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第55章
“不要搞农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政府合一了,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话说1958年8月8日下午5时多,毛泽东返回专列,离开河南去山东济南。
下午6时35分,专列途经砀山,毛泽东与砀山县委负责人刘钦鉴、薛兆本、张启明、刘思谈话。他望着面前的这几位县委负责人,亲切地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哪个地方的人?4人介绍了各自的情况。毛泽东说:
“你们两个山东,一个河南,一个江苏,还没有安徽人呀!要注意培养地方干部。”
他又问县委当前抓些什么工作,刘钦鉴等人作了汇报。他接着问:你们这里主要种植什么作物,生产什么东西?刘钦鉴回答说:
“夏季主要生产小麦,秋季生产大豆和杂粮。”
当听到砀山县水果连年丰收,粮食、皮棉当年可望好收成时,毛泽东高兴地打开车窗,望着窗外成片的良田说:
“好,多努力干呀!”
20多分钟过去了,毛泽东最后说:
“很好,就这样吧,今天不准备下车了,谈到这里,以后再来,你们看怎样?”
说着,他起身和大家握手告别。
下午7时许,专列驶离砀山站,途经徐州时,毛泽东在车上接见了徐州地区专员梁如仁、市长张洪范。毛泽东向他们了解有关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他说:
“徐州应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成为抚顺。你们要抓煤炭综合利用,抓粮食,抓钢铁,还要抓机械制造。”
毛泽东还说:
“农业要增产。要多养猪,多积农家肥和自然肥。多搞有机肥。徐州地区过去经常多灾,你们要想办法,打它100亿斤粮食!”
他还问道:
“你们那位地委书记,四川人,到哪里去了?”
梁如仁回答说:
“胡宏同志已调南京,在省里工作了,现在正参加全省农业大检查。”
毛泽东说:
“这样很好,一边检查,一边帮助你们干。”
是日晚9时,毛泽东离开徐州。
8月9日凌晨1时,毛泽东的专列经兖州车站,济宁地委书记高逢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以及滋阳县委书记和两个村支部书记,在山东省委副秘书长谢华的带领下,登上列车。毛泽东分别问了大家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情况等。他看到王吉德挽着裤腿,腿上还有泥星,便说:
“不用问,你是农民出身。”
他从桌子上抽出一支香烟递给王吉德,问王吉德什么职务。王吉德回答说:
“我是滕县县委第一书记。”
毛泽东幽默地笑着说:
“噢!那你就是滕小国的国王了!”
大家被他的话逗笑了。毛泽东又问:
“滕小国在哪个地方?”
王吉德回答:
“在滕县城西十几里的滕城村。”
“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
“还有,滕城有文公台,县城内有铁牌坊。”
毛泽东说:
“铁牌坊与孟子无关系。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孟子馆于上宫嘛!上宫还有没有?”
王吉德说:
“我不知道,没有注意过。”
毛泽东说:
“当地方官,都应该了解地方的历史嘛!滕县离微山湖很近,微山湖的鲤鱼是4个鼻孔知道不知道?”
王吉德说:
“不知道。”
毛泽东笑着说:
“你这个人很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他看王吉德手上的烟快抽完了,就又抽出一支烟递给王吉德,问道:
“你们那里亩产多少?”
王吉德回答说:
“我们的小麦亩产227斤。”
毛泽东问:
“去年亩产多少?”
王吉德说:
“去年亩产126斤”
毛泽东点了点头,随后又问起近两年菏泽、济宁的水灾。王吉德说:
“滕县也发了大水,灾情较为严重。”
毛泽东抽了口烟,望着王吉德说:
“大水也跑到你们那里啦?”
王吉德说:
“今年淹了9万亩,去年灾大一些,淹了81万亩。”
毛泽东又问:
“你们那里有多少地?”
王吉德回答:
“210万亩土地。”
毛泽东又问了济宁地委书记高逢五济宁全区的水灾情况,接着又问王吉德:
“你们那里群众觉得办大社好,还是小社好?”
