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小学》全集
朱熹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小学》是一部传统的启蒙教材,一般认为朱熹编写。实际上,这部书是朱熹指导他的学生刘子澄编成的。不过,在编辑过程中,朱熹作了具体切实的指导。
《小学》完全是选录现成的文献编成的。
全书6卷,凡分内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以选录儒家经书为主,“萃十三经之精华”。外篇则有《嘉言》和《善行》,辑录历代贤德之士的嘉言和善行,“采十七史之领要”。明代学者薛瑄在论及《小学》一书的结构时说:“朱子《小学》一书,理与事而已。”内篇的《立教》、《明伦》和《敬身》,说的是道理,《稽古》则举的是具体事例;外篇的《嘉言》说的是道理,《善行》则讲的是具体事情。“然理,精也,本也;事,粗也,末也。本末精粗,一以贯之,其《小学》之书乎?” 由此可见,“朱子《小学》一书,详于义理。” “理”或“义理”在《小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小学》在淳熙十四年(1187)成书之后,对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本人就对这部书偏爱有加,他曾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之书,那个是做人底样子。” 当一些“磋过”小学教育的成人向他请教时,他也建议读《小学》,以“补填前日欠缺”,从而“栽种后来根株”。他的学生大都遵其所教,在《小学》上颇为用力,《朱子语类》中有很多他们师生讨论《小学》的记载。
历代学者对于《小学》,更是“尊若六经”,推崇有加。元代著名学者许衡,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这样说:“《小学》《四书》,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讲习,望于此有得,他书虽不治,无憾也。我生平长处,在信此数书。汝当继我长处,笃信而好之也。”
明代著名学者章懋,强调要将《小学》熟读玩味,字字句句,都要考究清楚,除了使其道理贯彻于胸中,还要身体而力行。即便已经考中了进士的人向他请教“为学之方”时,他的意见是依然要读《小学》。
清代学者张伯行,更是把《小学》和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等同看待:“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 在他看来,读孔子之书,应该以《大学》为统宗;而读朱熹的书,则应该以《小学》为基本。他所辑录的《小学辑说》,辑录宋元明清四朝18家68则有关小学的论述,其中大都是对《小学》的颂赞溢美之词。
元明清三代政府也十分推尊此书。明朝初年,“高后尝命女史诵而听之,既而奏曰:‘《小学》书言易晓,事易行,于人道无所不备,真圣人之教法。”建议明太祖朱元璋推广此书。朱元璋如其所言,令亲王、驸马、太学生讲读。“由是内而京师,外而郡邑,莫不家藏人诵,而圣贤之教,复明于天下矣。”
清朝政府在《十三经》和《四书》之外,对《小学》最为推重。“凡童生入学,复试论题,务用《小学》,著在律令。” 明确规定童生入学考试要用《小学》。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刘清之(1134—1190),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
《小学》
朱熹
小学序
古者小学,敎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宣,而莫之行。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今颇搜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
淳煕丁未三月朔旦,晦庵题
小学题辞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世远人亡,经残敎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郷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异言喧豗。幸兹秉彛极天罔坠。爰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
小学内篇
立教第一
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则天明,遵圣法,述此篇,俾为师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学。
立教1
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瞽盲者,乐官也。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言妊子之时,必愼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也。
立教2
内则曰,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使为子师。诸母,众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子师,敎示以善道者。司马温公曰,子始生,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乳母不良非惟败乱家法,兼令所饲之子性行亦类之。子能食食,敎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兪。兪,然也。温公曰,子能言,敎之自名及唱喏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敎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注曰,古有胎敎。况于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举以礼。况于已有知。孔子曰,幼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曰,敎妇初来,敎儿婴孩。故在谨其始,此其理也。若夫子之初生也,使之不知尊卑长幼之礼,遂至侮詈父母,驱击兄姊。父母不知诃禁,反笑而XXX,女鞶丝。鞶,小嚢,盛帨巾者。男用韦,女用缯帛。六年敎之数与方名。数谓一十百千万。方名谓东西南北。温公曰,始习书字。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蚤其别也。温公曰,始诵孝经?论语,次及诸经。八年出入门戸,及卽席飮食,必后长者。始敎之让。示以廉耻。九年敎之数日。朔望与六甲也。温公曰,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外传敎学之师也。十年以后有学无敎。