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5

“殷鉴不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要记取项羽的教训,切不可骄傲自满,对敌人更不要心慈手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现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蒋介石到了台湾,还想要反攻大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将革命进行到底。”

话说1949年10月30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对于他派遣医生、防疫人员,携带大量药品赶赴中国疫区的慷慨援助,表示“甚为感谢”。

10月30日,毛泽东批转了薄一波呈送的《关于华北各城市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形和经验的报告》。他在报告上批道:

各中央局,分局,前委负责同志们:

现将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同志1949年10月29日给我的一个报告转发给你们。这个报告总结了华北各城市所开各界代表会议的主要经验,写得清楚明确,可为一切各界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所取法。因此,请你们认真研究一下,并且印发给全党干部研究(中央已印2000余份,发给中央直属各部、委、社、院校的同志们);同时请你们用电报发给你们所属各市委省委区党委并转发到地委县委及一切中小城市的党委,引起全党干部的注意。同时,希望你们注意总结你们自己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报告中央,是为至盼。

毛泽东 1949年10月30日

10月30日(重阳节)晚,大概在7点左右,值班卫士通知王鹤滨去陪毛泽东进餐。王鹤滨来到毛泽东的住所,见毛泽东正在洗漱。餐桌的中央放着一个火锅,木炭已经把火锅里的水煮沸了,放在火锅周围的蔬菜中,最惹眼的是一碟子洁白如雪的长长的菊花瓣。王鹤滨感到很新奇,心想:

“菊花瓣也能吃吗?”

毛泽东从起居室走了出来,用手示意王鹤滨坐下。他见王鹤滨不住地用目光好奇地瞟着那碟菊花,就说:

“王医生,吃吃看,咱们不赏菊花了,来吃它吧。”

王鹤滨用筷子夹起一些菊花瓣,在翻滚的火锅里一蘸立刻就软了,吃在口中嫩而可口,清香中稍带一点甜中有苦的菊香药味。

“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

毛泽东说罢,也夹了一筷子向火锅伸去,煮了一下,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味着,说:

“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那个时代吃菊花,大概寓意着高洁、清贫之举。我们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这菊花瓣是工人同志从栽培的菊花上特意采下来的,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

毛泽东说着,又夹起一些花瓣伸向火锅的沸汤中。

10月31日,毛泽东关于兵力部署的几点意见致电林彪等,他写道:

林彪同志,并告子恢,剑英,陈赓及刘邓:

关于兵力部署的几点意见:

一、我们已占领广州及广东的大部,广州、香港、澳门之间的海上残敌尚未肃清,陈赓兵团即将入桂作战,内外敌人可能窥伺广州。白崇禧匪部如被程子华、陈赓切断逃往云南、安南的道路,有东窜入粤可能。因此在广西问题彻底解决以前,邓华兵团(两个军)必须全力镇守广州(主力)、韶州(一部)之线,不要进攻雷州半岛,更不要攻海南岛。华南分局决定邓华兵团迅速离开广州南进的计划是不妥当的。必须等候广西问题解决以后,从广西调出4野一个至两个军到广州、韶州线,邓华兵团方能南进。

二、全国国防重点是以天津、上海、广州3点为中心的3个区域。2野入云、贵、川、康后,3野只能防守华东,置重点于沪、杭、宁区域,以有力一部准备取台湾,没有余力兼顾华北。现在华北只有杨成武3个军及其他6个二等师位于京、津、山海关一线,一旦有事,颇感兵力不足。除令1野以杨得志兵团(3个军10万人)位于宝鸡、天水、平凉区域,有事可随时调动外,4野在广西问题解决后,拟以5个军位于两广,担任广州为中心之两广国防;以3个军位于河南,准备随时增援华北;其余各军,位于湘鄂赣3省并以主力位于铁道线上,可以向南北机动。在目前3个月至5个月内,4野除完成各省剿匪任务外,如能做到,甲、解决广西问题,乙、修通粤汉湘桂两路(这是极重要的),丙、利用铁路运输完成上述国防部署,就是完美无缺的。请你们十分注意粤汉湘桂两路的修复和守备。

