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29

“将来西南有长江,西北有黄河,再加上修铁路,修公路,还有飞机航运,交通成网,非常方便,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就不用骑马了。”

话说早饭后,毛泽东和随行人员在县委负责人的引导下,离开佳县县城,顺着一条独一无二的羊肠小道,七弯八拐,下到了黄河边上。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毛泽东一行站在河堤上,眼见得天际碧空无云,河面上浊浪汹涌,遥远的对岸,隐约可见片片丛林,郁郁群山。毛泽东看一会儿,有些惋惜地说:

“咱们来晚了,早来一个月,可以下水洗澡,该有多好!”

说话间,忽见一条船穿浪而来。船工们包着白羊肚毛巾,赤膊摇桨。他们那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毛泽东用手一指,大声说: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待到来船拢岸,摆渡人一下船,毛泽东就上前搭话,他说:

“快穿上衣服,不要伤风。”

船工们说:

“没关系,习惯了。穿上衣服干活反而不方便。”

毛泽东问道:

“敌人来的时候,你们把船放到哪儿?”

船夫们说:

“早摆过河东岸了。”

毛泽东说:

“他们有枪有炮,不会把船打沉吗?”

船夫们笑着说:

“船一摆过去,就沉下河底,或埋在沙子里,他连影儿也看不到,往哪儿打?”

毛泽东说:

“噢,真有办法。将来我们要过黄河,请你们给摆渡好吗?”

此时,船夫中有人认出了毛泽东,兴奋得叫起来:

“原来你是毛主席!”

其他船夫也慌忙上前和毛泽东握手,他们说:

“毛主席,我们等着你,一定安全地送你过河。”

毛泽东笑着说: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别了船夫们,毛泽东要到附近村子里去看看,县委的负责人要陪同前往。毛泽东说:

“我们只是看看,不要耽误你的工作,请你先回去吧。”

10月20日午时,毛泽东为军委起草给陈赓、谢富治、韩钧的指示电,他写道:

陈谢韩:

17日9时电悉。

一、4、9两纵休整时间可延长至本月底,下月1日开始行动。

一、我陈粟8纵3个旅活动于郑汴线以南、郑许线以东地区,6纵主力两个旅活动于许昌、确山线以东、淮河以北、沙河以南地区。

三、敌5师主力两个旅在漯河对付我8纵,敌10师两个旅及骑1旅在许昌一带对付我6纵,均任守备,不敢进攻。

四、你们休整完毕后行动部署:甲、拟以一个旅破平汉路。因许昌以北敌力较大,应直向许昌、武胜关段及武胜关以南机动破袭,吸引10师向南,然后转破许昌以北。该旅应充分准备破路器材,研究破路方法。该旅一个月至两个月内专任钻隙破路,不作别事,要有机动灵活之干部去领导。乙、一个旅位于新、宜、伊、嵩,剿匪、分财、分田,与卢氏打通并监视洛敌。丙、主力5个旅,第一步分数路同时出动,相机攻占陇海以南、平汉以西、方城、南召、舞阳之线以北诸县,歼灭民团、保甲、土匪及小股敌军,发动群众,分地主粮食、财物。第二步看形势集结兵力,歼击由洛、郑、漯、许可能向我前进之敌,但遇5师主力则避开之,遇3师、10师等部则各个歼灭之。如洛、郑、漯、许之敌取守势,则延长第一步作战方案之时间。以上方案是否适当,望召集前委会研究电告。

五、12旅及17师亦休整至月底为止。下月初除留一部于卢氏及西荆公路以东剿匪、分粮、分财、分田以外,主力下月初西进,分几个步骤攻占陕南七八个县,歼灭民团、保甲、土匪及小股敌军,建立根据地。陕南较贫,但建立根据地有战略意义,要说服指战员具有艰苦奋斗之决心。

军委 20日12时

10月20日晚,毛泽东住在白云山下的南河底村一户农民的家里。房东大娘见是毛泽东来了,忙烧了热炕。

自撤离延安以来,毛泽东一直没有睡过热炕,都是借老乡的门板搭铺。这一次警卫员怕他不习惯,想给他搭个铺,毛泽东说:

“老大娘一片好心,烧了热炕,就这样睡吧。”

10月21日,天气晴好,太阳暖洋洋的。毛泽东吃罢早饭,拿着那根柳木棍就上路了。县长听说毛泽东要参观白云庙,从城里赶了来陪同。大家绕着盘山的松柏林荫道向前攀爬。毛泽东对李银桥说:

“我是去过大庙的。在湖南长沙读书时,我和一个同学徒步走了5个县,做社会调查。我们身上一文没有。有一次到了沩山寺,讨得一顿斋饭。那寺庙好大哟,方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登上白云山顶,他放眼远望,又愉快地说:

“白云山,真是名副其实,可惜今天无云,要是在雨季里,我们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啦。”

庙里的老和尚恭候在庙门外,合掌施礼。毛泽东说:

“老师父,我们来参观参观你们这个大寺庙,好吗?”

