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1931年7月1日,国民党各路“围剿”军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开始向苏区进攻。

此时距红1方面军第2次反“围剿”结束仅仅1个月,全军只有3万人,且主力部队远离根据地中心区域近350公里,处于分散状态,一时尚来不及集中。这就给第3次反“围剿”作战带来了很大困难。

形势越来越紧迫。毛泽东要离开建宁了,他和警卫员带着两个洋铁箱子,找到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毅,郑重交代说:

“这是我们在建宁筹得的20万元款子,是我们的命根子。第3次反‘围剿’之后就要靠这笔款子了。现在要打穿插,没有前方,也没有后方了。这命根子就托你保管。你可以不管别的事,只要管好这件事就行了。”

毛泽东又说:

“我还有一件事要托你,就是我写了一些油单子,这些都是历史,留到将来也有好处,也请你保管着。”

毛泽东所说的油单子就是油印文件。陈毅果然不负毛泽东之托,后来派了两个班的战士,日夜轮流守护着款子和文件。

7月10日,毛泽东率领临时总前委和总部人员离开建宁,向瑞金进发。这一天骄阳如火,暑气蒸人,毛泽东却依然是大步从容地走着,有时还边走边看书,上山也不骑马。南方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就又下起小雨来了。毛泽东看起书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把一切都抛到脑后了,他用右手遮着头,还是边走边看书。一个战士看到他没有戴斗笠,赶紧跑到他身边说:

“报告毛委员,天下雨了,为什么您不戴斗笠?”

毛泽东眼睛不离书,也不看那位战士,说:

“请你到群众家里替我买一个。”

“毛委员,您背上不是有斗笠吗?”

经战士一提醒,他这才抬起头,笑着说:

“哦,我忘了。”

几天后,毛泽东率部到了瑞金的壬田寨。而此时的红1方面军主力各部,也正在向瑞金方向紧急集中。

7月20日,毛泽覃与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喜结连理。

前边已经说过,刘士奇在1930年8月受到李文林的批判和排斥,离开赣西南去了上海。一年来,贺怡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与刘士奇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毛泽覃与贺怡长期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经组织批准,二人结成了革命伴侣。

7月22日前,红1方面军各部绕道瑞金以北的壬田,到达于都以北的银坑、琵琶垄地区,同红3军主力、红35军和李明瑞军长、张云逸政委、龚楚参谋长率领的红7军会合。方面军总部决定:将红7军纳入红3军团建制。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张云逸从少年时开始追随孙中山,先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学习,秘密参加同盟会,后参加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革命军担当炸弹队队长,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后受同盟会南方支部派遣,到海南岛北洋军做反对袁世凯的工作,秘密发展反袁“三合会”成员80多人。他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派遣到广东许崇智部任旅长。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先后两次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作战。大革命失败后,张云逸在广州、香港从事秘密工作。1927年,他与周士第掩护第25师大部分人员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7月,张云逸任广西教导总队副总队长。10月他带领1000余人撤出南宁,掩护党派往广西的代表邓小平到达右江地区,12月与邓小平、雷经天、韦拔群、龚楚领导了百色起义,创立了右江苏区和红7军,张云逸任红7军军长,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委,龚楚任参谋长。后来邓小平在红7军被敌军包围之时借机离开右江根据地,到上海汇报工作。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7军突破重围,在桂黔边界坚持游击战争,配合了红1方面军第2次反“围剿”作战。

且说此时的红1方面军在为时1个月的攻势作战期间,已经占领了闽西、闽西北、赣东、赣南广大地区,发动了群众,扩大和巩固了苏区;筹措了大量的经费和给养;总结了第2次反“围剿”作战经验,并表扬了英雄模范人物,在进行休整、训练的同时,将建宁之战的俘虏兵3000余人经过教育,陆续补充了部队;又分别组建了红1、红3两个军团的山炮连,扩编了无线电队,加强了医疗单位建设,还以赣南苏区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为基础,组建了第4、第5独立师;这就为打破敌人更大规模的“围剿”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根据敌情,决定因势利导,让敌人深入到赣南底部,红1方面军稍做休整后继续向西北方向转移,插回敌人后方,打其虚弱之处。

