凿,最后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断,建议斯大林再等等,再想想,再看看。
因为这些情报人员没有确凿的依据,只是一种可能性,他们为了避免自己送的情报被斯大林认为是一种假情报,或者是一种误导,然后他们会受到处罚,所以从保护自己的角度考虑,他们也在情报的表述上,会把两种可能性都说,所以斯大林当时收到的情报是多种多样的。
后来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说:
“1941年4月底,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写信给斯大林,提醒他德国将入侵苏联,然而斯大林并不相信这封信,因为丘吉尔从来都是不加掩饰地发表反苏反共言论,斯大林信不过希特勒,却也更加信不过想要祸水东引的西方国家。”
斯大林这个人哲学素养很好,因此他特别注重事物发展的逻辑性,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说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希特勒做事虽然大胆,但他很有这个逻辑性,因此在彻底战胜英国之前,德国是绝对不会在东线挑起战争的,他认为这个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对即将毕业的红军军校的学员们说:
“德国在1870年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是因为它只是在一条战线上作战,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输了,是因为它不得不两线作战。”
就在他说这话的时候,数百万德军,已经从西线战场秘密地开赴苏联边境。
05
把时间拉回到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时,在近2000公里长的苏联西部边境,是这样一番态势。
在波罗的海地区,苏联21个师对阵德军34个师;
在白俄罗斯地区,苏联26个师遭遇德军36个师;
在乌克兰地区,德军57个师集中对阵苏联45个师。
尽管和德军相比,苏军在数量上还有所差距,但是这些苏军部队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超过了常规的边防部队,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苏联对战争毫无准备,为什么会在边境地区部署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战前的苏联究竟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6月22日凌晨,按照德军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德军坦克、装甲运兵车、牵引车和汽车已经开始向边境进发,大部分军队陆续抵达预定作战区域,德国指挥官进行了战前动员,他们大声宣读了希特勒的号召——
“德意志民族的存亡现在掌握在你们手中,你们必须以空前残酷的手段,使今日的苏联沦为废墟。”
而在另一边,苏联红军主要集结在内陆地区,分成三个编队,分散在西部边境到第聂伯河的广阔区域内。
当时,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共有300多个师,约550万人,而其中270万人驻扎在西部边境,主要就是为了提防德国人的突然进攻,根据资料记录,1941年5月到6月间,苏联共征召了80万预备队,5月中旬,有28个师接到命令开赴苏联的西部各军区,5月27日这些军区接到命令成立野战指挥所,6月,38500人被派往边境地区的筑垒地带,6月12日到15日间,这些军区接到命令把军队向边界移动,6月19日,这些军区的大本营又接到命令,移往新的指挥所,另外还命令各军区把目标伪装起来并疏散飞机。
这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苏联已经有条不紊地做着战争准备,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斯大林究竟是相信会开战,还是不会开战呢?
因为斯大林觉得,希特勒在完全征服英国之前是不会进攻苏联的,这是其一;其二呢,即便是进攻苏联,在斯大林的军事概念里头,他觉得一定会有个前期的前沿部队的接敌,然后是主力的动员,最后才是大战的开始,他觉得这个过程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他有这个时间来动员整个军事力量,他最操心的是怕空间上离德国太近,因此他急于扩大两国的战略纵深和缓冲区,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斯大林对德国入侵的问题上,在战略判断上,把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战略问题他选错了,应该回答的是时间问题,尽快完成战争准备,他却选择成了空间问题,来拓展他的战略防御纵深。
对于1941年的斯大林来说,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如果战争晚一年开始,他将为苏联做好更充分的战争准备,然而,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以当时苏联的机场建设为例。
1941年3月份,苏联就决定要动工建设190个机场,但是到春天开始动员劳力开始做这项工作之后,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大量的机场也只是开工,很多的没有完工。可见,苏联当时整个战争的运转,战争机器的开动,战争准备确实是非常非常不充分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联各军区陆续接到斯大林的一号作战命令,开始向西部边境线进发,可是,由于机械化运兵的能力不足,苏军进展缓慢,而德军陈兵百万,已经大范围地部署在靠近苏联边境的地区,后来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回忆说:
“那天夜里,德军坦克的巨大轰鸣响了一晚上,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已经一点儿也不意外了。”
根据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德军将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30分,发起空中打击,4点15分,发起陆上的全面进攻,至此,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不过,在前苏联的资料当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文件,它的落款是两位重量级人物,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朱可夫,文件的内容,是建议苏军在德军尚未做好准备的时候,率先对德国发起进攻,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份进攻计划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它又为什么没有付诸行动呢?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假如我们以世界影响力为标准,给过去统治过蒙古高原的游牧大民族弄一个排名的话,笔者认为突厥能排第三,那就没谁能称第二了(第一毫无疑问是蒙古)。因为它是历史上唯二的,...
- 转自趣观历史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 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意味着人类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国王学会了通过法律,规范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 民国时期的海盗赎票旧时的海盗绑架了人质,往往会写一种赎票,送给人质的家属,让家属凑钱来赎人。在英国海事博物馆藏有几张民国年间的海盗赎票,信笺宣纸,红色边栏,印章,...
- 2000年,在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美国学者希伯尔特考古发现一枚黑玉印章。印面呈正方形,上面刻有五个红字(或三个或四个),背上有横置瓦形钮,碳十四检测伴生物的结论是公元...
- 一、世界曾经拥有这样的中国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
-
何为十字军,为何要前后发动八次东征?一文彻底搞清十字军东征的来龙去脉
无论是否熟悉欧洲历史,你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算得上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个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了,甚至是没有之一。欧美的影视剧中也不乏关于这段历... -
日本间谍有多猖狂?5000名间谍潜伏中国40年,书院学生为侵华帮凶
2023年,著名香港男星欧阳震华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在中国各地开设多所学校,却只招收本国学生?不少网友通过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称:大部分所谓... - 如同一条有关流量和网红的生产线。对于想要成为“网红”的人而言,杀出重围是难题;对已经成为网红的人而言,如何安全地活下去是难题;而对一个“被驱逐”的网红而言,二度东...
-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很极简,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从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篇来说说吧。1穿衣豹5首创新能源车世界纪录广告这点来美国久了的人都知道,美国除了纽约大家穿衣还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