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二一 和珅倒台始末
从清朝的十二位皇帝来看,嘉庆皇帝是对贪污最恨之入骨的一位皇帝。他曾写下了一首痛骂贪官的诗:
满朝文武着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诗的开头,揭露了满朝文武大官的奢侈腐化。第一联写衣、食;第二联写吃喝,指出贪官们的房子与皇宫没有差别,他们吃喝的是百姓的膏血,笔尖直触实质;第三联也很有深度,“人泪”是指贪官们的行为不但让老百姓痛苦,连老天爷也痛苦。“笑声”句采用了对比手法,点出他们的欢乐是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的沉重叹息。古代,管治黎民的官员称为“牧”。作者将黎民喻为牛羊,将这些官员喻为豺狼,表现了黎民百姓在他们管治下的苦难,很形象。
诗的最后,指出这些官员“负尽皇恩”,这并非虚假之词,嘉庆皇帝的生活相当俭朴,为人比较忠厚,他是真心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一些的。
在中国古代,不少皇帝骂贪官、罚贪官甚至杀贪官,但像嘉庆写诗骂得如此痛快淋漓的却不多见。足见嘉庆皇帝对贪官之痛恨。而乾隆朝最大的贪官便是和珅。
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后,做了三年的太上皇,仍紧紧把持着实权。这时的和珅依然受宠,但毕竟形势发生了变化,和珅为了防止嘉庆皇帝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亲信。
嘉庆皇帝即位时,他的老师朱珪当时任广东巡抚,朱珪向朝廷上了一封表示庆贺的奏章。和珅立即就到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状,不过乾隆未予理睬。嘉庆元年(1796),乾隆准备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和珅又到乾隆面前告状,说嘉庆皇帝笼络人心,把太上皇对朱珪的恩典,算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一次,乾隆生气了,他问军机大臣董诰,应该怎么办?董诰跪下,劝谏乾隆说:“圣主无过言。”乾隆这才作罢。
不久,和珅还是找了个借口,怂恿乾隆将朱珪从两广总督降为安徽巡抚。同时,和珅还将自己的手下吴省兰派遣到嘉庆身边当卧底。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际上是监视嘉庆的言行。
嘉庆二年(1797),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珅只知进,不知退,便成为领班军机大臣。这时的乾隆,已年老体衰,记忆力很差,昨天的事,今天就忘;早上做的事,晚上就不明白了,和珅真正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也就更加为所欲为。
和珅自作聪明,作茧自缚。嘉庆皇帝颙琰当皇子时,被定位储君,和珅密知此事,就在乾隆公布嘉庆为皇太子的前一天,送给嘉庆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对嘉庆继位有拥戴之功。嘉庆笑在脸上,恨在心里,但因和珅是乾隆的宠臣,老奸巨滑;朝廷上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不便动手。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就在当天,嘉庆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和珅昼夜都在大内守灵,不能够出入,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正月初五,在嘉庆皇帝的授意之下,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
正月初八,在公布了乾隆的遗诏之后,嘉庆宣布将和珅革职,交刑部收监,并下令让刘墉、董诰等人负责查抄和珅的家产,会同审讯。
正月十一日,在经过了初步查抄、审讯之后,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通报各省督抚。
关于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状在《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里有所记载:
第一,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颙琰为皇太子时,和珅先期呈给颙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第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第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
第四,娶出宫女做小老婆。
第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中文书报告,延搁不报。
第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第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
第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
第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折驳回,隐匿不报。
第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
第十一,任人唯亲,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俱保举提升。
第十二,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
第十三,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
第十四,其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称之为“和陵”。
第十五,所藏珍珠手串200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第十六,真宝石顶,本不应该和珅戴的,和珅却藏了10余颗,还有整块大宝石,为宫里所没有的,不计其数。
第十七,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第十八,夹墙内藏赤金26000余两,私库赤金6000余两,地窖埋银百余万两。
第十九,当铺钱铺资本10余万,与民争利。
第二十,家人刘全资产亦有20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这20条大罪状中,涉及财产罪的有8条。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在罪状中只字不提“贪”字?查看清代文献,朝廷对贪污行为的公文,记载一直是直言不讳的,如索额图“贪侈倾朝右”等类似记载,历历在目。为什么在嘉庆皇帝的谕旨中对和珅去不肯给一个“贪”字呢?
嘉庆皇帝在谕旨中将“贪”化为“藏”,模糊地说明和珅罪孽深重,格杀合法。照时尚的说法,嘉庆皇帝并未明确和珅的贪污罪,而是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惩办和珅。嘉庆皇帝在谕旨中将“贪”字隐去,实际上是因为涉案金额太大,涉及的相关人员太多,为了保全大局,稳定队伍,这么做是比较理性的。如果要把相关的人员都查办了,不但会人人自危,而且也会造成朝政混乱。
在赐死和珅的谕旨中,嘉庆皇帝不提及“贪”字,还与乾隆有一定的关系。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其心腹和代理人,要问和珅为什么贪,还不是乾隆皇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摆平一个奴才,而让自己的父皇脸上无光,是嘉庆所不愿的。
据说,和珅被抄家后的财产全部合计约值十一亿六百万两。这个数字相当于清朝鼎盛时15年到20 年的财政收入。扳倒和珅,嘉庆可以缓解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然而,历史上却有一种说法,说之所以嘉庆登基后,很快将和珅杀掉,并不仅仅是因为和珅很有钱。真正的原因要从乾隆第六次南巡说起,当时, 乾隆皇帝还没离开京城,和珅就派快马把一封信送给了远在扬州地方官员汪如龙手中,信中还有一张女子的图形,和珅告诉汪如龙,可以按图形的样子为乾隆皇帝找寻美女,办成此事,前途远大。
原来图中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一名贵妃,很受乾隆宠爱,因为她不仅天生丽质,美貌绝伦,而且天生体内有异香,所以人称香妃。香妃原本是回疆进献来的美女,后来回疆大、小的卓部起兵叛乱,乾隆派出大军镇压。乾隆皇帝对叛邦之女容妃也不得不日渐疏远,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南,建造了一座楼,名为宝月楼,并将宝月楼比作月宫,想让这位美女成为嫦娥,永远孤独。但事实是,乾隆皇帝还是非常喜欢这位妃子。和珅感觉到了这一点,才命汪如龙寻遍江南,一定要找出一个形容酷似容妃的女子,以解皇上之忧。
想在江南找一个漂亮女子真是再简单不过了。随着乾隆皇帝南巡驾临扬州,女子献上,这个女子不但给了乾隆温暖,还让他回想起已飘零远逝的青春,感到很久未有的幸福。乾隆对汪如龙大加赞赏,立刻提升了他的官职。为此,汪如龙特地送给和珅20万两白银,乾隆由此也更加信任和珅了。
但这个时候,和珅却想,对待汪如龙这样的人,必须能够以威势强制,否则一定不会去除他的野心。于是,和珅私下召见汪如龙,一见面,和珅就摆出一副严酷的表情,仿佛满怀怒气,令汪如龙心中忐忑不安。忽然,和珅开口说:“恭喜先生,讨得皇上如此欢心!”
