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二六 咸丰即位内幕

道光皇帝晚年的时候,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在皇太后死的时候,道光皇帝也已病入膏肓,甚至已经无力主持丧仪,要靠御前的大臣和侍卫大臣搀扶着,才能举行丧仪。

丧仪后的第二天,道光皇帝急召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彰阿、户部尚书赛尚阿等人入见。诸王公大臣进去后,发现道光皇帝快不行了。道光皇帝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吩咐道:“朕积病衰惫,不能再亲政了。国事紧要,今天册立太子,让他打理政务,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说完这句,道光皇帝便让太监召四阿哥奕进来。奕进来以后,道光皇帝让诸王公大臣们先出去,然后把奕叫到身边,说了几句话,声音很轻,秘不可闻。随后,道光皇帝又把诸王公大臣们召入,让奕跪在正中,诸王和御前大臣跪在左边,大学士和诸军机大臣跪在右边,总管内务大臣跪在后边。

紧急着,道光皇帝颤巍巍地拿出一个黄匣子打开,取出一个密封的折子。这个折子用棉纸封住,非常牢固,上面还有三个朱印,印有“御书之宝”的字样。道光皇帝撕开外封后,拿出一道朱谕,念道:“皇四子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特谕。”

随即,道光皇帝便把朱谕交给刚立的皇太子奕,又从御座旁拿出一件龙褂交到奕手中,说:“这是朕的御衣,你现在穿上它,前去料理政事。”

皇太子奕拿着衣服,只知道低声啜泣。

道光皇帝说:“这是喜庆之事,你别哭。”

此时,诸王爷和大臣们赶紧过来帮奕把御衣穿上。奕穿好后,道光皇帝让人把红绒结顶冠和朝珠取来,交给奕说:“这是朕的常御之冠和朝珠,你也戴上吧。”奕拿到后一边哭,一边戴上。

等到奕穿戴整齐了,道光皇帝又说:“皇太子既然已经受命,在宫里就要有个常居之所,现在暂时住在九州清晏吧。既然要理事,也要有个经常办公的地方,现在就在东书房里别置一座,以后就在那里处理公事。”紧接着,道光皇帝又说:“皇太子既居大内,六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都要搬到王府里去住,九阿哥年纪小而且刚出痘,就让他在宫里再住一阵子吧。”

忙完了这事,道光皇帝已是气喘吁吁,最后说:“皇太子,朕的病越来越重,这三日不能看奏章,你带领各军机大臣去东书房处理吧。”

奕和王公大臣都奏道:“若遇军国大事,还请皇上处理。”

道光皇帝说:“朕要静心养病,有大事再来汇报吧。以后皇太子理事,要大公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三无私,以化天下。天子之德,要如水之请,如鉴之明,如衡之平,关键在于无私。你去吧,钦哉!”

而后,奕和王公大臣们便都退下,转到东书房办事。刚到中午,军机述旨还没有下,便又闻道光皇帝宣召。奕带来诸王公大臣急匆匆赶到后,道光皇帝龙御归天。奕伏地哀号,久不能止。诸王公大臣见他这么哭下去不行,便让内务府的人赶紧去准备丧事。紧接着,大臣们又劝告奕,抓紧时间到太和殿行登基礼,是为咸丰皇帝,随后又大赦天下。

这就是咸丰登基的全过程。这篇实录来自清人郭沛霖所作的《日知堂笔记》。郭沛霖是曾国藩的儿女亲家,道光时期在京做官,他的记录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奕能当上皇帝,并不是郭沛霖所记录那么简单。因为奕继承皇位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道光皇帝本来九个儿子,十个女儿。不幸的是,前面三个儿子都早逝了。幸亏在1831年的时候,道光皇帝连得两子,即皇四子奕和皇五子奕;而两年后,也就是1883年皇六子奕䜣又出世了,他的出世让道光皇帝既欢喜又头疼。欢喜的是,三年里得了两个儿子,头疼的是,到底该立谁为皇太子,让谁来继承皇位呢?

