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十一 李卫当官真实版
雍正皇帝自始至终最信任的大臣,一共有四个人,分别是张廷玉、鄂尔泰、李卫和田文静。提到李卫,人们会想到多年前曾经红极一时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剧中的李卫机智幽默,是四爷的家奴,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是个很招人喜爱的角色。而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却并非如此。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乾隆三年(1738)。李卫当官,并非通过科举的正途,而是家里花了不少钱,给他买了一个监生的资格。也就是说,是靠捐钱捐来的。
由于小时候没怎么读书,所以即使后来官做得挺大,李卫还是会闹出些错别字之类的笑话。
但是,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却非常聪明,他手下的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他听后,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要害,然后通过口述让师爷们修改,大家对此都十分服气。李卫升堂审案的时候,更是才思敏捷,判决如流,丝毫没有文盲的嫌疑。
《小仓山房文集》里的《李敏达公卫传》中说,李卫生来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臂力过人,貌似武夫,这和电视剧《李卫当官》中李卫的形象完全不同。历史上真实的李卫,走在街上很容易辨认,因为他脸大如盆,鼻孔中通,不同凡人。不过,李卫虽然一副武夫的身材,皮肤却很白皙,只有生就是一张麻子脸,委实可惜。
因为体魄强健,李卫自由就喜好习武。他做官后,曾经自建了一个勇建营,在当地募集了一些壮汉,专门练习搏杀之技。李卫每次带领勇建营外出捕捉盗贼时,自己也身披金甲,执铁如意,亲自指挥,过上一把瘾。不过,雍正皇帝对他的武夫形象颇不以为然。有一次,李卫向雍正皇帝请缨,要上西北战场去拼杀。雍正皇帝不屑地说,我知道你不是这块料,别多事了。
《清代名人轶事》里说,雍正皇帝上台后不久,发现各省钱粮亏欠甚多,便下诏清查,各省官员闻讯十分恐慌。李卫当时任浙江总督,立刻召集幕僚们来商议对策,可手下那些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李卫便说,不请钦差大臣来吧,皇上一定不相信我们;可要是钦差大臣来了,而我们这些做督抚的,又无权干涉清查,恐怕亏欠的事情就要败露。不如我主动上奏朝廷,说“浙省钱粮废弛日久,正好趁着钦差大臣清查的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不过,钦差大臣初到地方,一时恐怕不得要领,臣身任地方官,理应协同办理,请皇上裁处。”
随后,李卫谎称自己要过生日,让浙省七十二州县的有关官员都速来祝贺。生日筵席吃到一半的时候,李卫把这些人召到密室,说,朝廷负责清查钱粮的钦差大臣马上就要来了,你们要是有亏欠的话,千万别欺瞒我,我能救你们,你们要不听话,等查出问题被抓被杀的话,到时候可别怪没给你们机会。
众官员一听这话,都害怕,连忙说,愿听大人吩咐。
官员们回去后,不管有无亏欠,都老老实实地造册登记后交给李卫,让李卫心里有数。
再说雍正皇帝接到李卫的奏折后,同意了他的提议,随后便派了户部尚书彭维新前去浙江清查,并批准李卫协助清查工作。彭维新当时已经在江南其他各省清查,彭维新做事认真细致,加上江南各督抚都不敢干扰他的工作,结果查下来的问题很多。很多官员被他抓住了辫子,彭维新还准备上报朝廷,以流放、斩首、监禁、追究财产等手段惩处这些有问题的官员,一时间弄得江南等地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查完其他省后,彭维新又奉命来到浙江。不料,李卫一见面便出雍正皇帝的批示,说,朝廷让我协助清查工作,请大人一起商量怎么办好。彭维新见李卫手里有雍正的批示,气焰一下就小多了。
随后,李卫便为彭维新设宴接风,酒过三巡,李卫叹道,凡是共事,从来就没有不起争执的。我性子急,喜欢和人争辩,屡次被皇上批评。这次和大人共事,我倒是希望不要有争执,但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没有争执呢?