7月28日,红1方面军到达了苏区后部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地区。主力部队此次大规模的转移,总计行程上千里,完成了回师集中的战略任务。

7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到兴国县城岗乡的白华山上察看地形,尔后进入山顶的白华山书院休息。这里是乡党支部经常开会的地方。毛泽东应书院私塾先生的请求,书写了一副对联:

“主义尊马列;政权归工农。”

就在7月底,狼奔豕突20余日一直找不到红1方面军主力的国民党“围剿”军,终于发现红军主力就集中在兴国地区,并判断红军有西渡赣江之可能,于是就以其主力分路向西南急进,企图压迫红军于赣江东岸而消灭之。

7月31日,红1军方面军总部接到地方党组织报告:各路敌军正向兴国急进,在其右侧后的富田、陂头、新安一带仅有3个团防守,由富田往东的后方联络线上的防守力量也较薄弱。

据此,毛泽东、朱德和方面军总部其他领导人紧急会商,制定了一个“迂回其侧后的计划”,在根据地后部打破敌人的“围剿”:

“决定的第一个方针,是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一点,然后由西而东,向敌之后方联络线上横扫过去,让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之地,定此为作战之第一阶段。及敌回头北向,必甚疲劳,乘隙打其可打者,为第二阶段。此方针之中心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泽东、朱德当即发布了一个部队秘密运动、突然袭击国民党“围剿”军的《夺取富田新安的命令》。命令中说:

“本方面军以绕入敌背揭其后路、使敌动摇震恐、然后消灭其大部队之企图,决先夺取富田、新安。各军各日行军时间规定为下午6时半至上午5时,上午5时10分至下午6时为休息睡眠时间。不得违误。”

7月31日晚,红1方面军各部即向富田方向开进。先头部队到达石陂以北地区,发现敌人第2路进击军陈诚、罗卓英两个主力师已先期到达富田地区。

这样,夺取富田的计划已经难以实现了。毛泽东、朱德马上改变计划,命令师长萧克、政委毛泽覃率领独立师在富田一线牵制陈诚、罗卓英的部队;命令红1方面军主力各部于8月3日“忍耐折回”兴国高兴圩、老营盘一带山林地区,另寻歼敌机会。

在红1方面军主力各部折回到兴国高兴圩、老营盘一带1天之后,各路国民党“围剿”军纷纷向高兴圩地区涌来。此时的红1方面军西有赣江阻隔,南、北、东3面有敌军9个师进逼,只剩下以高兴圩为中心的方圆几十里的狭小的活动地带。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毛泽东仍十分镇静,他时刻注意着敌人的动向,寻求出击方案。

就在此时,毛泽东根据总部电台截获到的何应钦发出的1份密码电报,得知敌第47师上官云相部和第54师郝梦龄部已经脱离富田巩固阵地、正在向南移动的消息。他和朱德商定:采取“中间突破”战法,以红1方面军主力向兴国东部的莲塘突击,穿过占据富田固陂的罗卓英和陈诚两部与高兴圩到莲塘一线的蒋鼎文第9师、韩德勤第52师及其南边的蔡廷锴部之间的20公里间隙,求歼正在莲塘前进中的战斗力较弱的第3路军上官云相和郝梦龄部。

为了隐蔽红1方面军的军事意图,造成敌人的错觉,毛泽东决定:由红35军和红12军第35师伪装成红军主力,向西运动,牵引敌人。

正当毛泽东运筹帷幄准备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时候,他的老同学、好朋友、老战友蔡和森却为共产主义事业壮烈牺牲了。

蔡和森是在1930年6月被“立三路线”撤销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1931年3月,他赴香港指导广东省委工作,6月10日在香港被英帝国主义逮捕入狱,后被国民党引渡到广州。8月4日,年仅36岁的蔡和森被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反动派用长钉残忍地钉在墙上,尔后用棍棒打死,还把他的前胸和肚子切成了碎块。后来,毛泽东得知蔡和森牺牲的消息,非常悲痛,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和森都做到了。”

