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第21章
“我们是要走群众路线的,但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听群众的,比如要搞包产到户就不能听。”
话说1962年3月26日,毛泽东回到了北京。
3月27日,全国人大二届3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3月2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给苏共中央的复信。
1962年4月2日,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小组讨论1962年计划会议上说,对1962年的计划要做大幅度的调整,要采取断然处置的办法。减少城市人口要同“拆庙”、“拆架子”结合起来。每个部对企业要进行排队,下决心关一批,并一批,转一批,缩一批。要控制各种购买力,要进行节约,以弥补市场差额。要控制货币投放,控制外汇。要紧缩文教、卫生部门。
4月3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给苏共中央复信的修改稿。
4月7日,毛泽东将陈伯达、胡绳、吴冷西、邓力群对他在“七千人大会”上那篇讲话整理稿的修改意见,批转给刘少奇、邓小平,他写道:
“此件已请陈伯达等几位同志读了一遍,有些修改,我看过了,认为改得好。现送上请审阅,如认为可用,请交尚昆同志处理。”
4月9日上午,邓小平约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尔科,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日召开的扩大会议上通过的给苏共中央的复信交给他。中共中央在复信中提议:再次召开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以解决问题。信中还说:我们的出发点是,要开,就必须开好。所谓开好,就是团结起来。
后来苏共中央在5月31日给中共中央的复信中提出,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放弃其立场,作为召开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先决条件。中共中央的上述建议只好搁置起来。
4月9日下午,毛泽东出席了最高国务会议第18次会议的第2次会议。张治中等7位与会者就刘少奇3月21日在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作了发言。尔后,大家要求毛泽东讲话。毛泽东说道:
“今年1月间,我们开了一个党的干部会议,有六七千人。在这个会议中间,可以说对过去的工作,犯了哪一些错误,有哪一些成绩,经验教训多少条,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这些总结,究竟正确不正确,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间去考验。”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方法,就是要让人家讲话,要听不同的意见。这次人大开会,不是开了好久吗?3个礼拜。还是从前讲过的,叫作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现在我们党内党外都实行这一条。讲错话不要紧。从前总是讲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事实上没有实行,言者还是有罪。右派猖狂进攻,不得不反,你不反怎么办呀?但是带来一个缺点,就是人家不敢讲话了。刚才不是有一位同志说了嘛,政治上不敢讲话,工作上不敢负责,学术上不敢争鸣。要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很不容易的,要造成一种气氛,现在逐步在造成这种气氛。”
“现在有困难,不能说现在困难很小,现在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是,正如好几位朋友所讲的,困难正在被克服中,过一个过程以后看现在的情况,就比现在看现在的情况会要不相同。事物不断地走向它的反面。”
“我这个话很短,主要就是这些话:单有总路线还不够,还要有一整套具体的政策。而这一整套的具体政策,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制定出来。要制定,就需要做调查研究,要走群众路线,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老话,老生常谈,这个常谈里头有真理。”
4月15日下午2时30分,一辆轿车把周瘦鹃从会议住所接到了怀仁堂,工作人员说毛泽东要单独会见他。
周瘦鹃是在4月初偕同盼望了两年跟他一起进京的老伴俞文英和5岁的小女儿全全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他在怀仁堂前下了车,被工作人员领进一间小会议室。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握着他的手,让他在隔着茶几的沙发上坐下,亲自给他点了烟。周瘦鹃望着毛泽东慈祥的目光和温和的仪表,不慌不忙地说:
“记得3年前,主席曾经说过,读了我的许多文章,很想跟我谈谈。我一直在担心,自己写出来的那些拙作,一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毛病,这个还要主席多多批评,多多指教。”
毛泽东微笑着说:
“你的散文是写得好的。”
周瘦鹃说:
“主席太夸奖了,实在不敢当!只为平时学习不够深透,怎么写得出好文章呢?”