老和尚躬身施礼,口中连称:

“欢迎,欢迎。首长请。”

毛泽东说:

“你们过去是称‘施主’么,不要坏了规矩。”

老和尚在前头带路,把毛泽东一行人引进一间大房子。他不知来人是谁,但见县长殷勤的样子,猜想必定是个大官,也就殷勤地掸尘让座。毛泽东说:

“不要费事。”

老和尚端上茶,毛泽东喝了一口,问道:

“你们现在生活怎么样啊?”

老和尚看了县长一眼,说:

“好,好的哩。”

“出家人不打诳语。”毛泽东微笑着,诚恳地说:“你们是超脱的,更要讲实话。每天来烧香拜佛的人多不多?”

老和尚说:

“太平时,来烧香的就多些,最近来的人就比前些时多了。”

“烧一次香你收香客多少?”

“不多,烧一次香收2毛钱。以前信神的人多,出家的人也多,布施的人也多,收入也多,生活很好。如今出家的人少了,布施的人也少了,就是遇到庙会,也收不了几个钱,生活一时有些困难。人民政府叫我们自力更生,种点地,搞些农业生产,开头不习惯,现在手脚灵便了,倒也能劳动。打的粮食够吃,其它穿衣服、治病、修理寺院,一概由政府包下来,再加上收布施香火,生活倒也蛮好的了。”

“这不错呵,这是一大改变呵!”毛泽东说:“你觉得这种安排妥当吗?”

老和尚忙说:

“托毛主席的福,安排得很周到。出家人也得随着社会进步啊。”

毛泽东说:

“讲得好!社会变了,人也要变。过去,和尚一不生产人口,二不生产粮食,现在要变。不生产人口可以,不劳动不行。劳动才是生活出路。新社会里,一切要靠自己劳动。参加劳动后,身体也好了。这是个好办法。今天在你这里‘取经’了。

老和尚说:

“不敢不敢。现在新社会,没有出家的人,我们这些人都老了。”

毛泽东对县长说:

“这可是个问题,他们年岁老大了,如果不收些年轻的徒弟,再过上几十年,这个地方就没人管了,这可不好。他们还是要收些徒弟,要往下传。边区政府是保护宗教自由的嘛,你们开会时也提一提,只要有人愿意出家,我看还是要收些新徒弟。”

老和尚听毛泽东这么说,立刻高兴起来,说:

“我也是这么想,如果不收徒弟,将来就没有人上白云庙来了。”

毛泽东说要参观一下寺庙,老和尚就前头带路,一路看下去。寺庙很大,佛殿甚多。毛泽东对匾牌古迹看得很仔细,有的还一字一字地读,他说:

“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不要把它毁坏了。”

老和尚高兴得连声说:

“施主说得对,施主说得对。”

毛泽东又指示县长:

“县里要拨点经费,把庙修一修。”

县长说:

“我回去马上办。”

毛泽东要走了,老和尚说:

“明天是九月九重阳节,这里有庙会,还有大戏,施主也来看看吧,热闹着哩。”

毛泽东说:

“谢谢啦,我们要来看戏的。”

10月22日一大早,毛泽东起来散步,看到老乡们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往山上走去,就笑着问:

“你们到哪里去啊?”

老乡们都说到白云山赶庙会去。他转身对阎长林说:

“走,咱们也去赶这个有趣的庙会。”

阎长林说:

“今天是第一天,人可能太多,是不是明天再去?这庙会还有好几天哩。”

毛泽东说:

“你们又怕不安全吧?赶庙会就是赶热闹,人少了还有什么意思?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不懂文化不解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老百姓利用庙会去行善、做买卖、看戏,咱们不是去行善,也不买东西,就是去看热闹。我们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这一带的民情和习俗,这对我们接近群众有很大好处。”

阎长林还是不敢答应。正好汪东兴来了,毛泽东说:

“汪东兴,我想到白云山赶庙会,你敢不敢让去?”

汪东兴知道毛泽东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就说:

“主席想去就去吧,反正现在老乡们都知道了,敌人也没有办法。”

毛泽东说:

“没有关系,如果有特务混进来,老乡们会把他们捉起来的。”

一吃罢早饭,他就对卫士们说:

“走吧,今天只留两个人看门,大家都去!”

这一天,庙会上人特别多,大殿内外香烟缭绕,路边还摆了许多吃食担子。在寺院的最高一层,搭了戏楼,远远就听见锣鼓敲得震天响,毛泽东和卫士们寻声到了戏楼前。县长摆了一把椅子,请毛泽东坐。毛泽东摆摆手说:

“怎么,人家都站着,让我一个人坐着,这不太孤立了吗?”

他不但不坐,还一个劲儿地往人堆里挤,站在他身边的一个老乡认出他了,消息一传开,人们挤得更厉害了,都想看看毛泽东,连台上的演员也停了演出,挤出来看毛泽东。毛泽东招呼着老乡们说:

“看戏吧,老乡们,不要挤,咱们都是来看戏的。”

他又招呼着台子上的演员们:

“你们快演吧,我是来看你们演出的,大家是来看戏的,不是来看我的。”

好一阵子,人们才平静下来,演出继续进行。有人想给毛泽东让出空地方,毛泽东说:

“没关系,咱们一起看。”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