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悲喜人生之爱情篇
政治史上的李煜,诗词史上的李煜,爱情史上的李煜,后世的人们最熟悉的无疑是后两者。李煜的诗词与他的爱情同样风流千古。
说到李煜的爱情,人们甚至会下意识地说出两个名字:周娥皇、周女英,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周后、小周后。
其实大周后的真名确实叫娥皇,但小周后名字不详,之所以叫周女英,是后人根据舜帝有两女,一娥皇一女英,给小周后强加上的。二周的父亲是南唐开国元勋周宗,又是南唐先主李昇的患难之交,李昇篡吴建唐,就与周宗的鼓动有很大关系。因为周家与李家这层特殊的关系,李煜和周娥皇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很自然地就对彼此有了好感。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十九岁的周娥皇嫁给了十八岁的六皇子李从嘉,一段轰轰烈烈的惊世爱情就此拉开大幕。
周家是南唐顶级权贵,为了家族地位,家里的女孩子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艺术训练,将来要与权贵甚至是帝王结亲,形成稳固的政治联盟。周娥皇从小就“通书史,善歌舞”,加上貌美如花,舞起来仿佛神仙中人。除了跳舞,周娥皇还特别擅长弹琵琶,李璟曾经过寿,周娥皇就给未来的公公弹起了琵琶。李璟大赞其妙,把一把绝世罕见的东汉蔡邕传下来的烧槽琵琶赐给了周娥皇。而这把烧槽琵琶,实际上是李璟代儿子从嘉送给周娥皇的定情之物。周娥皇不擅长诗词创作,这一点不如李清照,但周娥皇在艺术上很全面则是李清照所不及的。至于下棋这些小戏,周娥皇更是“靡不妙绝”。
周娥皇在舞蹈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她修改并整理中国舞蹈史上不朽丰碑大唐《霓裳羽衣曲》的谱子。大唐《霓裳羽衣曲》在安史之乱后散佚不传,到李煜时已有二百多年。李煜本来是让乐工曹生整理此曲的,然后由周娥皇抚琵琶弹唱,但娥皇对曹生的修改不太满意,干脆自己动手。“变易讹谬,繁手新音”,最终让经过曹生修改的《霓裳羽衣曲》“清越可听”。在周娥皇经手修改的过程中,对琵琶极为精通的李煜也参与其中,与心爱的皇后一起“去彼淫繁,定其缺坠”,鸳鸯交颈,四目含情,实在羡煞后人。
等曲子改定后,就成了南唐政府官方的舞曲,达官显贵们也在家中演奏《霓裳羽衣曲》,灯红酒绿间,欢笑不绝,歌舞曼妙,琵琶声声,这是南唐在艺术上留给后人的传世遗响。
李煜曾经兴致所至,填写了一首著名的词,就是《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词如下: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在李煜的词作中,这首不如《虞美人》《浪淘沙》《破阵子》《相见欢》更有名,而这首《玉楼春》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却被近代著名词评家俞陛云称为“此(词)在南唐全盛时所作”,虽然此时的南唐早只剩下残山剩水,但在李煜的世界里,他拥有臣民的拥戴、爱妻的陪伴,还奢求什么呢。正如明朝大诗人杨慎评此词:“何等富丽奢纵,观此哪得不失江山。”
李煜与周娥皇之间的爱情是真挚而浓烈的,而周娥皇也非常珍惜她与李煜的这段人间美妙爱情。夫妻结合以来,玉人一般的周娥皇给同样碧玉可爱的李煜生过两个儿子:李仲寓、李仲宣。李仲寓活了三十七岁,入宋后曾经任过郢州刺史,为政宽简,“吏民安之”。而幼子李仲宣却在四岁的时候,因为一只猫碰碎了佛像前的琉璃灯,受惊而死。
最疼爱的幼子突然夭折,作为母亲的周娥皇悲痛可想而知,因为思念儿子,当时身患重病的周娥皇“悲哀更遽”,几天后便香消玉殒了,年仅二十九岁。
周娥皇的死是受了儿子夭折的刺激,但周娥皇的病是怎么得的?很简单——被丈夫李煜气出来的,因为周娥皇发现在自己病重期间,李煜却和一个人暗中往来密切。这个人,周娥皇再熟悉不过了,就是她的小妹周女英(为行文方便,以下皆称小周后为周女英)。
周女英想见姐夫非常容易,可以打着进宫探望姐姐的旗号公开进宫,而不会有人对此产生什么联想。因为当时的周女英只有十五岁,还是个半大孩子。李煜是深爱着周娥皇,但他毕竟是一国主宰,古代帝王三妻四妾寻常可见,李煜也不是什么圣人,一生只与周娥皇一个女人鱼水相戏。李煜应该是很早就看上了周女英,但当时周娥皇身体康泰,一直没有机会下手。而周娥皇病重后卧床不起,李煜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花前月下拥抱着美丽可爱的小姨子,承诺一定会给她一个甜蜜的未来……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李煜和周女英的事情到底还是让周娥皇知道了。周娥皇问小妹什么时候进宫的,结果周女英没有心机,一顺嘴就说我来宫里好几天了,一直没出去。宫里只有李煜一个男人,而小妹却在宫里鬼混,傻子都知道他们之间是怎么回事。《续资治通鉴·开宝元年条》明确记载“(周女英)以姻戚往来,先得幸于唐主(李煜)”,可见二人私通久矣。
