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在所有的中国长篇小说里,除了《红楼梦》以外,我最喜欢的就是《儒林外史》。平常翻看杂书的时候,遇到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材料,就随时写下来。现在把笔记拿出来一看,居然已经写了很多。其中有许多条别的学者也注意过(参阅鲁迅《小说旧闻钞》、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蒋瑞藻《小说考证》)。但还有几条是以前任何学者没有注意到的,而这几条据我看对《儒林外史》取材来源的问题又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所以我就在下面抄下来谈一谈。

尤侗《艮斋杂记》说:

箨庵官知府时,终日以围棋度曲自娱。长官讽言曰:“闻君署中终日只闻棋声,笛声,曲声,是否?”袁曰:“然。闻明公署中终日亦有三声。”长官问何声。袁曰:“是算盘声,天秤声,板子声耳。”长官大恚,遂劾之落职。

褚人获《坚瓠集》十集卷一也记载了同一个故事:

又闻先生(袁箨庵)在武昌时,某巡道谓曰:“闻贵府衙中有二声,棋子声,唱曲声。”先生对曰:“老大人也有二声:天秤声,竹爿声。”某默然。未几先生遂挂弹章。

这两条笔记都记的是袁箨庵一个人的事,大概是根据的事实。《儒林外史》第八回也有一个相同的故事:

前任泉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府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哪三样?”蘧公子道:“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却也有趣的紧。”蘧公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哪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这里有两个可能:蘧太守或者就是影射的袁箨庵,或者影射的另外一个人,而吴敬梓却把袁箨庵的故事借来用到他身上。

《随园诗话》卷四说:

古闺秀能诗者多,何至今而杳然?余宰江宁时,有松江女张氏二人,寓居尼庵,自言文敏公族也。姐名宛玉,嫁淮北程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由阳令行文关提。余点解时,宛玉堂上献诗云:“玉湖深处素馨花,误入淮西估客家,得遇江州白司马,敢将幽怨诉琵琶。”余疑倩人作,女请面试。予指庭前枯树为题。女曰:“明府既许婢子吟诗,诗人无跪礼。请假纸笔立吟可乎?”余许之。乃倚几疾书曰:“独立空庭久,朝朝向太阳。何人能手植,移作后庭芳?”未几山阳冯令来,予问张氏女作何办?曰:“此事不应断离;然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逃之罪,且放归矣。”问何以知其才。曰:“渠献诗云:‘泣诉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蜀鸟,衔结到君旁。’”冯故四川人也。

这不完完全全就是《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一回写的女诗人沈琼枝吗?

《酉阳杂俎》卷一说:

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  子于坐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上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他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陈木南又要输了。聘娘手里抱了乌云盖雪的猫。望上一扑,那棋就乱了。这同杨贵妃的故事完全一样。我不相信,这是偶合。我觉得这是吴敬梓有意的借用。

以上一共举了三个例子。仅就这三个例子说,我觉得我们就应该把自来对《儒林外史》取材来源的看法修正一下了。一般人都以为《儒林外史》里的人物大都是实有其人,上元金和的《跋》就开了一个名单。以后别人也作过同样的推测。我不否认,书中人物有很多是影射的真人;但倘若说,人既然是真的,事情也就应该是真的,这就有了问题。张铁臂的故事完全钞自《桂苑丛谈》,这别的学者也已经指出来过。我们在上面第三个例子里又指出来聘娘的故事抄袭的杨贵妃故事。这只是两个例子,实际上《儒林外史》借用以前笔记或小说的地方绝不会就只是这两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吴敬梓并不真是想替这些儒林里的人物立传,他是在作小说,同别的小说家一样。在以前的小说或笔记里,只要看到有用的材料,他就搜集起来,写到他自己的书里。倘若读者真正相信这书里所写的都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听了金和的话到雍乾间诸家文集里去搜寻,那就会徒劳无功了。

---1948年1月23日北大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吴法宪回忆录
吴法宪回忆录
吴法宪
立即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立即阅读
褐衣男子
褐衣男子
立即阅读
古今博览
古今博览
立即阅读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立即阅读
红与黑
红与黑
司汤达
立即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英)
肖申克的救赎(英)
斯蒂芬·金
立即阅读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