王吉德说:
“社大好些,有利于抗灾,有利于兴修水利等。我们准备搞5000户的一乡一社。”
毛泽东对于社大了好,还是社小了好?是叫“联社”、“集体农庄”,还是叫人民公社?一直在调查着,思考着。他听了王吉德的回答,便说:
“搞大一点好,可以搞五六千户万把户。”
8月9日凌晨3点,毛泽东的专列到达泰安站。泰安地委副书记李元明,地区农村工作部部长张瑞周、泰安县委副书记张海涛、泰安县十区灯塔一社社长尚立祥应召登上专列。毛泽东点着一支香烟,笑着说:
“怎么你们当中我一个也不认识?”
李元明说:
“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主席。”
毛泽东说:
“是1955年吧,我来过一趟。”
李元明说:
“那一次见主席的是地委书记刘众前等同志,现在他们都去寿张县参观去了,县委第一书记、乡党委书记也去了,还没有回来。”
毛泽东问:
“你们地区有多少县?多少户?多少人口?”
李元明说:
“共9个县,一个市,105万户,840多万人口。”
毛泽东问:
“你们想谈什么?”
李元明说:
“我们想汇报当前的工作情况,请主席做些指导。”
毛泽东说:
“你们的粮食情况怎么样?”
李元明回答:
“粮食情况比往年好得多。”
“你说说怎么个好法?”
“今年比往年增产,今年小麦亩产162斤,总产8.5亿斤,较去年增产36%多一点。”
“去年小麦产量是多少?”
张瑞周接过去回答说:
“1957年小麦亩产119斤,总产6.2亿多斤。”
毛泽东问:
“秋季怎样?能收多少?”
李元明回答:
“今年原计划全年亩产500斤,争取600斤。最近又修订为保证每亩产600斤,争取700斤,总产达到52亿多斤到60亿斤以上。从目前作物生长情况来看,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指标。”
毛泽东问:
“去年粮食产量是多少?”
李元明说:
“亩产230多斤,总产量20亿斤多一点。”
毛泽东带有怀疑的口气问:
“增产一倍以上到二倍,能达到吗?”
他把话锋一转,问起水利问题:
“你们这里有个东平湖,还有一个东平县?”
“是。”李元明回答说:“东平湖在黄河下游,是黄河泄洪的地方。”
毛泽东问:
“位山工程动工了没有?”
李元明说:
“东平湖新堤已经动员21万民工于8月5日动工,何时竣工还不清楚。”
毛泽东问:
“位山坝恐怕不像修堤那样容易,需花费较长时间。位山工程搞起来,你们有受益的没有?”
李元明说:
“东平县有两个区受益。”
毛泽东说:
“受益的还有菏泽、济宁嘛!”
李元明补充说:
“聊城地区也能受益。”
毛泽东又问:
“怎样受益?”
李元明说:
“聊城的虹吸管工程到春季缺水不能满足需要。”
毛泽东说:
“只靠位山不行,黄河要有一系列工程,如三门峡等工程都搞,作用才大。”
他又问:
“你们的水利怎样?”
李元明回答说:
“我区水利化主要靠汶河,去冬今春已在上游山区修了一些中小型水库,今冬准备在中下游再搞些大型水库,将天上落下来的水基本上控制起来。另外和地下水结合,以汶河引黄加上人造河道为骨干,整修各河道,逐渐搞成平原地区的河网化。”
毛泽东把话题转向办社问题,他问:
“合作社怎样?规模多大?”
张瑞周回答说:
“泰安地区有650多个社,平均不到300户。社的规模太小,已不适应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计划合并到200余个。”
李元明说:
“这是过去的计划,目前看规模仍然小一点。现在酝酿搞成一乡一社,使党、政、社合一。”
毛泽东问:
“一乡多少户?”
张海涛回答说:
“8000至一万户。”
毛泽东沉思了一下问:
“这样多的户一个社好搞吗?是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