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第28章
“我们也害怕,中国会不再是一个革命国家,而是变成修正主义国家。如果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后果要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糟糕。共产党就会变成法西斯。”
话说1963年6月12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由邓小平报告起草对苏共复信稿的经过,他说:
“这个文件,原来21条,后来一改,变成22条,23条。最后,主席把第一段变成3段,成了25条。我看很好。有一条关于总路线的表述,只有几行,这样眉目更清楚,逻辑性更强了。现在发给到会同志的,是6月10号的稿子。这个稿子,是经过伯达同志他们从杭州回来集体搞的。后来又在少奇同志那里谈了,照他的意见改了。又送到主席那里,他认为可以定稿了,只在几处加了几个字。”
这次会议通过了复信稿,并决定将署为6月14日的复信稿于6月15日交给苏共中央,当晚在国内进行广播。
6月15日,中国政府驻苏联大使潘自力将毛泽东指导、修改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当面交给了苏共中央的苏斯洛夫。
这个《建议》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有不少地方都是毛泽东的观点和原话。《建议》提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是: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争取世界和平、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
6月17日,中国国内各主要报刊全文发表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6月18日,苏共中央发表声明,拒绝中共中央的建议,指责复信中“包含有对苏共和其他兄弟党的毫无根据的攻击”。
6月19日,中共中央收到了苏共18日的声明。
这天晚上,毛泽东决定将苏共声明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6月21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中写道:
“苏共中央断然拒绝中共中央对我们党和其他共产党,对苏共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对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革命运动的实际经验制订的苏共纲领进行的攻击,认为这种攻击是没有根据的和诽谤性的。”
6月25日、28日、29日,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研究中苏两党会谈有关问题。
6月30日,毛泽东审阅了中共中央将要发表的声明稿。
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他的住处召集会议,研究发表声明的有关问题。
1963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公布了将于7月5日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组成人员名单:团长邓小平,副团长彭真,成员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声明还责成中共中央代表团要坚持中共中央6月14日给苏共中央复信的原则立场。
7月4日,苏共中央针对中共中央7月1日的声明,再次发表声明,公布了以苏斯洛夫为团长的苏共代表团组成人员名单,还表示要坚决捍卫苏共二十大、二十一大、二十二大的路线。
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他的住处召开会议,讨论对苏共声明的处理意见。
7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经过毛泽东审定的一个简短、但措词强硬的声明。
7月6日,中苏两党代表团开始在莫斯科举行会谈。
7月13日,中共中央为了配合两党会谈,由《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拟定题目的社论:《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
7月14日,苏共中央在两党会谈期间,出人意料地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致苏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中共中央6月14日的复信逐条辩驳,并指名道姓地攻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挑起了两党之间新一轮的公开论战。
苏共中央的这一封《公开信》,是由几个人分头在一天一夜之中草草写出来的。所以,《公开信》中逻辑混乱,漏洞百出,前后矛盾,不成体统。这就为后来中共中央对其批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毛泽东决定,中共中央要再发表一个声明,同时将苏共中央7月14日的公开信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载,并再一次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中共中央6月14日的复信,让群众去分辨。他说:
“什么叫孤立?讲不清道理就叫孤立。我们把道理讲清楚,使得人家了解了,我们就不会脱离群众,就不会孤立。”
毛泽东在审阅声明稿时,加上了一大段话,其中说到广播苏共公开信的理由是:“这是一篇奇文”,接着引用了陶渊明《移居》诗中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称苏共的这一封公开信是“一篇绝妙的反面教材”。
7月19日,中共中央以发言人名义发表声明说:我们之所以要重新广播中共中央6月14日的复信,同时发表苏共中央7月14日的公开信,是为了让自己的党员和中国人民了解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和研究。
这一天,邓小平奉命向苏方的苏斯洛夫提出两党会谈暂时休会的建议。
7月20日,苏斯洛夫表示同意中方的建议。双方决定休会。双方在两党会谈的公报中宣布说:“代表团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继续会谈的地点和时间将由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另行商定”。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和一个经过毛泽东修改的编者按。
7月21日下午,邓小平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回京。