三、陈赓、程子华须同时向柳州、南宁动作,方能完成围歼白匪任务。现敌鲁道源兵团似正准备由桂林以南转入柳州地区,估计是准备去云南的。而我陈赓部刚才解决粤敌,须休息若干天方能行动。程陈两部何时可以开始入桂作战,望告。

四、据有经验者称:由百色入云南的道路上瘴气(恶性疟疾)为害,不利行军。因此,陈赓部在解决广西问题后应准备循柳州、贵阳道路入滇,不一定走百色。

五、你们意见如何望告。

毛泽东 10月31日

1949年11月2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重申关于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的指示电,他写道:

“关于新华社9月16日《六评白皮书》社论中所称对待旧人员的原则和办法,中央曾向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有了指示,全国各地党的组织、人民解放军及人民政府必须一律遵照执行,必须避免过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处粗鲁的、不负责任的遣散大批旧人员(北京万余人,沪宁2万余人)的错误,不要重犯。”

11月初,周恩来和几位外交部副部长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报请毛泽东批准,外交部工作人员选调工作基本完成。

这些工作人员可谓人才济济,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原中央外事组主要人员。二是从全国各大军区、各大行政区调来的领导干部,其中有:第7兵团兼浙江省军区副政委姬鹏飞,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中央军委政治部第1室主任黄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谭希林,南京警备司令袁仲贤,淞沪警备司令部副政委韩念龙,南宁警备司令彭明治,第5兵团政治部主任王幼军,济南市市长姚仲明,军委机要通讯干部学校校长曹祥仁,中南军大副校长倪志亮,中共内蒙古分局宣传部长吉雅泰,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冯铉。中组部还从全国60多个军中各抽调了1名师级和2名团级干部,共计180多人,限期到北京报到。他们中有符浩、韩叙、余湛、朱启桢、李清泉、宋之光、康矛召、凌青等。三是从各文科大学选出来的毕业生。四是起义的旧中国外交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国际知识和外交经验,在外交部担任专家或顾问,其中有何思敬、周鲠生、钱端升、梅汝璈。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到京,分别住在新华饭店、解放饭店、方家胡同5号等处。他们先到中组部报到,由中组部把他们介绍到外交部,外交部人事处又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最后经周恩来报请毛泽东批准任用。

11月3日,新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外交使节王稼祥向苏联领导人递交了国书。

11月3日下午1时,周恩来与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召集王炳南、董越千、柯柏年、乔冠华等人开会,研究外交部的机构设置问题。这是外交部组建后的第一次会议。

会议决定外交部下设苏东司、亚洲司、欧非司、美澳司、国际司、情报司及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司下直接设科。外交部办公厅下设秘书处、交际处、机要处、人事处、总务处。

会议还决定11月8日正式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

11月3日晚8时,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7兵团21军61师师长胡炜开始指挥部队从桃花岛出发,攻击登步岛。

登步岛是舟山本岛东南的一座小岛,面积仅14平方公里,它南邻桃花岛,北望全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现为舟山市普陀区),61师如果乘胜攻占登步岛,进攻矛头即可直指舟山本岛。由于战前缺乏有效侦察手段,对敌情判断失误,以为敌人只有4个营,所以61师首批登陆部队只有7个连队。登陆部队趁夜色顺利占领了流水岩、炮台山等制高点,但未能在天亮前按预定计划占领鸡冠礁码头。守军利用码头于4日凌晨6时30分增援了1个团。4日晚9时,61师除181团外,胡炜师长亲率11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登陆登步岛,兵力达到两个团。与此同时,守军的又一批援军也抵达登步岛,其守岛兵力达到了6个团,其224团、201团、200团、199团和一个警卫营先后在飞机轰炸、舰艇运输增援下进行反扑。5日傍晚,胡炜果断决定主动撤出登步岛战斗,并于午夜时分成功撤回桃花岛。

登步岛战斗共毙伤俘守军3394人;解放军死380人,伤953人,无一人被俘虏。

11月间,江青带着李讷从莫斯科回到了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她在苏联治疗休养了6个月,还在苏联带李讷去割了扁桃腺。

那天,江青一进家门,看到毛娇娇,就一把搂着娇娇,抱住她,在她的脸上亲吻了一下。娇娇小时候跟着江青生活过,因为那时候她太小,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这是她长大后第一次见到江青。江青满脸笑意,那股热情劲显得比多年未见的亲生母亲还要亲。江青又叫过来李讷,对她说:

“快叫姐姐!”

