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二三 王朝危机

嘉庆皇帝花了9年零3个月的工夫,把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以后,又集中精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渔民起义,以及一些地区的士兵哗变。这时候,嘉庆皇帝以为可以喘口气了,不料又发生了震动皇宫,危及皇帝宝座的天理教起义。

天理教本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因人员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编排,所以又称为八卦教。教徒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等地。在北京掌管坎卦的首领叫林清,是北京大兴人,当过药铺学徒,也在衙门里干过差事。他还到过东北关外,还在大运河上当过纤夫。后来,林清住到北京郊外宋家庄的外甥家里,替外甥照料家务。他在宋家庄由人介绍参加了天理教。因为他见多识广,为人仗义,被推荐当了教首,筹划起义。

林清自称是弥勒佛转世,他口才极好,很会鼓动,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入教。就连皇宫里的太监,也有许多受他影响入了教,并且表示愿意日后起事做内应,帮助起义军攻进皇宫。

为了使天理教的各部人马协同一致,林清几次去河南滑县,同震卦首领李文成、离卦首领冯克善等人建立联系。三人在河南滑县和北京郊区多次聚会,共商起义大事。选举林清为天皇,冯克善为地皇,李文成为人皇,约定在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日午时起义。林清本人率领直隶教众攻打北京皇宫,李文成在豫东起兵,攻打当地官府,冯克善则在露西起兵,攻打当地官府。三地将同时起兵。

战略步骤确定下来后,就开始忙着打造兵器。可是,就在离约定起义的时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私下打造兵器的事却被官府查到了,李文成被捕了。

李文成是首领,却被捕了,起义只能提前开始了。

九月十四日,林清派遣了200余教徒,扮成商贩进入北京城。十五日中午,在几个太监的接应下,分别从东华门及西华门两个方向攻入紫禁城,进行了一番混战后,有四五个教徒进入隆宗门,甚至到达了养心殿。可惜,嘉庆皇帝不在宫中。此时的嘉庆皇帝按照惯例离开了北京城,只带了几个年轻漂亮的新宠,开始了他木兰狩猎的行程。所以,天理教徒没能够顺利完成刺杀皇帝的计划。但是,他们离后妃宫室已经没多远了。很快,消息传到了后宫妃嫔们的耳中,一时间,喊叫声和打杀声混杂成一片。好在皇后钮祜禄氏还算镇定,她派人把正在书房读书的皇子、皇孙们叫了过来,皇次子绵宁最先做出反应,他带着鸟枪守卫在养心殿前,指挥各路官兵与天理教徒作战。

到了傍晚,天理教徒在健锐营、火器营准备精良的官兵的围攻下,终于抵挡不住。攻打东华门的一路教徒撤回了黄村宋家庄,进入皇城的教徒则被全部歼灭。两天后,林清被捕。

天理教攻打皇宫的消息,第二天便传到了嘉庆皇帝的耳朵里。当时,在木兰狩猎的嘉庆,因为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所以只好提前回京。在回京的路上,嘉庆皇帝便接到了直隶总督温承惠的奏报,说天理教徒攻打皇宫。嘉庆皇帝震惊之余,不禁为皇次子绵宁的英勇感到高兴。他马上封绵宁为智亲王,加给岁俸12000两,绵宁用的那支鸟枪,也起名为“威烈”。皇次子绵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嘉庆死后,他继承皇位,改名叫旻宁。

再说嘉庆皇帝,回到北京之后,详细调查天理教教徒攻打皇宫的事件。结果发现,正是自己的近臣太监给林清做内应,实际上,这个事在早些时候已经被知情人告发了,但王公大臣们当皮球一样来回踢,直拖到事发。

皇宫内出了这样的丑事,嘉庆皇帝可以说是颜面尽失,痛心疾首的他只能发诏自责。可是,不管嘉庆皇帝怎么嘉奖儿子,下诏痛责,都无法掩盖官僚的腐败、军纪涣散的实情,更无法掩盖大清王朝的颓丧之势。表面上看,天理教攻打皇宫的事件,是紫禁城的一次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事件其实暴露了大清王朝的危机。

这一危机,还是要说到“腐败”的问题。尽管嘉庆皇帝赐死了和珅,但腐败却没有铲除。在嘉庆皇帝执政期间,曾一再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对“惩贪倡廉”的问题十分重视。纵观嘉庆一朝,被处置的大官很多,而这些人都是因为犯贪污罪被惩处的。比如湖南布政使郑源勒索下属,贪赃枉法,家里所养的歌妓就有300多人,被查抄后,处以斩刑。嘉庆皇帝在上谕汇总告诫其他官员:你们可以养歌妓,但绝对不能用百姓的钱。朕知道天下还有许多个郑源,倘若叫朕知道,必不饶恕。

接着,云南总督,漕运总督又因为贪污被处以“绞监候”。贪污而不知悔改的云南巡抚伊桑阿被处以“绞立决”。另外,武昌府同知常丹葵,既贪婪又残暴,他借口抓捕白莲教徒,对百姓肆意勒索,乃至连累无辜者达数千人之多。

当时的御史谷际岐在给嘉庆皇帝的上疏中,谈到常丹葵时说:“按名取结,纳钱释放,少得供据,立与惨刑,至以铁钉钉人壁上,或铁锤排击多人。情介疑似,则解省城。每船载一二百人,饥寒就毙,浮尸江上。”

嘉庆皇帝趁势抓住此案,严惩常丹葵。他想到“惩一儆众”从而来抑制地方官的贪暴,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嘉庆皇帝反贪的决心和力度。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嘉庆一朝,从开始到终结,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更加严重。用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话来讲就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不可能解决贪污问题,因为这是阶级性决定的。但这种堂堂大言似乎也没有用。嘉庆皇帝之所以惩治不了腐败,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本人,面慈心软,颇有妇人之仁。

回顾清朝历史,康熙皇帝在惩治腐败上,以“柔”为基本方针,在惩治腐败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倡导廉洁。于是康熙一朝有无数个清廉之官。而雍正皇帝在惩治腐败上,是以“严”为基本思想。抓住贪官本人要杀,其他有牵连的也一并要杀。而再看嘉庆皇帝,从他处理天下第一贪官和珅的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很“软”,按照当时积习已久的贪污风气,就应该将与和珅有一点关系的人全部处死,甚至可以株连九族。但嘉庆皇帝只惩处了和珅本人。这如何能起到威慑作用呢?

