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繁体

正月十五要闹:提了几天的灯笼要烧了,攒了几天的炮要放了,吃了几天席面睡了几天懒觉的精力,要也完全地折腾光。

总之,耍了社火,这年才算是过完了。

“农家要得乐,祈水耍社火”,说的不止农家。

今年的社火闹得早,从初五六有些地方就开始了,一直到“吃土天”“冻雨天”才不得不停下。终于到了正月十五的正日子,有些地方闹得更欢,有些地方却让人看不明白了。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我说的大白杨的社火,西安市北城人的记忆,只能是记忆。

大白杨村原来位于唐朝梨园遗址,拆迁后安置在梨园路,梨园就是中国戏剧艺术的发祥地。大白杨社火历史悠久,说远可以到周,靠谱说近些,有记载的传承,五六代人是有的。

社火是一个大类,包括芯子、高跷、旱船、竹马,大白杨最有名的就是芯子。装芯子一是要有文化,二是要有技术。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文化体现在装扮上,芯子的内容取材地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以戏剧故事为主,脸谱服装自然就是秦腔;技术体现在设计上,几个碎娃站立在细细的芯子上,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要险中求趣。

芯子按“桌”算,每次要扎制10到15桌,最多时达20桌。按时代发展,从“人抬芯子”、“牛马芯子”,一直到“车拉芯子”,规模是越来越大。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大白杨芯子最有特点的是:“同城德比”。紧挨的东村西村年年竞赛,相互叫阵,从内容到技巧上想着要压倒对方,很“卷”,这一“卷”,就“卷”了几百年。

东村演一出征西戏,西村就来个征东戏。东村的《西游记》唐僧师徒西行降妖除魔,西村的《封神榜》姜子牙伐纣封神,这是经常性的,问问每个大白杨村的老人,都能眉飞色舞的给你讲某年的一个故事。

一句说:出社火前要保密,连儿媳妇都不准回娘家,怕的是刺探军情;不然,输给了对方,这一年都说起来不美气。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大白杨社火的辉煌,不仅在北郊人儿时的记忆中,还辉煌史册。

1912年庆祝辛亥革命成功,陕西督军张凤翙调大白杨社火在菊花园公演,欢庆胜利。

封至模筹办易俗社经济不足,请大白杨的社火到大莲花池(今莲湖公园)公演筹助资金。除此外,大白杨社火在西安多次义演,为西安的进步秦腔剧社和戏校筹集资金。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1956年大白杨村的社火曾参加陕西省民间花火社火表演大会,受到芯子行家的好评,并于同年和1959年两次进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表演,受到有关领导亲切接见。

1984年春节,大白杨东、西两村同打一面门旗、同用一队锣鼓在市内游演,其阵容达数里之长,《西安日报》曾于1984年2月16日以《富裕人心齐,白杨社火新》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1998年春节,大白杨社火代表未央区参加“西安民间锣鼓社火精粹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2008年10月,大白杨社火代表陕西省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与评奖活动中获得银奖,并于同年成功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知道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是一滴一滴的眼泪。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9年拆迁安置,3年疫情,还有不知道什么的原因,扭扭捏捏的15年都没有出门了!

正月十五十六是个好天气,天晴了爷红了大白杨的社火耍成了?

确实耍了,没有公告,没有渲染,各自在各自小区耍耍,东村的还上了车,西村就上了几个台,虽然地方小,但还是耍了个小小的热闹。

正月十五大白杨东村小耍太突然我没有赶上,正月十六大白杨西村据说有。我骑着车子赶着11点过去到了他们小区,街道上听不到动静,进了小区听见锣鼓家伙的声音,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有谱。

地方不算大,观众也不算多,总算是一个紧凑小巧。

只要锣鼓声不停,秧歌是一圈一圈走,台子是一个一个上。扭秧歌的年轻媳妇少,敲锣鼓的青壮年还行,当年是“社火娃”都长大了。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有坐着轮椅拄着杖的老伙计,过来听着锣鼓声,脸上就泛着光眼里就有了神。旁边敲锣的拿铙的一看身边老伙计,停了家伙递过去了。老伙计也不推辞伸手就接,把绳绳在手上绕了几圈绕紧,随着鼓点子就动起来了。