汪如龙不知是该回答好,还是不回答好,只是站在那里。突然,和珅又像疯狗一样指着汪如龙的鼻子,怒斥道:“对皇上惑以美色,致使君王不朝,你论罪当斩!”
汪如龙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地,口中慌忙称罪不止,乞求和珅能网开一面。其实,一向在官场行走的汪如龙,此时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虽然给和珅送了银子,但并没有送上恭敬。
果然,和珅对汪如龙这种恭敬的态度很满意,就拍着汪如龙的肩膀,说了一些安慰的话。汪如龙当时就觉得,和珅居然敢以中堂的名义,如此对待地方官员,那么他的眼里是否还有皇上,就真要另说了。
但汪如龙又不敢向乾隆皇帝告状,首先,他自己真没有可以拿出来的理;其次,乾隆皇帝此时已经老糊涂了,又非常信任和珅,自己去告状无疑是去送死。为了向和珅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把家里祖传的一幅名画送给和珅,并在画中夹带了一张银票。
汪如龙的苦心自然没有落空,很快他就升了官。不过,他感谢的并不是乾隆皇帝,而是和珅。
乾隆皇帝驾崩后,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嘉庆皇帝。其实,和珅威胁大臣的这类事情,嘉庆皇帝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是,当有人告诉嘉庆,和珅曾经仿照皇帝房屋的格局,修建自己的房屋包括陵墓时,嘉庆皇帝勃然大怒,在这位新皇帝看来,和珅已经不光是贪恋钱财了,他的权欲之心已到了惊人的地步。
嘉庆四年(1799),嘉庆皇帝在张诚基奏折上批示:“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
其实,嘉庆皇帝对查抄和珅的家产是适可而止的。同年正月,他在直隶布政使吴熊光的奏折上明确批示:“不必过于株连搜求。”甚至后来大臣萨彬图奏称“目前抄出的不足和珅家产十分之一,请求再深挖严追时,遭到了嘉庆的严厉批评。”
使吴熊光的奏折上明确批示:“不必过于株连搜求。”甚至后来大臣萨彬图奏称“目前抄出的不足和珅家产十分之一,请求再深挖严追时,遭到了嘉庆的严厉批评。”
由此可见,嘉庆杀和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和珅权力过大,权欲也过度膨胀,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嘉庆甚至怀疑和珅可能会谋反。
嘉庆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经过廷议,嘉庆皇帝做出对和珅进行凌迟处死的决定,而且立即执行。廷议结束之后,等待和珅的就是凌迟。
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这种刑法主要用于处罚那些十恶中的一些犯罪,如谋反、大逆等。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
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四刀切两腿。
而就在和珅将要遭受凌迟时,他的儿媳向嘉庆皇帝求了情。和珅的儿媳是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喜爱的女儿,也是嘉庆的妹妹,嫁给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和孝公主为和珅求情,希望可以赐和珅自尽。嘉庆皇帝答应了。
还有一种历史观点认为,嘉庆之所以要杀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嘉庆元年(1796),发生白莲教民变,清军连连失利。嘉庆三年,清军抓住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说“官逼民反”。嘉庆意识到,正是因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贪暴,所以屡屡激起民变。嘉庆帝总结说:“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又说:“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所以,嘉庆杀和珅,以谢天下。
不管嘉庆皇帝是因为何种原因,最终赐和珅死罪自尽,他对和珅的功绩和才能还是肯定的。嘉庆十九年(1814),在和珅被杀15年之后,清国史馆将编修的《和珅列传》稿本送呈嘉庆审阅。嘉庆见记载简略,只记录了和珅的一堆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朱批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狂妄专擅、贪婪专权,才不得不加以重罚。
和珅死的时候,五十岁,他死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诗的前两句,是说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后两句,有人解读为:我将大清推向了世界第一大帝国的位置。可是,新皇帝却将我这个太阳给杀掉了。从此以后,大清帝国就会像寺庙里的香烟一样,很快就烧光了。还有人认为,后两句是说,和珅希望自己来世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再也不掺和政事了。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荒诞,说“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为有人说那句诗的意思是,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的时候要转世为生。巧合的是,道光十二年,河南的黄河再度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女孩呱呱坠地,据说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其实,不管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和珅临终前的本意,有一个事实是存在的,那就是嘉庆皇帝从父皇乾隆手里接过大清国时,盛世的局面已然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