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第48章
“我们的总路线的基本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贯彻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话说1958年3月16日下午6点10分,一辆小车沿着成都至灌县的公路开到郫县合兴乡,左转弯驶上乡村马路,在距离红光社办公处50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的有毛泽东和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等人。郫县县委书记刘致台、农村工作部长潘兆清、红光社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刘贤松快步向前迎接。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说道:
“这里是一片青枝绿叶啊!”
李井泉一众人等陪同毛泽东走上一条小路,毛泽东说:
“我们先看一户人家好不好?”
周桂林说:好。于是,毛泽东向着一户人家走去,他指着路边的一堆泥,问道:
“这是肥料吗?”
周桂林说:
“这是社员们最近从成都推回来的塘泥,是很好的肥料。”
毛泽东又指着路边的菜园问:
“这是些什么菜?”
刘贤松回答说:
“这是社员的自留地,种的是莴笋、莲花白。”
一行人来到温老太太家里,围坐在一张方桌四周的板凳上。毛泽东就坐在这位60多岁的老太太对面,他用四川话对老太太说:
“我们摆一摆龙门阵好不好?你家入社没有?”
老太太没有认出毛泽东,她还以为是外省来的干部,就回答说,入了。
“什么时候入的?”
“1954年。”
“你们一个人一年分多少粮食?”
“分几百斤。”
刘贤松补充说:
“分450斤。”
毛泽东对温老太太说:
“他们说的不算,你们分多少?够吃吗?”
温老太太说:
“我们1年1人分四五百斤粮食,不浪费就够吃了。”
“你认不认得你们社长?”
“怎么不认得?这是周社长,那是刘社长,还有两个社长。”
“社长欺不欺负你们?”
“我们几个社长见人都是笑眯眯的,欺负啥子哟。”
“你知不知道‘除四害’?”
“知道。我们是除7害。”
“你们除哪7害?”
“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还有偷油婆。”
“为什么要除7害呢?”
“麻雀、老鼠要偷粮食吃,蚊子、跳蚤、臭虫吸人血,苍蝇腿杆上有细菌。”
“偷油婆呢?偷油婆有什么害处?”
“偷油婆到处爬,脚上也有细菌,它爬过的东西还有臭气,吃了要发呕。”
“你还懂得科学知识哩!”
毛泽东说罢,想看一看偷油婆是个什么样子,几个干部就围着碗柜找了一遍,没有找到。毛泽东也在碗柜前看了一下,他说:
“再看看你的房间好不好?”
这间房子不算大,毛泽东环视了一下,房间里很整洁,家具也齐全。他走出房间,笑着问身边的人:
“这家是地主还是富农啊?”
温老太太接过话头说:
“我们是贫农。”
说得毛泽东和大家都笑了。毛泽东走到院子里,看到猪圈里只有1头猪,就说:
“如果喂两头就好了。”
毛泽东出了温老太太的家,问起灭蚊灭蝇的方法,周桂林介绍说:
“茅坑里生沙虫子,把打破碗花花铡碎丢到茅坑里,就可以杀死沙虫子,以后用这粪水浇烟,可以治土蚕子,也可以治螟虫。”
毛泽东问:
“什么叫打破碗花花?现在有没有?”
周桂林让人扯来一株带花的野草,毛泽东看了看说:
“它并没有打破碗,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
潘兆清介绍说:
“这种花有毒,从前为了防止孩子们摘它,农民就对孩子们说,摘了这种花,就要打破碗,打破碗就吃不成饭,打破碗花花就这样得了名。”
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是群众的一个创造,好办法,要推广。打破碗花花多不多?”
大家说:
“多得很,沟边、河边、坟地边,到处都有。”
省农业厅驻红光社的处长梁禹久插话说:
“打破碗花花在书上叫野棉花,有毒,可以杀虫。”
毛泽东说:
“你这一说,接触了科学道理。你今天动手写稿,明天写成,后天审稿,再后天登报。”
他来到麦田边,蹲下身子,左手握着一墩麦苗,右手一根一根地数它的分蘖,问道:
“一棵麦子能发几根?”