“只要群众喜欢读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周瘦鹃知道毛泽东这样说,是没有苛求一个老知识分子,他同时更为毛泽东提出的这一鲜为人谈的真理而深深感动了,他说:
“这些年来,我在文艺上、园艺上搞了一些东西,这要归于3年前主席‘有没有新的东西给我看看’的那句话鼓励了我。我认为主席这句话并不是对我一个人说的,是对全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说的,要大家都搞些新东西出来。”
毛泽东点点头说:
“对!六亿五千万人民,包括我在内。”
说着,他又为周瘦鹃点了一支烟,自己却没有抽。周瘦鹃吸了两口就掐灭了,把剩下的一截小心翼翼地放进衣袋里。他想带回去留作纪念。他放好烟,望着毛泽东深情地说:
“为了当年听到主席向我要看新东西的一句话,我胆大妄为地和了大作4首诗17首词的原韵,名为《学步集》,自知功力不足,气魄不大,对主席的思想感情也体会不深,真的是邯郸学步,丑态百出。前年曾冒昧地将初稿寄奉求教,至今未有所闻。后来周总理也要去看过了。苏州市文联为此特地召开讨论会,我接受了同志们的意见,曾经一再加以修改。但是如果不经主席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好好地修改一下,那是始终不能定稿,不敢发表的。”
毛泽东谦虚地说:
“你是专家,我是业余,要发表就发表嘛!”
周瘦鹃见毛泽东如此说,便把《学步集》双手奉上。毛泽东接过,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末了问道:
“你要带回去吗?”
“不!不!请主席在工作之暇给我批改一下。”周瘦鹃见毛泽东收下了书,又趁机说道:“多年来我老是惦记着主席,真所谓梦寐系之。就是我那5岁的小女儿全全,也念念不忘毛主席。这一回她也跟着我来了,虽然没有见到主席,可她来到北京就像见到主席一样高兴。”
毛泽东笑吟吟地柔声说道:
“你替我谢谢她。”
周瘦鹃听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心想,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怎么当得起主席称谢呢?一时间两眼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就在此时,一位工作人员进来催促毛泽东参加小组拍照。原来半个小时会见的时间就要过去了。毛泽东对那位工作人员说:
“让他们等几分钟吧。”
周瘦鹃不便久留,便站起身向毛泽东告辞,他说:
“主席,您看我这样一个旧知识分子,还能为社会主义做些什么?”
毛泽东一边送周瘦鹃,一边对他说:
“你搞盆景很出色,但别忘了你是个作家,要写些新东西。我等着看你的新作。”
“主席今天这样鼓励我,我一定要好好地干下去!”周瘦鹃在门口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说:“祝主席健康长寿!再见!”
周瘦鹃欢天喜地回到住所,忙不迭地向参加政协会议的同仁介绍了毛泽东会见他的情景,他还兴奋地说:
“这次见到毛主席,谈了半个小时,我心满意足了,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情。现在我就是想多写东西。我的年纪已经68岁了,可我的干劲还像是28岁!”
后来周瘦鹃果然是勤笔勉思,写出了不少好的散文和诗歌,有的还在海外发表了。他的《我的心被拴住在怀仁堂》、《初识人间浩荡春》等散文,记述了毛泽东接见他时的幸福情景,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文学》转载。江苏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游记《行云集》。
再说4月16日,全国人大第二届3次会议胜利闭幕。这一天,刘少奇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最近,我要邓力群找陈云同志几年来有关经济工作的一些意见来看,他找来了,并搞了一个摘要。我只看了这个摘要。现特送上,请主席看看。此外,陈云同志在今年3月7日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意见,很值得一看。以上几个文件,已要办公厅发给中央常委、书记处和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是否还要发给其他同志?请主席阅后酌定。再征求陈云同志意见。”
毛泽东看了陈云3月7日的讲话,还在上面划了一些杠杠,但他对刘少奇的来信没有答复。
4月16日这一天,新疆塔城等地部分居民逃入苏联境内。
此前,随着中苏两党分歧的表面化,中苏两国国家关系也出现裂痕。苏联驻中国新疆领事馆在塔城等地活动,煽动中国边民外逃。从4月16日开始,塔城、裕民、霍城3县居民共5.6万人不顾当地政府的阻拦,相继进入苏联境内。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毛泽东的值班卫士张景芳对李银桥说:
“卫士长,主席叫你去呢。”
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已经15年了。汪东兴刚刚和他谈过了关于他调离的事情。眼看就要离开毛泽东了,他知道以后再见毛泽东不是很容易了,就立即来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正躺在床上背靠栏杆看文件,见李银桥来了,就招呼他说:
“来,银桥,过来。”
李银桥走到毛泽东床边。毛泽东拉着他的手,用另一只手抚着他的背,问道:
“听说你要走啊?”