学书计。书谓六书。计谓九数。衣不帛襦袴。不用帛为襦袴。太温伤阴气也。礼帅初。帅,循也。行礼动作皆遵习先日所为。朝夕学幼仪,言从朝至夕,学幼少奉事长者之仪。请肄简谅。肄,习也。简,书篇数也。谅,言语信实也。请肄,请于长者习学之也。温公曰,自是以往,可以博观群书。然必择其精要者而诵之。如礼记则学记?大学?中庸?乐记之类。其异端非圣贤之书,傅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观书皆通,始可学文辞。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乐谓六乐之器。勺,钥也。舞钥文舞也。成童舞象学射御。成童,十五以上。舞象,武舞也。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射谓五射。御谓五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冠,加冠也。礼谓五礼。二十,成人血气强盛,可衣衣裘。大夏,禹乐。乐之文武备者也。惇行孝弟,博学不敎,内而不出。广博学问不可为师敎人。蕴蓄其德,在内而不可出言为人谋虑。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室,犹妻也。男事受田给政役也。方,犹常也。至此学,无常。在志所好也。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物,犹事也。方物出谋,则谋不过物。方物发虑,则虑不过物。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统一官之政也。七十致事。致其事于君而告老。女子,温公曰,女子六歳始习女工之小者。七歳诵孝经?论语,九歳讲解孝经?论语及列女传?女诫之类,略晓大意。注曰,古之贤女无不观图史以自鉴。如曹大家之徒,皆精通经术论议明正。今人或敎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伊川程先生曰,先夫人侯氏七八歳时诵古诗。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自是日暮则不复出房合。旣长好文而不为词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笔札傅于人者,则深以为非。安定胡先生曰,郑卫之音导淫。以敎女子。非所宜也。十年不出。恒居内也。姆敎婉娩听从。姆,女师也。婉谓言语。娩谓容貌。温公曰,柔顺貌。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纴谓缯帛。组?紃倶绦也。薄阔为组,似绳为紃。温公曰,蚕桑?织绩?裁缝及为飮膳,不惟正是妇人之职,兼欲使之知衣食所来之艰难,不敢恣为奢丽。至于纂组华巧之物,亦不必习也。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葅醢,礼相助奠。当及女时而知也。纳谓置酒浆?笾豆?葅醢之等于神座。礼相助奠谓以礼相长者之事,而助其馈奠。十有五年而筓。筓,今簪也。此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而筓,字之。未许嫁,则二十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故谓父母之丧。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问也。妻之言,齐也。以礼见问,则得与夫敌体。妾之言,接也。言得接见于君子,不得与之敌体也。
立教3
曲礼曰,幼子常视毋诳。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立必正方,不倾听。立必正向一方,不得倾头属听左右。习其自端正也。
立教4
学记曰,古之敎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术,读为遂。门侧之堂谓之塾。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左右师坐于两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受敎于塾。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遂,在远郊之外。国谓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
立教5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敎,则近于禽兽。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彛之性也。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敎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圣人谓尧?舜。契,臣名。司徒,官名。伦,序也。敎以人伦,亦因其固有者,而导之耳。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此之谓也。
立教6
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舜,虞帝名。五品谓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逊,顺也。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宽。五敎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敷此五敎,以敬为主,而以宽济之。命夔曰,命汝典乐。敎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夔,舜臣名。冑,长也。冑子谓天子以下至卿大夫嫡子。直失太严,故令温。宽失缓慢,故令栗。刚失入虐,简失入傲,故敎之以防其失。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声谓五声。宫?商?角?征?羽。律谓六律?六吕。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律,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为六吕。八音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钟镈也。石,磬也。丝,琴瑟也。竹,管箫也。匏,笙也。土,埙也。革,鼗皷也。木,柷敔也。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其声未和,乃用律吕调和之,使应于节奏。八音能谐理不错夺,则神人咸和。
立教7