在后来的几个贪污案件中,一旦涉及的人过多,嘉庆皇帝就于心不忍了。从而只对罪犯本人进行惩处,其他有牵连的人员,或是小罚一下,或是告诫。

原因之二,是当时清朝官员的制度问题。按照清朝官员的制度,差旅、办公费用和幕客、随从的报酬,基本上是官员自己出钱,正常的薪俸、“养廉银”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公务运作和官员家族豪侈的生活。所以,大多数官员只好通过各种名目获得额外的收入,这已经成为整个官僚机器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但是,在当时,“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员们取得额外收入,不会满足于弥补公务支出,对金钱的追求是“多多益善”。当贪赃枉法已经变得不再无耻,反而成为一种规则、制度,甚至是习惯时,皇帝的一首诗,几句骂娘的话,几道圣旨已经毫无用处了。从历史可知,嘉庆皇帝骂贪官的诗,并没有骂出清廉的吏治,也不能阻止天下大乱的发生。

因为贪污横行,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日益繁重。民众无法生存,所以才纷纷起义。所以,天理教起义,攻打皇宫,看似只是紫禁城的一次危机,实际上是整个大清王朝的危机。其实,天理教教徒攻打皇宫之前,嘉庆皇帝就遇到过一次更大的威胁。

嘉庆八年闰月而二月二十日早晨,正当嘉庆皇帝坐轿从西郊回宫,路过神武门,快要进入顺贞门的时候,突然间从西厢房山墙后面冲出一个40多岁,披头散发,手持利刃的汉子,直奔御辇扑来。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守护在神武门内东西两侧的100多名侍卫、护军个个呆若木鸡,竟然无一人阻拦。只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等6人上前阻挡。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嘉庆皇帝慌忙跳下了御辇,惊恐万状地逃入顺贞门。刺客一时来不及追赶,只是左右挥舞着刀,奋力拼杀,企图杀出一条活路,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缚。

经过一番调查审讯得知,这个刺客名叫陈德,四十七岁,镶黄旗人。原本是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松年的契买家奴。后来,陈德到京城投靠了任护军的外甥,被分到内务府服役,所以有机会出入宫中。之后,陈德和妻子又一同去一个叫孟明的官吏家中做厨役。在此期间,陈德的妻子因病去世,岳母瘫痪,还有等待抚养的小儿,生活突变使他难以承受,所以常常借酒浇愁,而酒醉之后便会胡闹一番。

面对陈德这样一个醉鬼,孟家只得解雇了他。没有了经济来源,生路被断绝的陈德,只好先借住在他外甥家,后又寄居在旧友黄五福家中。事发前几天,陈德看见街上铺垫道路,得知嘉庆皇帝的进宫日期,于是打定主意谋刺嘉庆皇帝。

从表面上看,是陈德是饱尝人间辛酸,亲眼看到皇宫贵族的富足、腐朽生活,从而激发了反抗的情绪,但是这番供述漏洞百出,疑点甚多。因为穷困潦倒过不下去,就意图刺杀皇帝,简直是无稽之谈,实在荒诞。更何况皇帝的行踪,属于国家机密,神武门又是皇帝出行的必经之路,戒备极其森严。此处建筑高达31米,常人是不可能靠近的,更别说是进入了。

可是,陈德却能持刀潜入神武门。而且,他行刺的时候,上百名军校和众多随行之人,居然袖手旁观。种种迹象都让人觉得,背后必定有人出谋划策。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刺杀行动。

但是,无论怎么酷刑拷问,刺客陈德都一口咬定是他一人所为,并没有主谋。对陈德的两个儿子以及交往密切的人,进行严加拷问,也没有获取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于是,会审官员拟旨上奏,嘉庆皇帝传谕道:“一味动用酷刑,想要知道幕后主谋,若是他们随便说出一名官员,那么那位官员该怎么处置呢?倒不如不审问了,让这件事成为一个谜团,就此作罢吧!于是,下令将陈德凌迟处死,将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陈禄儿、陈对儿处以绞刑。并以失察的罪名,对护卫守候在神武门和东华门的17名文武官员,分别给以罚俸、发往热河披甲当差的处分。”

一桩震动朝野的重案,就此了结,但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恐怕已经没有人能破解了。

一个平民百姓行刺皇帝,几十人的农民起义军就打进了皇宫,嘉庆皇帝对此,说了一句感慨的话:“此乃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由此可知,当时的阶级矛盾已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嘉庆皇帝在位的25年,正是清王朝从“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过渡阶段。嘉庆皇帝与他前面的几个文治武功的祖宗相比,他在位所发生的事实在是太窝囊了。因此,有人说,嘉庆皇帝是清朝皇帝中最倒霉的一个。

在天理教教徒攻打皇宫的七年后,也就是1820年七月,嘉庆皇帝再次去木兰狩猎,驻于承德避暑山庄。大概是七年前的那件事依旧在他的脑袋里起作用,他开始头痛发热,不久,病情开始严重。嘉庆皇帝连忙宣召大臣赛冲阿、托津等入室,宣布立即传位于皇次子绵宁。同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