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常念10首“劝学读书”诗,勉励自己奋进!

繁体

要把学习或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不容易;要持久地终身学习,更不容易。一年四季,书山登攀,学海泛舟,古人除了头悬梁,锥刺股之外,还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来勉励自己,教育后人。学习路上,我们不妨常念起这些诗,也来勉励自己,激励孩子!

1,《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是大书法家,苏轼曾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可见,颜真卿的书法被同为书法家的苏轼推为极致。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使颜真卿家喻户晓的可能还不是他的书法,而是这首小诗。这首诗直白如话,不用解读。在学习时间上,诗中也许有些夸张,但诗本来就可以有夸张的。大书法家或许认为学习与练字一样,一勤生百利,一惰生百弊。

2,《劝学诗》(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这首诗,如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宋真宗是个颇具文学才能的皇帝。他写这样一首白话诗,诗歌形象艺术或许大打折扣。但诗中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语言通俗,说理明确,老百姓一看就喜欢。千百年来,中国人以读书为务,这首诗功不可没。

学习路上,常念10首“劝学读书”诗,勉励自己奋进!

3,《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小外孙出世,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面对小外孙,作为一代名相的王安石,与常人一样。他想:孩子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期待:外孙长大成人时必须读很多的书。

4,《题弟侄书堂》(节选)(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的乱世,尘世的纷乱让人难以心静读书。这天,诗人杜荀鹤来到侄儿的书堂,窗外竹影在书桌上摇曳,砚台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此景此情,杜荀鹤大为感慨,他勉励侄儿:年少读书辛苦,都是为了终身的事业,要不废寸阴,勤奋学习。

5,《和董传留别》(节选)(北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们常念及的诗句。这句话是苏轼送给好友董传的。董传常与苏轼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文,相知甚深,但是董传家境贫寒,穿着朴素。苏轼认为:董传虽粗丝系发,粗布披身,但他勤于读书,精神气质非同常人。旧时考试是在秋天举行,夏季槐花黄的时节正在忙于温书应考,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苏轼勉励董传:厌倦了陪伴着老先生清淡的日子,就应当跟随举子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学习路上,常念10首“劝学读书”诗,勉励自己奋进!

6,《劝学诗•偶成》(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一代理学家朱熹这首《偶成》劝学绝句,既直白又含蓄。诗的前两句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少年时学习东西容易,到老就难了,时不我待,不可忽视时光流逝;后两句用“池塘春草”与“阶前梧桐”对比,说明春去秋来常常在人还没有察觉的忽然之间,用语贴切,备增劝勉力量。

7.《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也不只是用直白的语气去告诫别人。这首《观书有感》就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读书。“昨夜”下了大雨,万溪千流,汇入大江,水势让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春水是基础,也是灵感。读书只要重基础,灵感一来,自然畅通无阻。

8.《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小儿子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寒冷的冬夜啃读诗书,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示儿哲理诗。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后两句,强调了做学问的态度: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明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或许在宋代陆游的这首诗中,早就有了这种观点。

学习路上,常念10首“劝学读书”诗,勉励自己奋进!

9.《读书》(南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心学大家陆九渊从心理学角度写到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他说的其实是读书方法:读书一定要杜绝急躁,应该反复咀嚼、品味;不明白地方,不妨暂且放过,等到真正需要理解的时候,再来细细思考。他或许说出了我们读书时的难受与困境,一些地方读不明白,纠缠非常痛苦,不纠缠又心有不甘。待到此时,我们不妨学学陆九渊的方法。

10.《观书》(节选)(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民族英雄于谦同时也是明代有名的诗人。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当我们读书累时,且来听听他的感受:书籍多情就是我们的朋友,无论清晨或傍晚,忧愁或快乐,有它的陪伴,就特别亲切;眼前浏览三千字,胸中便无半点尘。以书求静,读书洗浊,这是何等的读书境界!

来源:翻转语文课堂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