两个小姐妹免不了也亲热了一会儿。12岁的娇娇和9岁的妹妹李讷,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有时,小孩子之间也免不了发生一些小摩擦。每当姐俩产生纠纷时,毛泽东从不问她俩谁对谁错,谁是谁非,也从不会各打50大板,他总是说:

“当姐姐的要照顾小妹妹哟。”

“妹妹要听姐姐的话,要互相帮助哟。”

“你们要友好……”

“手心手背都是我手上的肉。你俩都是我的好孩子,你们要相亲相爱哟。”

毛泽东说着,还把大手在女儿们面前翻过来背过去。小姐妹俩在爸爸的开导下,自然就会和好如初了。

后来,江青经常在人前夸娇娇好,说娇娇懂事,说她爱娇娇,说娇娇和她好得跟亲生母女一样。江青还夸娇娇是个绘画天才,又夸娇娇四肢灵活,双腿又细又长,将来会在体育方面出成果。

有一天,毛泽东把娇娇叫到跟前,说:

“娇娃,你怎么不肯叫她妈妈?她很难过呢。”

娇娇低着头,不说话。毛泽东又说:

“她会对你好的。”

娇娇不抬头,还是不说话。

“你就叫她一声妈妈,这对你不会有损害嘛,怕么子哟!”

毛泽东有点急了。娇娇想起妈妈在她来北平的时候,一再嘱咐她,要听爸爸的话,不要惹爸爸生气,就顺从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爸爸的规劝。

据李敏回忆说:有一天,毛泽东主持召开家庭生活会,江青和她的姐姐李云霞,还有娇娇、李讷以及警卫员、炊事员等都参加了。回到父亲身边时间不长的娇娇,感觉会议气氛非常严肃。毛泽东在那里算账,一天饭钱多少,菜钱多少,劳动人民一天吃多少。江青未说话,李云霞也没有说话。而娇娇、李讷听了父亲的话,都哭了。娇娇很不理解不满意父亲这样的说法,以至在多少年以后她还在抱怨说:“那场面谁不记得呀?我们这样的家庭,要与普通的劳动人民去比,我有什么话说呢?当时李讷虽然只有8岁,也哭了,我13岁,才到父亲身边,还不是主要说给我听的?”

那时候,娇娇有一个比她小一点的同学,也住在中南海,她们两家的情况类似,她的妈妈也是后妈。她和娇娇在苏联一块学习过,现在又在一个学校学习,又都是住校,关系很要好。有一次,她对娇娇说:

“我回家后感到很苦恼,后妈不喜欢我,嫌弃我。我想我妈妈,觉得生活过得挺不愉快。”

娇娇劝她说:

“你最好不要老回家,咱们都住在学校,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也很快乐。每两周或一周回一趟家就行了,我就是这样。”

谁知那个同学回家后又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就说:

“还是娇娇姐姐的话对。”

她后妈听了,以为是娇娇在挑拨她们母女的关系,就找到毛泽东说了这事。毛泽东说:

“这事让江青去处理吧。”

她转身去找江青,说明了来龙去脉,又说:

“主席说让你处理。”

江青让人找来娇娇,说:

“当阿姨的面,说说你跟她女儿说了些什么?不许说谎。”

娇娇说:

“我没说什么呀!”

“你好好想想,没说什么,阿姨怎么会找到我们家来呢?”

那个同学的妈妈当着娇娇的面又把那话说了一遍。江青问道:

“是这样说的吗?”

娇娇说:

“是。”

“你说这干嘛?”