李银桥难过得说不出话。毛泽东又问:
“听说你要求到石家庄去?”
李银桥忍不住问了一声:
“你听谁说的?”
毛泽东没有吱声。李银桥说:
“我要离开你的话,我不到石家庄去,到天津去!”
“那好。你去天津,我从那里经过时,可以找你谈谈。唉,”毛泽东轻轻地叹息一声,说:“你跟我这么多年,人也长大了。你在我身边工作,帮了我的忙。你是个好同志,你在我这里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使我工作得很顺利,省了不少心。可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啊?我死了你怎么办?”
此时,叶子龙、李银桥、高智和汪东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他听毛泽东如此一说,泪水马上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毛泽东本来是忍受着感情的折磨,一直控制着,他这种容易动感情的人,一见李银桥哭了,就再也忍不住了,泪水也流了下来,哽咽着说:
“我也舍不得你走哇。我和我的亲人,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毛泽东流着泪继续说:
“我得为你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耽误你的前途。你在我这里,地位够高。可卫士长也只是团级干部,职务太低。老在我这里要影响你的前途。下去多锻炼锻炼,工业、农业,公安,几种事情都干干,取得经验,提高能力,也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下去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要搞好团结,多多接触工人群众,多多向周围的同志们学习……”
李银桥“呜”地一声哭出了声。他怎能忘记,整整15年啊!自己从恋爱、结婚到有孩子,毛泽东事事处处关心,就像父亲一样,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毛泽东家庭中的一员。毛泽东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用手一拉,把李银桥揽入怀中抱紧了,哭道:
“银桥,我死以后你要每年到坟头上去看一次啊……”
李银桥泪如泉涌,他看毛泽东伤心得厉害,怕伤了他的身子,就竭力控制住自己,流着泪说:
“主席,我听你老人家的话,下去要好好干,不辜负主席的期望。”
毛泽东擦着眼泪说:
“好,那好,那好。你在我这里工作15年,职位不高地位高,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影响。不要脱离群众,干任何事,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成绩。事不在大小,都要善始善终。我身边的人都要有这么一种精神,不搞半途而废,有一口气就要干到底。”
“主席,我记住了。”
“以后你每年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我活着你来看我,我死了,你每年到我坟头上看我一次,看一次我就满意了……”
李银桥又忍不住哭出了声。毛泽东又说:
“你走了,我这里就不要卫士长了。你在这里是因为我们合得来。你走之后我这里再也不会有卫士长,你就是我最后一名卫士长。”
毛泽东一边擦泪,一边拉开抽屉,指着一个牛皮袋说:
“你到天津工作,安家需要钱。拿上点钱。这是800元,帮你解决些问题。”
李银桥说:
“不行,主席,我不要,我不缺钱。”
“怎么,你是要我摸钱吗?”
李银桥知道,毛泽东在延安时代就不摸钱,转战陕北不摸钱,进城以后就更不去摸钱。有一次,毛泽东正在看文件,他将一个牛皮纸袋递给毛泽东,说:
“这是给老张的钱,主席过过目吧。”
毛泽东正要看,闻言神色大变,像是抓了一只癞蛤蟆似的,立即把纸袋子扔开了。他严厉地说:
“拿开!交代了你就办,谁叫你拿来的?我不摸钱,以后你要注意呢!”
如今李银桥一见毛泽东要抓那个钱袋子,忙说:
“不,不,我要,我自己拿。”
说着赶紧上前拿过钱袋子。毛泽东点点头,说:
“这就对了。你还记得,我不摸钱,我讨厌钱。小韩和孩子们什么时候回来?”
“星期六。”
“那好,那就星期六一块来我这里见一见。”
4月19日,毛泽东召见刚从江西劳动回京的高智谈话。
这天下午还不到3点,高智抱着女儿提前来到颐年堂,服务人员告诉他:
“主席一个人早已坐在沙发上等你了。”
高智一听这话,急忙把孩子交给服务科的同事帮助照看,大步穿过颐年堂的小过道,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招呼他坐在自己的左边,一边吸着烟,一边亲切地说:
“高智,你在我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都很好,我很满意。现在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是愿意继续在我身边工作,还是到基层去?继续在我身边工作也可以,想离开到其它地方做什么工作也可以提出来,谈谈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