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在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及其相互关系时,使用“模糊”“分析”与“综合”这几个词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却并没有给这几个词儿下严格的、比较科学的定义。这样恐怕会引起误解,特别是“模糊”这个词儿更容易让人们理解为“模糊一团”“糊里糊涂”等等。因此,我现在做一点必要的补充,意在简略地界定词的含义。详细解释,尚非其时。我在说明时要引征两篇文章:

一、解兴武《艺术的模糊思维》,见《文艺研究》1991年第2号(简称为文一)

二、王明居《审美中的模糊思维》,同前(简称为文二)

先谈“模糊”

“模糊”决不是我们常常说的“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等等,而是有比较严格的科学的定义的。文二说:“现代科学表明,人的神经细胞主要遍布在大脑皮质上,大脑皮质上神经细胞的数目约有150亿之多。它们之间形成了极其复杂的联系网络,彼此沟通,相互影响。每个细胞与其他细胞可产生两千多种联系。”神经细胞既有稳定性,也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正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信息传递的根本特点,它是模糊思维的生理机制的产生根源。”(页34ab)

文一引用李晓明的说法:“模糊性的本质是宇宙普遍联系和连续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模糊性并非物质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人脑主观的产物,而是客体在人类意识的映照下,成为模糊性的栖身寓所,即‘人类认识模糊性产生的客观根源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页24a)文一又引李晓明关于模糊与明晰的关系的论述:“一言以蔽之,‘明晰兮模糊所伏,模糊兮明晰所倚’。”(页25a)这里最重要的两点是:一,模糊性的本质是宇宙普遍联系和连续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二,模糊与明晰的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这两点我们必须牢牢记住。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极其简略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到“模糊”的科学含义。在分析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使用这个词儿时,我们不能偏离这个含义。

再谈“分析”

文二说:“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的方法,叫做分析。一谈到分析,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经典分析,认为它是一种追求事物的质量的精确性的条分缕析的科学方法。因此,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元过程分析等等,便成为这种分析的主要品类。”(页39b)但是,除了这经典分析以外,还有更科学的模糊分析,它是与模糊思维相联系的。

我讲西方文化是以分析为基础的,指的是经典分析。这种分析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说没有用处。它确实帮助我们认识到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体本身许多本质的东西。但是,这种分析是有限度的,是有极限的。它受到许多限制,比如解剖学,中国过去也有过,但是兴旺发达却是在西方。它帮助我们认识了动物、植物和人体的许多真实现象;但是它有局限,一旦解剖刀割了下去,被割的东西就成了死的东西,活生生的东西消逝了。因此,我们不能说,西方的分析方法是通向真理的唯一或最可靠的道路。

还有一条综合的道路。

最后谈“综合”

文二说:“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气,使之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方法,叫做综合。它所考察的不仅是事物的某一要素,而且是全部要素。此外,它还要考察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一切联系中的总的纽带,从总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页40a)

文二的说法既简明,又扼要,用不着我再画蛇添足了。

综合是东方文化的基础。

现在归纳起来,再说几句。

从最大的宏观上来看,人类文化无非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大体系。其思维基础一是综合,一是分析。综合者从整体着眼,着重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分析者注重局部,少见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就是我对东西文化以及综合与分析的理解。

---1991年5月3日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吴法宪回忆录
吴法宪回忆录
吴法宪
立即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立即阅读
褐衣男子
褐衣男子
立即阅读
古今博览
古今博览
立即阅读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立即阅读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
立即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英)
肖申克的救赎(英)
斯蒂芬·金
立即阅读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