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什么难读?开篇第一句话劝退无数人,却暗藏古人纪年奥秘

繁体

来源:大河报博览

《资治通鉴》是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写的一篇编年体史书,不少人在读这本书时,被开篇第一句话给难住了。

《资治通鉴》为什么难读?开篇第一句话劝退无数人,却暗藏古人纪年奥秘

《资治通鉴》开头第一句话是“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一句话里有一半的字都是生僻字,读起来也令人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翻译理解。其实这是一种纪年方式,是指开始于“著雍摄提格”这一年,结束在“玄黓困敦”这一年,共35年。

《资治通鉴》为什么难读?开篇第一句话劝退无数人,却暗藏古人纪年奥秘

中国有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名字叫岁星纪年法。古人发现,在同一点观察,木星的运行轨迹周期是12年。于是,古人便将木星运行的轨迹划为12个区域,这12个区域的名字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转到哪个区域,便用这一区域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年。也是因为这种纪年法十分好用,因此人们将木星称为岁星。

但后来人们又发现,这种纪年方式并不准确,离12年还差几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纪年方式,称为太岁,但由于名字过于复杂,因此古人们也淘汰了这种方式,用“十二生肖”来纪年。

《资治通鉴》为什么难读?开篇第一句话劝退无数人,却暗藏古人纪年奥秘

在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已经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了,但为什么他要用古老的纪年法呢?其实是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因为在古代中国天文历法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稍不小心,就会被人拎出来批判,甚至有灭门的危险。于是,司马光就用了这个让人“看不懂”的纪年系统。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