“她说回家后挺苦恼,挺不高兴,我劝她多在学校跟同学补补课、玩玩,一周一次,两周一次回去,这样大家都高兴。我就是这样。我们家挺好。”

那女人一听,娇娇的话跟她女儿说的一样,没有挑拨的意思,就说:

“还是娇娇大点,懂事……”

江青也感觉娇娇的话有道理,就说:

“以后说话注意点,跟阿姨道个歉。”

娇娇心里想,我没错,为什么要道歉呢?就说:

“阿姨再见。”

转身走开了。后来,娇娇小学毕业后,要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了,毛泽东决定给女儿起一个正式的学名。有一天,毛泽东把娇娇叫到跟前,很认真地说:

“我的娇娃要上中学了,成个大孩子了。成个大孩子就得有个大名。爸爸再给娇娃起个名字。”

娇娇不解地问:

“爸爸,我有名字呀!我不是叫毛娇娇吗?”

毛泽东微笑着说:

“娇娇是你在陕北保安刚生下来时取的小名,现在长大了,该给你起个正式的学名,而且这个大名要有深刻的意义。”

娇娇听了父亲的话,高兴地伏在椅子上,看父亲究竟怎样为自己取名。毛泽东从书架上取下来一本《论语》,翻到《里仁》篇指着一句话念道: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他向娇娇解释说:

“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敏,则解释很多。”

他又打开《辞源》,指着‘敏’字说:

“敏字有好几种解释,如敏捷、聪敏。《论语·公冶长》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通情达理。敏,还可解作灵敏、迅速。敏捷多智等;杜甫写思念李白的《不见》诗中说:‘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我想好啰,我的娇娃名字就一个单字敏。但不一定叫毛敏,可以叫李敏。”

“为什么呀?爸爸,我干嘛要姓李呀?大哥叫毛岸英,二哥叫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毛,我为什么不姓毛?”

娇娇睁大眼睛,十分不解。毛泽东用手拍拍女儿的头,说:

“娇娇,爸爸姓毛,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曾经用过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爸爸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

“爸爸,你给我讲讲李德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毛泽东点燃了一支烟,给娇娇讲起了他在转战陕北时的化名的由来,说他最喜欢的还是这个时期的“离得胜”的谐音——李德胜。正因为如此,他把这个姓给了两个女儿,又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中各取一个字,给女儿命名,小女儿叫李讷,大女儿就叫了李敏。

后来,毛泽东让保健医生王鹤滨带李敏、李讷到师大女附中报名,领到了两张学生注册登记表,需要填写家长的姓名。王鹤滨不敢做主,带着登记表回到中南海找毛泽东,他说:

“主席,这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要填写家长的姓名,如何填写?”

毛泽东推开登记表,看都不看,就说:

“你带去的学生,就填你的名字嘛!”

王鹤滨只好在家长一栏里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毛泽东虽然开口必称“娇娃”,但对李敏的要求还是很严的。李敏除了要学中国话,认中国字,毛泽东还要求她必须天天抽空练习毛笔字。为此,他为李敏写出了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仿帖,让李敏一笔一划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功。第一个仿帖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数字;第二个仿帖是:“毛娇娇学写字”。可惜李敏没兴趣,她不但没有练好字,就连爸爸写给她的仿帖也没看住,不知道叫谁给拿走了,连毛笔和砚台也不翼而飞了。文房四宝丢了两宝,剩下的两宝纸和墨也没什么用处了,李敏干脆就送了人,从此与文房四宝绝交。

毛泽东除了关心李敏在学校的学习,还要求她在休闲的节假日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而且,还不许她读俄文版的,这几乎是一道不可更改的命令。对于李敏来说,难度真是太大了。有一次,毛泽东问她:

“娇娃,我给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读了多少?读懂了多少?”

李敏知道,这是爸爸在检查自己的学习,就如实地说出了她读《三国演义》的感受,她说:

“这本书我越读越糊涂,越糊涂越乱。三家谁和谁打?怎么打?在什么地方打?我都搞不明白了。我的脑子乱成了一锅粥。再看下去,就要把我加上,成了四国开战,就更乱了。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了。爸爸,请您网开一面,放我一马吧!”

谁承想,毛泽东听了,并没有下赦免令,他说:

“糊涂了,就先把这部著作放下,再看另一部吧。”

李敏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又读完了那本难啃的《红楼梦》。

毛泽东为了提高李敏中国古典文学水平,还专门请了一位老师,给她讲解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有关古典名篇名著。凡是初中生、高中生应该掌握的古典知识,他都要李敏学习掌握。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