周桂林说:
“一般发三四根。”
毛泽东走到马路上,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中华牌香烟,递给同行者每人一支,他自己也点燃了一支,吸了一口,问刘致台:
“你是哪里人?”
“山西人。”
毛泽东又问潘兆清:
“你呢?”
“我是本地人。”
“你们本地人与外地人打架不打架?”
大家都说:不打架!毛泽东高兴地笑了。他又问周桂林:
“你们社里有没有女社长?”
周桂林说,有啊。女社长萧绍群就在附近的人群中,周桂林派人把她叫了来。萧绍群激动地向毛泽东问好。毛泽东又问:
“你们乡里有没有女乡长?”
刘致台说没有,他指着一位女干部介绍说:
“她是乡妇联主任游福群。”
毛泽东问游福群:
“你们三八节开会没有?”
游福群说:
“三八节开了妇女积极分子大会。”
毛泽东又指着刘致台、潘兆清,笑着问游福群:
“斗争他们没有?三八节女人斗争男人。”
下午7点20分,毛泽东与众人一一握手告别,乘车回了成都。
3月19日,毛泽东听完了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是日晚,他在重新选编印发与会者的学习材料上写了一个说明,全文如下:
“这些按语见《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是1955年9月和12月写的,其中有一些现在还没有丧失它们的意义。其中说:1955年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决战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这样说不妥当。应当说:1955年是在生产关系的所有制方面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在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战线方面和政治战线方面,则或者还没有基本胜利,或者还没有完全胜利,还有待于尔后的努力。我们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际方面会发生那样大的风浪,也没有预料到1956年国内方面会发生打击群众积极性的‘反冒进’事件。这两件事,都给右派猖狂进攻以相当的影响。由此得到教训: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当准备对付国际国内可能发生的许多重大困难。无论就国际方面说来,或者就国内方面说来,总的形势是有利的,这点是肯定的;但是一定会有许多重大困难发生,我们必须准备去对付。”
3月20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第3次发表讲话。关于地方党委负责人在汇报中提到的改良农具的群众运动,他说:
“这是技术革命的萌芽,是一个伟大的革命。群众性的创造是无穷无尽的,是从下而上搞起来的。我们发现了好的东西,就要加以总结推广。”
他鼓励与会者们说:
“要有创造精神,去掉各种怕的思想,要办刊物,要敢于到中央来工作。”
他还说,陈伯达“过去死也不肯办一个理论刊物,胆子太小,这次才振作精神,下决心办。”
对于河南省提出1年实现“四、五、八”,实现水利化、“除四害”,消灭文盲,毛泽东说:
“可能有些能做到。即使是全部能做到,也不要登报。各省不要一阵风,说河南一年,大家都一年。可以让河南实验一年。如果河南灵了,明年各省再来一个运动,大跃进。如果一年实现‘四、五、八’,消灭文盲,也可能缺点很大,起码是工作粗糙,群众过分紧张。我们的总路线的基本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贯彻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只要总路线正确,那么1年、2年、3年乃至5年完成‘四十条’,那也不能算没有面子,不算不荣誉。建设速度是客观的,凡是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能办到的,就应当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但办不到的不勉强,要波浪式地前进。急与缓是对立的统一。现在有股风,10级台风,不要公开去挡,要在内部讲清楚,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而要务实。有些高指标,没有措施,那就不好。”
他还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基本点已经有了,但还在创造中。现在已经使得少数人觉得这条路线是正确的。可能还有很多人是将信将疑,或者说是不自觉的。对于我们来说,从理论上和若干工作的实践上(例如工农业有相当的增产,工作也有相当的成绩,多数人心情舒畅),认为这条路线是正确的。但四十条还没有实现,15年赶上英国还只是口号,一五六项尚未全部建成,‘四、五、八’大部分尚未证实,全国工业化尚未实现。第2个五年计划搞几十万项,县县都办起工业来,结果如何?会不会生产过剩?在我的脑筋里存在问题。是好,还是天下大乱,我现在没有把握。所以,现在要开会,要每年抓4次,看到有问题就调节一下。这个路线开始形成,由于两个原因,根本的是群众斗争的创造,其次是领导机关反映了这些创造。总路线开始形成了,但是尚待完备,尚待证实,不可以说已经最后完成了。”
毛泽东讲完话从会议厅出来,吴冷西赶上去问:
“主席,这次会议讨论不讨论《人民日报》的23条?”