周娥皇曾经质问过李煜,李煜终究还是爱周娥皇的,推脱说让小妹进宫是教她填词的,绝对没有别的意思。但对李煜知根知底的周娥皇已经懒得再和丈夫理论了,只能生着闷气,身体每况愈下。而小儿子李仲宣的夭折,则直接加剧了周娥皇的病情。周娥皇含泪怀抱公公李璟赐给她的那把烧槽琵琶,口含温玉,抱恨终天。
李煜虽然贪恋小姨子的美色,但他对发妻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周娥皇的死对李煜的刺激非常大,李煜坐在发妻的灵前号啕痛哭,形容憔悴,目光呆滞,甚至还精神错乱地自称鳏夫。为了表达对亡妻的哀思与自责,李煜穷通天之才,写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其中有一诗写得非常感人,云:“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娥眉。”李煜以词名垂青史,但李煜的诗同样是大家手笔,深得中唐元稹、白居易之妙手。
李煜确实“芙蓉城上哭娥眉”,但女英还在,足以填补娥皇离去后的空缺。李煜的爱,必须要分一半给他心爱的女英。不过因为李煜不想背上过早续弦的骂名,周娥皇死于965年,而三年后,宋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李煜才给周女英补办了“婚礼”,正式册封周女英为国后。
册封国后的仪式极为隆重。由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和礼部官员共同参考古今婚仪,制定了一套繁杂的仪式。
虽然周女英同样色艺双绝,但在性格上远不如姐姐贤惠端庄,倒有几分妖冶之气。周娥皇与李煜看上去就是一对名正言顺的夫妻,而周女英与李煜看上去更像是一对露水情人……
南唐大臣普遍不喜欢周女英的妖冶做派,以韩熙载为首“赋诗以讽”。大臣们公然干预国主的婚事,李煜当然不高兴,但他天性仁厚,也当成耳旁风。你们骂你们的,我过我的甜蜜日子。
其实李煜的甜蜜日子,就是和周女英花前月下、沉醉歌舞。李煜最喜欢的是和周女英坐在一个花间小亭子里饮酒调情取乐。这个小亭子非常小,仅仅能容纳两个人,但却是用重金打造的,“雕镂华丽”,这就是李煜的二人世界。监察御史张宪上疏指责李煜不理国务,每天只是诗海中畅游,而且“宫苑多方奇巧”,浪费有限的国库资金,暗中直指周女英是红颜祸水。李煜赏了张宪三十段锦帛,但照样我行我素。
李煜深爱周娥皇,但同时和周小妹暗中勾结。同理,李煜和周女英沉醉在爱河中,也没忘记还有其他女人需要他的雨露布施。
除了大小周后,李煜还有很多宠爱的女人,比如黄保仪。黄保仪本是楚人,楚国灭亡后入南唐宫里,成了李煜的保仪。李氏父子俱善书法,李璟学南朝宋的羊欣,李璟学唐朝的柳公权,几乎与真迹无二,而且李氏父子收藏了大家钟繇、王羲之的真迹甚多。
虽然李煜的书法名气不如宋徽宗,但也自成一家。李煜性格文弱,可书法却气势不凡,风骨嶙峋,人称“倔强丈夫”。他的书法名作《春草赋》《八师经》《智藏道师真赞》等二十多件在北宋灭亡之前都是书法极品。
这些无价珍宝是李家的命根子。李煜把这些国宝交给黄保仪掌管,可见李煜对黄保仪的信任与器重。不过因为周家姐妹对李煜看管甚严,李煜很有少机会与黄保仪亲热,“保仪虽见赏识,终不得数御幸也”。
除了黄保仪,李煜最宠爱的女人无疑就是杳娘了。杳娘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她却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饱含封建时代妇女血泪的“三寸金莲”,即缠足裹小脚。
当然,李煜的本意并不是要迫害妇女,而仅仅是为了享乐的需要。因为杳娘舞蹈跳得好,李煜便用纯金打成了一朵六尺高的莲花台,让宫女杳娘用锦帛裹起小脚在金莲花上跷起脚尖起舞,相当于现代的芭蕾舞。芭蕾是西方艺术的精华,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天才的艺术家李煜就发明了中国的芭蕾舞。杳娘舞姿翩翩,仿佛神仙中人,李煜看得如痴如醉……
李煜在金陵城中酒地花天,对于外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煜似乎毫无反应。仿佛自己身处绝世的桃花源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李煜与周女英小亭调情,观杳娘曼妙舞蹈,与黄保仪讨论书法,而他的宗主国帝王赵匡胤则开始了对历史并无太大影响的中原小一统进程。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宋军灭荆南高继冲。
同年三月,宋军灭湖南,擒湖南主周保权。
乾德四年(966年)正月,宋军攻入成都,蜀主孟昶出降。
此时的赵匡胤除了控制柴荣原先的中原地盘,还占领了湖南与四川,赵匡胤的统一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而此时赵匡胤还没有征服的,只剩下南唐李煜、南汉刘、吴越钱椒、泉漳二州的陈洪进,以及最难啃的硬骨头北汉刘承钧。
接下来,赵匡胤就要对李煜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