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第8章

“目前主要的危险倾向是急躁冒进,把私商排挤得过快过多,以致失业人员大增,一时无法安插。”

话说1954年11月底,王季范接到中南海的电话,毛泽东的秘书通知说:

“主席今天下午接见文运昌和文梅清两位老人,请你和章淼洪同志一起去。”

秘书还告诉他说,要把章淼洪的母亲文静纯一起请去。

前文已经讲过,文运昌年届七旬,体弱多病,难以单独外出旅行。又因王季范及其儿媳萧凤林复信之故,加之天气渐冷,致使他二次赴京迟迟没有动身。正在此时,文梅清和文蔚池要求上京,得到毛泽东的许可,于是,3人结伴同行,于10月底到达北京,住在王季范家里。将近一个月来,他们依旧是游览名胜,参观首都这几年的建设,等候毛泽东的接见。

文运昌、文梅清听说毛泽东要接见他们的消息,异常兴奋,连声说:“好,好。”文静纯也满口答应了。

中南海来了两辆轿车,文运昌、文梅清、文蔚池、王季范、文静纯依次上了轿车,同去的还有章淼洪和两个女儿。

这一天,毛泽东接见的家乡客人还有他的老同学邹普勋,堂弟毛泽连,老朋友谭熙春,堂叔祖毛锡臣。在京的钱希钧、毛远耀、胡觉民等人也应邀作陪。

毛远耀是在1953年由衡阳市委书记调回北京化工部工作的。他一家到京后,可以经常见到毛泽东。

毛泽连、毛锡臣、邹普勋、谭熙春4人是在9月份来到北京的,他们抵京后,住在西郊宾馆。

丰泽园里车来车往,人声喧哗,好不热闹。毛泽东用韶山口音对大家说:

“今天请大家来,我们一起会会餐,打打讲。”

他询问了家乡土改和生产情况。毛锡臣和毛泽连说:

“乡下土改,我们分了田,每人平均9分田。”

毛泽东说:

“东北土改,有的地方人均七八亩地,最少的也有四五亩。”

毛泽连问:

“北方怎么有那么多地?”

毛泽东说:

“北方地多人少,南方地少人多。将来最好是从南方迁一部分人到北方去。”

毛泽连说:

“他们不会愿意上北方,南方人在家乡搞习惯了,到北方生活怎么能习惯呢?”

毛泽东笑道:

“那就听他们自己的,我不勉强。农村要解决生产困难,人民要提高生活水平。农民没饭吃,没油吃,这怎么行?要养好猪,开荒种地,多种些油菜,多种些山薯。山薯可以补充粮食,可以喂猪,猪肉多了就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毛锡臣说:

“现在农村缺少肥料。不过,大家都在想办法,担塘泥巴,换陈墙土还田。”

“今年担塘泥,明年换陈壁,后年怎么办呢?”毛泽东摇摇头,又说:“要多喂猪,多喂牛,猪牛都可以造粪。单靠猪牛粪还不行,国家还要想办法,搞些肥料,譬如办化肥厂。你们回去也要多想些办法,多开荒,多积肥。田多肥足,粮食也就可以增产了。

毛锡臣说:

“我们田里都种了草籽、油菜,都种了粮食和小菜。”

毛泽东又想起了过去熟悉的韶山那几个头面人物,他问毛锡臣:

“毛吉臣还在不在?”

毛吉臣是毛锡臣的堂兄,地主出身,韶山过去的“四大宪”之一。毛锡臣回答说:

“毛吉臣死了多年,他有4个儿子。有一个原来在国民党部队,现在搞回来了。其余3个都在家种地,还有几个孙,也在家劳动。”

毛泽东点点头,又问到韶山另一位绅士毛棠圃。毛锡臣说:

“毛棠圃死了。”

毛泽东问到劣绅毛明德。毛锡臣说:

“也死了。只剩下毛鸿初了。”

毛泽东说:

“毛鸿初没有文化,只是嘴巴子厉害,会讲,跟他们搞到一起。”

邹普勋插话说:

“我姐姐毛邹氏到北京来了一段时间了,住在她儿子毛泽全家,很想来见见主席,只是怕打扰主席的工作。”

毛邹氏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邹春培的女儿,是毛泽东堂叔毛喜生之妻。大革命时期,她曾帮助过毛泽东。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又把儿子毛泽全送到了延安。毛泽东听邹普勋这么一说,连忙道:

“不要紧,我马上派人去接她来。”

毛泽东命叶子龙驱车前往后勤部大院,接毛泽全一家人。毛泽全和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徐寄萍及3个女儿,先后上了车。车子经新华门驶向中南海。叶子龙笑着对毛泽全说:

“今天到主席家去的人多,乡下来了好几位亲友,王季范先生也去了。主席的孩子平时住校,今天星期六,也都回来了。”

叶子龙走进会客厅,向毛泽东报告说:

“主席,泽全同志全家来了。”

毛泽东问道:

“他母亲来了吗?”

叶子龙说:

“同车来了。”

“婶母来了!”

毛泽东连忙起身朝屋外走去。卫士长李银桥见毛泽东起了身,也跟着向外面走去。毛泽东来到菊香书屋前的草坪里,已听见南屋走廊里传来一阵笑语。

“婶母您好!”

毛泽东迎上前去,朝着毛邹氏亲切地叫着。老太太颤巍巍地移动着缠裹的小脚,仔细端详着毛泽东,也激动得喊了一声:

“润之!”

毛泽东拉着毛邹氏的手,亲热地说:

“婶婶!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好,好。”

老太太爽朗地说。

“你老人家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来了3个月了。”

毛泽东转身对毛泽全、徐寄萍说:

“婶婶到北京这么久了,你们也不告诉我一声?”

毛泽全连忙解释说:

“主席工作忙,我们怕打扰您……”

毛泽东摇了摇头,对邹氏说:

“不要紧。你叫泽全打个电话给我,我抽个时间见见你,不就行了嘛。”

毛泽东说着,双手搀着老太太走上屋前的台阶,一边走一边嘱咐说:

“慢点走,您老人家慢慢走。”

老太太年近8旬,又是小脚,她倚着毛泽东,慢慢地移动着小脚,也喃喃地说:

“慢点,慢点。我老了,腿脚不行了。”

毛泽东把客人迎进屋里。屋里先到的一众客人毛锡臣、王季范等,与毛泽全和他的母亲都相互打着招呼,笑语盈盈,好一场乡亲大聚会。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侄子毛远新及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也都回来了。李敏非常活泼热情,她的两条长辫子垂在两耳后边,笑眯眯地倒茶水,削水果,招呼客人。李讷则不爱说话,她只是羞涩而矜持地站在一边。

吃饭时,客厅里摆了两张大圆桌,宾主就座,大人一桌,青年人和孩子们一桌。大家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毛泽东给客人们敬了酒,又劝大家多吃菜。饭菜虽然比较丰盛,却也还是二米饭和一般的家乡菜。

文运昌生性诙谐,不拘小节,他爱喝酒,好讲大话,外号“酒癫子”,喝起酒来讲话不免失口,就是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家里作客也不免喝醉。在毛泽东心目中,十六哥是一个“不大老实的人”。所以,毛泽东也不多劝他喝酒。

叶子龙从一大盘红烧肘子里挑了一块肉,放到毛泽东饭碗里,毛泽东很快吃了;叶子龙又从青年人和孩子们的餐桌上,夹了一块红烧肉给毛泽东,毛泽东吃得特别香。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