晚年的道光皇帝为立太子的事情很犯愁。当时,道光皇帝的六个儿子中,后面的三个年龄太小,基本可以被排除在外,而和皇四子奕同年出生的皇五子奕,相貌粗陋、举止浮躁,道光皇帝一向不喜欢他。后来,道光皇帝干脆将奕过继给了已去世八年且无后的三弟惇亲王绵恺。由此,皇五子奕也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的范围之外。

皇五子奕已经确定不是当皇帝的料。他酒量极大,又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奕请人来家里吃饭,却不许客人夹菜吃,只准饮酒,谁要是受不了,他就给谁吃自己特别准备的韭菜馅包子,这包子极为辛辣,难以下咽,目的就是要捉弄别人,以此为乐。

这样,道光皇帝可选的皇位继承人,就只剩下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䜣了。但是,这两兄弟让道光皇帝十分为难,一时难以取舍。

按照传统,长子如无大过,应该立皇四子奕;可要论及相貌和聪明程度,皇六子奕䜣要远远胜过皇四子奕。奕因为一次骑马摔成骨折,脚有点跛。可在老成稳重方面,奕又胜过奕䜣。这实在让道光皇帝难以抉择。

据《清代外史》记载,相比而言,道光皇帝还是比较喜欢皇六子奕䜣的,甚至,他几次把奕䜣的名字写进了立诸的密匣子中。但是,道光皇帝又考虑到奕是长子,且无大过,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

皇四子奕的师傅杜受田,对道光皇帝的心思非常了解。有一次,道光皇帝带领宗室子弟到南苑打猎。出发前,杜受田悄悄地跟奕说:“阿哥等到了围场,只管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别发一箭一矢,你手下的人也不准捕一猎物。要是皇上问起了,你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害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之长与诸弟竞争。这样说的话,一定能契合皇上心意。”

奕言听计从,到了打猎复命的时候,皇六子奕䜣所献的猎物最多。而奕这边却一只猎物都没有。大家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心里都嘲笑奕无能。道光皇帝也觉得奇怪,就问奕是怎么回事。于是,奕把杜受田交给自己的话说了一遍。道光皇帝听后大喜,说:“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道光皇帝晚年的时候,由于经常生病,身体日渐衰落。有一天,道光皇帝召奕、奕䜣两兄弟来见,颇有考查谁做皇位继承人的意思。奕和奕䜣两兄弟都觉得事情重大,便分别向自己的师傅讨主意。当时,奕䜣的师傅是卓秉恬,此人担任过很多官职,如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宗人府丞、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等,算得上是个有才的人。他告诉奕䜣说,到时候皇上问话,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奕的师傅杜受田,很了解奕,知道奕言谈笨拙,应变能力远不如奕䜣。如果要论口才,奕是肯定会输给奕䜣的。于是,他教导奕说:“要是皇上说自己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问今后国策的话,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就可以了。”

等到奕和奕䜣两兄弟去见道光皇帝,道光皇帝果然问起了自己百年之后,国事该怎么办的问题。奕便上前,抱住道光皇帝的双腿痛哭。道光皇帝大悦,心想奕果然仁孝,可做人君也。

当然,这些外史或野史记载的事情未必真实,但在老成稳重或者说保守呆板方面,皇四子既后来的咸丰皇帝奕确实有几分道光皇帝的风采。道光皇帝一朝,最为保守平庸。道光皇帝最宠信的大臣曹振镛就是明证。有一次,曹振镛的门生问他的做官之道,曹振镛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以这一标准来看,皇六子奕䜣就过于聪明活跃,不够稳重了。

道光皇帝最终选择奕作为皇位继承人,看来并不是偶然的。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假如当时道光皇帝选择皇六子奕䜣做继承人的话,或许晚清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就要改写了。然而,历史又怎能假设呢?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