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有诚信友善的语言,才会有和谐欢悦的人际关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语言就有这样的力量。说话可积功累德,亦可招罪惹灾,“口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因此说话是大事,不可不慎。

第一,说真话,不说假话。真语、实语为世间第一善语,而妄语则为第一恶语。妄语就是说假话,说假话的人,没有信誉,能哄骗人一时,不能哄骗永远。因为你的话不落地,经不住考验。人一旦失了信誉,做人的成本就高了,即便你这天说的是实话,也没人信,真的就成了喊“狼来啦”的孩子。说真话的人则不一样,因为真诚,有信誉度,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能成大事。因此,说假话的人,成本高,回报低;说真话的人,成本低,回报高。

中国人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第一要义, “仁义礼智信”,乃人之五常。常,即是永恒不变的意思,世道可以变,万物都可以变,唯“仁义礼智信”不变。“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从来“宁失千金,不失一诺”。《左传》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意思是,诚信是国家立国之宝,是人民得以生存的保障。《礼记》上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说的是人一定要有恭敬心,心思要庄重,言语安定、稳重。《礼记》还说:“礼,不妄悦人,不辞费。”是说,什么叫礼?就是不要随便取悦别人,也不多说话。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他的意思是说,人要是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成什么事。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的时候,由于年迈,送客时送到门前小桥边,说:“心送三十里。”客人走出十多里地,突然想到雨伞忘在了王夫之家,待走回来,发现王夫之老先生依然站在小桥边。这叫信,说了就做到,不说一句妄言。这是做人的标准。

第二,不说是非。说是非,就是两舌,就是口业。何谓两舌?就是说长道短,当面这么说,背后那么说。或是有意挑拨,或是随声附和,或是捕风捉影,总之是不负责任,乱说是非。《增广贤文》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真正的聪慧者从来不说是非,也不听人说是非,流言止于智者。说是非惹是非,有好多灾祸是因为说是非惹来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说是非是一种美德,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不见他人过,只改自己错”,见他人有错,自己警觉就是了。他人的错,由他人自己改。当然善意地指出来也是好的,但要看对象是谁,是不是契时契机。如果不能,则一定要少议论他人是非长短,这会损耗自己的福报。《地藏经》上说:“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下辈子会成哑巴的,能不慎乎?

第三,伤人的话不要说。何谓伤人的话?即恶意的话,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受伤,比如骂人、贬讽人、挖苦人、咒人等等,这叫做恶口。恶口如刀剑,伤人到心灵。

恶口中最厉害的是对父母出恶口,这是不赦之罪,一句就把福报瞬间消了。为什么?因为父母恩重。对父母、师长、只有尊重,只能说柔软语,恭敬语。

恶口的杀伤力非常大,可以激起对方极大的嗔恨心,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恶口还可能摧毁一个人的自信,使其陷入茫茫黑暗之中不能自拔,一蹶不振。

含血喷人,先污其口。恶语的负能量不仅仅对别人造成伤害,其实对自己也非常不好,只是自己感觉不到而已。有多少人是因为恶口骂人而招来祸灾,甚至是杀身之祸。骂人的人是因为生气,是因为看不惯,看不惯和生气都会伤到自己,污秽是在自己这里。《尚书•太甲》有句话说得非常好:“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上也有一句诗,叫做“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意思是说,坏人遭了报应,这罪孽不是上天给的,是自己招惹来的。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口伤人六月寒。”软言慰喻,关键时刻,一句温暖的话,能救人一命。恶语伤人,一句不好的话,能置人死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有时却会变成破坏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杀手。因此,对所有的人,都不要恶口。《弟子规》上的话:“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骂人,说人坏话,怨恨人,生起来的是嗔恨心,嗔恨心伤人更伤己,因此须十分注意。应当改变观念,多看别人好,少见他人非,多说柔软语,多说赞美语,不要轻易伤人。不要把对方的错,成为自己犯错的理由。齐白石说过:“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这才是做人的境界。

第四,不说抱怨的话。抱怨似乎是平时我们说得最多的话,特别是居家过日子、日常生活,难免有矛盾有是非。正确的办法是包容、理解、忍让。

这个世界是很奇怪的,也很奇妙的,你怨对方,对方总让你怨。对方就是你需要的那个人。当你不怨了,对方也就不让你怨了。对方其实是你制造出来的。你指责他错,他指责你错;你低头认错,对方也会说我也不对。总感觉对的人,恰是错了,别人都不愿意亲近他;总愿意认错的人,恰是对了,大家都喜欢他。

第五,花言巧语不要讲。说话有很多讲究,现在说的情商高,其实就是会说话。但我们说的会说话,不仅仅情商,还须有智慧。仅仅让人爱听还不行,阿谀奉承也能让人爱听,为了讨好人,甜言蜜语也能让人爱听,但那不是真实语,是投其所好,是趋炎附势,是虚假不实。那并不是好话,那应该归为绮语之类,花言巧语,其心虚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好的言语是智慧的流露,是契理契机的,是让人生欢喜的,是自利利他的。

有智慧的人总说称心悦意的话,能愉悦人,能启悟人,能鼓舞人,能让人生勇猛心。“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坐春风”等等的,就是说的这种人说话。我们的师父净慧长老,既会当头棒喝,也会说柔软语,他总是为人好,他知道怎么样才好,他最知道分寸,最能启悟人,提携人。不仅在修行上他是我们的榜样,在说话上他也是我们的榜样。

会说话是智慧,不说话或少说话也是智慧。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话不说。不知道什么是该说或不该说的时候,那就不说。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易经》上说:“吉人之辞寡。”少说话是吉祥的。时机不对,不说;场合不对,不说;不是该说的那个人,不说;话不到位,不说;没有想好,不说;说了没用,不说;不说比说好,不说。

净慧老和尚每每谆谆教诲:少说话,多做事。多言为处世第一病,所谓言多必失。当说的话就说,不当说的话就不说。话说多了,有时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的人,人缘很好,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生欢喜心;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想避开他,说话都不想让他听到,恐怕经他传播后成为是非。少说话,多做事,没毛病。台湾圣严法师教诫他的弟子,要“多听、多看、少说话,快手、快脚、慢用钱”。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要在说话上掌握好分寸,该说的话也要三思而言,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要说。古人云:“调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在处事待人中广结善缘,留有余地。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