毛泽东想了一下说:
“这次会议讨论很多问题,光印发的工农商方面文件就有两大堆。文教方面的人没有来,《人民日报》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3月21日上午11点,几辆轿车驶进灌县离堆公园,毛泽东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下了车,李井泉将早已恭候在这里的地委书记宋文彬、县委书记陈彬和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张建中介绍给毛泽东,然后,众人一起乘车去都江堰。
车队爬上玉垒山山腰,毛泽东下了车,拿着望远镜,望着山下滚滚的岷江,俯瞰着都江堰的雄姿。这是一座古代水利工程,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闻名中外。毛泽东环顾四周,说:
“灌县是个好地方嘛,山青水秀哟。”
他指着都江堰问李井泉:
“每年维修给不给民工钱?”
李井泉说,要给的。毛泽东说:
“这就好,共产党是要给人民钱的,做了工不给钱还叫什么共产党!修一次需要多少民工啊?”
张建中回答说:
“大概要100万民工。”
“今后应该改用机器修,用卷扬机,掘土机,这样就省人力了。” 毛泽东说罢,又指着索桥下的都江鱼嘴对张建中说:“今后还要想办法,用现代化的工程,把泥沙控制起来。”
一行人又乘车回到离堆公园,步行来到公园西头的伏龙观,这是建筑在离堆上的李冰祀祠。毛泽东在伏龙观仔细地观看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沙盘模型和都江灌溉区域图。张建中介绍了飞沙堰溢洪排沙的情况,毛泽东指着飞沙堰说:
“在这里修个闸不是更好吗?是不是?”
大家都说:
“毛主席考虑得真周到,很好。”
张建中指着内江对毛泽东介绍说:
“都江堰每年都要修,就在这里挖泥淘沙。”
毛泽东说:
“那100万年以后,成都平原的泥沙就没处堆了。”
一句风趣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张建中说:
“将来岷江上游修水库,泥沙就会减少。”
毛泽东点点头,迈步来到伏龙观背后的宝瓶口。宝瓶口就是凿开玉垒山形成的口子,它是内江的咽喉,是都江堰主要水利工程之一。四川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全靠了此水的浇灌。毛泽东手扶木栏杆,俯视着滔滔江水,问道:
“这里有多深?”
张建中回答说:
“这里有8米深。”
“有没有人下去游过?”
“没有。”
毛泽东说:
“我想下去。”
此话一出,大家都吃了一惊。毛泽东看看众人的表情,自信地微微一笑。他知道大家不会让他下去,无奈地吁了一口气。他又指着离堆问:
“这岩石会不会被水冲毁?”
张建中说:
“不会的,这是粒岩,很坚硬。”
毛泽东笑着问道:
“100万年以后,可能要被冲毁吧?”
这一下可把大家问住了。
中午时分,一行人来到井福街一家饭馆用餐。入座后,毛泽东掏出一包香烟,给在座的每人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吸了一口说:
“今天谁请客?”
李井泉说,我请客。宋文彬也说,我请客。毛泽东哈哈一笑,说:
“还是由我来请吧。”
按照毛泽东的意思,这顿午饭非常简单,主菜是豆花和回锅肉。吃过饭,毛泽东对服务人员和厨师张金良亲切地说:
“谢谢,你们辛苦了。”
毛泽东在灌县视察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县城传得沸沸扬扬。不少人从四面八方拥向井福街,把井福街堵了个水泄不通。人们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一个劲地往前挤,都想看一看毛泽东。毛泽东出了饭馆,微笑着向群众频频招手,在保卫人员的簇拥下,上车离开了灌县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