周礼,大司徒以郷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物,犹事也。兴,犹举也。三事敎成,郷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飮酒之礼宾客之。旣则献其书于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知谓明于事。仁谓爱人以及物。圣谓通而先识。义谓能断时宜。忠谓言以中心。和谓不刚不柔。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孝谓善事父母。友谓善于兄弟。睦谓亲于九族。婣谓亲于外亲。任谓信于友道。恤谓振于忧贫。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谓五礼。吉?凶?宾?军?嘉也。乐谓六乐。云门?大咸?大诏?大夏?大濩?大武。射谓五射。一曰,白矢。矢贯侯过,见其镞白也。二曰,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三曰,剡注。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也。四曰,襄尺。谓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也。五曰,井仪。谓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御谓五御。一曰,呜和鸾。和在式,鸾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也。二曰,遂水曲。谓御车随遂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也。三曰,过君表。谓若毛诗传云,褐缠旃以为门,裘缠质以为褹,间容握,驱而入击则不得入。君表卽褐缠旃也。四曰,舞交衢。衢,道也。谓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节。五曰,逐禽左。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以射之也。书谓六书。一曰,象形。谓日月之类。象日月形体而为之。二曰,会意。谓武信之类。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会合人意也。三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建类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四曰,处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有其处事,得其宜。故曰处事。五曰,假借。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六曰,谐声。谓形声一也。如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数谓九数。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二曰,粟布以御交质变易。三曰,衰分以御贵贱廪税。四曰,少广以御积羃方圆。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积实。六曰,均输以御远近劳费。七曰,盈肭以御隐杂互见。八曰,方程以御错揉正负。九曰,勾股御高深广远。以郷八刑纠万民。纠,割察也。谓察取郷中八种之过,而断割其罪也。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婣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不弟谓不敬师长。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讹言惑众。八曰,乱民之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也。
立教8
王制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敎。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敎。崇,高也。高尙其术以作敎也。四术,诗?书?礼?乐。四敎,春?夏?秋?冬。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顺,依也。造,成也。依此四术而敎,以成是士也。春秋敎以礼乐,冬夏敎以诗书。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者事。事亦阴也。
立教9
弟子职曰,先生施敎,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必虚其心,然后能有所容。极谓尽其本原也。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弟毋骄恃力。骄而恃力则羝羊触藩。志无虚邪,虚谓虚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式,法也。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谓学则。
立教10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谨,行谨。信,言信。泛,广也。众,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立教11
兴于诗,兴,起也。诗,因人情之邪正以示劝惩。其言易晓,而讽咏之间又有以感发而入于人心。故习于诗,则其志意油然有所兴起,而去恶从善,自不能已。立于礼,礼以恭敬辞让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不可以毫髪僭差也。故习于礼则德性坚定,而得所以自处之正位。成于乐。乐有五声?六律?八音之节,而其声气之和至与天地相应。故习于乐则有以存养其善心,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伊川先生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只为道不明于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今人怎生会得。古人之于诗,如今人歌曲一般。虽闾巷草野童稚,皆习闻其说而晓其义。故能兴起于诗。后世老师宿儒尙不能晓其义,怎生责得学者。是不得兴于诗也。古礼旣废人伦不明。以至于治家皆无法度。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有歌咏,以养其情性,声音以养其耳目,舞蹈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立教12
乐记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言礼乐是治身之具,不可斯须去离于身也。
立教13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人之所以为学大要,不过求欲能是四者。故如是之人,虽或以为未尝学,而子夏必以为已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