这正是:最早酝酿建党人,雄才大略志难伸。

不似耶稣胜耶稣,三起三落一英魂。

且说1931年8月5日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1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利用夜幕掩护,从崇贤、兴国两地敌军之间20公里的空隙间,沿着林木繁茂的崇山峻岭地带秘密东进。为了绝对保密,方面军总部命令全体指战员将一切发光、反光的物品都隐蔽好,将一切能发出响声的用具都用布包起来。

8月6日,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莲塘、官田地区,顺利跳出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包围圈。一盘危棋又活了。

8月7日,红3军团警戒部队同进至莲塘附近的上官云相第47师第2旅接触。

红1方面军总部闻报,立即决定,抓住战机,迅速歼灭该敌,尔后向北发展。

8月7日下午,毛泽东在团级以上干部战前动员会上说:

“这次千里回师,走得并不冤枉,为的正是暂时忍耐折回,集中优势兵力,然后再狠狠打出去。我们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把敌人置于死地。这一拳打出去,要叫敌人吃不了兜着走。”

毛泽东和朱德部署了莲塘战斗的具体计划。

当晚,红3军团(包括红7军)和红3、红4、红12军(欠第35师),秘密向敌军接近。

8月8日拂晓前,红4师参谋长彭绍辉正带着团一级干部看地形,正好碰上毛泽东与警卫员、参谋在莲塘山上看罢地形下来。毛泽东大声招呼道:

“你不是彭绍辉同志吗?你赶快叫部队来,迅速占领这个阵地,敌人就在山那边。你赶快叫部队跑步前进!”

8月8日拂晓,红1方面军各部突然发起猛攻,激战至上午9时,将敌第47师第2旅及由良村向西侦察的1个多营敌军全部歼灭,击毙了第2旅旅长谭子钧。上官云相骑着马带着两三个参谋副官仓皇逃回龙岗。47师余部亦快速向龙岗方向撤退。

红1方面军取得了初战胜利。各部不顾疲劳,继续向离莲塘15公里的良村急进,途中同由良村向莲塘增援之敌郝梦龄第54师第160旅遭遇,迅速歼其1个团,击毙敌旅长张銮诏。残敌向良村溃逃,方面军各部衔尾猛追,直逼良村。刚由城岗撤回良村之敌第54师师部和两个旅,喘息未定,又陷入了包围之中。红1方面军各部乘势发起猛攻,一举突入圩内,歼敌一部,击毙敌副师长魏我威、参谋长刘家祺等,余敌逃往龙岗。

莲塘、良村两仗,红1方面军共歼敌两个多旅,俘敌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3100多支,迫击炮14门。

战后,军民高兴地唱起了一首兴国山歌:

毛总政委好主张,红区兴国摆战场。避敌主力打虚弱,调兵遣将蒋贼慌。

莲塘一战获全胜,缴了敌人两师枪。旅长团长都捉到,仓皇逃命官云相。

8月8日晚,毛泽东、朱德等方面军总部领导准备发布9日晨4时攻击龙岗的命令,计划消灭集中于龙岗的敌第3路进击军残部,但又考虑到在龙岗除集中了敌第47师和第54师残部4个团之外,尚驻有敌第5师5个团,共有9个团,一时不易攻击;而且驻守崇贤、方太之蒋鼎文、蔡廷锴部,驻守兴国江背洞之赵观涛部及驻青塘、古龙岗之孙连仲部,均有向红1方面军进击之动向。

正商议间,侦察部队传来消息,驻守君埠、南陵等地的敌第8师毛炳文部因畏惧红军打击而缩回了黄陂,态势显得孤立。总部立即改变原计划,决定先攻歼毛炳文部。具体部署是:以红3军佯攻龙岗,牵制龙岗之敌,以红1方面军主力东进黄陂。

