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往事(3)入学、大炼钢铁
繁体我们村东有个大壕坑,每逢大雨过后,大壕里就集满了水。天热时村里有好多大人小孩会到大壕里去游泳,我也经常去,我们这里把游泳叫做“打澡寖”。大壕东西和南北长宽各有几十米,雨水大时壕里的水有两人多深。游泳的人多时壕里的水还挺混。我搬着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憋住气,一口气在水底下从南头跑到北头,换口气,再从北头在水底下跑到南头,来来回回在水底下跑好几趟。有一次我抱着弟弟去那里玩,弟弟体弱,两岁多了还只会爬不会走。我把弟弟放在壕岸边,跳到水里就玩去了。扎猛子,仰浮,玩的正开心,我们邻居‘马忽弄儿’就跳到水里去叫我:“你兄弟(弟弟)爬到水里淹着了,我看见了把他抱起来放到那儿去了,你快点看看去吧。”我着急忙慌的爬上岸,就看到弟弟一身水。我那时候年龄小,不懂事,没有啥安全意识。
听一位老人讲:大桥沟也叫广利渠,广利渠是万历年间唐县知县杨一桂亲自测量,领导沿渠各村百姓开挖修建的。到了清咸丰十年,把我们村东南广利渠上的木桥改建成石桥,人们叫它南大桥。所以我们村的人们把广利渠路过村南的那段叫大桥沟。同时在南大桥以西七八十米的地方,建了一座两孔的独石板桥,需要截水的时候在桥一侧挡几条木板就可以作为桥闸。桥闸下边被水冲了一个近两米深的大坑,大桥沟里水大时,我们也经常在这个大坑里打澡寖,从独板桥上往下跳。有一次大桥沟上游停了水,沟里水也就变浅了,我拿着一个铁丝筛子,在大坑里捞小鱼儿。我那次捞了半脸盆小鱼儿,回到家父亲把小鱼儿洗了洗,在锅里少放点水 ,再放点盐,烧柴火把小鱼儿在锅里干煸。然后把干煸好的小鱼儿就着煮熟的山药(红薯)当菜吃。在当时的生活条件,这一顿饭也算是改善了一次生活。
那一年,我和一个叫小瘦子的,在大街上车道沟儿里光着屁股打跟头,练背后弯腰,顶头倒立。玩地正起劲,跑过来三个小丫头,边跑边嚷着;“这有两个,这有两个。”说着有两个人一起拽住我的两只手;其中一个长脸高个儿的人说:“快回家去穿衣服,跟着我们上学去,去念书去吧,老师叫我们出来找学生。”另一个圆脸小胖子的人说:“你正好算上一个,你快回去穿上衣裳,我们在这儿等着你”。我还真听话,直接跑回家穿上衣服,跟着他俩就去了学校。
到了学校老师给我安排了坐位,又指着同桌的同学说:“你和他合用一本书”。我同桌的人把书向我这边推了推,与其他同学大声读着:“小学生、小学生、新中国的好儿童。”这是我今生第一次听到的读书声,也是我今生永远也忘不了的一次读书声。那一年我不满九岁。
读二年级,是一位姓魏的女老师教我们。她叫魏淑琴,是长古城村人。该村与学校相距八里,她每天傍晚放学后走着回家,清晨又步行早早到校,从不迟到早退。她留着短发,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眉清目秀,说话总带着微笑,很是和蔼。有位调皮的同学经常叫她姐姐。
有一次魏老师在讲台上叫生字,我一个字都不会写,就在石板上画白点点,老师叫一个字,我就用石笔画一个白点。老师叫完生字说:“把石板举起来,让我看看。”我把石板举的高高的,举着石板、摇着双臂。魏老师好像发现了什么,走到我的桌旁,拿起我的石板看了看,就让我站到讲台上去,面向着同学立正站着听课。我闹了个傻样儿,作了个鬼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魏老师也呡着嘴笑。
等上册书读完了,老师给我发了新书,我就把上册书一撕两截,一手拿一截,立在蹬子上,双手举的高高的,哈哈笑着,双手摇着喊:“小书儿,小人书,看呀小人书,看呀小书儿。”
那一年,我家毛驴不见了,说是入社了。那时公社化了,各村都成立人民公社。土地,牲口,农具等,都归集体。我们家分到了二排,排里还选了正、副排长,每个农民都是公社社员,社员出工记工分,年终按人口、工分结算分粮食。公社领导指导村里大搞平整土地,建方田,挖水渠,成立村打井队。所有土地都必需集体归化,建成方田。村北、村南离村较远点的土地都划给了外村,村北边的划给北都亭,村南边的划给了南都亭。一次建方田归化,本村就划出了百余亩土地。一道道方田都连着一条条水渠,土地都是长方块形的,不管是南北水渠还是东西水渠都是笔直得,浇起地来要比那弯弯曲曲的小水沟方便多了。原来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也变成了东西、南北笔直宽敞的大道,当时也称机耕路。说是为将来农业机械化准备的。
打井队在机耕路内侧,划线定位进行打井,打井队员自己用竹板条制作一个两人多高的大轮子,架在用竹干做的高架子上。在用几块竹板条连接在一起,做成一个长板条,上边连在大轮子上,下边与锥体相连接。两人在大轮子里来回走动,蹬着大轮子滚动着转,用来升降锥体。锥体上方用两米长的两根圆木棍绑一个十字架,当锥体放到井里后,四个人捼住十字架,一齐把锥体举的高高的,一齐喊着打井号子:嗨吆,嗨吆,嗨吆,嗨吆!一齐用力向下蹾,四个人一边用力蹾一边挪动脚步围着井口转,就这样用大竹轮的转动来提锥,係锥。把锥提上来再往长里接竹板条,再往下係锥,井就锥得越来越深。
我们小学生有时也参加力所能及的集体劳动。夏种时帮助栽山药,点黄豆,点玉米种子;到大秋(八九月的秋天)就去摘棉花,在地里跟在刨山药的人的后边拾山药,大人们在地里擦山药片,学生们就帮着摆撒着晒,山药片晒干了,我们就去帮着捡山药干。
那一年,各村开始吃集体食堂,人们叫它大锅饭。硬性规定不准自家做饭,家里的铁锅一律交公,人人都要到食堂去吃饭。村大队把铁锅集中在一起,在村西安装了两个大熔炉,安排专人大搞练铁。学校个子高的的学生也参加进来,他们把铁锅砸烂,装到熔炉里,把火烧的旺旺的,直到熔炉里的铁烧的融化了,再把铁水倒到事先在地上挖好的一个圆坑里,铁水放凉后,就成了一块圆铁锭,这就算大功告成。两座熔炉同时点火,都先后烧了五、六炉才真正炼成了一炉。下乡来的领导还在村西召开了练铁成功大会,对练铁人员进行了表扬。
(待续)
本文初摘录于:2022-11-1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