彭维新听后,提出一个建议,说我们分县清查。李卫非常赞同,立即让随从把浙江各州县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捏成团,放在盘子里,李卫和彭维新各拿一半。彭维新没有料到的是,这些纸团其实都让李卫做了手脚,李卫把那些亏欠了钱粮的州县,大部分都拿到了自己手里,那些问题不大的,都分给了彭维新。
因此,彭维新虽然极其认真地清查,最后却一无所获。李卫在清查的时候,则让那些亏欠了钱粮的州县尽快设法弥补,把事情摆平。清查结束后,李卫和彭维新碰头,问道:怎么样,各地可有亏欠的?彭维新说,没有。李卫装出一副很意外,但又很开心的样子说,恭喜恭喜,我这里也没有呢。
于是两人皆大欢喜,一起奏明朝廷说浙江没有亏欠。雍正皇帝接到奏报后大喜,说,别人都讲清查麻烦事多,唯独李卫那里什么事情也没有,看来这小子的确有一手。随后,雍正便加封李卫为太子太保,大加赏赐,浙江的其他各级官员也各升一级。
从此,手下的那些官员也对李卫彻底地服服帖帖了。
李卫这个人脾气倔,但有一次碰到一个比他还倔的手下。这个手下名叫田芳,是李卫的幕僚。
有一天,李卫让田芳给雍正写奏折,请求雍正封他五代。田芳不肯写,说人家请求封典的最多三代,从来就没听说过封五代的,这个折子我不能写。
李卫说,你别管,照写就是。
田芳还是不肯写,惹得李卫大怒,骂道,“你这狗娘养的,我要你写你就写,没有先例,我来创造先例,干你何事?”
田芳挨了骂,也愤怒,说:“我看是大人你自己昏了头,你仗着皇上对你一时的宠爱,把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了。我好心好意地劝导你,你不感谢我,居然还辱骂我。大人为人子孙,封三代还嫌不够;我也为人子孙,一代也未曾封过,你却骂我狗娘养的,这还有天理吗?我就是不服!不服!”
李卫从来就没有碰到手下这么跟他说话的,一时间面子下不来,只好说,就算我错了,你不服,又能怎么样?
田芳说,你是大人,我是小吏,不要大人骂我,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能怎么样!只可惜大人之威,能强加到小人的身上,但小吏之理,还是直于大人!说完,田芳扭头走了。
李卫站在原地,愣愣地半晌没出声。当天晚上,李卫又派人把田芳叫来。田芳下午回去后,想了想,觉得自己当时确实太冲动了,听到李卫叫他,以为要杀他,进去的时候双脚发抖,脸色如土,不想李卫走上前握着他的手,笑道,“你小子有点胆识,做个小吏实在可惜了,不如我借你一千二百两银子,你去买个县丞当当,以后做了官,也要像今天这样,正直当官,好好做事。”
田芳万万没想到,李卫会如此对待自己,于是千恩万谢。后来,田芳做了富平县丞和凤翔县令,为官期间名声非常好。
雍正皇帝曾将自己最宠信的几个大臣——鄂尔泰、李卫、田文镜树立为“模范总督”。但是,这几个人里面,田文镜心眼比较小,他看到李卫受宠,难免有些妒忌,便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李卫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一计不成,便转而去巴结李卫。
这一天,李卫的母亲病逝,田文镜故作高姿态,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并向李卫赠以厚礼。李卫得知后,大骂道:“我老母虽死,但我也不饮小人一勺水也!”
随后,李卫命手下将田文镜的使者挡于大门之外,并将田文镜送来的东西丢进了猪圈,以示不齿与田文镜结交。
李卫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官员,他最独特的地方,还不在于他的个性和为官之道,而在于他并非科举出身。一个非科举出身的人,能够得到重用,主要是还是取决于雍正皇帝的遴选人才的标准。康熙皇帝晚年选官,最重视官员的操守,才干倒是其次,结果弄得各地官员只顾“清廉”的虚名,以至于“遍地清官”,却不做实事。殊不知,世上清官、贪官本就难以分辨,一味地追求清官,反而弄出很多弊政。
雍正皇帝上台后,常跟李卫说,这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对社稷民生毫无裨益。因此,雍正皇帝用人,首先在才干,至于什么资历或者科举出身之类,倒是其次。恰如李卫的谥号“敏达”一样,既反映了李卫的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皇帝的选官标准。正因为如此,李卫才脱颖而出,成为雍正王朝的能臣。
李卫生逢其世,恰逢贵人,真可谓是人生的一大幸运。而在雍正王朝时期,另一位比李卫更有才能的人,却没那么幸运。他的结局,甚至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他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