8月11日晨,红1方面军主力进到黄陂附近,总部确定以红4军、红12军由黄陂南侧实施主攻,第3军团迂回到黄陂东面,断敌退路。

这天中午,红4军和红12军主力冒大雨发起攻击,一举突入黄陂,迅速歼敌两个团。红3军团也从东面发起了攻击。

午后3时,敌师长毛炳文率余部分头向洛口、宁都突围。红1方面军各部乘胜追击10多公里,又歼敌一部。

从8月8日至11日,红1方面军接连打了3个胜仗,共毙伤俘敌1万余人,缴枪逾万,从被动中取得了主动。这3次战斗都是在敌军不明红军主力行踪和来不及增援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毛泽东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挥笔题写了含有“黄陂”二字的嵌名联:

黄虎出洞吠白犬;陂水长流锁蛟龙。

战场上的情势可以说是倏忽万变。红1方面军主力在黄陂战斗后迅速转移到君埠以东君岭脑山区,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休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新的危机又出现了。

原来在莲塘、良村两役后,蒋介石、何应钦得知红军主力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他们估计红军可能要北出临川,便于8月9日急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集中视线于黄陂,猛力并进,企图协同由广昌向西的第10师寻歼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

8月12日,国民党各路“围剿”军按照蒋介石、何应钦的命令,采取密集的大包围态势接近了红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

这样,刚刚获得重大胜利的红1方面军又一次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遭遇到了自第1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说来,是最不容易的时节。”

8月13日下午,毛泽东面对这一严重情况,在总部驻地杨斋村胡氏家庙里召开了高级军事干部会议,研究对策。他全面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他认为,各路敌人已同时向红1方面军逼近,为了避免和敌人进行力量悬殊的决战,应该尽快跳出包围圈,向西悄悄前进,回到兴国地区隐蔽集结。

会议一直开到黄昏。毛泽东和临时总前委决定:改变原来由西向东的战略,转为由东向西,以一部诱敌向东,主力从敌人的两路中间八九公里宽的地段隐蔽向西突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兴国附近集中,待机破敌。红1方面军要再一次穿越一个更加狭窄的敌人中间地段,的确是一个更为大胆而惊险的举动。

8月15日上午,担任佯动任务的红12军伪装出主力的样子,在罗炳辉军长带领下,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进,一路上扬旗吹号,铺设路标。另一支担任佯动任务的部队是红36师,在张宗逊率领下向北进攻,在小布及其以北地区游击作战,吸引敌人。张宗逊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和群众的支持,指挥军民破坏道路,封锁消息,布置疑兵,还在夜间派少数部队上山举起火把,佯装大部队移动,迷惑敌人。

是日晚,红1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乘着夜色由宁都永丰交界的尖岭垴山地出发,偃旗息鼓,沿着渺无人烟的山林小路悄悄西进。这一支主力部队硬是从正在东进的国民党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一个不到10公里间隙的大山中偷越过去了。这一夜,连总司令部在内,都找不到宿营的房子。

红1方面军主力又回到了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

而此时的蒋介石还以为红12军是红军的主力部队,他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夺取临川,因此就急忙调第10师赶回临川,加强防守;同时下令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对红12军主力进行追击。

红12军主力同国民党军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紧紧牵住了敌人的鼻子,并利用自己轻装灵便的长处和敌人笨重不灵的弱点,翻山越岭,走崎岖难走的路,进一步疲惫了敌人。就这样,红12军一直把国民党军一部分主力拖了近半个月之久,并以一部分兵力攻占乐安县城,出色地完成了掩护红1方面军主力部队西移和休整的任务。

欲知毛泽东如何打破国民党军第3次“围剿”,请看下一章。

东方翁曰:红1方面军主力从7月28日到达苏区后部兴国西北高兴圩地区,完成千里回师集中的战略任务,到7月31日晚转到富田等地寻歼弱敌不成,8月初又从崇贤、兴国两地敌军之间20公里的空隙间“忍耐折回”到莲塘、官田地区的千里回师,4天接连打了3个胜仗,毙伤俘敌1万余人,缴枪逾万,再到8月15日晚在君埠以东地区从敌军两路中间八九公里宽的地段隐蔽向西突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兴国附近集中,待机破敌,以区区二万之师在数十万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斩敌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如此的大智大勇大动作,在军事史上的确是罕见的,非毛公不能为之也!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