锣鼓家伙的点子都在血脉中,不要说15年,一辈子也忘不了。

四张桌子,芯子最多就是两层,上面的“社火娃”不多,“游春”“保皇嫂”“百花仙子”“天官赐福”,遥想以前一二十台芯子的架势,比是不能比的,小小的意思意思了。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芯子下层的娃大些,上面的娃小,一会儿要吃喝,家人还在旁边伺候,一个嘴边还在喝钙奶。

有意思的是还放了铳子,有了铳子,这社火的元素就齐了。不过想起以前一里路长的社火队伍,仪仗队锣鼓队秧歌队平台车,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也只有记忆了。

“媒婆”“大头娃”没有疯起来,来了“猪八戒”“发骚发疯”,把气氛搞热些,算是不错的。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现在的小区里不全是大白杨西村的人,看着这社火有人啧啧称奇,不知道这个村子原来还有这样的活动。旁边的村人就给他讲:原来呀……

只能是“原来呀”,现在大白杨的社火在自家小区里自娱自乐,还有从“社火娃”长大的年轻一辈支撑,看着芯子台上六七个娃,还有以后吗?

说以前人物质生活没有现在好,但是每年的红火少不了。

闹社火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要有会长、副会长、委员、会计、出纳,设芯子组、大衣组、绑扎组、化妆组、插芯子组、打拐子组、仪仗队、锣鼓队、车管组,分工负责、各行其事。

现在不种田不纳粮,闲时间多了,却闹不起来了,连个小区都出不去了,更不要说游街转巷出省进京。

听说汉长安城遗址公园也请了外来的社火,去年请的是冯村的。大白杨就在汉长安城遗址公园旁边,却连自己的小区都出不了。

西安城北大白杨村的社火,如今只能在小区里自娱自乐

娃喝的AD钙奶能补身体上的钙,补不了精神上的钙。

据说,未央北面的那个村子,“大白杨的社火什么什么的腿”,今年更是练成“无影脚”,没有踪影了。

过年还是刷手机打麻将的人多。

来源:贞观、作者 | 二笔先生 | 陕西人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

    文字是有能量的,且密度极高,甚至远超核爆。它是沉默的,却是震耳欲聋的;它是无色的,却是色彩斑斓的;它是简约的,却是气象万千的;它是渺小的,却是包罗万象的;它是朴素...
  • 2025蛇年专用春联经典30副!

    金龙腾飞送冬去 银蛇曼舞迎春来横批:辞旧迎新龙含宝珠辞旧岁 蛇吐瑞气贺新春横批:新年大吉春风和煦小龙舞 禹域妖娆红日升横批:喜迎新春巳岁迎春花开早 蛇年纳福喜报多...
  • 2025年春联精选

    1上联:降雪无声乾坤一夜玉下联:安邦有继祖国万年春横批:国泰民安2上联:春风浩荡江河披锦绣下联:华夏腾飞苍山映彩霞横批:春意盎然3上联: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下联:老骥伏...
  • 一百幅书香门第经典对联,百读不厌,值得珍藏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
  • 中华文化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学常识 一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导读: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
  • 中国人起名字的那点事(很有意思)

    中国人起名字的那点事(很有意思)

    中国人的名字每当看到高渐离、霍去病、辛弃疾、东方朔、王羲之、张九龄、柳如是这些别出心裁、古雅动听的名字,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若再对比现代人的名字,就会发出“...
  • 中华礼仪用语大全思维导图

    中华文明,作为全球历史最为悠久且连绵不绝的文化体系之一,其深邃的历史积淀与博大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语言表现形式——礼仪用语。这些礼仪用语,如同镶嵌于...
  •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六亲不认是哪六亲?大涨知识~

    胡说八道是哪八道,六亲不认是哪六亲?大涨知识~

    胡说八道、六亲不认,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再熟悉不过了。但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含义,恐怕我们还真不一定知道!今天一起科普一下吧。人有三急。这一...
  • 你应当知道的中国 “祠堂” 文化

    你应当知道的中国 “祠堂” 文化

    关键词:祠堂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明,千古流芳。祖德宗功,传承弘扬。昭示后人,耀祖荣光。民族振兴,重拾信仰。新时代家风建设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
  • 中国丧葬礼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中国丧葬礼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特征、性质与规律,剖析传统丧葬礼俗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挖掘并弘扬传统丧葬礼俗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优秀的殡葬文化精华。通过对传统“丧葬礼俗”产生...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