北京西郊机场上红旗如海,锣鼓喧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5000余人迎接中共中央代表团归国。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人步入机场休息室,他远远望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难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李书城、章士钊等早已等候在这里,便赶忙走上前去,和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请参看网文:王诚宏著《照片“毛泽东与章士钊亲切交谈”拍摄时间考证(2)》)。他首先握着李书城的手说:
“李老先生,您好!您的公馆里诞生了伟大的党,您的私宅就是中共的产床,我代表几百万党员,向您这位革命的‘保姆’问好!衷心祝您龟鹤遐年,永远年轻不老。”
毛泽东肝胆相照的话,使李书城老先生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了。章士钊赶紧插话说:
“主席还是没有忘记晓园先生,先生的公馆确实是党的摇篮,李老为革命功不可没,劳苦功高。”
毛泽东握着章士钊的手说:
“行严先生对革命的贡献也不小,您一生同情支持革命,慷慨解囊谁不知晓。我至今还欠您一大笔债,要是算利息,该不知道多少了。”
年逾9旬的张难先接过话头说:
“主席记性真好,日理万机,还没有忘记我们这几个行将就木的老朽。”
毛泽东马上握着他的手说:
“义痴老说得不对。诸位不是老朽,而是百年之后要永垂不朽。”
毛泽东一句话说得3个老人开怀大笑。待众人落座后,毛泽东又说:
“吃了木耳不能忘树蔸,这是我们湖南老家的一句话。义痴老和晓园先生都是辛亥元勋,民国政要。行严先生学贯中西,学界巨擘,三老都对中共支持不少。中共能有今天,实赖以诸老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鼎力相助。我代表全国人民祝三老健康长寿,宝刀不老。”
7月23日,毛泽东召集中央书记处成员开会,讨论如何全面开展批驳苏共中央公开信问题。会议决定:组织写文章的事由康生负责,书记处其他负责人转到抓工业方面去。
后来从9月6日开始,一直到1964年7月14日,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先后发表了经过中共中央常委讨论,由毛泽东修改审定的9篇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通称“九评”。这9篇文章是:《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关于斯大林问题》、《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教训》。详情容后细述。
7月25日,美、英、苏3国代表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原来,在苏共与中国共产党两党会谈的同时,从7月15日开始,苏联政府代表在莫斯科与美英两国政府代表也举行会谈,讨论部分禁止核试验问题。这个条约很自然地使人想到了苏联要和美英勾结在一起,企图垄断核武器,阻止正在研究核装置的中国拥有核武器。
7月28日至30日,毛泽东一连3天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的、经毛泽东审定的一个声明,声明中说,中国政府建议:全世界所有国家(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应该庄严宣布,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这正是:叛徒色厉内荏,阴计频施,造谣耍奸假马列;
毛公正气浩然,寸步不让,有理有节真英雄。
就在毛泽东全身心地指挥一班人马进行反修斗争的时候,在他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原来在1963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的大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用一辆平板车拉着一家3口的全部家当,搬出生活了14年的爸爸的家,开始了他们的独立生活。毛泽东说,他以后每个月要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30元钱,资助女儿、女婿。
李敏和孔令华的儿子是去年出生的,毛泽东和孔从洲为给孙子起名,还都费了一番心思。毛泽东提出了几个原则:一是虎、豹、彪,二是杨、柳、松,三是牛、马、羊,一律不用。可以用马、恩、列、斯名字中的字,但不许用毛泽东名字中的字。孔从洲说,用马字不好排字,用恩字与他人有重,列、斯又都不适合人们的习惯,就用列宁的“宁”字吧。毛泽东知道了亲家的意思后,就说:“好,就叫他长大继承我们的事业吧。这叫后继有人,就叫孔继宁吧!”
李敏离开爸爸的家以后,开始自己动手做饭,米饭焖不好,不是米多水少夹生了,就是米少水多成了粥。蒸馒头更是个大问题。后来,他们就干脆到食堂买主食,自己在家做一点菜。在搬走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李敏去看爸爸,在卧室门口见到了爸爸,叫了一声“爸爸”,就扑进了爸爸的怀里。毛泽东也紧紧地搂着女儿,用温厚的大手抚摩着女儿的肩头,说:
“娇娃,爸爸想你呀!”
“爸爸,我也想您,想您……”
李敏坐在爸爸身边,竭力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她知道爸爸不喜欢爱哭爱掉泪的孩子。毛泽东望着女儿的脸,又摸摸女儿的手,许久不说一句话。后来他问起女儿的衣食住行,李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当她说起做饭的情形,毛泽东听着听着就笑了,他说:
“我的娇娃可比你妈妈当年有水平,冇得出洋相哟!”
接着,毛泽东就给女儿讲起了她母亲贺子珍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北山,如何将燕窝连毛一块儿煮了招待朱德的故事。逗得李敏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敏再一次回到中南海时,毛泽东高兴地望着女儿笑,上下打量着她。
“坐。坐。”
毛泽东让着女儿。李敏边坐边问道:
“您看什么呀?”
“看看我的娇娃长大了没有?看看我的娇娃长本事了没有?”
毛泽东依然笑着。李敏也挺高兴地报告爸爸说:
“我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炒菜。”
毛泽东连声说:
“好,好。靠我不行。靠自己的双手什么都能办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罢,他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在建军节这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早在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驻守上海南京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8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军官兵学习“好八连”。毛泽东看到“好八连”的事迹后,非常高兴,挥笔写下了《八连颂》,其词云: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